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场景,不营销”,互联网流量思维彻底OUT了?

2020-08-25

如果说广告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上半年天气应该是:暴雨转中雨。CTR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广告行业出现大幅下滑,2月全渠道广告刊例花费下降34.8%,此后降幅收窄,6月依然同比下降12.6%。在预算收紧的同时,广告主经历疫情洗礼后,营销思维也发生了变化,一个重要的趋势是:营销不再流量至上,而是场景优先。

无场景,不营销

流量让渡给场景的趋势,在互联网从PC转型到移动时就发生了。

PC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是流量生意,互联网巨头是流量入口,收购流量大户,做流量贩子。

让用户时刻在线的智能手机,给了互联网侵入到线下场景的机会。与此同时,2012年互联网人口红利就已消失,互联网获取新用户越来越难,行业开始关注存量市场深耕,扩大对单个用户细分场景的深挖,以提高ARPU(单个用户商业价值贡献),场景日益受到关注。移动互联网的商业逻辑不再是流量生意,“三级火箭”这样的流量模型在移动端难以奏效,场景导流模式取而代之。

互联网公司纷纷走到线下,核心目的也绝非流量,而是场景。

到底什么是流量,什么是场景?流量关注注册用户数、UV与PV,本质上反映出用户在虚拟世界的行为;场景关注活跃用户数、用户时长、用户在何处、何时以什么形式使用自家服务,换言之,在流量外更关心流量构成,特别是虚拟流量与实体世界的关系,关注空间、时间与行为,以及用户真实的需求、意图、动机、情绪与心理。

流量是“比特”的,场景是“原子”的,后移动时代是IoT时代,场景变得更加重要。智能手机已成功“入侵”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的IoT设备映射与感知实体世界发生的一切,“原子”化的实体世界会全面“比特化”,空间、时间、行为等场景要素都将被全面、实时、准确地感知。

IoT时代,场景成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抓住场景才能抓住用户。实际上,重视场景而非流量,营销行业已经在发生了。正如电视广告,OTT平台广告取代传统电视广告地位,CTR数据显示,2019年选择OTT投放的广告主比例达到41%,远高于2015年的13%,因其占据核心的家庭场景;同样是效果广告,搜索广告遇到天花板,信息流广告甚嚣尘上,只因后者与用户内容消费场景无缝贴合……种种现象均表明,场景将成为营销的关键点。

场景营销,要有场景

互联网首先是注意力经济,营销一直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商业模式。众多互联网巨头同时也是大型营销平台,核心收入均来自于营销。

移动时代,游戏规则变了。互联网平台不再PK流量,而是场景越多越吃香。每一个头部互联网巨头都在想方设法获取更多场景,占据自己的“场景领地”。

自2014年红包大战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竞争一直以“两马战”为中心战场,阿里与腾讯在业务、生态、投资诸多领域全面对攻,而主线则是围绕“场景”,两者通过产品、投资与赋能的方式渗透与重构线下场景。然而在“场景”的渗透、控制与创造能力上,小巨头们都无法跟阿里、腾讯相提并论,甚至可以说显得相对单薄。

阿里与腾讯外的唯一例外是小米——被忽视的场景巨头。依托“手机 X AIoT”战略,小米获取泛在场景,终极目标是无处不在。对于小米来说,手机、IoT设备都是渗透到用户场景的应用。

先看一组数据:

• 手机:全球份额第四,3.3亿MAU的MIUI、38个月活超千万的自有应用、每天分发20亿次的系统级信息流、日均9000万+次的搜索,每日超过5小时的人均时长;

• 电视:连续六个季度小米电视稳居市场第一,截至目前拥有3040万月活,1700万日活,6.4小时日均使用时长,1.7亿日均播放次数;

• IoT:5599万家庭使用小米IoT智能设备,包括PC、智能路由器、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铃、智能插座与智能家电等等“智能百货”。

基于海量的硬件设备,小米到底获得了系统级入口。

如果要PK用户时长,任何App都比不过手机厂商,因为每个App的时间都隶属于手机系统。相对于微信、搜索、短视频等超级App的“一级入口”与淘宝、京东、知乎等垂类App的“二级入口”而言,小米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智能设备,拥有MIUI的负一屏、锁屏、桌面、原生App、消息推送等等“零级场景”,基于此拥有更多用户时长、可以深层洞察用户,捕捉用户需求。

其次是立体化场景。基于手机+电视+IoT设备,小米事实上已覆盖用户个人、家庭与生活三个大场景,以及其中的搜索、社交、娱乐、睡眠、旅行、购物、内容、运动、学习、生活、教育、亲子、出行、医疗、金融等细分场景,场景覆盖的广度与渗透的深度,都领先于行业。

再其次是硬件化存在。App可以被卸载,硬件却不会,用户可能会1-2年更换手机,但是大概率不会换到另一个系统,至于电视以及其他IoT设备更换频率就更低了。换言之,如果将每个设备视作用户的一个应用,小米的设备是被预装到用户手里、家里、生活,具有App难以比拟的粘性。

最后是智能化服务。海量的方方面面的场景,只有融会贯通才有全场景价值,小米部分场景基于MIUI以及统一的账号体系互联互通,而长期来看,负责串联各种场景的非智能助理“小爱同学”莫属,它在手机、电视、音箱等IoT设备上均已覆盖,控制着海量小米自有、生态与第三方设备,连接小米生态内容与服务,作为用户与小米设备交互的第一入口、负责智能主动洞察感知用户,堪称小米系统级、立体化全场景融合协同的“枢纽”,如今月活超过7050万,每日被唤醒1.3亿。

