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大换血背后:趣头条进入非常时刻

2019-09-25
一边是媒体报道趣头条正在经历一场中层人事大换血;一边是趣头条急忙否认,称是人才正常流动。

892626f8e428e4dcdc723a4044a772f9.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新浪科技,作者杨雪梅;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前不久,趣头条上演了一场“中层离职”罗生门。一边是媒体报道趣头条正在经历一场中层人事大换血;一边是趣头条急忙否认,称是人才正常流动。

在近日的Open day上,趣头条官方再次用升级调整组织架构,保证人才持续迭代升级来解释这动荡。但根据其内部人员所说,并非完全如此。

近日,有趣头条员工向新浪科技爆料称,中层离职潮基本属实,而且是一场公司从业务到人事的重组,同时伴随着裁员,“现在趣头条进入了离职浪潮,裁员有补偿,大家都排队申请,还有好多人没申请上”。据该员工所说,很多基层员工被离职,是因为公司收缩人力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业务调整,他们负责的板块不重要了,因此被迫离职,这帮人中包括了负责模型、MCN、数据分析、活动、视频拓展相关业务线上的员工。

同时,在新浪科技的求证过程中,已有多位趣头条内部人士确认了员工离职潮的消息,但表示处于敏感期,不便透露其他;并有已离职、非管理层员工透露,自己是被离职。

对此,趣头条方面依然回应:不属实,但并未就具体问题进行回答。

虽然趣头条一直在强调扩招,但多位核心业务负责人员离职、人事动荡已是不争的事实。上市才刚刚一年,趣头条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公司,正暴露出快速扩张所面临的窘迫和压力。

趣头条去“头条化”

“有些管理者可能适合管大的稳定的业务,有些适合管理者可能适合从0到1的业务,有些更适合带兵打’闪电战’,在不同时期,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调整。”谭思亮在近期的Open day如是说。

可是,这样的调整未免也太频繁了点。

回顾趣头条的中层变动,其实从5月份就开始了。5月21日,趣头条宣布李磊不再担任公司CEO一职,但仍将保留董事职务并兼任副董事长。创始人兼董事长谭思亮接任CEO一职。李磊是趣头条联合创始人,主要负责技术,和谭思亮一样,也是从盛大在线广告业务体系出来的创业者。

6月3日,趣头条确认了总编辑肖厚君已离职的消息。对于离职,肖厚君曾向新浪科技回应称是回归家庭。

在趣头条内容中心任职的李成(化名)告诉新浪科技,“趣头条原来也算健康发展,肖厚军是纯内容出身,那时候内容好,作者兴致高,但是作者还是少,后挖来了原来负责头条号的吴达,在其大力拓展下,作者一下子多了几倍。用户上涨了,但是光看数量不看质量了,就把肖给架空了,然后肖走了,内容体系溃败开始了。”

关于此,此前也有趣头条员工赵琳(化名)向新浪科技透露,内部曾经让肖厚君和吴达竞争,肖厚君的背景是门户内容资讯出身,而趣头条是平台化的玩法,“在这样的成长需求下,确实是吴达更适合趣头条这个平台,我个人觉得从肖到吴的这个过程,其实对整个平台是有益的。”

但仅仅在一个多月后,7月份,就有媒体报道称原趣头条事业部负责人吴达被调去负责趣头条事业部下属的创新业务线,产品以小视频业务为主。

据李成爆料,吴达也已经于近日离职。他表示,在这波中层离职潮中,内容、技术、算法三块的负责人刘晨、James、林成伟均已离职,这三位原来都向吴达汇报。而离职潮中的一部分人,都是趣头条从今日头条挖过来的。

李成透露,从2017年下半年到2018年5月份吴达进趣头条期间,公司从今日头条挖来多位管理者。据公开资料显示,吴达曾是今日头条头条号的总监,而趣头条内容运营中心总经理刘晨曾是头条号的市场总监。

赵琳也向新浪科技提到,公司这一次从业务到人事的重组,也有踢出头条系的原因,“之前一直有模仿头条的做法,所以挖了很多人,但是后来发现头条的模式不适合用。”

根据趣头条2019年Q2财报,趣头条第二季度净营收13.9亿元,同期增长187.9%。营收的增加并没有挽回亏损的局面,趣头条Q2净亏损5.6亿元,相比之下上年同期净亏损2.1亿元,同比扩大167%。持续亏损的同时,趣头条日均用户使用时长也已连续两个季度下跌。

趣头条主要盈利模式是广告和营销,用户流量数据下跌会直接影响到财务数据。

财报显示,趣头条第二季度日均活跃用户3870万人,上一季度为3750万人;月均活跃用户为1.19亿人,上一季度的1.114亿人。这意味着,进入2019年,趣头条用户增长已出现明显的疲软,增长微弱。

李成认为,中层基本上是主动离职,但业绩不达标是核心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趣头条的用户增长疲软、业绩不佳?

