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承诺的“30分钟送达”,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2020-01-13
“你的天猫订单,有个机器人在无人仓为你服务。”

微信图片_20200113162608.jp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新零售商业评论,作者程小琼。

零售是一场关于效率的竞赛。为了让消费者在双11剁手之后尽快收到货,从体验上加分,电商巨头们在每一个环节都想尽了一切办法。

面对电商平台在物流体验上的各种承诺——“店附近3公里范围内,30分钟送货上门”“1公里全品类30分钟达”“3公里全品类1小时达”,以及京准达、闪电送,等等,我们忍不住要问,到底是什么给了电商平台上述承诺的勇气?

包裹越来越多,快递越来越快

2019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630亿件和74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23%。这是在2020年1月7日全国邮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透露的数据。

马军胜还提到,2015年,快递小哥人均处理包裹量不到1万件。2019年,这个数字是1.69万件。这意味着快递业的劳动生产率5年内提高了69%。

一个快递小哥5年内处理的单量上升了69%,消费者收货的速度却越来越快,这是怎么做到的?

传统的订单发货模式是收到订单之后,仓库开始打单、拣货、发货,而消费者下的订单往往会跨品类,甚至是跨店铺,在一个几千平米的仓库里拣货、发货,涉及到大量人工,容易加大出错率。

这也是为什么5年前的双11,消费者不仅收货慢而且经常会有发错货的情况出现。

为了提升仓内拣货发货的效率和正确率,专业的仓储管理系统解决方案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成为品牌和电商平台的刚需之一。

其中,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的部分工作,可以显著提升效率和准确率。

2012年3月,亚马逊宣布以7.75亿美元现金收购Kiva System公司,以获得其机器人仓储服务。

Kiva仓储机器人为亚马逊的库存管理带来的效率和优化,在国内的仓储物流领域引起了震动,相关企业很快在国内的机器人仓储管理系统这一赛道上展开了激烈竞争:

微信图片_20200113162621.jpg

2014年,杨威创立了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Quicktron),专注于仓库内订单履行系统,“就干四面墙内搬运那点事儿”,这位北大毕业的工程师曾在振华重工负责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输设备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自动导向运输车)的调度和控制系统研发;

微信图片_20200113162625.jpg

2015年,同样对标亚马逊Kiva的清华学子郑勇找师兄弟们入局,在北京创办了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Geek+),“懂硬件,懂软件,懂物流”是郑勇认为能做成物流机器人必不可少的三个要点;

2016年,来自杭州的安防设施巨头海康威视也看准了发展趋势,切入物流机器人这一细分领域。

根据2019年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发布的中国仓储AGV企业竞争力榜单显示,这三家企业一直占据前三甲位置,且据公开资料估算,它们在该细分市场的总占有率超过80%。

未来3~4年,仓储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必然。市场咨询机构Tractica预测称,到2021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出货量将从2016年的4万台激增至62万台,市场规模也有可能从19亿美元激增至224亿美元。

在中国,因为电商的迅猛发展,加上劳动力红利的逐渐消失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仓储和物流机器人的市场正迎来风口期。

仓库内的技术实力大比拼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物流机器人可以分为AGV机器人、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器人,以及配送过程的无人车和无人机。

AGV是现代化仓储体系的关键设备之一,它通过一台台机器设备的智能运作,帮助企业降低搬运强度,提高搬运效率,实现各流程自动化,最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根据快仓大数据分析平台显示:

传统仓库中分拣人员处理订单的人效约为150单/天,在使用了智能仓储机器人后,机器人将货架运送至操作人员面前,订单处理能力可提升至350单/天。

加上机器人可以7×24小时连续工作,工作量相当于翻了3~4倍,并且出错率仅为万分之0.5,远远低于传统人工作业。

2019年5月28日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菜鸟总裁万霖提出将IoT战略确立为下一步最重要的技术与行业数字化抓手。

同时,CTO谷雪梅对外展示了菜鸟IoT战略的落地路径,即建设物流业开放的IoT平台“物模型”——这是菜鸟融合了人、车、货、仓而形成的一种物流业“操作系统”。

微信图片_20200113162629.jpg

AGV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物流机器人想要从技术走向商业化运营还需要很多门槛,这导致了目前入局者众多但能站稳市场的品牌却不多的局面。

首先,在仓库内跑来跑去的机器人,其本体技术包含硬件、结构、机电、配置等,还有软件技术,比如视觉导航、路线规划、运动控制的能力,软硬一体优化集成在机器人里面,还要确保其可靠性、稳定性和耐用性;

其次,必须基于机器人分布式系统的调度管理控制技术,让机器人能够在几千平米甚至几万平米的仓库内四处奔走且有条不紊,不会相互碰撞或是走错方向。

在前两点的基础上,结合算法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同时还要做适配客户业务需求的功能性开发。

根据《现代物流》的整理, AGV最早应用于仓储业,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

第一台AGV由美国Barrett电子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发成功,其主要依靠牵引式小车系统来带动。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已有多种类型的牵引式AGV用于工厂和仓库。

