知网的问题如何破局?

2022-08-16

今年5月13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对知网涉嫌垄断进行立案调查。6月23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知网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在这样的背景下,8月11日,知网新闻发言人肖宏就网友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1.知网100%为国有控股企业,员工总数4300人;

2.知网去年营收12.89 亿元,毛利润53.93%,净利润15%。支付版权费用1.56亿;

3.未来,知网将把基础文献保障服务定位为“公益+微利”,同时为高端用户提供增值服务。

大家好,我是大邦,今天跟大家聊聊关于知网的回应,网友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

知网的问题到底属于什么性质?

下载和查重的收费标准应该由谁来定?15%算不算微利?

国外有哪些好的经验?

先说结论。大邦的观点是:

1.知网确实有问题。知网的初衷是知识分享,有公益性。但发展到今天,知网的公益性几乎荡然无存。

2.知网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中国特色问题,只能逐步解决。

知网创办于1995年,截止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学术出版平台,收录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学术资源。2020年,知网在全球50多个国家拥有2.7万用户,全文下载量达到了每年20亿篇次。

知网最大的问题出在授权方面。根据财新的报道,在大多数情况下,知网是与出版单位合作,间接取得作者授权,就是肖宏说的“集体转授权”。但是,这种授权链条在司法实践中是不被认可的。换句话说,知网和出版方签订了授权协议,支付了报酬,但作者的权益保障实际上是处于不利地位的。知网的做法虽然属于约定俗成,但在已发生的一些判例中,法院并不支持,称之为“先上车后买票”,并要求知网下架相关文章。

2006年,国家出台《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网络传播只要没有得到著作权人的许可,就构成侵权。

那么,这个问题能马上解决吗?

很难。根据肖总提供的数据,知网面对的期刊作者,数量巨大,累计涉及4200万人。如此庞大的群体,一个一个重新谈授权,短期肯定无法完成。

此前,一位老教授起诉知网并获得胜诉。据媒体报道,知网方面之后两次拜访老教授,商讨论文重新上架的问题,一直没有获得授权。

除了授权的逻辑存在问题,知网在定价方面也有瑕疵。无论从哪个标准看,近54%的毛利和15%的净利润都和公益的定位相去甚远。根据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统计,几个最赚钱的行业中,白酒的毛利率最高,是47.12%,其次是知网所在的软件行业,为40.63%,房地产是30%,医药是26.88%。

知网属于国企,虽然也是从市场竞争中崛起的,但它的企业性质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定价不应该高于正常水平。什么是正常水平?大家可以参照水、电这样的公共设施企业。这些公司不是公益企业,但由于提供的是公共服务,享有垄断地位,因此企业不能自主定价,而是由公共决策机制来管理。

肖宏说,最近半年,知网已与52家期刊、49家大学等机构进行座谈,探讨“数字出版环境下的稿酬标准和网络信息传播权授权”等问题,希望能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说明,知网的态度是真诚的,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困难确实非常大。

还有网友问,国外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在国外也存在,但属于不同的性质。比如,国际出版巨头爱思唯尔的论文数据库经常涨价,被世界上很多高校抵制。因为高校需要订阅数据库,但经费有限。

但是,这个问题属于垄断高价行为,虽然知识界很痛恨,但不涉及侵害作者的著作权益。相反,在一定程度上,它保障了作者的经济利益。虽然,它也影响了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而知网的做法,涉嫌的是用灰色手法获取作品,吃完作者吃读者。作为国企,吃相有点难看。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关于知网的本次回应,你还有哪些问题?欢迎来留言区和大家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