钱都“烧”在哪里了?

2016年6月上线的趣头条,凭借“网赚”模式,即看新闻、视频同时可以赚钱,通过“积分运营机制”切入下沉市场。趣头条很快收获了大量用户,根据以往数据,截至2018年8月App的安装用户总量为1.81亿,平均月活6200万,平均日活2100万。

但是,其独特的补贴模式,同时也是最大的诟病所在。趣头条一直被认为是花钱买用户,将用户使用时长和收入挂钩,每个用户行为都被明码标价,这也意味着,这样的用户忠诚度不高,随着补贴起伏,存在极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平台如果能一直通过金钱刺激用户,或许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维持这样的状态,但未来如果没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或者补贴跟不上,有可能面临“崩盘”的危机。

这两种情况,趣头条似乎都遇到了。一方面,趣头条在减少补贴,其2019年Q2财报中显示,该季度每名日活跃用户每天的积分成本为0.13元,同比下降40.6%,环比下降25.8%。随着用户通过积分赚取的补贴在减少,一定程度上也诱发了用户增速及活跃度的下滑。

另一方面,被认为是未来增长引擎的创新产品米读小说也遇到了监管打击。米读小说是趣头条2018年5月孵化出的独立App,凭借“免费阅读+广告收益”的模式试图冲击传统网文市场。7月16日,米读小说App被有关部门要求整改,在10月15日之前,App将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暂停内容更新和经营性活动。这无疑将对趣头条Q3财报数据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在DAU和变现上。

而补贴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没钱了。

据趣头条运营人员李成爆料,趣头条一直在改变策略方向,通过烧钱投内容来拉动用户增长。“不是趣头条想改战略方向,是不得不改,第二季度策略失败,第三季度暑期项目又失败,但是越改越烂,现在是个烂摊子。”

他提到,7月16日下午,公司内容中心开展了全员Q3战略同步会,而会上提到的重点内容,后面基本都没见到效果。

从公开资料来看,第二、三季度,趣头条在体育、健康、娱乐等内容板块大举投入。其中,3月份,趣头条与世界级综合格斗赛事UFC宣布达成2年短视频合作;7月份,与体育娱乐品牌WWE达成合作协议。UFC与WWE都会在趣头条开通官方号,每月发布官方短视频和赛事相关的资讯内容。

电视节目方面, 5月份,趣头条与北京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健康、娱乐及优质电视剧三大内容资源上合作。之后7月份,趣头条独家冠名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第四季;并与北京卫视《养生堂》合作,包括推出养生健康IP内容《养生趣课堂》等;同月,还与江苏卫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冠名《新相亲大会》。

期间,趣头条联合创始人兼COO陈思晖在演讲中提到,趣头条对于以3-6线市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人群的深度挖掘。据悉,趣头条三五线城市用户占比超7成,女性用户占比高达到6成,24岁-40岁用户占比5成。根据专业统计数据显示,与一二线网民相比,新兴市场用户对情感、健康类内容需求更高,这也正是趣头条跟江苏卫视、北京卫视牵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以看出,趣头条在内容投入上基本属于“散”打的玩法,试图通过多样化的内容吸引更多不同圈层的用户,同时对下沉市场深度挖掘。不过,体育、健康、娱乐均有涉及,但看不到系统性,这样的方式或许投入大于收效,体现在财报数据上,也就是并未出现明显的用户增长。

此外,趣头条在内容的算法推荐技术上的投入也越来越高。其2019年Q2财报显示,研究与开发费用是2.2亿元。同比增加412.1%,远高于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432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算法推荐是今日头条核心技术,也是其起家的关键。

伴随着高昂的内容、营销成本,以及研发成本的支出,趣头条却没有找到可观的盈利模式,成本的增长趋势远高于营收增长趋势,趣头条的焦虑可想而知,或许一定程度上也能解释管理层、员工动荡的原因。

新时期的挑战

除了离职潮,趣头条近日的两大动态,一个是引入一位腾讯出身的CMO,负责趣头条商业化销售运营方向。这被业界认为是为趣头条寻找到更合适的商业化方向,从而以增加收入,来为趣头条的财报数据增添光彩。

