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O 会客室:投资人眼中的在线教育

2015-05-23
在下午的在线教育专场Demo 会客室环节,8位嘉宾评委对10个参赛企业进行了精彩点评,说出了令他们印象最深的参赛企业,以及他们眼中的在线教育是怎么样的。

 

   5月22-23日,由创业邦主办的2015创新中国(DEMO CHINA)春季峰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80多个最具潜力的创业项目和500名业界最顶尖的投资人汇聚一堂,进行创新和智慧的思想碰撞。本届峰会将有8个项目晋级23日下午的终极pk环节,还将进行由创业邦发起、一年一度的“四十位40岁以下的投资人”颁奖活动。

在下午的在线教育专场Demo 会客室环节,8位嘉宾评委对10个参赛企业进行了精彩点评,说出了令他们印象最深的参赛企业,以及他们眼中的在线教育是怎么样的。

以下为现场文字实录:

主持人:现在马上进入DEMO会客室环节,到目前为止10个展示完毕,在DEMO会客室环节开始之前,让我隆重介绍我们的评委。启迪创投董事总经理程鹏、顺为基金合伙人程天、启赋资本联合创始人顾凯、爱学堂创始人汪建宏、CA创投合伙人智金汇创始人杨溢、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副总裁叶春燕、真格基金投资总监郑朝予、蓝驰创投管理总监曹巍。下面大家谈一下印象最深的项目。

  程鹏:我感觉今天项目有一个印象比较深,就是外文翻译的项目(English TV),我对那个项目比较深刻,感觉其他行业都在传统认知的教育,恰恰那个项目跟教育本身不是太大。我希望有机会可以和他交流一下我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他更多集中在翻译,还是传统版权交易模式的概念。我给它打了很高的分数,这是我想说得一件事情。

  关于其他几个项目,更多的还是交给大家。

  程天:非常抱歉,今天公司有急事来晚了,前面几个我没有听到,但是材料我都看了,整体项目质量还是挺不错,我们这边投了挺多在线教育的项目。后面我听到的家教和培训都感觉不错。有些项目希望线下在做交流。

  顾凯:我觉得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尤其对教育产业冲击还是蛮大的。整个教育行业各个环节,各个要素都在互联网冲击下重新解构,形成新的模式。这里有变的东西,也有不变的。给我留下不变的印象就是宝宝加油,无论模式怎么变,核心还是优质的教育资源。无论是O2O还是线上线下,最终是依赖于优秀内容和优秀老师,无非在模式上改变,他是把整个教育内容在综合性的教育平台重构。今天参加的项目是在某个点或者是几个点上创新重建,看到在线教育有这么好的发展还是蛮欣慰,我们也是关注在线教育的投资,同时我们也是天使投资人,大家有更多的想法可以和我们探讨。

  主持人:顾总的意思是他很有钱,可以找他。

  汪建宏:我跟顾总有一样的想法,我觉得宝宝加油内容是不错的。有一个跟谁学有点像的公司,他在细节透明上打破找好老师的概念,而且中小学行业里有点垂直的行业,从跟谁学里把中小学拎出来,我感觉也蛮好玩。我不是做投资,我觉得有好的内容可以和我们一起共建好的生态平台。

  主持人:汪总从创业者角度现身说法,杨总。

  杨溢:我们在在线教育投了好几个类似的公司,VIP、ABC以及亲子教育和儿童教育项目,我们最看重的也是内容。教育差异化最大的地方是在内容方面,我今天印象最深的是做幼儿创意教育的项目,我觉得他们在原创内容上还是有吸引力的。今后如何盈利还要在摸索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从内容上来说,我是比较肯定的。另外还有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就是翻译,他是通过他们平台,或者是通过他们的模式改变传统的领域,所以这类我们也比较关注。

