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十年创业吐血倾诉:时刻如履薄冰,到处踩坑

2019-09-12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如果过去十几年我们讲服务好用户,未来十年就是更好的服务用户。

9月11日,主题为“携手创新,共赢未来”、由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办,各级政府部门、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和一线投资机构共同参加的2019中国(苏州)科创企业峰会暨第四届苏南股权路演中心聚合大会在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圆满举办。

旭创科技创始人刘圣、苏州天准科技创始人徐一华、博瑞生物医药董事长袁建栋、同程资本总经理、合伙人娄德明以及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进行了主题为《创新企业的十年意味着什么?》的圆桌会话。

_V3B1430.JPG

犀利观点如下:

1、企业发展时时刻刻都是如履薄冰。

2、过去十年是打基础,未来十年建高楼。

3、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如果过去十几年我们讲服务好用户,未来十年就是更好的服务用户。


以下为圆桌会话实录,未经对方审核:

费建江:欢迎嘉宾,坐在这里稍微感觉有一点错觉,好像元禾在开自己企业投资座谈会。大家可能知道在座的跟元禾都有多多少少的关系,在座的这些企业可能有的熟悉,有的不熟悉,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的企业给大家介绍一下。

刘圣:我来自苏州旭创科技,我们是2008年创办的企业,主要服务的行业是云计算数据中心以及5G通讯网络。

徐一华:我是苏州天准科技徐一华,我们是在北京成立的,2009年苏州招商引资把我们招过来,到今年刚好十周年,我们做的是工业人工智能,主要是工业视觉,做检测设备,主要服务工业企业。

袁建栋:我是博瑞医药的袁建栋,回国创业十几年了,到园区也超过十年了,我们公司做创新的医药产品,也会做一些基本上没有人仿出来的仿制药,主要在医药领域,谢谢大家。

娄德明:我是同程娄德明,同程在苏州做OTA,给大家提供出行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费建江:谢谢大家,从刚才的介绍里面大家都听到了,这几家企业都超过了十年的时间,从这个过程当中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成长原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得多,特别是做科技类、研发类的公司。现在这些企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旭创在国内上市了,博瑞现在在注册,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在过去十年当中我相信有很多艰难和苦痛在里面。

企业十年里面我有一点比较好奇,十年我们的成长不是直线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比较长时间的积累,在某一个点可能有一个爆发、加速的成长。你们企业在什么时候迸发的?

刘圣:我们也经常讲企业的发展可能是有厚积薄发,中间有几个点:成立第三年、第四年的时候,我们成功的开发出了业界第一款产品,成功做进了业界的龙头企业,成为Google国内第一家供应商,一下子销售额从几千万提到几个亿,这个是非常关键的。

费建江:旭创迸发的点进入了Google,Google成为大客户,标志着企业开始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华呢?

徐一华:比较大的变化是从北京来到了苏州,我在北京生活了将近20年,对北京有深厚的感情,我们这个行业的客户是制造业、工业,对我们这个行业而言珠三角、长三角,特别是苏州这个地方比北京好太多,无论从产业环境到政府政策全方位都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费建江:天准可能是公司办公地点和场所的搬迁,整个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公司有特别好的加速发展,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环境。

徐一华:选择一个地方也是企业发展重大战略转型。

袁建栋:我们是从事医药行业,我开始创业药品研发周期比较长,前三年甚至前四年基本上没什么收入,但是后来大概在2007年左右,那个时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我们是首家研发出来的主要是治疗肝炎的药品。

这样就使得我们有比较高的市场竞争力,一下子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相对来说是一个跃迁。这个产品我们在国内,没有自己的车间,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我们与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从原本没有收入到这个产品在国内最高峰的时候一年卖了40亿,是我们公司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费建江:所以博瑞可能不太一样,经过长时间研发一个药出来卖,这个是很重要的点。娄总不是创业者,你观察同程在成长过程当中哪个点是高速发展的台阶。

娄德明:从外部环境来讲,作为苏州本土创业企业,得益于苏州外部发展环境,尤其是企服,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从企业内部来讲,不像各位是技术研发型,同程是做to C类产品,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面都应该抓住流量的风口。

