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飞做群演,工资是横店的十倍

2024-04-19
早饭午饭管饱,来回有班车接送,累了就回帐篷休息,有毛毯,有零食。每天演4小时,一天下来,净赚300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詹世博,编辑:陆一鸣,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图片题图:《鱿鱼游戏》

国际剧集里的亚裔面孔,正在变得日常化。

引进《白夜追凶》《伍六七》《甄嬛传》《琅琊榜》后,流媒体巨头网飞终于下定决心花真金白银来拍摄华语剧集。《罪梦者》《谁是被害者》《三体》等,网飞的每一次文化转译,都很难不引起热议。

而当我们把焦点从海报上的主演们,挪到一张张亚裔面孔的群演身上,观众滋生的好奇又会发生变化:剧集里的中国群演都是哪里找的?福利待遇怎么样?在网飞当群演和在横店有什么区别?

启涵,就是网飞的中国群演之一。作为一名有过6年模特经验的中国留学生,他自嘲是从T台上的人形衣架,变成了网飞剧集中的人形背景板。

而启涵被这座影视工厂以跨文化的方式安插在摄制流水线上时,他的观察,或许会让我们对当下最成熟的内容产出模式初步祛魅。

以下,是启涵的答案。

图片(图/网飞版《三体》剧照)

从“人形衣架”到“人形背景板”

在成为群演之前,我做了6年模特。那时我在纽约读书,课余生活基本都是在秀场和摄影棚里度过的。做得久了,你会发现模特能展现的东西其实很少,评价标准也很单一——除了外貌就是三围,职业的上升空间也很有限。我逐渐认同了“模特就是有生命的衣架”这句话。

后来有一天,我无意间点进了一个群演招聘网站,没想太多就注册了,并填了一大堆资料。大概一周后我就收到了一封邮件,说是有个剧组在招募亚裔群演。

为了保密,邮件里不会透露具体的剧名,只会告诉你制作公司、你要扮演的形象和剧目大概的类别。如果群演需要在剧里吃饭,或者故事有明显的宗教背景,他们都会提前询问。如果你是素食主义者或者有特殊信仰,可能会另做安排。

我收到的邮件里提到,这是一部代号“STRAIGHT SHOOTER” 的剧,制作公司是网飞。我一直对大型影视制作流程很好奇,而且听说这类剧组的福利都很好,于是就报名了。

图片(图/网飞版《三体》剧照)

后来我意识到他们的招募邮件应该不是群发的,而是有针对性的。填资料的时候,除了外形族裔和三围以外,他们还会询问你此前的工作经历,比如做过酒保之类的会加分。

报名后大概一周,我就收到了录取邮件。当时是2021年4月,正式拍摄之前,除了试妆,我们还需要去基地做核酸。

那也是我第一次去网飞的基地。网飞基地是在伦敦的西南面,印象中有很多巨大的白色摄影棚和后期基地。

接我们的巴士和放服装的小棚上面写的都是“STRAIGHT SHOOTER” ,工作人员给我试的是小军装,但是另外一个同组的群演,试的又是中国古代士兵的衣服。我当时还有点纳闷,网飞究竟要拍什么,横跨中国那么多朝代。

图片

在《三体》中,有一款游戏涉及中国古代的场景。(图/网飞版《三体》剧照)

试装和验核酸分别花了我的两个半天,但是也都给了补贴。我住在伦敦市区,离基地有点远,不过来回都有班车接送。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比较深,当时我那批试妆的就5个人,但是妆发师有30个。光是试妆,每个人就要花费大概三四十分钟,我很难想象它的人力成本会有多高。

拍4小时,换3000块

正式拍摄的那天要起得很早,班车是凌晨3点从伦敦市区出发的,大概开了一个小时才到基地。

群演们穿好衣服之后,都被安排在一个大帐篷里等待拍摄。帐篷门口会有一个餐车,供我们挑选早餐,有土豆、西红柿、烤肠和鸡蛋,每样都可以来一点,是比较英式的那种口味。

去片场拍摄的时候,我们的手机也是可以带进去的。现场的群演很多,但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电子设备发出声音而影响拍摄的情况。

拍到第二天的时候,有个群演朋友根据演员的台词推断出了剧名,那时我才知道我们拍的是《三体》。我没有看过《三体》原著,印象中它是一个科幻小说,但是当时的布景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小学在电视上经常能看到的那种革命剧,实在是有点割裂。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当时拍的就是第一集开场的那一幕,那场戏的群演大概有300人。正式拍戏的时候,大家都被聚在一个大操场里。我们没有具体的台词,只记得当时导演让我们每个人都挥舞着一个小红本,尽可能地“发疯”。

那几天我经常会有一种错觉——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初中第一天参加军训的时候。我从高中就不在国内了,已经很多年都没有见到这么多华人,穿着一样的衣服,喊着同一句话。

但时不时出现的英文搭讪,还是会一秒让我回到现实。我意识到很多群演不是中国人,就算是华裔也不一定会说中文,所以导演助理和我们讲戏的时候都用英文。导演和演员都是中国人,他们反而会用中文交流。

群演的工作强度比想象中小很多。我们每天最多拍4个小时,几乎每拍摄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候,导演就会让我们回帐篷休息一下。帐篷里有暖气,还有工作人员准备的毯子、热茶和零食。

除了早饭以外,午饭也是免费提供的,会分普通、vegetarian(普通素食者, 不吃肉类)和vegan(严格素食者,除了不吃肉类, 也不吃任何与动物相关的食物,包括鸡蛋、蜂蜜和牛奶)三类 。一般都是主食+蔬菜+蛋白质+甜品的组合,茶和咖啡全程都放在桌上自取。如果超过晚上6点收工,还会有卷饼之类的食物可以带到回城的大巴上吃。

