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一届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在杭州未来科技城重磅发布,2022世界科技青年论坛成功举办

2022-11-16
2022 年 11 月 14—15 日, 2022 世界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亚太区发布仪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成功举办。

图片

2022 年 11 月 14—15 日, 2022 世界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亚太区发布仪式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杭州市委人才办指导,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共同主办,余杭区委人才办、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委会、 DeepTech、云樾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办。

浙江省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张旭明,浙江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中以及省科技厅、杭州市委、市人力社保局、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师范大学、市外国专家局、余杭区委、区政协、区组织部、以及杭州未来科技城等相关领导出席本次大会。

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任其龙,以及包括入选“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的青年才俊在内的近两百位来自全球新兴科技领域的顶尖科学家、行业精英、创新领袖及创投机构代表等共同出席。本次活动以“看见未来”作为主题,为期一天半,聚焦前沿科技与创新人才,关注当下与人类命运最为攸关的问题,探讨科技创新的最新趋势与未来创新人才的发展。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是由《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 1999 年创刊百年之际起发起、旨在从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关注最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青年科技人才,由 DeepTech 分别于 2017 年和 2021 年落地中国和亚太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在学术界和产业界获得了广泛认同,目前已成为科技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青年人才评价体系之一。创立于 1899 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诞生起一直都是科技创新的倡导者和见证者,始终关注技术突破及其商业化。

作为全国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是中组部、国资委确定的全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自 2011 年正式挂牌成立起即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始终强调“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是余杭区的未来科技策源地、未来产业引领地、未来城市样板地。

经过十多年的沉淀,坚持政策扶持先行、支持高端人才发展的做法成果显著。截至目前,未来科技城已累计引进培育海外高层次人才 5110 名,“两院”院士 40 名、海外院士 14 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 189 名,省级海外高层次人才 285 名。本次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的召开,恰是对其作为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地的认可,也为全球科技青年、高精尖科技以及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搭建起了新的桥梁。

图片

在未来科技城「看见未来」

活动一开始,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首先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能作为东道主共同见证新一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入选者名单的发布,主办这一挖掘最具想象力创新人才、展现最前沿科技成果、探讨展望未来科技发展的盛会,是余杭莫大的荣幸和重大的发展机遇。王牮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余杭基于以原创、首创和外拓为特征的千年良渚精神,近年来坚持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不断积蓄人才的引力、创新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全面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今日的余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人才、呼唤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能够广聚人才、成就人才”。

图片

余杭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牮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所长谭蔚泓,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求是特聘教授任其龙,也分别致辞,表达了对本次大会的美好祝愿。

其中,谭蔚泓院士首先提及了他与杭州的渊源,包括最近由他领衔在杭州东边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随后,谭院士谈到了本次大会中 2022 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以及亚太区入选者名单的发布,并不无骄傲地表示他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韩达曾入选这一名单。谭院士表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发展都需要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科研当中,该名单在杭州的发布也意味着更多杰出的青年人才被挖掘,被看见,被培养,被支持。未来,他希望看到越来越多发明创新、技术突破,最先从中国实现,从杭州实现,从未来科技城实现,在这里汇聚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将这一未来之城真正地办成青年创新之城。

谭蔚泓院士致辞

任其龙院士则表示,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未来,青年时期是科技工作者最具创新力的黄金时段,我国在科技领域能够不断创造新的历史,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一大批优秀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他表示,很高兴可以在今天的活动上见证新一届全球和亚太地区的“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名单的发布,青年创新力量需要鼓励和支持,创新精神也值得社会和时代的嘉奖。这些未满 35 岁的青年才俊,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勇气,在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不断取得激动人心的创新突破,为越来越多的后辈树立了榜样。任院士指出,青年科技人才应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紧盯前沿,努力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中克服攻关,于危机中遇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任院士进一步指出,当前我国正在重点发展创新模式和高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大量的战略支持和政策倾斜,比如浙江省的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领域的建设规划体系、政策举措、工作机制都在不断完善,今天的科技工作者们正处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要做到开放合作、应对挑战,共同搭建联通学术界、产业方、政府机构等创新力量的国际化平台,碰撞出推动创新的思想火花。

图片

任其龙院士致辞

在之后的“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发布仪式环节开始之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主编 Mat Honan 以视频方式对新一届的 TR35 入选人表示祝贺,同时也对杭州未来科技城表达了感谢。《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联合出版人、DeepTech 联合创始人陈禺杉在随后的致辞中首先简要回顾了《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和“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的历史轨迹,并强调了后者“评选和表彰来自各个尖端科技和工业领域的顶尖青年创新人,并在全球和各地加快推动当地科技创新”的宗旨。他表示,本次大会的主题“看见未来”正契合着《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对那些可能改变未来的创新力量的关注,并以未来的视角,分别从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材料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气候变化的角度,正式发布了 2022 年新一届“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名单。

