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赔3亿,他与“兄弟”刘强东反目成仇 | 艾问人物

2020-02-26
“让我还钱的还是不是我兄弟”?就需要东哥做出抉择了。

image.png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艾问人物,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同时代的“野蛮人”

1998年6月18日,一个人大社会学院的毕业生在中关村盘下了一个4平米的店铺,经营婚纱影楼视频编辑的硬件和系统。

店铺叫京东多媒体,老板是刘强东。

几乎是同一时间,比刘强东大七岁的吴海军,也在3000公里外的深圳华强北的一间铺面里做着电脑配件生意。

这两位同行的背景非常相似:都是苏北人,都是大学生创业,都选择了IT行业。

那时的中国,互联网初兴,电子产品交易已然是一个盛放的局面。

三尺柜台,一个账本,一个摊位就能月入数万,无数怀揣着财富梦想的年轻人下海成了“老板”。

群雄纷争,草莽横行,大量的商家以投机行骗为荣。假货横行的蛮荒时代,刘强东和吴海军却同时抓住了精准地抓住了商品的核心要素:价格和质量。

初生牛犊的刘强东发起了一场价格战:用成本价卖正品,以价换量。

用现在的话讲,这叫“降维打击”。

凭借此举,这个来自宿迁的小老板迅速在客户中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但却也引起发了其他商家的不满。

不久有人举报了刘强东的店铺卖假货,有关部门迅速进场盘查,发现全部为正品,反倒是帮助刘强东建立了官方背书。

只用了三年,京东就拿下了中关村80%的刻录机份额。

但这个成绩比起“价格屠夫”吴海军,也只能算个弟弟。

在华强北经营配件的过程中,吴海军敏锐的发现:电脑配件的降价速度非常之快。

那时大家还不知道什么是“摩尔定理”,但白手起家、充满“街头智慧”的吴海军马上解锁了IT行业的正确玩法:谁能最先降价,最快回笼资金,谁就能赢得最大的利润。

反观当时的整机厂商,在拿到性能更好的新配件之后,为了不冲击自己原有的产品,往往需要等上几个月之后才会装进电脑里上市。

面对这个微小的时间窗口,吴海军看准机遇果断出手,他认为只要运作得当,完全可以做到电脑产品性能提升一倍,价格却降低一半。

2001年8月,神舟电脑第一台整机下线, “4980,奔4电脑抱回家”、“5980,笔记本提回家”,伴随着这些洗脑魔音般的广告词,神舟的月销量很快突破2万台大关。

短短两年时间,神舟电脑便以低廉的价格优势抢占大量市场份额,公司总产值突破20亿元。

当神舟电脑的“低价高配”成为了标签,吴海军同样遭到了同行的围剿;面对指责,吴海军也越来越高调,直接化身成了段子手:

“不买神舟电脑的人就是‘被猪宰了’。”

“英特尔加上神舟不会输于任何一家国外厂商。”

“我认为全世界只需要两个品牌,一个IBM,一个是神舟。”

“总之,只有那些优秀的,自信的,懂产品的,时尚追新的人才会买神舟的,傻X是绝对不会买神舟产品的。”

2005年,神舟花了7位数请刚刚出道的超女李宇春为自己代言。

“李宇春出身、气质都和神舟非常相象”,吴海军如此评价这笔交易。

这大概是春哥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为了将“高周转”推向极致,吴海军对神舟进行了“军事化管理”。

每天晚上9点以前,全国30多个分公司的销售情况都必须上报给吴海军:今天多少台电脑卖掉了,多少台还在库房,多少台正在路上。

他办公室的门永远开着,方便直接叫相关员工进来训话,员工经常能够听见吴海军在办公室里大喊他们的名字。

掉队的“价格杀手”

从某种角度来说,吴海军和刘强东是同一类人。

他们是市场的搅局者,是那个时代野心勃勃的“野蛮人”——冷酷、专断、杀伐果决;走自己的路,让同行无路可走。

但后来两人格局与扩张路径的差异,却造成了他们今日不同的人生。

当京东获得“物美价廉”的名气之后,刘强东选择了“升维”,开始学习国美苏宁,从代理商转型零售商,做起了平台生意。

而为了应对同行的围剿,也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神舟选择了“下沉”:开始自己建厂、全面换装“自主研发”、价格更为实惠的奔驰主板和小影霸显卡。

