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规模的成熟市场做生意,一个归国博士的创业布局

2023-11-28
我发现了让每场视频会议都“室半功倍”的秘诀!

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GGV纪源资本(ID:GGVCapital),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继《投资笔记》专栏之后,我们推出了全新的商业叙事类播客《投资笔记》。在第一季中,我们一共推出了16期内容。

我们探讨了最新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与应用,分析了顶尖创业公司的产品力创新,分享了不同领域优秀的创始人们对于商业科技的思考与认知,来自投资人的视角:如何宏观地看到投资的趋势,如何微观地判断企业的潜力?

对于打工人来说,新冠疫情的几年,开视频会议成了家常便饭。后疫情时代,城市间往来不方便,许多工作被迫转移到线上,大家恨不得24小时都挂着办公软件开会。

异地会议往往还需要精挑细选一个大屏幕,才能让整个会议室都看清发言人的脸,但要是设备分辨率不够,对面就立刻变成像素块;等到了发言阶段,声音不是自带混响,就是卡顿失真,远程开会不但没有节省通勤、解放生产,反而成了一件劳力劳心的事情。

许多人不禁想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视频会议也能和面对面交流一样呢?

本期投资笔记:S1E9 声音领域创业:如何用1款产品,为3亿间会议室提供听得清、看得清的视频会议体验?

图片

相比于提供方案,一套完整的产品能达到更高的营收效率。前几年语音比较火的时候,很多人出来做方案,打磨方案的公司可能在整个产品里只做了很小的一环,这就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你如果只做产品里的一环,你的议价能力是非常差的。因为整体的东西不是你的,最终你的价值非常小。

其次,基于我自己的洞察,我们选择了ToB市场,因为ToC方向的创业不小心就会变成“小白鼠”,最后变成帮大公司验证一个市场,尤其是价格战之后净利润可能只有5-7%,而对我们技术出身的创业者而言,如果利润无法支撑自己做研发,这样的模式就很难拥有广度与深度。

图片

图片

远程会议的音频传输,看起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实际上的传输里涉及了近50个算法,传输过程中会损失很多东西,首先声音采集本身会有失真,采集之后还要把声音的物理信号转化成大家能听到、听清的好的音质,这个过程包括回声消除、降噪等等,都需要算法介入和技术调整。

图片

图片

我卖过很多货,大概从09年到13年,我们那时候倒卖各种电脑,13年的时候我们能做到3000万美金的GMV,我们两个合伙人加几个小朋友,大概一年能做两个多亿的人民币,非常厉害。

图片

其次,精细化运营非常重要。做这个生意必须要非常省钱,一分多余的钱都不能花,要算得非常细。所以做生意是能得到锻炼的,你得知道怎么省钱,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当你真正亏过钱、赚过钱的时候才能理解这个事情,这对我后来创业也很有帮助。

蛙声刚刚开始创业时,我们去一线城市出差的费用是250元,但这样的成本在北京几乎很难住进像样的酒店。有一次在北京出差,忙到半夜1点钟才定酒店,我订到的那家酒店是在地下室,已经是最后一个房间了,门很矮,而且斜着,我个子不矮,还得要猫着腰才能进去。地下室没有阳光也没有通风,里面一股臭味,进去的瞬间差点就让人背过气去。

图片

图片

我们做第一代产品的时候就是一塌糊涂。开始我们想去找一个ODM 厂商,最后发现不靠谱。供应链就是这样,你必须假设你所有供应商都不靠谱,必须有人check每个过程。我前段时间读雷军的一本书,里面讲到它第一代产品发布的时候,模具出了大问题,他们的硬件负责人和产品经理在工厂就哭起来了,因为该做的事全部做好了,但就是供应商不靠谱,我们也吃了不少这个亏。

图片

销售方面,硬件市场很多玩家的销售阵地是电商,但这种销售方式的毛利都偏低,反而给电商平台的推广费用很高,而且一旦放弃电商又很难维持销售。更何况,蛙声的策略是先将大型企业客户作为目标客户,把几乎所有的研发精力都聚焦在针对大型企业客户的研发上,电商是完全没办法承担大客户销售与服务的。同样,由于难以服务很多家大客户,所以直销也不是一个适当的选择。

图片

此外,我们做的生意很健康,我们和代理商都能赚到钱。在视频硬件这个行业中有两股力量:一边是国内生产商,它们推出的视频会议硬件售价很便宜,然后交到电商平台上去销售,由于生产商研发停滞,销售方又不涉及研发,所以它们的一些客户甚至买了产品后用一次就不再使用;另一边是老牌海外大厂如宝利通、思科,大厂依靠代理商模式销售,但大厂越洋管理销售的成本较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辛鑫一路走来,待过大公司,有过朝九晚五的安稳生活,也留下了辉煌的成绩。如今从零开始创业,他也竭尽全力,因为他相信创业公司一定也有逆袭的实力。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