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领域升级中,如何帮助创业团队快速成长?

2022-09-20
优秀的团队会带领我们走向终点。

9月7-8日,一场创投大咖云集的行业盛会,在“太湖明珠”无锡盛大开场,两天时间里,DEMO CHINA创新中国峰会汇聚百余位产业专家、一线投资人、新锐创业者,以演讲、对话、路演等形式带来最新的行业洞察,共寻时代转折点的创新力量。

今年是DEMO CHINA举办的第16年,作为中国创投界标志性的年度品牌活动,现已成为多维度、多元化、多角度融合的创投圈盛事。本次,主办方创业邦以“转折点”为主题,联合高通创投、红杉中国、惠普战Club、喜屏传媒、出海宝 GO GLOBAL GEM、H50等机构与品牌,打造了智能互联、新商业、社区营销、出海、医疗、数智等专场DEMO SHOW与垂直论坛。

在DEMO SHOW 数智专场上,真格基金合伙人尹乐;同创伟业合伙人陈凯;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刘怀宇;名川资本创始合伙人王求乐围绕《数智天地,大有可为》展开圆桌对话,真格基金合伙人尹乐担任主持人。

犀利观点如下:

1、如果企业与我们投资的产业链比较契合,我们就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一些投后赋能和产业推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

2、投资界在“数智”产业群里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如何兼顾市场的短期需求和国家想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之间的矛盾。

3、我们在投资上一方面要找大的赛道,另一方面也要找有原创能力的团队,这种原创能力的团队很可能会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还有一些大厂。

4、我们在投后上也走过很多弯路,也做过很多不同的尝试,现在总结出来最重要的还是招人,对创业早期团队来说,帮助最大的就是帮他们多招聘,增加曝光度。

以下为圆桌全文整理:

主持人(尹乐):非常感谢创业邦的邀请,先谈一谈数字化方面的话题,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你们所在的机构,和现在关注的一些细分领域。

刘怀宇:英诺天使基金成立九年了,最初定位就是做早期投资,一开始更多是做天使阶段。现在也是做A轮之前的投资。早年TMT、互联网、消费等领域的投资都做,2018、2019年开始all in科技方向,比如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赛道,现在也在看一些信息化和生命科技结合的领域。

陈凯:同创伟业是一家比较老牌的创投基金,2000年成立的。我们主要是聚焦科技、医疗和创新服务等赛道。我主要负责硬科技板块的投资和基金管理,比如像半导体、先进制造、新材料和工业软件等门类,之前在半导体领域做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帮助硬科技企业在成长期获得更多机会。

王求乐:名川资本主要是在科技领域下注。我们成立的时间并不长,到现在也就五六年时间。前几年我们可能是市场上最早投航天、卫星、云安全领域的VC,我们还投过摩安,现在快IPO了。近两年我们主要看一个水平方向、一个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我们看高端软件,阶段上一直投早期为主;垂直方向,我们看和这个主题有关的汽车、新能源车的关键零部件。

尹乐:我是来自真格基金的,也是中国最早的一家天使投资机构,迄今为止也投资了超过800家早期的初创项目,包括像半导体、先进制造、汽车、安全等等企业服务、医疗等很多领域。我们主要也是以投人为本来进行投资的策略。我想请问各位一个问题,当前在你们关注行业的数智化领域升级中,哪些关键点最需要突破?先请刘总。

刘怀宇:现在这个阶段,每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都比较强烈。我们现在慢慢深入到制造业,制造业的趋势一方面是国产替代,另一方面是提高生产效率。而自动化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让企业低成本地进行改造、升级,使整个生产效率提高。比如工业视觉,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应用场景,可以用机器代替人去做很多的工作。比如甚至对白酒的质量检测,以前都是人工判断,现在可以用机器来检测,所以数智化升级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广泛的,有非常大的机会。

陈凯:数智化是一个大浪潮,中国的产业发展到今天,产业升级必须要走这一步。目前我觉得涉及到现代信息社会的各个方面了,其中既有软件,也有硬件。软件中涉及到工业4.0带来的软件产业升级需求,以及对于类似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的供应链安全需求。硬件中有先进制造产业升级的需求,而像半导体是所有里面最底层的技术。在数智化升级中类似大算力芯片、工业类芯片以及基础软件和先进制造环节,代表未来前沿趋势、都是具备很大的增量以及存量机会同时并存,发展空间值得期待。

