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宝:新基建有望成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2020-06-16

中国互联网发展20多年,我们的衣食住行早已离不开数字化服务。2020年初,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中国发动了一场数字化战“疫”,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为各部门疫情排查、精准施策、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多居家、少出门”的号召,每天在线办公、网上授课、扫码出行,“被迫”体验着数字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随后,国家出台了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政策,多数地方政府将其列入2020年投资计划,使得“新基建”再度被推上风口,成为如今炙手可热的话题。

2020年4月,New Media新媒体联盟创始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趋势观察家袁国宝在其新作《新基建:数字经济重构经济增长新格局》一书中提到,从世界历史发展看,几乎每一次重大疫情过后都会出现新的经济形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我国经济加速转型,摆脱对传统经济发展路径与模式的依赖,在线办公、在线教育、信息化医疗、城市智能化管理等产业快速崛起。疫情结束后,政府将在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提升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此形势下,相关行业及企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A股市场也将迎来众多新的投资机会。

“新基建”一词在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首次提出,之后中央多次重要会议中也强调了新基建。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则首次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疫情冲击全球的情形下,新基建被寄予厚望,成为中国经济领域的一大热点。袁国宝认为,当下国家发布新基建计划,从非典时期的铁公基到现在的新基建,互联网创业讲究风口、红利和顺势而为,新基建将开启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必然是未来最大的中国红利。

数字基建时代来临

袁国宝在《新基建:数字经济重构经济增长新格局》一书中强调,新基建的本质就是数字经济。中国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带有浓重的“科技味儿”,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为特色,突破了以铁路、公路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模式,不仅迎合了目前经济发展趋势,而且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

“数字基建”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以5G技术为基础。只有以5G技术为依托,物联网、人工智能、万物互联、工业互联网、信息化才有实现的可能。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在5G领域占据领先地位,5G已成为我国优势新兴产业。所以,从科技层面看,我国具备全面推进5G商用的基础与实力。

如今,5G、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融合、持续渗透,数字资源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分量不亚于工业时代的“石油”。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动,例如铁路、公路、水路、航路等;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将在“网”上流动,例如互联网、物联网,只有做好“数字基建”,才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强劲的支持与动力。

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袁国宝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与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一样,都要有相应的基础设施作为基础与保障。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的蒸汽机时代以铁路和运河建设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启的电力时代以高速公路、电网建设为基础;第三次工业革命开启的信息时代以互联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为基础。对于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说,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是重要基础,也是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

在过去的三次工业革命中,我国是被影响者、追随者乃至追赶者。目前正在开展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我国第一次以原发性国家的身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为了抢占战略高地,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获取领先优势,必须迎合当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袁国宝指出,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已走过高峰期,边际效益逐渐递减。从短期看,虽然以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仍可以拉动内需,但已无法对经济结构优化产生很大的作用,还有可能招致债务风险或金融风险。现阶段,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带动数字经济发展,还能拉动边际效益实现新一轮增长,对优化经济结构、拉动投资都能产生显著效应。

不难理解,新基建不仅是应对疫情和经济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是大国竞争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杀手锏。当年欧美国家靠工业和火车成为经济强国,如果我们能抓住此次新基建的机遇,在这次危机中完美应对,就能把全球性的萧条变成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主流基础设施建设上弯道超车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