在这一思路的推动下,神舟电脑成了当时“国内唯一具备电脑主机板和显示卡两项自主研发能力的整机制造商,包括光驱、软驱、硬盘、内存、CPU、显示卡、主板等7大核心部件。”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战略”,要知道联想即使是在收购了IBM之后,也没能达成这样的成就。

神舟骄傲的宣布:“仅此一项,就可使整体制造成本可降低两成。“

然而结果显而易见,十几年过去了,大家心目中的奔驰,依然是一款车而非主板。

质量永远是低价的前提。

“自主研发”让神舟深陷消费者的质疑之中,“电脑隔三差五就得送去修”;而在其他品牌早已推出轻薄笔记本之际,神舟电脑依然是厚重且大的外形,携带十分不方便。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神舟开始掉队。

究其原因,是神舟始终“没能解决人才问题”。

与早期尚能“把员工当兄弟”的东哥不同,吴海军对待下属极为刻薄。

中国法院裁判文书网上关于神舟近五年的裁判文书有107篇,其中与劳动纠纷有关的高达83篇,“所涉内容大多数与拖欠工资,擅自降薪,取消工龄补贴有关,并且大部分以神舟公司败诉终审。”

知乎上多个帖子爆料神舟电脑校招黑幕,有些人还专门跑到了吴海军微博评论区,留言讨要说法。

有报道曾经这样评价吴海军,“只要进入神舟工业园区就能呼吸到他的个性。”

你品,你细品。

本来创业公司待遇差点无所谓,只要能给人以希望也是好的,但偏偏吴海军对于股权却又极为吝惜。

数据显示,他本人直接控股神舟电脑4.12%的股份,而通过他手中的其他企业,间接控股达到88.62%的股权。

神舟历史上曾经4次冲击IPO,历经港股、中小板和创业板,全部以失败告终。

有人曾经测算过,神舟即使发行股票分散部分股权后,吴海军控制的股权仍高达82.81%。

怎么说呢,生意做不大都是有原因的。

随着2011年移动互联网崛起,神舟“高性价比”的光环迅速被小米夺走。

“雷军偷师吴海军”的说法不胫而走,吴海军对此不屑一顾。

“没想到红米这么差,居然还有这么多傻X去抢,有些人真蠢。”吴海军在微博上直接开怼。

2013年12月,吴海军一口气推出四款千元手机,价格低至399元,明眼人都看得出是剑指小米。

他放出豪言:神舟进入手机市场之后,三五年内苹果和三星将被打败并将退出中国市场。

结果依然是显而易见。

今天的中国大地,神舟专卖店逐渐撤离各城市的电脑城,神舟的业务也逐渐从线下转到线上,而品类里也早已没有了手机。

京东们的“白条”生意

在从2019年开始,吴海军微博上都是神舟电脑的广告,几乎每条微博下都有京东商城的链接。

京东与神舟也是各种隔空打Call,你侬我侬。

怼天怼地的吴老板,对东哥可谓一片含情脉脉。

然而2月20日,画风突变。

神舟电脑发布声明,因京东拖欠了其3.383亿元货款,将正式起诉京东。

对此,京东毫不示弱,回应称因神舟违反双方签署的产品购销协议条款,导致其未结算货款被暂缓支付。

吃瓜群众纷纷搬好小板凳。

之后的几天,双方互放狠话,均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讨回一个说法。

23日,吴海军突然服软,喊话刘强东:兄弟,有必要为这点小钱撕破脸吗?

