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深海之惊蛰》高开低走的背后,是国产谍战剧审美的变与不变

2019-11-20
谍战剧逐渐走向多元化、复合型的趋势。

16cb8026bf6501a98bc5347a2087fdad.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剧焦一线(TVfocus),作者知宴 ,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张若昀、王鸥、阚清子、孙艺洲等人联袂出演的谍战剧《谍战深海之惊蛰》迎来大结局。

最近几集中,张若昀饰演的陈山与荒木惟小心周旋,阻止真正的重庆兵工厂分布图落于日本人的手中。虽然最后达到了目的,却失去了刘芬芳、菜刀、皮鞋、陈夏、陈父和唐曼晴等亲朋好友,颇具泪点。

然而仔细一看,很多配角本来可以不用下线,比如,在关键时刻因为想上厕所被抓的刘芬芳和意识到家里有危险还是回家的唐曼晴。加之,大结局,男主陈山除掉反派荒木惟的情节是陈山在荒木惟演奏的钢琴上放了炸弹,处理地过于简单。可以看到,《谍战深海之惊蛰》最后几集的剧情中,很多事情都没有交代明白,便匆忙大结局,至有网友直言“想提刀见编剧”。

其实,《谍战深海之惊蛰》播出过半,便有不少网友评价道,“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剧看着看着就弃了”。究其原因,《谍战深海之惊蛰》抓住了90后观众最喜欢的颜值和偶像剧情,赢了话题热度和部分受众,但却因为过重的偶像化元素和经不起推敲的谍战剧情,致使开头刺激的谍战剧中途崩盘,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7.7一路跌至6.8。

剧作:从正统谍战到“谍战+”

1981年,《敌营十八年》讲述了地下党员江波长期潜伏于国民党军队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各方巧妙周旋并输送情报的故事,奠定了谍战剧的基本模式和人物脸谱。不过,由于剧中男主的形象塑造地过于“完美”,而反派人物则是一如既往的“坏”和“低智”,略显单薄。

2003年播出的《誓言无声》承袭了“涉案剧”的观赏性元素,又丰富了自身的类型特征,成为引导中国谍战剧类型片复苏的“开山之作”。2005年,谍战教父柳云龙主演的《暗算》将男女主的爱情故事渲染地十分感人。自此,爱情成为谍战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亮点元素。

2009年,《潜伏》热播,该剧一方面突破了以往谍战剧中近似完美的男主形象,拥有了人性本真的一面;另一方面,剧中的反派不再是单薄的纸片人,而是有血有肉有智商的人,由此正邪双方形成了一场场势均力敌的谍战较量。值得注意的是,《潜伏》一改高密度情节下男性主导的传统谍战剧模式,构建了一个真正的女性群像戏。

除《潜伏》外,这一阶段还有《暗算》《黎明之前》《悬崖》《红色》等谍战剧,在保留了谍战剧故事背景、神秘感、人物关系等基本模式的前提下,融入了更多生活、情感和社会元素,让谍战剧的叙事更加多元化。

2015年底,《伪装者》热播,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收视狂潮,带动了《解密》《胭脂》《黎明决战》《剃刀边缘》以及《麻雀》等谍战偶像剧的出现。受此启发,谍战剧进入一个“颜即正义”的时期。这一阶段,除大量启用流量演员外,绝大多数谍战剧均削减了剧情中谍战的情节,融入大量与男女主相关的情感纠葛剧情。

相较于偶像化的谍战剧,2018年的谍战剧在故事上加入更多全新元素,让观众在烧脑之余更入戏,如“密室逃脱”主题的《和平饭店》、以国民党特务为主角探求复杂人性的《面具》,谍战剧逐渐走向多元化、复合型的趋势。

可以看到,随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与时代主题,谍战剧已然从早期单一的敌我斗争转变为多元叙事的“谍战+”模式。在此过程中,谍战剧的男主角从近乎完美的男性角色转变为有小缺点和反差萌的普通人,主角之间的情感经历也慢慢从只是点缀,逐渐发展成影响主人公思想,甚至已经成为谍战剧的重点叙事部分。

