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2万吃不起的百果园,栽了

2024-03-20
管好加盟商,比控制品质难多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作者:陶娅洁,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被称为“月薪2万”也吃不起的百果园,这次塌房塌得很彻底。

3·15前夕,湖北经视特别节目《315我们在行动》,以暗访形式摸底水果连锁企业百果园,曝出了多个食品安全问题,瞬间在网络引发轩然大波。

据暗访视频,店内员工工作区域有一个双开门小冰箱,分为三层。最上边一层放着消费者留在店里的水果,下面两层则摆放着一些不新鲜、腐烂的水果。

视频中,只见该店店员拿起已经烂掉的橙子、火龙果和哈密瓜,熟练地把腐烂部分切去,迅速拼装成了一盒“完美”的果切。

更让人心惊肉跳的,还在于暗访记者与店员之间的对话。

“这个会有烂的味道吗?”记者问。

“不会,化腐朽为神奇,它这么大,还做不出来一个拼盘?”“烂不烂无所谓,我摇身一变,给他直接变成18元的果切。”店员的声音透着一丝得意。

显然,这样的操作已经不是第一次。

图片

除了用烂果做拼盘,该店还涉及售卖过期水果、以次品充当优品售卖等问题。

曝出这样的事情,不少人直呼“痛心疾首”。

毕竟百果园的水果价格并不便宜,随便买点,大几十甚至大几百就花出去了。而选择百果园的人,往往是看中了其品质,买一个放心、安心。

“卖得那么贵,还这样坑害消费者,良心何在?”有网友直言。

对此百果园也反应迅速,于次日迅速发布声明,称公司会第一时间核实查证,对涉事加盟店进行停业整顿、全面彻查,并对相关管理层进行问责。

希望消费者为高品质水果掏高价的初心,败在了“黑心”加盟商的手里,对百果园来说,或许有些不忿。

但当百果园走向资本市场,其经营模式和产品属性决定了,品质,这个曾让百果园发家致富、安身立命的本钱,要想维护下去,并不容易。

6000多家门店,99%靠加盟

能做到行业老大,百果园最核心的“法宝”,就是严控品质,做好吃的水果。

这对出身农科院的创始人余惠勇来说,并不困难,甚至在百果园初创的2001年,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优势。

他曾公开宣称,百果园把水果按照糖酸度、鲜度、脆度、新嫩度、香味和安全性,分为A级、B级、C级3个等级。A级品质最好,B级次之,C级最差。

一般情况下,公司出售A级果品,会有少部分B级果品,C级基本不出售。

对于一些不会挑水果的人来说,虽然价格稍高,但至少避免了踩雷。

小飞是百果园的老顾客,她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她曾在百果园买过70元一斤的草莓,抱着将信将疑的心态尝了后,发现真的巨甜。比在盒马、山姆买的都好吃一个层级。

图片北京百果园门店

除了品质,百果园还试图用服务把顾客牢牢hold住。

不同于街边店做的是一锤子买卖,百果园让水果也可以“三无”退货。

简单来说,消费者若是觉得购买的水果不好吃,即可“无实物、无小票、无理由”退款。

最后,百果园也跟随潮流,做线上线下一体以及会员分级,对应的福利则有天天折上95折、每周五85折、每月券包50元等。

这也在无形中将消费者和百果园进行绑定,激发更多购买需求。

在资本的助力之下,百果园加快了奔跑的步伐。从2001年首店开张至今的20多年里,共开出6000多家门店,其中99%以上都是加盟店。

资本市场看到了百果园的价值与潜力。2023年1月16日,在喧天锣鼓声中,百果园集团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认错很积极,改起来很难

上市看似荣耀,但前20年急速扩张的弊病,都会随着商业模式的公开化被一一放大。

和蜜雪冰城卖奶茶、黄光裕开超市一样,百果园也极度依赖加盟商扩张开店。

据百果园IPO申请书和2023年中报,百果园的门店构成中,99%以上的门店为加盟店,加盟店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在80%左右。

不过,加盟一家百果园并不便宜。

据百果园最新加盟招商手册,首次加盟百果园,需要支付的总费用为30.7万元。包含3万加盟费、3万信息设备费、10万门店装修费等固定投资,以及商品预付款、经营保证金等流动资金。

图片

除此之外,门店租金、员工工资,一概由加盟商自行承担。

以在北京望京租赁一间60平方米(实际使用面积45平)的铺面为例,年租金在35万元左右。各项费用叠加,至少需要准备70万元才能把店开起来。

对加盟商而言,风险不仅在前期的高投入,还在于赚钱难。

《凤凰WEEKLY财经》从百果园招商经理处了解到,加盟商平均毛利率在30%左右,回本周期至少两年。

但落到实处,水果的高损耗让这个原本不算高的数字,也变得难以企及。

有百果园加盟商在社交平台吐槽,“所有货源都是百果园总部配送,拿货价几乎等于外面零售价。除去损耗,可能20%的毛利都没有。”