  叶春燕:我觉得教育行业还是有很多创业的机会,无论是从教育模式,比如说跟谁学把额外能力以及空闲资源激发出来,还是教育的提高,包括在线教育产品的革新,中国教育比较功利,我个人比较看好三个项目,或者说觉得三个项目比较有意思,第一款是纤阅,它是对出版行业的革新,国外也有几家公司在这方面有很有趣的尝试。翻译是切入行业的手段,包括6个月翻译的时间,我并不认为可以真正打动这个行业。包括我也投了众包翻译现在国内最大的平台,翻译一本书只要一个礼拜的时间,从翻译切入肯定不是核心竞争力,但是在版权模式和交易模式上可以有很多提升的空间。我们投了很多出版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以及中国出版等等,我觉得这块可以有很好的探讨。

  第二,宝宝加油。我一直认为提供非常适合儿童的产品和内容比较少,现在很多故事是现有故事的集成,跟时代连接性和时尚性而言还是比较差的,所以我觉得它在内容形式,甚至所谓儿童UGC这块能有突破,形成儿童内容的第一品牌。互联网提供了很多传播渠道,也是大有可为。

  第三,台湾补习班三兄弟创业homeworky我也觉得很有意思,从后端效率的提升切入,但是现在切的模式还不是最有意思的方式,这块能有突破也是很不错的项目。

  曹巍:蓝驰在K12教育、幼儿园教育、美术垂直教育领域投了4-5家公司。现场演示的嘉宾非常优秀,如果从现场表现来讲,印象最深就是大家讲的宝宝加油,这又回到教育本身就是围绕高质量的内容,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是目标受众最需要的,从模式上来讲。第一,上来的团队,第一个上来的团队还是印象很深。另外对三兄弟创业的故事,我感觉有深厚的行业经验,有些之前是连续创业,做过很优秀的公司。但是现在因为自己的诉求愿意深度扎在补习班细分领域,从细分领域一点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和投入还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郑朝予:我是来自真格基金的郑朝予。真格基金在过去创业里会想到我们,我们也做了一些很好的教育项目。我自己跟各位投资人不一样,我做过中学老师,我在新东方教了八年,后来做校长。在教育这个行业一线摸爬滚打出来的,后来自己创业加入真格。

  今天大家创业是教育里最大的两块价格洼地,我们前端营销是非常低的,我们原来自己做营销,我们要签合同,一个合同2万单价,每三个人上门才会有一个合同,一般20个注册才可能有三个上门,所以说有一个海量的流量转化,效率很低。后边在教学过程中率也会很低,一个是过程,还有是内容本身。刚才大家围绕前端以及内容创新,这自然是行业中一定要提高。现在教育和互联网结合,在过去一年当中,我们发现可以投的企业,虽然项目很多,但是会发现特别精的还是很难挑选的。

  讲到流量方面,我今天比较喜欢优思,围绕大学生家教。这个非常好,围绕最小的点切入,或者说更小,比如说大学生能教数学的,这个切入点更好。

  内容这块我也认同非常重要,但是我要提醒一下,做内容创业,尤其对教育来讲不只是形式的问题,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内容本身是否真的有科学的知识。教育之所以在过去这些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有突飞猛进的实质突破,基础教育的科研,教育分科以及数据研究方面支持的太少。一首儿歌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有帮助,在基础做得太少情况下,很多产品出来以后是感性的认知。我们在国外投了一些教育项目,全球28万的考生通过他的终端学习过了14万,我跟创始人聊天,他是以色列科学家,每个题出来都会有项目测试,本身有基础科研支持,很容易出效果。另外我看到对客户的重视,在MIT看到每一天都有几百个意见,每个意见都会反馈。真的是以产品心态对待客户的意见,再加上产品的支持,这样才能出很好的内容。

  主持人:刚才各位说了自己独特的见解非常深刻。我看到资料2015年在线教育第一季度案例中一共6家公司融资额超过5千万,其中5家来自中国,一起作业、跟谁学等等,在线教育未来是否会迎来更激烈的竞争。

  程鹏: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是”。资本市场本身热潮在这个地方有一个窗口期,在下一个热潮到来之前不会消退。现在大家努力用互联网尝试改造一切行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一直持续下去。教育这个行业外延太广,内涵也很丰富,其实可以有无限细分,无限细分下去每个领域都值得一批创业者尝试。从项目上来讲也会越来越层出不穷,而且我们有很多的先驱和先烈掉到坑里,有可能爬出来,有可能爬不出来,这会使竞争越来越强烈,短期一定是这样。

  主持人:是一片血海吗?