图片

2022《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亚太区入选者名单重磅揭晓

大会正式公布了 2022 年新一届“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名单。值得一提的是,会上余杭区联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共同发布了“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杭州之家”,并由浙江省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张旭明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出版人、DeepTech 创始人兼 CEO 周尔方共同揭牌。

图片

“全球青年科技人才杭州之家”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后,2022 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亚太区入选者名单重磅揭晓,并在现场举行了颁奖仪式。入选者涵盖了全部 5 个类别,“发明家”、“先锋者”、“创业家”、“人文关怀者”和“远见者”,同期出席的重要嘉宾杭州市外国专家局局长傅立,杭州市人力社保局党组副书记吴洁静,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施黄凯,杭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键,杭州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陈永富,浙江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曹华芬,浙江省人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中,西湖大学工学院院长、材料科学与工程讲席教授程建军,浙江大学讲席教授、药学院院长顾臻,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兼联席 CEO 米磊,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出版人、DeepTech 创始人兼 CEO 周尔方也对新一届的亚太区和中国入选者表达了热烈祝贺,并为入选者进行了颁奖。

2022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TR35)亚太区入选者

图片

TR35到场入选者合影

颁奖典礼过后,新一届的“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入选者对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分享。此外,论坛还设置有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环节,邀请往届入选的青年科学家与各界精英围绕生命科学、话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图片科技时代的塑造与重构

本次论坛共持续一天半,除发布“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全球-亚太区名单之外,还邀请了 30 余位来自生命科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型材料、低碳能源、类脑计算、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往届 TR35 入选者代表和投资、企业代表,围绕“看见未来”的主题,通过“生生不息”、“对弈自然”、“‘她’样绽放”、“绿洲归途”、“未来计算”五大板块展开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

图片

生生不息(Circle of Life)——万物有序,洞察生命

二十世纪,人类解析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揭开了遗传密码的奥秘,由此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加深人类对生命的理解,同时为我们日益迫在眉睫的环境、能源以及医疗危机的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生命科学的新奥秘将被破解?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成果将出现?带着这些问题,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兼聘教授潘利强,浙江大学药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莱芒生物联合创始人郭雨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朱书,远也科技创始人兼 CEO 丁也,阿诺医药药物发现副总裁何南海以及 DeepTech 学术合作与运营总监吴迪分别展开做主题演讲及圆桌讨论。为我们带来新的视野与方向,向着那些没被照亮过的地方勇毅前行。

图片

生生不息圆桌对话

对弈自然(New Materials)——不断回溯,不断进化

人类不仅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也在与物质共舞。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新技术成果都离不开神奇的新材料。在这一版块,我们邀请了斯坦福大学博士后雷雨声,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青年研究员、博导宋恩名,西湖大学教授陈虹宇以及 DeepTech 研究总监宋宁,讲述了如何通过发挥创造力逐步突破传统材料物理极限,新材料又将如何进一步推进能源变革的进程。

对弈自然圆桌对话

Special Session: Woman in Science —“她”样绽放

作为人类最前沿思想、科技的聚集地,学界中的女性却时常面临种种问题与刻板印象。为此,学界近年来积极推行平权,力图消除各种负面的影响,但仍然是任重而道远。这个板块中,真格基金合伙人尹乐,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之江实验室超级感知研究中心主任杨青, 浙江大学研究员薛晶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洋以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副出版人、DeepTech 联合创始人兼 COO 张岚共同参与本次论坛的特别环节“她”样绽放的圆桌讨论中,聚焦女性科学家的话题,探讨女性的力量。

图片

“她”样绽放特别圆桌对话

图片

绿洲归途(Back to Nature)——和自然来一次亲切对话

全球变化正在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等。为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科学家们回到“原点”,从发现了解自然开始,提高资源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寻找隐藏在大自然当中并超越现有认知界限之外的奇迹。在“绿洲归途”的板块中,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研究员、博导、课题组长陈成猛,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陈志杰,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朝吉,光速中国合伙人朱嘉以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碳中和近实时监测中心副主任郭睿,就未来能源环境相关技术、低碳能源领域的科技布局、未来的技术挑战以及时代机遇等带来分享与深入探讨。

图片

绿洲归途圆桌对话

图片

未来计算(Computing The World)——人机追逐,智慧博弈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信息革命,解放了人类的信息处理能力。类脑计算,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从有形化为无形,正在成为改变各行各业的力量,带来积极的影响。未来还能有哪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可能?它们又将如何助力社会发展?“未来计算”板块中,来自学术界、产业界和投资界的代表: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IET Fellow、国家杰青李玺,西湖大学教授张岳,G5创新投资全球首席传播官兼生态合作总监蔡文匡,之江实验室智能计算数字反应堆首席架构师、智能计算软件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专家潘爱民,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叶琦以及科大讯飞研究院执行院长、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聪分别参与了演讲及圆桌讨论环节,带来了各自对 AI+、智能计算等领域的见解,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诱人线索。

图片

未来计算圆桌对话

来源:DEEP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