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健康,京东的下一个野心

2020-08-21

本文系深潜atom第27篇原创作品


明苏里达的滑铁卢之后,京东经历了相当长的沉寂期。因为事情并没有过去,就需要刻意避开媒体的聚焦,但电商又是强运营的业务,承受不了长时间不在媒体聚光灯下的冷清。但这种别扭和暧昧,最近正在似乎随着京东健康传出的消息,在逐渐消融。

8月20日,有媒体报道称,京东计划分拆京东健康于香港上市,募资10亿美元(约78亿港元)。对此,京东方面回应称“不予置评”。按照公关界的行话和惯例,“不予置评”就相当于“好事将近”。

01

最年轻独角兽的突破口

今年二季度,京东实现营收2011亿元,同比增长33.8%,这一增速创下京东近10个季度以来的新高,首次实现单季净收入超2000亿元人民币。

这里面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被誉为京东旗下四大独角兽之一的京东健康,先是与高瓴资本签订 B 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的最终协议。高瓴资本预期投资总额超过 8.3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58 亿元)。紧接着,京东健康CEO辛利军顺势推出全新战略级产品“京东家医”,未来五年,京东健康家庭医生将要服务5000万个家庭,约等于1.5亿人口。

△京东健康CEO辛利军

作为 2019 年 5 月才宣布独立运营的京东健康,增长势头相当凶猛。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独角兽榜单》上,京东健康是全球最年轻独角兽,估值从2019年11月A轮融资后的70亿美元,上涨至现在的300亿美元左右。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 2020 年中国家庭医疗健康服务消费白皮书》显示,在家庭健康产品服务上的花费已与就医费用相当,而慢病管理是家庭健康服务的主要应用方向。有超过87%的受访者期待拥有包括在线问诊、指标监测、预约挂号、主动随访等服务在内的家庭医生产品。

国家出台的《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中提到,2020 年预计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 8 万亿元人民币,接近中国总体 GDP 的 10%,到 2030 年预计增长到 16 万亿元。

医疗健康产业前景广阔,已成为巨头们的共识。疫情期间在线医疗服务需求的井喷,更是让巨头们频繁下手:

  • 2月,腾讯整合旗下多个投资的互联网医疗独角兽,成立腾讯健康并入驻微信九宫格;
  • 3月百度在Q1重回医疗,宣布开设百度健康,建立互联网医院;
  • 5月后起之秀字节跳动也完成了对百科名医网的全资收购,低调布局医疗行业。

至此,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今日头条、抖音)、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全部“下注互联网医疗”

这是一场京东不想输也不能输的战争,“京东家医”之所以被辛利军称为战略级产品,有两个重要原因:

  • 第一,京东家医给予了京东健康甚至京东在后疫情时代高速发展的想象空间。
  • 第二,京东家医突出家庭概念,画像用户与京东PLUS会员高度重合,可以继续攫取会员的剩余价值。

02

京东健康是棋子还是宠儿

2019年,京东健康宣布独立运营,紧随而来的是高层调整。辛利军走到了前台,当时,京东正在蒙受着刘强东“性侵”事件的负面影响,有业内人士质疑,京东是看中大健康产业万亿的市场空间还是青睐医疗健康行业稳健特性,进而巩固“摇摇欲坠”的京东大厦?

京东健康的独立,一方面证明了京东体系内对这一业务的重视,更重要的,独立而生能够帮助京东抵御更多风险。

不同于腾讯、阿里这样的流量大户,能站在巨人肩膀上打架。布局健康领域,只需接入一个流量入口,就能得到关注,这是强大生态的作用力。但京东健康想要突击,还需要自己找到突围口。

早在2017年,京东便推出了京东健康。以线上问诊切入互联网医疗市场,率先提出了线上“就医+购药”闭环服务,并覆盖了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

2019年双十一期间,京东健康日均问诊量达到3万,峰值达到12万。

2020年4月,京东健康与天津市南开医院合作搭建的“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标志着京东健康在医疗领域已经纵深到医院内的诊疗场景,京东大健康生态雏形初现。

2020年8月18日,京东健康宣布正式上线家庭医生服务产品——“京东家医”。拥有众多资源和创新功能的京东家医,将是京东健康讲述大健康生态的第一主角。

△京东家医

背靠线下医疗资源:根据京东健康透露,目前其拥有300余名全职医生,拥有20年以上经验的全科医生数量占到28%,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医生数量占到92%。门诊预约则覆盖了全国100+一二线城市,2700+三级医院。其中三甲医院覆盖率更是高达98%。

1+1+4模式:既1名主责医生、1名健康管家、4名专科医生组成,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为家庭成员建立专属电子健康档案,每次问诊后都会提供问诊小结,并更新档案,更好的帮助家庭成员提供更好的健康、用药管理,并且会对家庭成员进行主动随访。

