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数据,说一说后疫情时代的市场趋势

2020-05-08
当前,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趋势固然可喜,但是身处后疫情时代,防疫无法落下,市场经济也很难在短期内迈开步伐提速。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曾响铃,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五一假期成为了后疫情时代的一个焦点。

原因无他,作为疫情以来的第一个小长假,不管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方向,人们都希望能在这个节点上看到一些可喜的信号,寻求迈入下一个阶段的信心。

毕竟,这一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于我国社会和市场的负面影响很难在三言两语之内说清,而不难发现的是,经济场景的上下浮动和市场流量的来回拉锯自始至终都牵动着各个商业主体的神经。

那么,当我们把观察的视角聚焦在这一个五一长假,通过百度地图大数据,不难发现市场摇摆之下经济复苏的信号以及后疫情时代所呈现的商业变化。

一、一个假期,从云端回落线下的消费场景迁移

事实上,疫情对于我们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生活到工作,从社会到市场,皆是如此。

站在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被疫情打乱的生活秩序,也在使得原来的社会制度面临瓦解。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上班-下班(即工作与休息)有节奏的日常制度,生活的无序性逐渐蔓延,进而影响到市场形态的发展。

其中,最显著的一点莫过于无聊经济被无限的放大。云模式被进一步激化,涌现了云蹦迪、云睡觉、云健身等一系列莫名其妙的“云”消费形态,更是成就一时热点。

然而,回顾理性视角,这些形态是不合理的,供求双方的行为不足以形成足够稳定的商业支点,终究是难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市场闭环。

于是,进入后疫情时代,面对亟待恢复的经济,在各地解封的条件下,市场开始寻求更加合理的方式来刺激消费。从消费场景来看,如今呈现为两个显著的趋势。

一方面,在线上,是电商直播的持续加码。根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在过去的一季度,电商直播超过400万场,进入4月份之后直播带货更是持续走红。

不难发现,百度直播强势上线,加速并入电商带货的浪潮之下;央视朱广权、撒贝宁等多名主持人接连亮相淘宝、抖音直播间,开展公益带货,爆点频频。种种迹象都在陈述着一个明显的趋势——电商直播所打造的线上消费场景已然成为了激活经济一个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在线下,实体经济的回暖趋势也在加速来临。对此,我们可以从百度地图的大数据中明显的观察到五一假期所带来的商业升温。

据百度地图实时路况平台的检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以来,全国热门购物中心的人流指数较节前有明显提升,北上广多地的购物中心连续几日霸榜全国热门商圈排名。

截至5月4日12:30百度地图实时路况平台购物中心人流指数

更加显著的趋势发生在上海,受到“五五购物节”的推动,从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到淮海中路、徐家汇,各大商圈中的商场和购物街的热度颇高,如新世界大丸百货、宏伊购物中心、新天地时尚、来福士广场、悦荟mosaic均呈现红色。线下实体消费的热情再次被点燃,人流汇聚成为市场复苏的一个关键信号。

在交通方面,5月1日上午6点起,据百度地图实时路况平台显示,全国高速拥堵趋势迅速上升,于11点达到峰值,其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高速拥堵路段稳居全国前列。

截至5月1日12点 百度地图实时路况平台高速拥堵情况

对此,不难理解,在车流的运动轨迹下,人员出行、旅游消费的热度高速回温,线下消费的需求再次出现增长,成为实体经济复苏一个显著反馈。

为此,在假期的最后一天5月5日,《新闻联播》报道总结,据百度地图实时路况平台显示,“五一”期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购物中心人流指数最高,峰值多出现于下午16点前后,消费市场正逐渐回暖,重点商圈客流攀升。

那么,从市场整体表现切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总结出,目前正在回暖的国内市场实际上面临着两大消费场景的构建,一边是线上直播场景,一边是线下实体场景,双轨并行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消费刺激方式。

二、三大信号,聚焦在大数据之上的市场趋势

当然,通过大数据的反馈,我们所能窥探到的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信号更多是一个结论。而在这一个回暖和复苏的过程中,更多细节性的变化同时也在发生着,呈现在大数据之上。

那么,当我们聚焦在大数据之上,不难看出经济复苏之下的三点市场趋势以及对未来消费场景的影响。

1.服务场景扩展,数据的来源被进一步开放

首先,大数据一般来源于开放平台海量的定位服务数据,那么这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能覆盖的服务场景也将进入“瓶颈期”。但是,在这一个假期,我们可以从各方的表现中,看到更多未来数据服务的可能性。

比如,为了防疫工作的要求,北京97家等级景区在恢复开放的同时,均实行了严格的实名制预约制度,并同步数据于网络。用户只需要打开百度地图App,便能查询到景区的预约情况,了解目的地的拥堵情况来调整出行选择。

