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月用户数量破1亿,TO B产品常被忽略的增长秘籍是什么?

2020-09-15
看起来,腾讯会议在创造成绩的过程中,还没有准备停下。

编者按: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报道,作者狮刀、王紫娟,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腾讯要TO C,也要 TO B,在9月10日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围绕着“未来经济,数字优先”的主题,腾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领域业务负责人悉数上线,披露腾讯战略动向及业务实践。愈发清晰的TO B业务路径和成果也再一次向外界释放出一个坚定的信号。

(图片来源: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官网)

腾讯会议给了这一规划足够的底气。这个诞生了仅仅245天的产品,如今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是最快突破1亿用户的专业视频会议产品。在疫情带来的种种不确定因素中,这款新生产品是怎么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爆红出圈的?

B端产品,思维重构

在互联网种类繁多的产品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TO C端产品,另一类是TO B端产品。尽管共同身处互联网大潮之中,两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使命。

一般来说,TO C端产品主要挖掘某一类高度相似的人群在几个主要场景下的痛点需求,只要把一个点做好,就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一骑绝尘”,成为爆款。

而TO B产品,则是面向政企,虽然最终用户依然是个人,但这里的个人已经被统一抽象为“角色”了。以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为例,无论实际上的最终用户是喜欢上网、逛街、聊天的活泼女孩,还是喜欢打游戏、看书的宅男,在软件中他们都被定位为“销售”,也不怎么影响TO B厂商对产品中销售相关功能的设计。B端产品需要解决的,往往也是企业和组织早就存在的痛点,最终面向企业的效能提升。所以多年以来,市面上对B端产品的理解往往首要专注于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能上,体验是其次的。

如果说前些年,B端产品在用户体验上的高门槛尚且可以通过实施、服务等方式被容忍,那么如今,伴随着SaaS技术的愈发成熟,TO B产品的替代成本越来越低,企业客户的选择则越来越多,而作为个体的企业人在企业中也愈发崛起,其体验也愈发被重视。TO B厂商若沿着“既有共识”的旧地图,只会更难找到产品破圈的新大陆。

如今,来到产业互联网时代,在技术驱动和消费者驱动力下,行业内已逐渐形成共识:实际上所有事情都可以被重做一遍。

“共识”背后是亟待更新的产品逻辑,而腾讯恰恰擅长发现“共识”背后的秘密。

TO B也要关注“人性”

长期以来,腾讯都强调“用户为本”。腾讯对于产品的看法很简单,无论B还是C,所有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将面向用户个人,因此,实现用户价值才是关键。

当然,技术的底层支撑是基础。从PC时代开始探索,如今腾讯云已经拥有1300+CDN全球节点、120T带宽储备和超过100万台服务器,在技术领域保持国内数一数二的稳固地位。自腾讯会议上线以来,腾讯云就作为底层基础提供技术支撑,也为内部技术、业务整合提供平台,保障产品内部各个业务线顺畅连接。

正是基于云原生的架构,产品没了后顾之忧,各个业务线就可以快速实现弹性扩容,迭代功能,优化用户体验,推动用户价值进一步深化。也就有了8天扩容10万台云主机、100天迭代20多个版本的成绩。

在底层技术支撑以外,腾讯一贯具备的社交基因让它具备充分的经验对用户体验进行“降维打击”。尽管定位在视频会议SaaS服务,但它在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特质并没有因为被视为一款B端商务产品就掉以轻心。

譬如,腾讯会议中的背景虚化和视频美颜功能,针对的居家状态中常有的不化妆、房间杂乱的场景,在开会过程中支持不同等级的美颜,同时支持背景虚化、自定义虚拟背景(图片/动态均可),尽管看起来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功能,却一次性解决了很多会议中可能出现的尴尬场景;同时,在会议过程中,为实现更好的互动效果,用户可以通过会议红包功能设置准时红包、迟到红包、发言超时红包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功能照顾到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大部分场景。