神舟总经理史俞馨也现身出来圆场,大打感情牌,坦言“神舟是第一个与京东合作的PC官方品牌”,“目前神舟在京东游戏本频道的销售额占比达到60~70%”。

言外之意,是神舟撑起了京东的游戏笔记本业务,应该感恩。

然而这句话反过来看,神舟也有70%的销量是攥在京东手里的,这年头渠道和厂家谁更强势,一切不言自明。

不是真到了生死关头,吴海军是不敢与东哥这位老乡撕破脸的,何况是为“这点小钱”。

虽然史俞馨在采访中表示,神舟在“资金方面没有什么担忧”。

然而嘴上说着不要,身体总是诚实。

神舟目前的处境恐怕是相当不乐观。

不过话说两头,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账面盈利和实际盈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说实话,当个老板也挺不容易,公司今年账面上赚钱了,但银行户头里可能压根儿就没钱,而且还欠着供货商一屁股外债。

神舟这样做硬件的“成本杀手”,属于非常吃现金流的行业,自身利润比刀片还薄,全靠高周转撑着。

而有人赔自然有人赚,对于那些可以压别人账期的甲方公司来说,账期就等于收益。

事实上,很多做流量生意的平台型公司,规模做的很大,流水很高,但主营业务基本不赚钱,全靠压下游供货商的账期。

京东就是这样一个将账期用到极致的高手。

2012年,SanDisk中国区的总代理、亚昆董事长王琳瑞就曾公开吐槽:“如果增加1000万元的销售额,差不多70%资金都会留在京东,而且销售额越大京东占用的资金就越大。”

换句话说,京东上的商品,在售出后并不会马上给供货方结算,而是要拖上一段时间。在这段期间内,京东会拿这些钱做金融衍生品,放债赚利息,比如消费贷款。

2014年,东哥就曾经明确提出,“十年后公司70%的净利润将来自于金融业务。”

既然提出了明确的量化目标,京东的账期自然也越压越狠,越压越长。

2015年,京东曾经因为拉长账期引发过争议,但随后不久就烟消云散了。毕竟,面对掌握强悍话语权的渠道方,单个商家的谈判能力都不足以改变结果,甚至还只能强颜欢笑。

事实上,越是规模小的供应商,其对京东的话语权就越弱,京东对其的应付账期也就拖得越长,大量小企业迫于“京东霸权”,不得不挣扎在生死线上。

缺钱周转?没关系,供应链金融了解一下。

早在2012年,京东就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包括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并美其名曰为缓解供应商压力。

所谓的投资服务,分为资产包转移计划和信托计划两部分。在资产包转移计划中,供应商需将应收账款质押或转卖给银行贷款,银行再将其以理财计划的方式,转售给京东来获得理财收益。账期到期后,京东再付款给供应商,后者还款给银行。另一方面,京东又可根据信托计划获得投资收益。

简单来说,京东一方面拉长账期,造成供应商因资金紧张,产生借贷需求;另一方面又通过金融衍生品的操作,用那些本就该支付给供应商的货款去购买银行资产包,由此获利。

把你自己的钱借给你,然后你还要付我利息。

2018年8月,京东二季度财报显示,京东利息净收入3.66亿元,而京东Non-GAAP净利润为4.78亿人民币,也就是说超过76%的净利润来源于利息收入。

与之相较的,是当期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京东应付账款达到了875亿元,比上个季度增加了41%。

然而时间到了2020年,这套操作似乎有点玩不下去了。

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的影响,大企业也开始受不了平台霸权,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史俞馨的访谈也已经透露出了端倪:

“去年开始,京东对很多商家的预付款账期从45天延长到了60多天,供货商的账期被拉长,资金的周转压力就变大。过去一两年,我们反复跟京东沟通,希望京东可以把付款方式变成现付,或者缩短到一周两周也行,或者给现金折扣也可以,但是被京东拒绝了。”

“我们气愤的是,现在已经过去了120天左右了,依然没有收到钱,而我们是在2月10日才发的催款函。”

突然拉长的预付款周期,120天都还不上的3亿货款,京东的日子似乎也不大好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10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为7.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的实际增速为4.9%,创下历史新低,虽然后两个月增速回升至8%,但从前累计增速来看,仍显著低于2018年同期,难以掩盖其下滑趋势。

神舟与京东之争,表面看起来是制造商与渠道商间的传统矛盾。但本质上折射出的,还是存量市场中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困局。

毕竟大家行走江湖,起早贪黑,为的不过是个利字,两个精明至极的江苏同袍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这一手软硬兼施,又打又拉,吴海军已经稳稳的占据了道德高地,随口一句兄弟,也给东哥留下了面子和台阶。

至于“让我还钱的还是不是我兄弟”?就需要东哥做出抉择了。

本文(含图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布,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