  程鹏:不需要那么残酷的描述,但是商业上本身就是这样。现在看起来真正好的行业,或者说真正在发展的行业,很少面对面直接厮杀,而是面对巨大的未被占领的市场而是谁占领市场的问题,如果别人站上去,你用最残酷的方法都未必竞争得过,所以很少说让大家用这样的方式争。从投资人的角度,从资金效率来讲每个行业都是这样,一定有大量的资金浪费掉,为行业做贡献,至于哪些资金会落到这样的境地,真的不好讲。

  程天:刚才提到三个案子里,一起作业是和我们合作,这也是今年在线教育标志性的案子。我首先非常同意程总的意见。我自己觉得网络教育相比其他我们投的互联网相关行业来讲,可能还相对好一些。很多其他互联网行业,包括隔壁有几个专场的行业,相对来说更加基本密集,更加带有残酷性。我看下来感觉可能呈现百花齐放。国内国外没有说哪家互联网教育公司一枝独秀,传统教育也没有说一家机构一枝独秀,目前还没看到。在局部细节进行创新和升级机会目前看起来还挺多,这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很难出现超级大的巨头。

  互联网教育行业里分两类,第一类是原来教育行业升级的项目,这个是我们最近看得非常多的。教育项目本身来讲,在过去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现金流不错,盈利还可以,初期相对容易规模化的行业。再加上一定互联网工具升级一下,在这种行业下面,资金多少会左右战局,但是未必一定会把方向彻底性改变。在这种行业里竞争一直存在,现在教育竞争也一直存在,但是我觉得还好,会有一批优秀的企业出来。

  另外互联网公司是高举高打,需要资本助推圈钱圈用户,这个相对来说更残酷一些。就像程总说的,很多人为胜者做嫁衣裳,这种大成的概率比较高。这两种投资人各有偏好,对我们基金来讲两种都有参与,都有涉及,可能都能跑出不错的公司。但是国内现在资本市场也很火,竞争激烈同时机会也很大,永远是相辅相成的。

  顾凯:我基本同意前面两位的观点,在线教育市场,尤其是对整个资本圈热潮开始,这不是标准化的产品。现在来看主流教育机构、主流培训机构,以及一些优秀的培训老师,现在很多人看的是这个。但是未来会有更适应互联网的内容和方式产生,会颠覆我们过去对教育的理解。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会伴随全新品类的教育,或者叫能力传播的新模式。我不认为现在已经非常热了,未来可能会更热,里面有很多基金进,但是我相信会有更多新模式产生。这是我们对在线教育行业根本的看法,未来我们期待从零到一的创新,出现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彻底改变我们对传统教育的认知,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汪建宏:在线教育太大,因为从K12一直到成人,成人不用说有几家已经跑出来,比如说英语单项。K12应该说是刚开始,从今年年初开始大家觉得K12有新的感觉了。我们首先分体制内和体制外,体制外不能说叫教育,应该说叫培训。传统大家做的是以辅导班为主,体制内叫教育,互联网最难渗透就是体制内,因为有很多行政手段。我自己在教育做了7、8年,倒过来看不是说你有优质资源,而是很难使用你的产品,老师愿意用你的产品,孩子就愿意用。你要切入老师,就要切入体制。K12是如何让体制内认同你,这样谁就有更大的机会。