在这样的理念和模式下,腾讯会议也迅速成为云视频市场中的佼佼者。如今,无论对企业还是对个人,腾讯会议都成了不可或缺的工具。上线两个月内,日活跃用户就已经突破1000万;紧接着又为联合国75周年活动、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全球对话提供在线会议服务。

腾讯凭借C端产品深耕消费互联网,如今又有了腾讯会议这种将消费互联网连接到产业互联网的C2B产品。或许,这才是互联网产品服务的应有之义。TO B和TO C,都有着服务于用户的共同价值追求。效率与“人性”,互相成就,才能诞生好的产品。

进阶的腾讯会议

9月10日,在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会议宣布用户数量超过1亿。达到这个令人瞩目的成绩,腾讯会议仅仅用了245天。

在互联网产品发展历史上,还鲜有一款B端产品像腾讯会议一样爆发得如此猛烈。

内外因素共同造就了这个成绩的不可复制性。

从外部来看,疫情期间远程办公的催化作用无疑是腾讯会议迅速出圈的诱因。再往后看,即使疫情完全消散,享受到远程办公和数字化协作好处的企业和个人会继续培养线上习惯,延续高效工作方式。汤道生表示,“过去三十年,尽管数字技术对产业的重塑在不断加深,但组织的变化却慢得多。疫情爆发后,企业、组织内外部都在加速数字化。建立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数字化组织,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以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阿斯利康为例,该企业每个月平均要用腾讯会议召开7000场研讨会。腾讯会议在提升公司组织效率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加速数字化销售转型。

但更重要的还是内部原因,即腾讯在互联网领域长达20多年多媒体通信技术和基于QQ、微信等海量业务实践的经验积累。腾讯会议联合腾讯多媒体实验室,在音视频层面进行了全面升级。以音频为例,腾讯会议基于腾讯天籁技术,采用了超宽带语音、多种声学场景识别技术和PLC连续丢包补偿技术,不仅能实现智能降噪,还能保证语音在丢包80%的情况下仍然自然流畅。

换言之,B端产品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和坚守。腾讯云副总裁、腾讯会议负责人、腾讯多媒体实验室联合负责人吴祖榕表示,“B端产品很难有爆发,所有的爆款都来自积累,任何高可靠和专业化的功能都是堆出来的。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本质就是面向效率,面向效率的背后一是需要对业务逻辑的了解,二是需要对使用者使用感受的提升。”

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腾讯在TO B端的野心继续发酵。此次大会上,腾讯会议宣布正式发布企业版,打造企业级市场的专属用户体验。

相比于免费版,企业版功能更加强大:最高可容纳2000人同时在线会议,约等于将线下一个体育场的空间搬到线上。同时,企业版腾讯会议还通过对接企业通讯录,提供专属的会议邀约模式,以及1080P画质、同声传译、自定义会议布局、场外会管会控助手、可视化超级控制台等功能,以方便企业用来实时掌握会议数量、时长情况,进一步覆盖了会议的全场景协同服务。

在企业版以外,腾讯会议还发布了会议室连接器和腾讯会议Rooms。会议室连接器能够把企业会议硬件系统与腾讯会议连接,打通不同企业之间原本无法互联互通的会议室,在保有企业原有硬件设备投资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企业会议能力;而腾讯会议Rooms,则开放音视频认证标准,联合硬件厂商为企业定制“软硬一体”的数字化智能会议方案。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预算、使用习惯、会议室规模等因素定制专属的硬件配置会议室。

“简单连接,打破沟通边界,实现全场景的边界会议协作”,腾讯会议在这一初衷的指引下已经实现了第一步。

在未来的行业拓展中,腾讯云办公协同产品中心总经理钱敏表示,“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需求:教育对于互动性要求很高、大型展会又会有另外的要求……针对不同的需求,我们开放了API和SDK,将联合各行业的企业IT、SaaS服务商、ISV集成商一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共同探索各行各业的落地实践。”

看起来,腾讯会议在创造成绩的过程中,还没有准备停下。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