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多科:三个月连获两轮融资,专注自研掌上超声诊断设备,将诊断技术下沉到基层

2019-11-27
“把医学超声做透” 是思多科团队的目标。

为了探索医学与科技的更多可能性,将临床需求整合到诊断设备中,2016年6月,张卓创立了思多科——一家专注于研发医学超声领域的掌上超声无创诊断设备提供商。

张卓告诉创业邦,掌上超声领域从2016年起步,市场规模保持每年成倍增长,不过,与其他智能化医疗领域不同的是,海内外掌上超声企业几乎同时起步,并没有呈现出垄断局势,这是一个超百亿美元规模的新兴蓝海市场,也是留给思多科的机会。

在定位上,有别于传统面向专业超声医生的大型超声器械,思多科的掌上超声诊断设备便捷灵活、操作简单、安全性强,可进入到难以触及的增量市场,即临床科室和基层医疗机构基层。这部分基层市场由于医疗技术有限,对于掌上诊断设备的接纳性更强,使用频率也更高,思多科能借此更快落地、打磨产品,并实现价值。

“把医学超声做透” 是思多科团队的目标。现阶段,思多科已完成从技术研发、成像原理/算法,到IC设计、功能模块,再到医生诊断服务的全线贯通。同时,基于基层需求,思多科还先后推出了凸阵腹部探头、线阵高频探头、微凸探头和频谱3D探头等多款硬件,将大型彩超探头整机芯片化、集成化到掌上超声设备上,可满足医院肝胆胰脾肾的常规检查,例如:腹部脏器超声检查、皮肤较浅部位检查、小儿腹部检查、血流及心血管功能检查等。

据了解,思多科最轻便的一款产品仅为243克,等同于一部手机的重量。类似于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终端设备可作为显示平台,实时同步传输超声图像,并支持医院专家远程会诊。

张卓表示,基层病种多样化特点突出,因此对于底层技术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运行流畅,思多科已开始构建自身竞争壁垒。首先,在研发能力方面,思多科自主研发了原研非线性成像技术、弹性成像技术和三维多普勒频谱成像等,能将底层平台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封装到ASIC芯片中,使掌上超声设备更小巧便捷;同时,为了提高诊断精度,思多科将超声图像与CT/MRI图像融合对应,实时动态识别,可呈现更清晰的检测画面,辅助医生诊断;另外,在本地化方面,思多科针对肝、颈动脉血管、甲状腺等国内高发疾病器官,重点推出了全套检测解决方案,诊断设备可精准计算检测体硬度和内膜厚度,帮助医生快速上手;最后,在落地方面,思多科已上线十几款型号产品,为了配合基层需求,每半个月可进行一次软件功能模块迭代,预计到明年年中,会累计发布二十几款型号产品,目前,硬件产品已完成欧盟CE和中国CFDA认证,服务于国内外近10家大型代理商客户,设备销售年订单额过亿元。

成立三年,团队已有近50人规模,其中研发员工占70%。董事长刘西耀博士拥有十余年医学超声系统设计、声学信号和图像处理经验,15岁进入美国华盛顿大学Early Entrance Program,是数学、电机工程双学士,硕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工程专业,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销售总负责人刘雨,已有十余年超声行业销售与营销工作经验,擅长搭建销售体系和销售团队

融资方面,在2018年,思多科获得了来自紫牛基金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019年2月,获得来自普华资本、众海投资、紫牛基金的数千万元A轮融资;2019年4月,再获川创投A+轮融资。

未来,思多科会继续在落地程度、合规化方面发力,利用临床数据迭代软硬件模块,降低服务和设备成本,快速抢占市场。

本文相关的文章列表页头图图片来源于思多科,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