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去的企业,没有春天。”

2020-06-18
从“我必须赢”,到“我不能输”,不仅是战略战术上的变化,更是心态上的转变。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最近,一块小小的三文鱼又让许多人感到手足无措。

尽管在6月16日夜间,北京市召开的疫情防控第120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专家通报说,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三文鱼是新冠病毒的宿主或中间宿主。但是,这件事情依然在提醒着我们:

疫情还没有结束,不能掉以轻心。

有人问我,因为疫情的反复和长期影响,未来世界最大的变化可能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说,从赢家通吃,到剩者全得。

过去,我们追求的是速度和扩张,一定要冲在最前面。跑得最快的,最有机会赢。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未来会比较难。我们也从追求“跑得快”,逐渐变为追求“活得久”。

只有那些能熬着,一直剩到最后的人,才有机会活得最好。


1.

2016年,我去厦门参加一场活动。在凶猛的“莫兰蒂”台风之后。

一路上,我亲眼目睹了这场台风带来的巨大破坏:

被吹破的门窗、碎落一地的玻璃、路面上大量的积水、还有许多被连根拔起的大树,横亘在被肆虐后的路边……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描述我看见的景象,那就是:满目疮痍。

后来我也知道,像这样被吹倒的大树,还有65万株。

而关于那场活动具体讲了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在活动前我向在场所有人说起我看见的这场灾难,并在心里涌起一种强烈的感觉:

当这样一场狂风暴雨来临时,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下去。

等到阳光重新普照大地,雨露重新恩泽万物时,又会春暖花开。

但是,如果不幸被连根拔起,那么不论下个春天有多么美好,都再也和你没有任何关系。

而在这个魔幻的2020,让我想起了那场肆虐一切的台风。因为有不少企业,就像那些横在路边的大树,不幸被吹倒了。

而倒下的企业,没有春天。

怎么办?坚强地挺住吗?

不。趴下。

用柔韧的身段,趴下。闭着嘴默默往前走。

趴下等风暴过去,站起来又是一条好汉。

如果挺在那里,可能20年后,才又是一条好汉。

唯一重要的事情,是活下去。


2.

为了更好地活下去,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底正在经历一场怎样的“狂风暴雨”。

宏观上,你是不是真的深刻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变化?

2020年,世界最大的变化,毫无疑问,是疫情。

尽管现在中国的疫情得到相对比较好的控制,但是张文宏医生还是在前段时间表示,全球还有第二波疫情,反弹的力度甚至会超过第一波。中国依然有不小的输入性风险和压力。

北京疫情的反复,就说明了这种情况。

可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疫情还会起起落落,可能会继续影响中国。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

我们还要一直戴着口罩,哪怕只有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危险,都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那疫情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结束?

目前来看,疫情的唯一解,是疫苗。而疫苗最早出现,也要等到2021年的下半年。

所以,我们也许要继续“冒着生命危险”,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这会是未来的常态。

而疫情,也带来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在国际,似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

中美关系,一直是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但这次疫情,却让人感觉竞争已经远大于合作。

有人说,这不过是特朗普为了大选连任采取的政治手段和舆论声势。大选之后,一切问题都会解决的。

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并不完全这么看。

中美之间,或者说国家与国家之间,可能真的出现了一定的信任问题。

这种不信任,因为疫情而起,但背后却是更深的价值观冲突。

我们很难说对错,只能说这造成的客观结果,是矛盾未必能在短时间内调和。

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也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建立跨价值观的信任。

在国内,疫情也冲击了我们的经济。

中国的GDP在今年第一季度是一个从未有过的数字:下滑6.8%。

GDP下滑,意味着我们在国内创造的财富总体减少了。财富分配到每个人手上,也几乎一定是减少了。

加上原本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赚钱变得越来越难。

我打过一个比方,以前我们经济比较好的时候,是遍地黄金。如果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会打他吗?

不会。没时间。赶紧继续捡金子,能多捡一点是一点。

现在呢?

现在地上已经没有多余的金子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会怎么办?

狠狠打他。甚至要把他口袋里的金子也抢走。

从增量市场到存量搏杀,从盯着地上的金子到盯着别人的口袋,从捡到抢,这可能是未来的基本状态。

所以,你是不是真的理解正在发生变化?

对于大环境的体感,是道听途说,还是深切体会?


3.

刚刚说完了宏观的“狂风暴雨”,那微观呢?

微观上,回到我们自己,要怎么样“趴下”?

首先,最重要的是保证现金流的安全。

现金流,现金流,现金流,我可能已经说几百遍了,但是这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不能因为情况略有好转,就忘记了这一点。

不管你现在是什么阶段,手头都至少应该有3个月的现金流。有余力的,应该有6个月的现金流。想要比较安全,应该有12-18个月的储备。

只有这样,你才能安心睡得着觉。

否则,你会特别担心现金流断裂。断裂带来的后果,轻则波动,重则猝死。

也许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知:

在这个阶段,适当的冗余,比极致的效率可能更合适。

冗余,就是保证我们“趴下”的时候,不会饿死。

安全的现金流,也是保证我们能把命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保证安全之后,要赶紧修屋顶。

等到风暴肆虐到自己头上才意识到危险,就来不及了。

前段时间,有一位学员和我说,自己公司今年的业绩目标,本来是翻一番。现在由于疫情的影响,看来是完不成了,问我怎么办?

我说,调整目标。

以前把目标定在月亮上,如果完不成,至少还会掉在云彩上。但是现在万一掉下来了,可能会直接重重摔死。

现在不一定要追求100%的增长,而是要把精力更多放在增长的质量上。

什么是增长的质量?

问问自己,公司的预算制度合理吗?成本控制规范吗?组织运行的效率高吗?

从牙缝里省,从细节里抠,每个部分省一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

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很重要。

再问问自己,业务的每个单元是不是健康?每个动作有没有做对?每一个盈利点都能赚到钱吗?

每一笔生意,都要有钱能回来。相比于大而全,现在更需要小而美。

赚出来的每一块钱,都很重要。

保证安全,修好屋顶,再从更高的维度审视自己的公司,看看业务是否均衡。

疫情冲击了线下交易,让许多人突然醒悟,线上原来是那么重要。

外卖开始做了,配送开始试了,私域流量开始弄了,短视频也开始拍了。

拥有对冲性业务,关键时刻能救命。

除了线上线下,还可以有很多思考的地方。

比如,批发和零售,有没有互补?

比如,B端和C端,有没有配合?

比如,品牌和渠道,有没有联动?

这些问题,都相当于在问:你的公司有没有分散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现金流,是救命。修屋顶,是治病。调结构,是养生。

救命、治病、养生,是我们“趴下”时要做的三件事。

有人说,这样是不是太保守了?

也许是。

但是,相比于激进,现在可能更需要保守。


最后的话

所以,因为疫情的反复和长期影响,商业世界确实发生了很多变化。

之前是要拼命取得胜利的有限游戏,现在是要保证不能出局的无限游戏。

之前是一辆风驰电掣的F1赛车,现在是一辆安全稳定的轿车。

之前是要比拼速度的百米冲刺,现在是要比拼耐力的马拉松。

之前是赢家通吃,现在是剩者全得。

从“我必须赢”,到“我不能输”,不仅是战略战术上的变化,更是心态上的转变。

在这场狂风暴雨中,唯一重要的事,就是趴下。活下去。

因为,倒下的企业,没有春天。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