另一个动态,则是推出“云耕计划”,加大对优质内容创作者扶持。此前,趣头条陆续推出了“合伙人计划”、“放心看计划”、“快车道计划”,通过寻找内容合伙人及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向全部优质作者开放签约计划,提供保底激励和优先试用积分双向流通系统的权利。三大计划计划签约1400名作者,将为趣头条号平台上近千位优质内容贡献者,平台也会为创作者提供最高每月3万元的保底收入。

趣头条公布数据显示,目前自媒体入驻量超过100万,与去年相比增长近70%,合作媒体已超过1500家,是去年年底的近3倍。

不过,亮眼的数据更多是体现在下沉市场的本地内容、健康类、母婴、美食类资讯领域,在一二线城市内容领域,自媒体已相对成熟,趣头条也未能培养出原生自媒体。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科技领域自媒体作者赵青(化名)透露,自己入驻趣头条以来,9月份第一次收益过百。“系统推荐导致的,实际上趣头条的自媒体分成在所有平台中一直是最低的。”

他表示,趣头条设置有自动同步,很多作者们不会再做主动运营了,“就像要不是系统提醒我收入当天超过100,我压根不会去关注它。”

谈及原因,赵青表示,以科技频道为例,趣头条的流量较低,因此分成相对也较低;对作者的扶持,也远远弱于百家号,头条号。

“比如百家号有鲲鹏计划,百+计划,百度动态红人计划;头条号有青云计划+广告分成。对于作者来说,有两个需求点,要么为作者带来影响力,要么带来流量。百家号最赚钱,而趣头条这两点都做的不好,根本原因是流量不行。反馈到作者层面,就是分成的区别。”

而流量少,赵青认为主要还是底层的算法推荐机制不行,“趣头条最早也是去各个微信公众号底下留言拉人入驻,人来了,流量不行。”后期,部分作者逐渐“逃离”趣头条。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前半段,作者生态特别健康,作者拿的钱多,也愿意发,被别的平台签约了改个名字在我们这里发,那时候真是内容生态特别健康。但投入方向错了。钱都用来投内容了。”李成的说法印证了这一点。据其所说,趣头条将钱大量“烧”在内容合作上,导致投向作者的补贴变少,进而影响了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作者生态。

其实,进入2019年,包括拼多多、趣头条在内的下沉市场玩家都面临增速减缓的局面。2018年第四季度,拼多多活跃用户环比增速首次跌破10%,今年第一季度跌破6%。

过去被“吹爆”的下沉市场,纷纷开始迎来新的压力,比如趣头条赖以生存的广告和营销层面。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一位曾在趣头条上投过电商广告的广告主表示“效果很差”,“用户为了薅羊毛的点击率,对广告主来说没什么用,并带不来什么有效转化。别家广告ROI是1:3,趣头条的ROI是10:1,投放10万块钱能收回1万块就不错了。”

这位广告主认为,趣头条对效果转化类型的广告主肯定不合适,“对品牌宣传那种也就无所谓了”;相对来看,趣头条更适合低端品牌的投放。

广告业务影响趣头条的营收和用户增长,在Q2财报电话会议上,趣头条联合首席财务官朱晓路提到,“从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开始,我们在用户增长方面看到了一些压力,主要原因是市场的不理性竞争和广告业疲软。”

总结来看,在用户增长疲软的情况下,趣头条通过各种方式拉新,但成效甚微。趣头条“花钱买用户”的痛点开始显现。对于一款互联网产品,获取用户只是第一步,前期疯狂的增长之后,趣头条需要探索的是,如何留住用户,以及寻求新的用户和流量增长,这样才能满足作者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不管是作者生态、用户拉新,还是技术投入,趣头条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在广告疲软的大环境下,寻求良性、可持续的商业化模式,也是趣头条在新时期的挑战。

朱晓路表示,Q2之后,用户增长在逐渐恢复,尤其是从二季度后半部分开始,也就是六月,“所以我认为用户增长还会进一步持续下去,并延续到三季度。”

她同时提到,公司对四季度的米读小说营收抱有很高的期待,认为四季度米读对整体营收的贡献率将达到20%。

不久之后,趣头条将发布Q3财报,而半个月后米读小说也将“解禁”,焦虑中的趣头条会看到希望吗?

(应受访者要求,李成、赵琳、赵青均为化名)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