  杨溢:我们在日本投了很多儿童教育项目,都是付费习惯非常好。你有优质内容就付费,但是在国内我们看到非常多的企业,在收入盈利方面,看到大部分是在亏损烧钱的状态。现在在资金方面,对这些创业者,对资本支持进来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怎么样让付费成为被大多数用户所接受,或者真的能找到比较好的模式,能够有所收入。这是在竞争上你是否有优势关键的一点,之后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我们也希望发现在盈利方面更有竞争力的在线教育的企业,谢谢。

  叶春燕:对我们基金而言,其实是比较好的阶段。因为我们投成长期和成熟期比较多,经过前两年的培育,在教育方面已经有一堆很不错,至少看到很大牵制成长期的企业出现,今年在二三季度大家会看到我们会密集出一些在教育方面的案子。

  刚才汪总讲的也是我思考的点,我们切很多是体制外市场,更大市场是在体制内。你怎么渗透对大多数人产生影响的层面,我们看到另外一种方式,切入幼儿园。幼儿园本身教学内容是不标准化的,私立公立都有这样的问题,如何切入幼儿园这块很分散的市场,我觉得大有可为。

  另外是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上的革新也会很有意思。我个人经常听《逻辑思维》,这是我们最近很关注的公司,他最近开一些课程,你会发现课原来是这样上,原来有这么多不一样的需求。在需求层面深度挖掘也是未来很好的方向。

  曹巍:因为我自己的经历是2006年到2008年做财务顾问,当时看互联网火过一次,当时有一波投资热就是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当然有一些公司上市,上市后表现又非常不好。我刚才非常同意二位程总的观点,我们还是要回到公司核心竞争力里面,作为互联网教育公司,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是否能在高质量内容、服务甚至关系纬度上沉淀下来能够持续的核心竞争力,价值创造和在模式上的创造,能不能帮助你在核心竞争力打造上形成长期的壁垒。

  资本市场非常残酷,现在大家追求跑得要快,收入规模要快。但是当潮水退去时发现,之前有一波跑得很快,收入规模很快,但是到了美国资本市场,或者是未来国内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大家不一定认可这个模式。大家在做创业这件事时,我觉得还是回到自己对这个事情本原的认识,比如说这个事情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我是否要坚持自己的原则。5-10年后现在的模式积累下来的核心竞争力,能不能变得更宽更有价值的,让我商业模式可以长期的保持。

  给大家泼一点冷水,希望大家更客观看待自己的商业模式和长期竞争力是什么。

  郑朝予:接着曹总泼一下冷水,我的一位朋友算是新东方高管,拿500万美金做烧流量这件事情,已经宣布停止了。我自己做老师做管理出身,低频、高销、非标准化、周期太长都会成为这个行业的瓶颈。大家一起创业竞争,这对整个行业一定有好处。我想讲,在创业的过程中,今天中国创业有了激情,但是我们看在美国的创业者,他们有一个特别好的特征,可以竞争但是不是低水平同质化的竞争,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这个社会最后一定会选择,尤其是早期,后期各位看商业模式,看商业报表。早期来讲,需要你在教育行业有耐心,甚至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不同的方式看待各个环节,对于一个老师来讲,完整价值链是备课、上课、考核,每个环节都会有机会,对于学生来讲也有机会,对于客户来讲教育是多元,有家长、客户、老师,每个都有需求。每一种需要的互联网切入方式都不一样,你在创业时找什么点切入,能够发挥你在过去的积累,以及团队最大的优势,找到你的盈利点。然后再去做创业这件事情,才能找到单点突破。否则大家同时做重复的事情,即使竞争把投资人烧了,这样对整个行业没有特别大的发展。

  我希望看到每个人对教育都有激情,对教育都有深刻的理解,找到自己单点突破的方式,为整个价值链创造价值。最终整个教育行业提高,对我们以及我们后代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主持人:感谢郑总,也感谢各位评委精采的分享。

来源:创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