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网红“标签化”的杭州,到底还有什么?

2024-02-02
“如果在人间,杭州或许是最好的人间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吴晓波频道(wuxiaobopd),作者:巴九灵,编辑:徐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近日来,一篇关于“杭漂的年轻人熬不住了”“杭漂为何开始回流北上广”的文章,被顶上了热搜,又在各社交网络慢慢发酵。

图片

图源:微博

文章中说道:“杭州虽然对标一线城市,但是综合实力与一线相去甚远,就连在二线城市中都算不上龙头,为了摆脱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的标签,频频在新制造、新工业、数字经济及各类风口型产业上喊出口号……”

在它的语境里,这样一个杭州对年轻人“并不友好”,它仿佛一座虚火旺盛、空有口号的城市,吸引热血的年轻人来,又令他们失意离开。

这番评论颇让人皱眉。

单是“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单一”一项,就完全经不起推敲。

在“2023杭州市综合百强榜单”中,杭州的制造型企业和建筑企业共51家,服务型企业共49家,二三产业较为均衡;在“2023浙江省制造业百强企业名单”中,杭州占了1/3,前五家企业有四家位于杭州,分别是荣盛、吉利、恒逸、杭州钢铁,涉及石化、化纤、物流、进出口、汽车、新材料、钢铁等多个领域。

图片

如果再从创造首富的角度看,近十年来,杭州输送的中国首富中,从事制造业的只有三位:梁稳根、宗庆后和钟睒睒,后两位拥有娃哈哈和农夫山泉,是两家典型的杭州食品工业企业。能创造首富和集聚龙头,意味着行业有较强的利润率和现金流,以及在这座城市的周边有强大的供应链、产业链和客户链。

那么杭州对年轻人真的不友好吗?杭州仍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吗?

单一的视角

杭州是一座擅长“造星”的城市,从互联网的丁磊、马云,到直播电商的薇娅、李佳琦。

消费互联网、网红和直播给这座曾经的旅游城市打上了时代的标签。曾有人戏言,位于西湖边的湖滨银泰掉一块砖,都能砸死一群网红。

2021年,杭州直播电商交易额已占电商总额68.1%,短视频直播行业大学求职人数增长69.52%,超过35%的毕业生涌入了这个躁动的行业。

硕士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曾从事直播电商的催催,是最早选择逃离杭州的年轻人之一。

2021年,经好友介绍,催催入职了一家MCN机构,彼时,她的税后月薪约1.3万元,在市场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我认为(在杭州)找工作不难,对于年轻人的包容程度高,各种工作类型的都有涉猎,并且不太在乎背景。对于年轻人来说,它是个能立足的地方。”催催客观评价道。

与此同时,直播电商也吸引了无数擅长洞察商机的小微创业者,张鹏博便是其中一员。

2020年,他从深圳来到杭州开始了电商创业,并且很快融入杭州的直播圈子。这几年,他卖过白牌的农产品、母婴产品,最多一天营业额几十万,还打造过自然流量过千的医生直播间。风光时,全国各地创业者都前来杭州向他取经。

当行业方兴未艾时,到处都是泼天的财富和年轻人的热情;当行业过热进入了洗牌期,内卷加剧,身在其中的人的心态和选择都发生了变化。

催催在MCN公司仅仅干了半年后,便离开了这个收入还算不错的行业,如今在大连一所大学任教:“杭州的公司会认为996是正常的,还分大小周,我接受不了。”

张鹏博同样在去年4月离开杭州回到深圳,开始尝试从直播卖货拓展到广州的服装生产端。

在深圳,他认识了好几个同行,一问居然都是从杭州刚回来的,“有的甚至以前跟我在同一个办公楼。”回来的理由也都类似,“价格战下,直播电商越来越朝着产业集群带和三四线城市转移”。

过去几年,涌动的财富让杭州与电商、直播、网红挂上了钩,也在某种程度上,一个行业的起落决定了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直接评价。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说:当身份和视角变得愈加单一而忽略其丰富的部分时,就会造成幻象和误解。

同理,当杭州被直播和网红标签化,它的身份和人们对她的认知也将走向单一,从而遭遇阿马蒂亚所说的幻想与误解。

多面的城市

事实上,杭州的身份并非是单一的。新中国成立后,杭州先后被定位成休闲疗养地、轻工业之都、旅游胜地、互联网和电商的圣地,但并不意味着杭州会抛弃前者拥抱后者。杭州的诸多身份不是独立或割裂的,而是愈发地融合,这造就了杭州很强的城市综合竞争力。

图片

杭州西湖

在最新公布的“2023胡润世界500强”榜单中,杭州有四家企业,上榜企业数排全国城市第三。在2023年公布的《财富》世界500强中,杭州贡献了其中7家企业,排在北上深之后,位列第四。