王求乐:我早年做工程师,后来做投资。我认为投资界在“数智”产业群里面临的主要难题,就是如何兼顾市场的短期需求和国家想要解决卡脖子问题之间的矛盾。我们的资本市场和绝大部分的创业者项目,都是贴着地比较近,因为这样容易产生营收。而站在监管者和更高层次的视角来看,政策的引导势必要解决“卡脖子”的点。那“卡脖子”的点,在营收上又没有那么接地气。投资人往往在这两个之间,是摇摆和平衡的。

对于大基金,像真格、同创等你们或许都能覆盖到,但对于我们讲究小而美的基金,我们就要考虑比较深入。从投资角度看,我们要怎么在这中间取得一个平衡。但实际上站在创业者的角度看,十年之后的资本市场的机会在哪里,这是需要大家去碰撞的。

尹乐:这个问题现在还有答案吗?

王求乐:坦率说,我也不是监管者,也没法去制定政策。但我感觉可能从真正市场需求来说,高端的那块大家还是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度。

尹乐:可能是市场的短期需求跟国家的长期利益之间的一个博弈跟平衡。

王求乐:是这样的。我们创业和投资都需要去兼顾这种东西。

尹乐:是脚踏实地,然后再仰望星空?

王求乐:这是真格可以做的,但我们小VC要怎样做,还要多做思考。

尹乐:非常谢谢各位针对不同行业的分享。那么在你们关注的这些领域,比如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制造和产业结合的场景中,你们是怎样挑选这些项目的?

王求乐:首先希望尽可能聚焦一些,因为我们团队的规模、资金量和员工专业的喜好决定了我们要更聚焦。

我们希望更前瞻一些。我们希望瞄准十年之后受到市场欢迎的公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高端软件。美国现在基本上市的还是一些软件公司,我认为硬件的劲头是软件,这是我提的,但未必对。当然我们也在投硬件。

在投资汽车上我们会更加自洽。我们希望在器件这个层次有所突破,而不是被像博世这样的公司卡着脖子走,尤其是疫情下供应链也成了问题,所以带来了天然的契机。

尹乐:王总是以终为始的思路。我们也听听陈总的想法。

陈凯:我们从天使轮到成长期和中后期Pre IPO以及二级市场有不同阶段的基金各自覆盖,所以有多个维度的视角。首先,每个大赛道里有很多细分领域,要对赛道有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第二,我认为团队也即赛手非常重要,好的团队一开始切入的不一定非常大的赛道,但这些团队能力强大,后面具备不断扩张的能力。第三,如果企业与我们投资的产业链比较契合,我们就能够帮助企业实现一些投后赋能和产业推动,达到1+1大于2的效果,这样更有利于企业快速成长。

刘怀宇:大的逻辑大家都要先看赛道,首先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和成长空间,然后眼光要放长远,我觉得这是所有投资机构都会关注的。第二,投资早期创业公司,有的产品还没有定型,有的技术还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要看团队。我们想要找一些有原创能力的团队,而这种团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厂。英诺有比较深的清华烙印,在投资项目中清华系占30%。第三是赋能,这也是作为早期机构必须要做的。因为早期项目很大程度上是不完善的,这时候需要更多的帮助,所以我们在投资项目时,会看我们能否在投后给予更多帮助。

尹乐:我和各位的很多想法不谋而合,肯定要投大赛道,投好团队。但我们更多还是从团队去出发,而不会去定义今年我们要投什么方向。所以我们投资的很多项目都是在风口之前就先投到了,我们自己不会提前去做很多赛道的把握。

王求乐:我还是好奇固然你是以人为始,但你看到的赛道终点是什么?

尹乐:不看,不做预判,我们还是相信优秀的团队会带领我们走向终点。

王求乐:这个比较保险,池子的水是越来越多了,还是越来越少了?

尹乐:我们现在已经有一个很大的网络,有800多家优秀的funder,他们自己会不断形成生态,会给我们介绍他们身边最优秀的人,我们会养成这样的一个池子。最后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们在投后上是怎样帮助企业匹配产业资源的?