很明显,一边是景区方面的制度实行,开放线下数据的来源,一边是百度地图的实时反馈,保证用户的查询服务,双方协同促进了大数据对服务场景的扩展。

那么,未来用户在开展出行、消费等行为时,同样可以更深度的借助大数据的反馈来进行行程规划,以达到一个更加理想化的消费结果。

2. 应用价值拉升,数据的时效被进一步前置

过去,大数据或多或少被认为是“马后炮”,更多的用于商业复盘,所带来的价值很有限。特别是对于C端用户而言,复盘形同鸡肋,更多的指导价值应在于预测和实时动态查询。

对此,在五一假期,百度地图针对数据预测和实时动态所迭代的功能在某种程度来说,无疑是进一步打开了大数据To C应用的大门。

比如,对于五一全国高速的拥堵情况,百度地图在节前便进行了预测,通过大数据来判断出行高峰期,以提醒用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错峰出行,避免拥堵导致行程延误。

(百度地图4月23日发布的五一出行预测)

在实时动态更新方面,用户只需要登录百度地图,搜索目的地景区,即可查看景区的开放情况、人流量分布柱状图、预约信息等等,数据实时更新,帮助出行决策。

很显然,在大数据的辅助下,未来用户便可以面临更多可视化的选择,而不是“灯下黑”一般的无序消费。那么,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也在此进一步得以展现。

3. 产品形态丰富,数据的路径被进一步缩短

如果不是媒体宣传,或许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大数据仍旧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究其原因,便在于用户所接触的产品,对大数据的技术表现并不“显性”,要么太鸡肋,用不上;要么太深度,不会用。

为此,一个“适中”的大数据产品尤为关键。五一期间,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区域热力图、景区人流检测、预约信息查询等百度地图的功能之所以受到用户青睐,不外乎借助丰富且直观的产品形态,使得用户接收数据的路径进一步缩短,即时反馈的高效性可以为用户带来实际的应用价值。

那么,随着大数据相关的产品功能越来越丰富,用户对于数据的利用也逐渐频繁,理性指导消费、出行等用户行为在五一假期之后或将成为一种固定的用户习惯。

三、一个市场,离不开的大数据“指南”

时至今日,对于高速发展的市场而言,大数据对商业行为的指导早已成为常态。

在这个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节点,五一期间的经济活动所表现的已不仅是线上直播带货对于大数据的应用,更有大数据与线下实体场景的应用融合,甚至是对用户行为的影响。

那么,我们不难总结出两点明显的趋势。

其一,用户行为与大数据的融合越来越紧密。

有时候,并非是用户的行为不需要大数据的指导,而是市场上没有适合的数据产品来予以用户进行选择。为此,我们经常谈论大数据,总会停留在市场的供给层面,最为知名的大数据应用便是电商平台“千人千面”的首页呈现。

但是,从供给到需求,从B端到C端是一个必然要跨越的坎。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人们消费趋于理性,愈发需要大数据的辅助推荐,来获取消费的最优解。

在五一期间,人们想出行,又怕出行遇到堵车、拥挤等糟心的情况。为此,若能登陆百度地图,通过大数据反馈提前预测未来出行的状况,以避免类似的情况。

那么,随着大数据指导用户行为的价值越来越显著,可以预测,未来这一个价值便为用户所认可,是可持续性的。而用户行为与大数据两者的融合也将愈发紧密。

其二,供给与需求的对冲,在大数据之下缓解。

当然,对于市场而言,能双向的服务于B端和C端,打通市场供给之间的路径,大数据所展示价值更多是在于调整试供给双方的对冲矛盾。

尽管,如今我们看到了一些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信号,但是不得不承认,经此一“疫”,人们的消费趋于理性,市场的经营也在进入“谨慎”阶段,双方小心翼翼的样子都需要借助大数据来进行沟通,避免有限的资源浪费或过度的资源承载。

北京多家景区采取严格的实名制预约制度,允许用户借助百度地图App进行查询,所考虑的莫过于此——若能实时了解景区的资源状况,便很好的引导游客进行游玩,避免出现游客过少或游客过多的供给不平衡问题。

那么,当前大数据所带来的应用价值至少可以令我们锚定未来的技术路径。事实上,从春节疫情起始到五一假期,大数据早已加速落地成为一种社会标配的技术能力。

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自2020年1月开始进入高频升级阶段,全面展现疫情期间的人员流动情况,帮助各地有效进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统筹管理。

五一期间,该平台继续升级,全面反馈假期的人员流动状况,帮助用户和地区做好出行调控,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回暖的一个重点呈现。

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平台-全国热门迁入地

结语

当前,消费回暖、经济复苏的趋势固然可喜,但是身处后疫情时代,防疫无法落下,市场经济也很难在短期内迈开步伐提速。

越是如此,大数据的链接与指导也就越发关键,如何运用好线上的数据资源,推动线下的消费发展,有序前进,不妨再重新看看百度地图的假期动作。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