有数据显示,仅有30%的百果园加盟店是赚钱的。北京一位商铺持有者曾把店铺租给百果园,前不久这家店宣告倒闭。他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据他了解,百果园近期在北方已经关闭了不少门店。

相比之下,百果园做的生意则是把水果卖给加盟商,同时收取一定的特许权使用费,颇有点稳赚不赔的意味。

据百果园2023中报,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的金额已经占到了其总收入的97.2%。

图片

可见,百果园不仅不用操心房租水电,还可以通过给加盟商配货来持续赚取利润。加盟商则要为水果损耗等问题买单。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明显偏向企业的模式缺乏稳固的共同利益基础,难以长期维持。

并且,某种程度上,这也为百果园加盟店的品控问题埋下了祸根。

今年3·15之前,百果园已屡次曝出负面消息。

2022年,有科普视频博主暗访百果园,发现门店工作人员售卖发霉的苹果,把小凤梨当大凤梨售卖,存在欺骗顾客之嫌。

黑猫投诉上,有网友表示,“在百果园买的水果软趴趴,还有烂果子,价格比市场贵几倍,与品质并不相符。”

每一次出现问题,百果园都会迅速认错,态度也很积极。就在IPO上市前,也是因为用变质水果做果切,百果园不仅遭到了舆论谴责,还被上海市消保委亲自下场“点名”。

百果园立刻发声明表示“痛心和愧疚”,还列出了包括停业整顿、给片区督导记大过、强化门店SOP作业培训等5点整改措施。

但令不少人感到气愤的是,即便态度再恳切,举措再“重磅”,类似的问题依旧重复上演。

留在牌桌上一天,故事就不能停

提起百果园,不少人的脑海中会浮现出绿色的门头、明亮的灯光,摆放精致的水果以及贴心的服务。

与光鲜外表形成鲜明反差的,则是百果园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表现。

今年1月16日,正值百果园上市一周年。然而这一天百果园却意外遭遇一记响雷,不仅股价暴跌30%,还有超20亿港元市值在一天之内蒸发。

愕然之际有人发现,据相关规定,自1月16日起,百果园集团所有上市前股东的禁售股份将全部解禁。

诚然,解禁后卖出股票是常规操作,但如此大幅度的“出逃”,也可见资本的不看好程度。

图片从开年至今,百果园的股价如同一条下坠的曲线

百果园的财报,也算不上“好看”。

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百果园归母净利润为2.3亿元、3.23亿元,净利率2.2%、2.71%。

为此,公司通过压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才在2023上半年把净利率做到了4%;同时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加34%。

余惠勇曾说,做水果连锁无异于“弯腰捡钢镚”。言下之意是,既费力又难挣钱。

而从外部环境看,百果园的周围也是强敌环伺。

无论是盒马、山姆、永辉等大商超,还是以美团、叮咚为代表的前置仓,抑或是抖音、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都为人们购买水果提供了便利渠道,且在品质和性价比方面不输百果园。

水果连锁店的竞争力已不同于往日。身处愈发内卷的市场,百果园又该如何自处?

去年7月,余惠勇在接受《中国基金报》专访时表示,水果看起来很分散,但从产品属性来看又非常简单,只有两种——好吃和不好吃。所以如果能做出品牌,代表某种特性,比如百果园就代表好吃,那么就有机会获得大的市场份额。这也是面对竞争、内卷的一个根本方法。

《凤凰WEEKLY财经》梳理发现,百果园目前已经推出了包括大芭猫山王榴莲、红芭蕾草莓、良枝苹果、吸个椰子椰青等30余个自有品牌。

这些自有品牌在标榜好吃、品质高的同时,打出的价格也非常“可观”。以良枝苹果为例,一斤售价在16元左右,是普通苹果的3倍。尽管如此,有尝试过的消费者在社交平台留言,“和普通的苹果相比,百果园并不算多么出众。”

图片良枝苹果 图/百果园微博

另一边,百果园开始重提万店计划,目标是10年内在线下开出上万家门店,终端零售额实现超500亿元。此外,还要在To B品类事业及国际化业务上发力。

对此业内多认为,百果园的万店计划并不容易实现。毕竟百果园的规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饱和度,继续扩张对于资金、加盟店管理和供应链的完整度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再者,百果园如果不能平衡品质和价格的关系,提升复购率以及毛利率,那么扩张过了临界值之后,反而会带来反噬效应。届时,大幅关店收缩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但从百果园的立场看,似乎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资本不相信眼泪,却需要故事。只要还留在牌桌上一天,就必须拿出更吸引人的桥段。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