刘怀宇: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花在投后上,因为基金投后和退出是一个挺大工程量的事情,而且早期项目数量比较多,所以投后的担子也比较重。我们投资了500多个项目,这些年慢慢打磨出来一个相对完整的投后团队。

投后团队主要负责四个方面,第一要帮他们找钱、找人、找政府;第二要联合第三方机构帮这些创业团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三要帮助他们对接一些重要的产业资源,这也是投后比较重要的方向。不光是投后团队在做这件事,我们合伙人都会冲到第一线来帮创业团队对接产业资源。投后团队的担子比较重,但确实也有一些成就感。如果能帮助创业公司对接一些资源,帮助它快速成长,也很有价值。

陈凯:我们这边也有一个专业的投后团队,包括政府资源、产业资源还有风控合规等各方面的赋能。

王求乐:你这个团队有多少人啊?

刘怀宇:加起来大概有十几个人吧。

陈凯:我们也差不多。

尹乐:光整个投后团队十几个人?

陈凯:是的,因为企业的需求涉及到各个方面,比如政府资源需要专门有人帮他们去对接,我们强调的是投资对重点赛道是一个全产业链和全阶段的布局。我们的投后团队和相关体系,是为了让我们的被投企业之间形成一个比较好的产业互动,这样创业公司在全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都有很好的资源支持。

另外,我们认为早期企业和一些已经上市的企业,可以形成比较好的联动。因为我们觉得科技领域不可能所有的企业都IPO,所以进行产业整合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我们对于每个投资的项目都会规划之后的路径,这样后面就会走的比较顺。

王求乐:你们都是很大、很强的机构,而我们现在毕竟是个小平台。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你的问题,一是谁管,二是管什么事。第一,我们的原则是谁投谁管,将来我们有机会发展大了,这个原则也是不会动的。比如我跟尹乐是好朋友,跟老刘也是好朋友,如果你们俩不认识,只是靠我作为中间人,那你们只能发生商业上的往来,很难建立绝对的联系。所以我们投资经理的责任很大,在投后中只有会计会简单辅助我们做一些工作。

第二,我们会管两件事情。首先我们投完公司之后的几个月,会为早期创业公司建立一套范式,这个范式就是公司内部的治理体系,业务体系,财务规范性等。通常我们在这时候会给他们灌输一些思想,引导他们走到一个好的局面。然后过了这个阶段,我们通常是抓大放小。在业务资源上,我不认为投资人是妈妈,还是交给他们自己做,更多看机缘。而在企业文化上,我们会去做一些引导。文化不是以我们为主,而是以他们为主,但我们要告诉他需要把企业文化固定下来,每个创业公司都要有自己的体系。投后的公司总是有很多烂事,所以解决烂事也是我们投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觉得我们还是有这个能耐去摆平的。

尹乐:谢谢求乐总,您说的特别有道理。我们在投后上也走过很多弯路,也做过很多不同的尝试,现在总结出来最重要的还是招人,对创业早期团队来说,帮助最大的就是帮他们多招聘,增加曝光度。所以,我们在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都配备了一个HR,帮助当地企业做一些有规划的招聘活动,最近也邀请了一位老朋友加入我们,来负责政府关系。我觉得在中国创业,现在和政府的合作越来越重要了。因此我们也开始去做一些和政府的对接,包括上市计划,新规划等。

王求乐:请教一下,你们是帮人招CXO-Level还是 Employee-Level?

尹乐:其实都有,但可能Employee-Level是需要系统化地去做,CXO-Level就真的要靠自己一对一的找了。接下来针对我们10家路演项目,各位嘉宾能不能有一些寄语呢?

刘怀宇:在这个时间点敢出来创业,我们是非常敬佩的。这个大环境有很多不确定性,真正出来创业是一条非常艰苦而漫长的道路,只有想清楚、下决心,还要有一定的实力才能出来去做。

陈凯:现在创业面临的压力是全方面的,对企业家的挑战和要求也非常高。今天路演的企业都是代表我们“数智”升级、产业升级的方向,还有很多企业的发展方向都是走在世界前沿的,希望大家能够发展的越来越顺利。

王求乐:我认为现在虽然整体的资金供给上有一些问题,但整个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好的。因此,我鼓励各位企业家抓住这个时机,如果能在融资上走的顺利,那就步子迈的大一些,如果融资走的不是那么顺利,就要把眼光放的远一些,不要被当前小的东西击跨了。因为现在只是阶段性的快或慢,只要不偏离长远目标,要有韧劲。我相信中国的市场这么大,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亩三分田。

尹乐:我曾经观察过一些历史,发现每一次经济危机下都能诞生出一大批非常伟大的企业。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选择这个时间点创业,一定是心怀着一个伟大的理想。祝福你们保持初心,一起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