线上实时响应:互联网+家庭医生的模式,打破了医疗的线下桎梏,将问诊行为搬到线上,大大拉近了用户与家庭医生的距离;7×24时健康咨询服务也减小了问诊响应时间;问诊数据的实时更新,方便家庭医生和患者更好掌握用户最新状况。

plus会员高度重合:京东家医为用户提供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服务产品:“小家护航版”,售价799元/年;“全家安心版”,售价1999元/年。小家护航版最高支持4人使用,全家安心版最高支持8人使用。2020年1月,京东健康就与京东plus会员展开了合作,为其提供问诊服务。目前,京东有2000万plus会员,这一部分也会是京东家医的优质潜在用户。

△两个版本服务内容

新兴中产家庭的刚需:京东定位是中国新兴中产消费平台,同时京东提供的服务更可靠和简单,京东有效聚集了这一部分用户。“京东家医”目标是未来5年覆盖5000万个家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京东健康计划将通过与地方政府、卫健委的合作,为基层家庭医生赋能提效。也希望能够跟商保、医保做进一步结合,以推进家医入户。

打造京东健康大生态:通过家庭医生和互联网医院结合,京东健康完成了治疗全流程。线上问诊、诊断、买药的闭环;对于线上不能解决的疾病提供转诊服务。持续的健康跟踪完善了诊后环节,为用户建立全面、个性化的健康档案。

03

京东健康能否成为下一个京东

自互联网兴起伊始,医疗便被赋予了极大的期许,政府也发布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这个领域出现了众多的参与者,促使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态势。

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大大加速了互联网医疗市场。数据显示,2014-2015年中国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达分别为29.5亿元、42.7亿元,增长率为44.7%。据统计,这个领域最疯狂的时候,有千余家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奔跑在这条赛道上。但是,发展到今天大部分企业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

盈利和具有想象空间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困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难题,哪怕是已经上市的互联网医疗机构依然没有找到除电商外的盈利模式。

阿里健康医药全产业链:阿里健康是互联网医疗的代表企业,其围绕医药行业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医药综合公司,线上业务借助天猫、支付宝形成线上零售药店,产品覆盖包括OTC药品、大健康产品。并且阿里健康已经布局线下药店,2018年阿里投资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打通线上线下药品营销,以服务更多消费者。阿里健康的收入主要三个部分,医药自营业务、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消费医疗业务。2020年1季度,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累计净活跃用户数超过3.9亿。2020年5月27日晚,阿里健康发布2020年财报——财年营收96亿元,同比增长88.3%,毛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67.6%。

微医参与互联网保险:2010年成立的微医是互联网医疗的老大哥,也是互联网挂号领域的代表企业。微医通过其挂号问诊业务,已然改变了传统的线上流量靠搜索引擎的局面,将自身打造成为线上医疗入口。积累了大量流量的微医也尝试了互联网+药店、互联网医院等众多模式。据悉,健康险的利润可达到3成,微医在各种模式的尝试后,在健康险业务中取得了可观的规模收入。

新氧垂直领域深耕者:新氧是互联网垂直医疗领域代表企业,专注于医美市场。新氧通过新媒体矩阵、小工具产品、社区互动和内容沉淀收集到用户需求信息,然后将用户和医疗机构对接起来,让用户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可以轻松、安全地触达医美消费全周期的所有环节,然后从商家手里收取广告费和交易佣金。2019年,新氧月活达到367万,全年营收11.5亿,同比增长86.6%。

通过服务换用户是京东擅长之事。京东连续亏损12年,直到2017年才开始盈利;京东物流连亏12年,烧光了100亿,直到2019年才找到盈亏平衡点。虽然京东健康在去年7月辛利军出任京东健康CEO时就已经整体盈利,但事实上,京东健康赢利点仍停留在电商这些实体业务部门。有知情人直言,“电商盈利,大药房没赔,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就不好说了” 。

在接受周天财经采访时,辛利军指出京东健康未来的盈利方向,希望通过用户和京东健康的交流和医生的管理让你不生病保持健康,无论是跑步,还是想减肥,还是想增肌,买蛋白粉,都在京东上实现,京东也是中国最大的供应链的平台,这才是京东的核心。

万亿级的互联网医疗赛道有孕育出下一个巨头的能量,关键在于谁能找准非电商的大规模赢利方向。当初电商的崛起,正是因为SARS期间很多人无法出门尝试选择网购。而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去线下医院,也成了一件如非必要,能不去就不去的选择。但寻医问药的需求,并没有减少,互联网是实现这种需求最好的路径。

2014年,成立十年的京东登陆纳斯达克,开盘当天市值约为300亿美元,而独立不到一年的京东健康,估值已经来到300亿美元。后疫情时代,京东健康能否逆风扬帆,再造一个京东,还需要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