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怪谁?怎么办?

2022-09-02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数据显示,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了1000万,其中,本科毕业生470万,专科毕业生460万,研究生130万。

但就业市场有多大?据媒体报道,最终将有10%的学生无法就业。

另外,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457万,占毕业人数的四成。其中有300多万人是陪考,成功上岸的只有100多万人。还有去海外留学的,虽然有疫情,但总体热度不减。

但是,深造只是延迟了小部分大学生就业的时间,总体上还是会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多的硕士和博士,让本科生、专科生进一步失去了竞争力。

大家好,我是大邦,今天跟大家聊聊大学生就业难,责任在谁?大学生应该怎么办?

先说结论。1.责任不在学生,主要在学校;2.面对就业难,大学生要靠自己,放下身段,适应社会。

为什么说责任主要在学校?

首先,学校的教育理念出了大问题。

一所合格的大学,尤其是本科阶段,主要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什么叫“完整的人”,就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将知识融会贯通,适应多元化社会的需求。

具体来说,学生在大学阶段应该掌握以下几个能力:

思考能力:能不能主动思考,独立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

逻辑能力:能不能对一件事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和判读;还是一脑门浆糊;

沟通能力:能不能把一件事讲清楚,写明白;不要废话连篇,词不达意;

想象能力:做事是不是有创意,还是只会接受命令,或是模仿别人;

适应能力: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了解社会,了解市场,让学生懂得适应市场。

大家可以按这个标准对照下,我们的大学,在理念和课程设置上是不是做到了这些?

中国的大学,很少培育能力,主要是在传授知识和实用技能,而这些内容,由于社会和技术发展非常快,很多已经脱离了社会。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无法匹配市场需求,造成就业困难。

在很多用人单位眼里,大学毕业生往往都是“残次品”,学历越高,“残次品”的比例越大,用人单位培训的成本就越高。因此,我们看到,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以新闻机构为例,很多新闻专业的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既不能做到文通句顺,也缺乏和人打交道的基本能力,这样的人怎么做记者?

就业难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学校的教育应该说没有尽到责任。

面对这样的形势,大学生应该怎么办? 一个选择就是放下身段,降维竞争。

数据显示,市场上空缺的岗位并不少,尤其是服务业和制造业,以及非一二线城市的就业岗位,相当充裕。这些岗位,大学生如果愿意参与,竞争力会非常强。一旦加入,经过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的几率很大。

比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店员,大学生非常有竞争力。这个工作有前途吗?当然有。从店员到店长,到区域经理,到大区经理,甚至中国区高管,这是服务业职场晋升的常规路径。大学生为什么不能考虑?

中国最牛的女性投资人徐新,号称“风投女王”,身家百亿,南京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储蓄所站柜台。徐新投资了京东的刘强东,人大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网管,现在身家千亿。

因此,大学生不一定一开始就期望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是尽快投入社会,接受磨炼,逐步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

有研究显示,通常,一个人在换第三份工作的时候,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之前的工作,就是在积累和等待。

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尽早加入社会,盲目考研和留学有时未必会增加你的竞争力,反而会让自己更加远离社会。

当然,培养这样的价值观,学校和家长要共同担起责任。改变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节奏,不要耽误年轻一代的成长。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大学毕业后,你的选择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呢?欢迎来留言区和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