因此可以看到,小米基于手机 X AIoT 战略,拥有很强的场景能力。

在“无场景,不营销”的趋势下,头部营销平台将不再是流量大的平台,而是具有独特场景优势的平台。

对于所有品牌来说,流量花钱就能买,最终PK的无非是价格。流量思维下,流量的价格只会越来越贵,品牌付出越多,得到越少,就像疫情期间的直播带货,当品牌将流量与销量放在第一位,却弱化品牌力本身,弱化利润,弱化营销资产沉淀时,最后就会不堪重负。场景则不然,它不只是意味着流量,更意味着流量的质量、价值与效果,决定营销的效率与ROI,今天快速崛起的新品牌、老当益壮的老品牌,无不是抓住了场景。因此,拥有独一无二的场景的平台将会成为品牌的必选项,而占据AIoT场景的小米,在营销上会越来越吃香。

总的来说,场景营销时代,掌握独家场景或者说在特定场景下占据寡头地位的平台,会在营销中占上风。

场景营销,如何落地?

场景营销的本质,就是平台将获取到的场景“转卖”给品牌,让品牌在“场景”中获取自己想要的过程。

我们先区分一下场景营销与流量营销的不同:

1、中心的变化:流量营销是以流量为中心,优秀的平台会平衡体验与营销,但损害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典型的是弹窗广告。场景营销则以用户为中心,贴合用户场景,不只是不会损害用户体验,而是要将营销变为服务,让用户不觉得被干扰,反而觉得对应的营销内容变得有用。

2、形式的变化:流量营销是一竿子“买卖”,广告主的目的是花钱“洗”用户,洗完即走。场景营销则是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与品牌共建生态、深入合作、共同经营,在场景营销中,品牌与媒介是长期合作而不是应用分发或者预装这样的“流量买卖”关系。

3、目的的变化:流量营销效果至上,场景营销在效果外,十分重视品牌力(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信任度、年轻化)、私域粉丝沉淀等综合性的回报。直播带货早期本质就是流量营销,如今正在进化成场景营销。

4、玩法的变化:不论是CPM、CPC、CPA、CPS模式,流量营销的关键是素材与投放策略,最大化ROI。场景营销关注用户心理、设身处地、强化互动、增强体验,在ROI外关注用户体验与感知,品牌力。

实际上,行业在2014年前后就有了场景营销的概念——最早的场景营销就是商业WIFI平台基于LBS位置推送广告,然而因为数据匮乏对用户缺乏真实洞察未能爆发。当时的玩法如下:

“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和痛点,对于场景下的人群贴标签、数据分析和画像,然后进行RTB实时竞价或者非RTB的精准广告投放,完成营销互动,且投放过程中不断实时优化。”

这一阶段的场景营销问题在于,虽然开始重视场景洞察,但是就营销形式、目的、玩法来看依然是流量营销,场景的作用是让流量营销变得更有效率。如今的场景营销则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思维,场景不再只是提高营销效率的工具,而是营销的关键,原因在于随着AI与IoT的发展,互联网平台正在拥有更多的数据与更强的技术。

在拥有场景后,第一步是要洞察场景,这一点的基础是数据:用户、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围绕用户的认知,知道他是谁是不够的,更要知道他的想法,他的需求,他的情绪。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数据。理论上任何平台有场景,就有数据,不过问题在于几点:

1、能否获取数据?线下零售店有场景,却缺乏数据获取能力;

2、数据是否全面?大数据只有多场景下交叉应用才能真正洞察用户背后的需求,单一场景数据得到的往往是错的需求,用户手机搜索“特斯拉”前在电视看过汽车评测视频同时每天用公交出行,这个用户想要买车的几率远远大于投资股票;

3、数据是否真实?所有数据都有水分,错误的数据会形成错误的认知,技术层面要更好地确保数据真实性,往往离不开应用、系统与设备多层次数据的交叉验证。

在洞察场景后,接着要挖掘场景的价值,AI技术成为关键技术。AI本质就是对数据的识别、认知与学习再进行决策。在场景营销中,AI可以识别场景、互动场景与匹配场景。

要真正理解场景,只靠传统的自然语言处理等大数据技术是不够的,机器视觉、语音、知识图谱等技术的繁荣,让机器可以更好地洞察用户场景,比如在用户看视频时,不只是有用户画像,也理解内容本身,基于此营销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于用户来说,基于大数据洞察与智能化广告素材生成能力,AI将可以提供“千人千面”的营销内容,如文案、海报等等。同时语音、机器视觉与人脸识别等AI技术让人机交互变得更加自然、有趣与丰富,中间会产生大量的巧妙的互动营销触点,让营销突破“广告位”限制。可以说,AI是让每个广告成为用户真正需要的关键技术。

对于品牌来说,AI的价值则是让每一分钱花得更有价值。“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是无用的,但问题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广告营销界的“哥德巴赫猜想”难以被解答,因为营销永远会有浪费,不过利用AI技术人机结合,就可以尽量减少浪费。智能营销也是营销业的大势所趋,从洞察到策略制定,到基于数据分析的创意产出,再到线上线下的精准投放,直至营销效果的最终监测及评估,未来都要全面应用AI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