第一个携程、艺龙在线下发卡地推的时候,吴总在创业的时候本身从阿里出来,采用PC时代的互联网USU推进线上获取流量,这是第一波的发展。

第二个移动互联网。通过公司内部的机制迅速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端,同时在微信时代,更多人使用微信,也获得了腾讯的投资,在微信支付旅游的端口,把这个入口给了同程,同程抓到了流量使之能够向前发展。

费建江:一个是to B向to C的转型,还有互联网来临的时候抓住了机遇,这是两个比较大的转型。听了刚才各位介绍,这些企业都是在苏州本地比较成功的代表性公司。他们今天做成功了,可以跟大家做分享,讲故事,如果不成功都不能坐在这个台上。每个企业成长过程当中有很多的困难,各位在企业成长过程当中曾经哪一个坑掉最深或者爬得最辛苦?

刘圣:我们公司的发展其实从产品、业务方面一直比较顺利,应该还没有特别深的坑,但是在外部可能遇到过一些弯路,资本市场,包括第三、第四年全力开发下一代产品,但发现没钱了,融资又融不来。上市的过程也算是一个,本来是2015年去美国上市,突然发现估值比预期砍了一半,后来决定不去了,回国上市。

所以挺羡慕科创板的机遇,国内排队要两三年,企业又不能等,而我们那个时候业务又要发展,于是进行了并购重组上市,如果今天上科创板可能会快很多,这也说明在资本市场要提前规划。

费建江:旭创踩的最大坑是资本的规划和路径上面,确实是走了比较大的弯路,浪费了时间,也浪费了很多的钱。

徐一华:我感觉我们一直在走坑,还没有走出来。刚才刘总说的,我们也是从创新板,转到新三板,最后跑到科创板,资本市场走全了。我们早期的时候是很缺钱的,那个时候开始创业做工业这个行业在国内融资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是靠借钱过日子的,过得非常苦,在北京又是山穷水尽跑到苏州来了,苏州接纳了我们,给我们投了钱。2010年给我们投了钱,到现在正好涨了200个亿。

费建江:我听下来你没什么坑。

徐一华:都是坑,包括上市的过程都是坑,我们每一步都是在错误当中学习的。我感觉没有一件事情是先做对的,所有事情先错再做,琢磨琢磨自我反思、批评,现在是这样,我估计以后也是如此。

费建江:我们也是一华的股东,他们公司成长过程中特别不容易,在我们进去之前没有大规模融钱,都是靠自己借的钱,自己累计的钱在发展,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大规模融资呢?第一个可能前期整个产品和市场需要累计的过程,第二个确实中间也在不断地看方向,试产品,确实还是很不容易,包括后来我们参与了过去之后从新三板转科创板过程中间也花了很多的时间。

徐一华:你要这么说请你做股东做晚了。

费建江:袁总我相信您也有很多坑,最近这个坑不要说了,先说以前吧。

袁建栋:企业发展其实是时时刻刻都是如履薄冰,真的不太容易。我自身体会比较深,企业扩张,团队怎么样能够同步,怎么样把握节奏,同时又要和业务扩张,以及和资本对接,怎么样能够协调在一起,还是很挑战的事情。你预期有这样的业务,或者预期有这样的发展,急于要扩展队伍也好。但是这个过程其实有时候反而会挑战,人多了不见得干事就多,人多了效益反而低了。

我的经营过程当中体会最深的,队伍的建设怎么样有一个长期的规划,怎么样打造核心团队,而不是说我要扩张,我们赶紧去招人。

费建江:袁总说的这个点是很深的坑,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整个队伍在快速扩张,这个是特别大的坑,选择什么人进来,跟公司的文化融合度特别大,袁总说这个话肯定是深有感触的。娄总有什么补充呢?

娄德明:同程的坑费总应该是很清楚的,最大坑花10几亿,同程在上市之前一两年当中想在市场战略份额,在全国进行了扩张,这个过程当中一年时间,包括资金、团队的消耗力非常大,对公司来讲是坑,吴总创业过程当中把这个作为他最大的里程碑坑,树在那里提醒自己,教训太深刻了。

费建江:这个坑真的是特别大,如果在座的有企业看起来势头不错快速扩张的时候,怎么样控制人员的扩张,战略的扩张,这个其实是特别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我想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一点。

今天因为是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十周年的活动,我们被邀请来也要切合主题,我们今天不给他表扬,而是给他提意见。刘总和袁总是直接被服务的,你们在被服务的时候还有哪些服务可以再提高的?

