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信Q1财报,逆境如何稳健增长?

2020-06-06

文 | 周天财经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2020Q1可能是近五年以来最魔幻的财报季。

新冠肺炎冲击下几家欢喜几家愁,有营收出现断崖式下跌的酒旅航空,也有因为宅经济受益的游戏、娱乐、在线办公。

而对于消费信贷行业来说,情况还要更加复杂一些,人们收入受到影响,考验着企业的风控管理,宏观经济下行,却也更需要内需提振和扎实有效的金融支持。

被视作行业领头羊的乐信于6月4日发布了最新一季财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

乐信数据显示,一季度平台促成借款金额341亿元,同比增长341亿元,同比增长69.5%,超过此前32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预期。

用户数据方面,截至一季度,乐信用户数达到8420万,同比增长99.7%,用户数量和增长速度均为历史新高,并且领跑行业。同时,授信用户数和单季活跃用户数分别为2070万和640万,同比增长78.9%和99.1%。

在这些主要指标上,乐信都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01 疫情之中的稳健经营

和许多美股上市公司一样,乐信在本季度财报中采用了新会计准则 ASC 326,数据显示,乐信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9%;净亏损为6.78亿元人民币。

首次出现亏损的原因是由于对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以及由于疫情原因,乐信额外做出增加疫情特殊专项拨备9亿元的决策所导致,不能简单地与旧口径下的数据直接做横向对比。

对于ASC 326准则周天财经此前也做过分析介绍,美国财会准则委员会的调整出发点是希望让金融机构进行更加务实的信息披露,按照金融工具整个资产寿命期限,来评估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和减值可能,即所谓的“一步减值”。本质上改变的是收入和信用损失的确认时间点,对公司实际的经营没有影响。

简单来说,从公司角度出发,由于公司在确认收入的时候不再剔除掉计提的拨备部分,因此导致了新准则下收入数字会上升。与此同时,由于在成本中多出了计提的或有负债坏账准备金额,所以同时也对企业的盈利「数字表现」产生影响。

对于乐信来说,新准则下收入增加了约6.8亿元人民币,如果剔除掉这部分影响的话,乐信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8.2亿元,和去年同期的17.7亿元基本持平。

也就是说,疫情确实也对乐信在营收上造成了一定冲击,但考虑到乐信为受到疫情影响的商户主动减免各项息费、服务费共计3.4亿元,营收增速放缓也在情理之中,且乐信一季度营收实际上超出了华尔街预期。

另一方面,由于乐信一次性计提的疫情拨备高达9亿元,也直接导致了利润数字上呈现出了亏损。

如前所述,因为这些钱实际上是对未来可能的资产影响作出的预留,里面有企业主观判断的因素,之后会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多退少补”。因此乐信现在一次性拨备9亿元,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其稳健经营的价值取向,并且也有助于看空情绪的提前释放。

实际上,在新准则下因为坏账拨备的原因,花旗、富国等大行都因为口径调整出现了一季度利润数字大跌的情况——比如花旗就因为在拨备上预备了49亿美元,从数字上看净利润同比下滑了46%,但股价在最近两个月持续走强。

从实际的经营层面看,乐信也体现了相对务实的经营风格。

一季度由于疫情原因,乐信减少了在营销费用上的投入,2.4亿元人民币的营销费用环比19Q4的5.2亿元下降了53%。

在市场整体资产质量下降的背景下,这样的策略调整有其现实意义乐信一季度M3逾期率2.57%,一季度新增资产FPD7逾期率为3.7%,都因为疫情原因出现了短期上升。不过随着国内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经济活动逐渐恢复,乐信表示FPD7逾期率已经降至2.77%,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并且二季度的M3逾期率也有所好转。

整体而言,乐信在疫情之中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行业整体风险的短期上升,但通过长期以来的经营布局,乐信对风险因素进行了有效控制。

而从长线角度来看,乐信在控制营销费用的同时实现了用户数量的高速增长,享受到了头部平台的聚集效应。

02 增长来自“基本功”

乐信能够在波动的经济环境中经受考验,仍然实现核心指标的稳健增长,来自于其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是在业务布局上的多元协同。乐信营收由两个板块构成,公司线上直销及服务收入(主要是电商)以及金融服务收入,后者又细分为利息与金融服务收入,和贷款撮合与服务收入两部分。

尽管在疫情之中电商业务出现了一定下跌,但是乐信消费特权会籍卡“乐卡”却增长态势良好,截至一季度末,乐信付费会员产品服务近200万人次,复购率达到63.5%。

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业务保持多元和相互协同的关系,让乐信有了更强的抵御风险能力。

其次是乐信在研发上的长期投入。一季度乐信在研发投入上达到1.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5%,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在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其自研的“灵犀”AI智慧平台、“鹰眼”智能风控引擎、“虫洞”小微金融资产处理技术平台等核心技术系统,对业务高质量增长起到了底层支撑。比如“鹰眼”的订单自动化审核率提升至99.8%,“虫洞”资金资产匹配成功率超过95%。

最后一点则是乐信在经营上着眼长期的价值取向。

乐信在一季度对生态商家减免息费,并针对消费复苏举办多场促销活动,对外发放2500万元购物补贴。同时旗下乐信公益基金通过壹基金、深圳市慈善会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抗击疫情,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这些动作在短期内会使得账面数字受到影响,但企业经营无法脱离经济环境,整个产业链条相互扶持,共同走出困境将更有助于长期增长。

目前,整体环境已经显示出向好趋势。肖文杰透露,乐信业务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二季度预计促成借款金额超过38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6%,将回到规模化盈利轨道,有信心完成全年1700~1800亿元的目标。

03 疫情加速洗牌,长期利好持续释放

冬天更见真本领。

前面我们提到,乐信的乐卡业务显示出“第二曲线”的潜力,而某种程度上来说,乐信在乐卡上的布局,乃至其背后的“新消费战略”,也正是区隔乐信与其他互金企业的关键所在。

疫情之后各地政府通过派发消费券拉动经济增长,还有最近几天“地摊经济”一下子火了起来,这些都显示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提振内需将会是最重要的一台引擎。

乐信正因此受益,财报显示,乐信线上线下分期消费业务均出现大幅增长,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交易额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线下交易额达93亿元,同比增长1239%。进入二季度以来势头并未放缓,会员消费人数、次数、金额三项指标4月环比3月分别增长141%、260%和846%。

财报电话会议上,乐信表示“乐卡肯定会最终成为今年客户获取策略的核心部分”,原因在于就目前观察看,在乐卡上的广告投放有更好的 ROI,同时乐卡的业务形态也能够有更好的用户粘性。

新消费,将为乐信的长期增长提供稳定动能。

另外一个长期利好来自于监管政策落地。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首次对助贷业务进行规范,明确了互联网贷款合作机构的定义以及准入标准。

靴子落地,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无疑是皆大欢喜的好消息——银行能够完全放下拥抱互联网的心理壁垒,而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也对经营界限、合规标准达成共识。同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鼓励通过金融科技降低综合服务成本,将金融血液注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这些迹象都表明,金融科技是时候回到价值发掘的层面上来了。合规的、科技的、真正能提升运转效率的企业,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红利。而最近几年一直处在压抑之中的互联网金融,也将会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