这也为美国的Kiva机器人提供了技术和市场基础。但Kiva的成功开发并不代表中国的物流机器人不能有所超越。

除了行业对于技术研究投入的共识,物联网、5G等新技术也在影响着物流机器人行业的技术发展。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传输率,低延迟、其应用推广必然对AGV行业整个架构带来改变。

快仓CEO杨威和极智嘉CEO郑勇都认为,中国的物流机器人未来会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胜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上。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试验和应用场景反复训练和学习,而国内的制造业供应链集群优势,以及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都为物流机器人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场景。

物流机器人迎来资本的盛宴

尽管2019年被很多人看成是资本的寒冬,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却是逆流而上。就物流机器人领域而言,据钛媒体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就有三十几起的大额融资事件。

2017年3月,快仓宣布完成近2亿元B轮融资,由菜鸟领投,软银中国跟投。在此之后,快仓也一直积极接洽新一轮的投资谈判。

杨威认为接受菜鸟的投资,包括A轮接受百世物流的投资,都是考虑了其具有想象力的丰富应用场景。

接受菜鸟投资之后,快仓与菜鸟网络联手在全球部署多个智能无人仓。

位于浙江无锡的菜鸟天猫智能机器人仓,在35000平米的仓库里实现了上千台智能仓储机器人7×24小时有序并行,高峰期平均每天完成天猫超市全品类16万个订单的入库、拣选、打包、分拔等,整体效率提升了3倍左右。

微信图片_20200113162632.jpg

2019年双11大促期间,菜鸟单仓单日拣货峰值超过110万件,单仓1小时拣货峰值超过6万件。在机器人全年勤劳无休的工作下,2019年菜鸟双11的发货量相比2018年同期增幅高达60%。

2015年,极智嘉获得了心怡科技(Alog)天使轮1000万元投资。Alog成立于2004年, 是天猫商超核心仓储管理服务提供商,专业的第三方电商仓储物流企业,2014年阿里巴巴集团入股成为第二大股东。

因为投资方的关系,极智嘉的产品也曾应用到了天猫超市中,后因Alog退出,合作终止。

根据媒体对郑勇的专访,对于最终从天猫超市的业务中退出,未能获得菜鸟网络的投资,他认为:“中立有中立的好处,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服务。像亚马逊收购Kiva之后,其他的客户就不再服务了。这对整个行业来说,也是不好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113162636.jpg

2019年11月21日,极智嘉宣布完成B轮融资,融资总额已达到1.5亿美元,这一数字成为了目前全球机器人领域的最高融资额,华平投资在本轮融资中的投资总额超过1亿美元,同时原有股东火山石资本、祥峰投资继续跟投。

而对于阿里巴巴菜鸟系这一标签,杨威并不是非常在意。在他看来,被贴标签有利有弊,但关键还在于产品的竞争力“好比京东用了林德叉车,菜鸟不会因为京东用了就不用林德叉车”。

全行业看向赋能合作

“国内企业的仓库实际条件非常复杂,这给我们提出极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更好的创新机会。”快仓市场总监孙迪带着零售君参观公司位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的研发中心时谈到,快仓的新品开发策略很多时候与合作伙伴的需求密不可分。

例如,2019年快仓推出的第三代智能搬运机器人“朱雀”,解决了机器人在路面不平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前行障碍。

目前行业普遍使用的是整块固定式底盘结构,而“朱雀”则采用双段浮动式底盘结构,这样的结构可以稳定通过5mm缝隙和5%的坡度,解决了电梯缝隙、连廊间隙、磨损严重的老仓库地面等特殊场景需求。

2019年,杨威对于快仓的发展提出了三大战略:全球化、聚焦爆款和敏捷赋能合作伙伴,其中,敏捷赋能合作伙伴是杨威认为做得最出色的。

杨威是个80后,北大软件工程硕士毕业,说话语速飞快,回答提问的思路在数字运算和严谨的逻辑之中游走,他对快仓要做的事情非常聚焦:凡是需要人来搬运的场景,都给了物流机器人参与的机会。

但这个市场,需要与产业链上不同行业的合作伙伴共同绑定携手开拓。杨威的策略是找到行业的头部商家,共同拓展这一领域内的物流机器人使用场景。通过一两个案例的经验集合后再向其他行业客户输出标准化产品。

“我们希望做厂商,搬运机器人一定会成为未来的基础设施,那么多行业客户,那么多领域,不可能所有核心都由我们指导,所以要把产品,不管是软件、硬件,还是模块化,包括接口抽离出来,能够让我的合作伙伴迅速理解,把这个东西抽象成一个系统交给他,然后让他去服务客户。” 杨威说。

这些头部用户包括了菜鸟、DHL、百世、邮政、国药、上药、一汽、上汽、雅马哈、三菱等,涉猎电商、零售、鞋服、日化、商超、3C、医药、制造业等多个行业。

无独有偶,极智嘉Geek+在完成了最新一轮融资之后也很快提出,“赋能+合作”将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到底谁给了平台们承诺30分钟送达的勇气?至少拥有机器人、7×24小时全年无休的现代化仓库是一个基础的保障。对于杨威来说,“让人类不再搬运”,至少在当下的四面墙内不再搬运给出了充足的可能性。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