刘圣:旭创的发展在初期和成长期的时候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给我们很多帮助,刚才我也讲了资本市场走了弯路,但如果那个时候园区的政府能给我们上市多一些指导,我们可能会少走弯路,及时找借壳的平台也会方便很多。园区对上市企业下一步发展帮助也是比较少的,希望未来并购基金,怎么帮助已经上市的企业做大做强,希望中心能够有更多的规划,谢谢。

费建江:刘总提了一些想法和意见,我觉得很中肯,但还不够尖瑞。

袁建栋:我们这边有很多从很小孵化的企业,正是由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科技型企业创业者,尽早能够自己成长起来,能够自立了,不见得说都要去找“保姆”,找服务,如果自身成长起来之后靠自身的动力来成长,我倒觉得这个可能是更重要。

费建江:你的意思是说靠自己,靠谁都不如靠自己。

袁建栋:尤其是早期,它能够增加企业的成长。

娄德明:其实同程是本地得益于服务发展起来的,我们自己也在做早期的孵化,可能不是科技型,和杜总也聊过,不仅是服务中心要服务,大企业或者发展起来的企业一起服务园区创新创业的氛围,每个企业有自己的生态,把整个园区苗圃的服务做得更扎实。

费建江:一华你现在还没有被杜主任服务,你站在企业的角度,假设企业服务中心最希望解决哪三个方面的问题?

徐一华:首先多给点钱,如果能给点客户就更好。

费建江:第三个就是政策了?

徐一华:有钱和有客户还要什么政策,少收点钱。

费建江:给钱和给客户能做到,少收点钱管不了。我觉得特别朴素的愿望,对于企业来说多赚钱少交点钱。因为今天在讲过去的创新企业的十年,大家聊了一下每一家公司过去成长过程中踩的坑,以及对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愿望。最后大家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企业的过去十年,再用一个关键词展望各自企业未来的十年。

刘圣:过去十年企业初创阶段,如果说一个关键词可能就是产品创新,更多关注于产品,做好细分市场公司就能发展起来。未来十年继续增长,有一种再创业的感觉,压力很大。以前我们是去挑战当时的行业龙头,现在变成被人家挑战了。所以未来十年可能不再是产品,而更多是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建设。

费建江:所以总结一下旭创过去十年就是产品、创新,未来十年管理与文化。

徐一华:过去十四年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成长,从我自己开始,我们的团队从一个学生、工程师变成企业经营者,方方面面从战略到能力、业务,全范围的商业问题、技术问题,从不了解到了解,从错误走向正确,这个是企业成长的过程,我们从初创公司变成上市公司,这个也是一个过程,最后还是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升级。未来基本上还是路径,刘总说的也很有感触,成长学习了很多经验,但经验也是限制,我们成功经验在推动前进的时候,也在限制我们思维方式。我觉得现在90后比我们70后厉害多了,所以我希望多搞点90后来到公司里面来。

费建江:你过去十年是成长,未来十年是什么?恐惧,70后老年人对90后年轻人的恐惧。

徐一华:腹背受敌的感觉。

费建江:换一个词叫危机感。

袁建栋:过去我们主要还是在打基础,在做积累,这样我们有了一个研发团队,有了研发的平台,我们也有从研发到全球商业网络,基本上也是铺了这样的平台,打下了基础。未来我们有个想法,全球而言无论是人才也好,还是技术也好。资金并不缺,怎么样全球整合人才、资源?促进自己企业发展,这个是未来其做的事情。

费建江:过去十年是打基础,未来十年建高楼。

娄德明: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如果过去十几年我们讲服务好用户,未来十年就是更好的服务用户。

费建江:从四家公司总结上认识到,过去的十年对他们来说是成长打基础的过程,未来十年是怎么实现新的突破,更上新的一个台阶的过程。今天在座的各位给我们大家特别精彩的分享,我们时间也到这里了,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