聚焦到国内,据统计,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上,从地域看,北上深杭广位列前五,其中北京超100家,上海55家,深圳34家,杭州22家,广州17家,杭州排名第四。

在“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杭州上榜的企业数连续21年蝉联全国第一。

杭州也在并非“频频在新制造、新工业、数字经济及各类风口型产业上喊出口号”。

除了交易额占全国61%的电子商务,杭州的数字经济还有软件产业这张王牌:软件收入全国第四,增速全国第一,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在全行业占比达79%,已形成龙头聚集效应。火热的人工智能算力全国前三,仅次于北京。

所以,杭州不是只靠互联网和网红经济。事实上,杭州的数字经济、传统制造业和先进工业并驾齐驱。在“2022年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中,杭州位列第五,排在它前面深圳、苏州、广州和南京。

杭州的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71%。像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有100多家芯片设计企业,是国家芯片设计基地之一,芯片设计收入排全国第四。当然,杭州还有无法忽略的制造业强区——萧山区,特别擅长精工,像船舶推进系统、传动轴、热敏直接制版设备等领域都是全国单项冠军。

杭州是浙商的集中地,同时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创业者,这便造成民营企业众多、市场化程度高的特点。一个城市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有人觉得这是残酷的内卷,有人却认为这意味着公平和机会。

在这个意义上,杭州依然是创业的热土。即便是争议聚焦的行业——电商直播,它的关键词也不完全是“出逃”与“下滑”。

2023年3月,快手头部主播辛巴带着2000人的团队,将总部从广州搬到了杭州。至此,抖音、淘宝、快手三家直播平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此外,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自播的成交额占比将达49.8%,与达人直播各占半壁江山。整个双11大促期间,淘宝直播迎来达播店播双重爆发,天猫数据显示,全周期出现了89个破亿直播间,834个破千万直播间。

而另一个可观察的侧面是,风投,尤其是杭州的民间资本仍然充满热情。一众来自杭州的“民间高手”迎击一个又一个的风口,即便大环境不佳,也总能大浪淘沙。云途科技、捷配科技、杰华特等明星企业,早期融资都是来自杭州的本地风投机构。他们在投资圈里有一个共同的外号:杭州独角兽。

截至2022年底,杭州共有私募基金管理人1447家,资产管理规模8133亿元,位列全国第四。而杭州国资委也牵头建立了规模3000亿元的基金集群,希望重新定义“风投之城”。

坐拥4万亿存款的杭州,意欲在西湖边的暖风和宝石山映衬的余晖下,制造一个又一个的资本奇迹。

包容和公平

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值得生活和奋斗,吴晓波老师提出了四个“年轻”:年轻的人、年轻的产业、年轻的钱、年轻的政府。

满足这四个条件,放眼全国并不算多,杭州算得上一个,尤其是一个服务型政府所创造的领先全国的办事效率。

图片

西湖志愿服务微笑岗亭服务游客

2023年,杭州城区总人口达到1002.1万,跻身超大城市行列。

从2020年起,杭州每年人口净流入数量超过350万人。2022年,杭州市人口净流入量为长三角第一、全国第二,光是35岁以下的大学生就流入了34.7万人。

而随着大量人口的流入,城市也会出现自我调节机制,去设立门槛和“过滤器”,比如推高房价和物价,同时还要接受舆论的风波和现实的考验。

相反,一座城市的人口流动波澜不惊,甚至死气沉沉,最终都将走向衰落。放眼全球,城市的兴衰起落,大抵离不开这个道理。

当杭州站在风口浪尖中,我们既不能否认争议的存在,换个视角看,争议也是一种鞭策。杭州还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少:比如不合理的物价,如何更好地人才留存,“996”的问题,制造业转型的问题,财富合理分配等问题。

但也不妨碍我们喜欢、赞美甚至吐槽这座城市,因为她的“市格”从来不是讨好,而是包容和公平,她从来欢迎眼神清澈但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也希望在他们的议论声中变得更好。

人间杭州

或许,吴晓波老师在《人间杭州》中的一段话道尽了杭州的特质与其矛盾性:

他们诅咒不断上涨的房价,一旦有了孩子,为上一所好的幼儿园将烦恼好一阵子。他们一边为自己的公司骄傲,同时在社交网络上吐槽“996”。

他们的身边总是冒出宗庆后或薇娅这样的人,昨天还在你家门口卖棒冰、服装,过几年居然成了首富、超级“网红”,这令他们既羡慕又焦虑。已经一千多年了,这座城市与金钱一直纠缠不清。

他们在时间和物质的意义上成为杭州的一部分,无论来自哪里,都挺愿意告诉别人,他其实是一个“杭州佬儿”。对于他们中的很多人而言——包括我在内,如果在人间,杭州或许是最好的人间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