审美:从80后到90后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大众的审美建设并不是“观众先行”,而是“内容先行”。不过,在高度政治正确的把关下,影视市场从来都是一个“满足需求”的过程。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敌营十八年》到千禧年后的《誓言无声》《暗算》《潜伏》《黎明之前》《悬崖》《红色》,再到2015年的《伪装者》《解密》《麻雀》《胭脂》再到《风筝》《和平饭店》《谍战深海之惊蛰》等,一定程度上,国产谍战剧的变迁折射了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变迁。

改革开放前,影视市场存在的谍战作品大多数都是“高大全”的正派形象;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众思想的逐步解放,观众更喜欢这种有血有肉有弱点会哭会笑的角色。

于是,21世纪的谍战剧开始寻找政治性与大众化的结合点,逐步表现出间谍具有普通人的人生与喜怒哀乐的一面,并进一步折射现实生活中。

比如,《潜伏》和《黎明之前》中,余则成周旋于站长和其他处长之间,刘新杰与局长亦真亦假的兄弟情,或多或少地映射了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压力,借此赢得了很多观众的感同身受。

随着90后的成长,电视剧的主流收视人群日益下降,而传统的电视行业,也逐渐开始注重网络平台。2015年热播的《伪装者》对谍战剧进行了偶像化的改造,靳东饰演的“霸道总裁”明楼、王凯饰演的“禁欲系忠犬”明诚、胡歌饰演的“逗比特工”明台迎合了年轻人的审美期待和粉丝消费的“青春偶像化”,一时俘获了无数年轻观众。

“得90后者得天下”,至此,谍战剧向青春化、偶像化的过渡已然成为一个不可阻止的趋势。近期热播的《谍战深海之惊蛰》中,陈山与张离、陈山与余小晚两条感情线也让观众分出了“山离党”和“山晚党”两大阵营,磕CP一个都不少。

偶像剧情之上,内容才是真理

始于颜值,“小鲜肉”和“小鲜花”的粉丝黏性和高流量导入有效地扩大了谍战剧的收视和关注群体。一定程度上,男主张若昀的颜值和剧中的偶像剧桥段,为该剧加分不少,乃至于不少网友喊话唐艺昕,“放张若昀一马,他若单身,我必嫁”。

不过,以周冬雨和李易峰主演的《麻雀》、陈学东和颖儿主演的《解密》播出后不尽人意的点击量和口碑来看,谍战剧偶像化的套路似乎已经行不通,甚至于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影视作品的口碑。

《谍战深海之惊蛰》中,肖正国爱余小晚,余小晚爱陈山,陈山爱张离,张离爱陈河,女主可以一边和陈山结婚,一边在遇到前男友陈河后又心心念念的四角恋让观众一时难以区分谁是女主;剧外,追剧大军早已不在乎家国存亡的主线,分为山晚cp和山离cp,更有不理智者直言张离是小三,插足陈山和余小晚之间的感情,败了不少路人缘。

情感线如此丰富,相反,《谍战深海之惊蛰》中,对于情报争夺的暗战处理的十分敷衍,未能展现出不同阵营中人们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张力。

比如,陈山已经被周海潮怀疑关了起来,结果那块搭上了李博钧性命的怀表却十分突然地出现,使得陈山很快找到了所谓的漏洞,男主的推理剧情基本全靠偶然。

再者,男主陈山在荒木惟眼皮子底下,替哥哥陈河转移稀缺药品,面对如此重要的任务,他寻找的帮手是没有什么“能力”的发小刘芬芳,通知伙伴所用的是查到必死无疑的打电话方式,细节处理不到位。

此外,男女主角多次脱险都极为牵强,除了陈山破案时的简单推理稍有兴味,其他时候基本谈不上智与勇。这样经不起推敲的剧情让原本环环相扣、险象环生的谍战剧槽点比亮点多了N倍,不仅难以展现人物形象的复杂多样和大智慧的斗智斗勇,反而稀释了谍战剧的严肃性和意义,该剧的豆瓣评分也从最初的7.7降至6.8。

可以看到,“偶像化、感情戏”一定程度上能带给剧集热度,但是一部谍战剧的收视和口碑最终依靠的还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和过硬的内容。而随着观众审美正在倒逼影视剧内容质量的提升,如何将偶像剧情精炼一点、好看一点地融入谍战剧中,才是创作者现阶段需要探究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剧焦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