整个拍摄过程中,只有一个大哥因为要照顾孩子中途退出了。这种情况下,不会扣除一整天的费用,只会折算他在场的时间。而就算“鸽”了剧组,也不会影响他下一次继续做群演.在网飞,我没有听说剧组之间有类似群演黑名单之类的东西。

大概过了一个月我就收到了酬劳,平台扣除 15%-20%的中介费后,到手是 1300 英镑左右(约为人民币1.1万元)。除去拍摄前验核酸和试装的两个半天的报酬,群演的日薪平均 340 英镑左右(约为人民币3000元)。

图片

图片群演的薪资也都是公开的。(图/Entertainment Partners官网)

这比我之前做模特的日薪要高一些,但是如果算时薪的话,还是模特好一些。我之前接走秀的活动,一天能赚250英镑左右(约合人民币2200元),但是每天只需要付出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我在网飞做群演能拿到300多英镑的日薪,更多还是来自早开工和每天工作超过9小时的费用;如果只是正常工作,到手的基本日薪也就100多英镑(约为人民币900元)

我感觉大家应该都是来体验生活的,所以很少有人在意具体的福利。当然,如果第二次来的话,那应该就是为了赚钱,毕竟这对学生而言,算是一个赚外快的好机会。

剧集播出后,我发现我所在的那场戏只出现了5分钟,而当时我们拍摄了整整三天。我的朋友一开始看《三体》是为了找我,但是后来看着看着就被剧情吸引了。从这个角度来讲,网飞的翻拍似乎也不算太失败。

但如果之后还有做群演的机会,我很可能会拒绝。

“群演不是演员”

我知道,海外的演艺氛围已经相对很友好了,欧美群演也会比模特圈子的人素质更高,但我真正想做的还是演员。

《三体》是大制作,但在里面当群演的经历我还是没法写进简历里,因为群演对演技没有硬性要求,我的演技也很难因为做群演而得到提升。

做群演的时间成本也很高,你经常需要早起,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待,过程其实蛮无聊的。大部分《三体》的群演是学生,很多也都是第一次来,且基本没有学过表演,我倒是经常遇到学设计和传媒的。

很少人指望通过群演来实现所谓的明星梦,欧美演艺圈有个心照不宣的共识:群演是不能算作演员的。虽然在我眼里看来,群演和演员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毕竟一部制作如果没有群演,也没有办法运作。

图片

启涵高中时期参加的话剧表演。他告诉我,对表演产生兴趣,并不是因为群演的经历,而是因为那次中学的表演,让他喜欢上了排练的感觉。(图/受访者供图)

不过,也有例外。我遇到过一个韩国人,是个全职群演。他告诉我他很喜欢表演,也担心继续做群演会离演员的道路越来越远,但他也没有其他路径,毕竟这已经是他能够接触到的离舞台最近的地方了。

我和我一些学表演的同学也聊到了这个事情,有些人反倒觉得群演是可以去的。对于还没有稳定收入的人来说,这笔钱可以支撑你继续学习表演,你也可以观察有经验的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状态。

我不完全认同,所以做过几次群演之后,我就报了一个表演班。每次上表演课,我几乎都能进入心流的状态。

我们一共7个班,每个班大概12-15人,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有人问我担不担心遇到种族歧视,我暂时没有这方面的顾虑,起码目前接触到的欧美演员群体还是很友善的。相比之下,反而是模特行业对亚裔不是那么友好,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模特,他们经常会有很不懂事的那一面。

图片启涵表演班的同学和老师。(图/受访者供图)

更多的时候,歧视与个人有关,与群体无关。尤其这几年,亚洲的影视剧慢慢进入全球视野之后,欧美影视圈对于亚裔面孔的需求量其实一直有所增长。

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想在欧美做演员,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语言。我自认英语水平还可以的,中学时就出国了,当时考过一次雅思,是6.5分,本科和硕士也都是在英语区国家读的。在理解剧本方面我没有问题,只要不是类似莎士比亚的那种风格的语言,我基本都能看懂。但是演出的时候,还是会因为英语台词的问题卡壳。

这么说吧,一个演员用母语记台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更别说一个非母语人士了。用英语记台词,再用英语表达出来,这确实是有难度的。据我观察,这几乎是每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人都会遇到的困境。

除了语言以外,东亚人的内敛性格也可能导致在表演方面比较吃亏。再e的中国人,在西方人看来都比较i。很多时候我需要和对手很熟悉,才能进入角色。但对欧美人而言,他们普遍状态都比较打开,可能在一场戏还没开始的时候,就早我们一步进入状态了,会更容易拿下角色。

当然,这个可能和他们从小学就参与这种表演有关,很多人的舞台经验都很丰富。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高中的一次话剧活动我一直担心自己演不好,因为这个角色离我太远了,但是我同学告诉我,演员就是为角色服务的,你应该忘掉自己本来的性格。

在欧美做演员还有一点好处是,这边并没有很强的社会时钟的概念。30 岁,你并没有被要求事业一定有成。我自己也不是一个想去遵循东亚社会赋予我时间步骤的人,所以我在28岁依旧可以考虑转行做演员。

幸运的是,我在去年刚刚上完表演课的时候,就被经纪人看中,签了演员公司。虽然我厌恶鸡汤,但我的经历告诉我,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人,也可以在30岁的时候重启人生,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是真正的“晚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