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骂新财富:要是没有新财富评选,这个圈子会更烂

2020-09-29
这个圈子的生态本来就很恶劣,而且越来越恶劣,与新财富本身的关系不大。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ID: TMTphantom),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一年一度的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投票已经于9月26日,也就是上个星期六,画上了句号。按照往年惯例,从投票结束到公布结果大约需要一个月,也就是说到10月底大概就要举行颁奖仪式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本怪盗团团长上一次认真参评新财富已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后来无论是在外资行还是回到中资券商,都不怎么考核新财富,所以只是象征性参与或者根本不参与。现在回想起来并不怀念,因为这种事情经历一次都嫌多,实在不是什么美好的回忆,哪怕最后你的团队评上了也一样(评不上就更不美好了)。

关于新财富评选的各种段子早就“出圈”了,尤其是评选中的拉票行为,为吃瓜群众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大瓜。直到现在,坊间还流传着2014-18年的各种新财富拉票大瓜,由于过于八卦(甚至少儿不宜),在此就不重复了。今年反而是有史以来非常安静的一年,以至于我在朋友圈都看不到什么这方面的八卦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大家现在都特别谨慎,就算亲眼目睹大瓜也不发朋友圈了。

在许多热爱正义的圈内或圈外人士眼里,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是一个光怪陆离的邪恶象征,是A股市场不专业、没底线、胡搞瞎搞的缩影,也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名利场”(不明白这个哏的可以去百度一下)。不过,我得公允地说一句:

如果没有新财富评选,A股二级市场机构圈子可能会更烂。这个圈子的生态本来就很恶劣,而且越来越恶劣,与新财富本身的关系不大。

俗话说得好: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那么让我们猜猜看,新财富评选的主角——券商研究所和销售交易部(统称“卖方研究机构”),到底有多穷?

其实不用猜,有公开数据可用。2019年,A股市场基金分仓佣金合计为76.85亿元,由大约100家券商分享;排名最高的是中信证券,收入5.3亿元。总共只有25家券商的分仓收入高于1亿。对了,上述单位全是人民币,不是美元、欧元。

2020年上半年,A股迎来一波牛市,基金分仓收入同比暴增,但是也只达到56.57亿;排名最高的仍然是中信证券,收入4.2亿。半年度分仓收入超过1亿的券商约为20家,这已经是2015年来的最高纪录了。

一个字:穷。两个字:没钱。三个字:坏生意。

卖方研究真是一门很坏很坏的生意。

当然,上述佣金分仓收入只包括公募基金,不包括私募、保险、QFII、券商资管等“非公募”客户——但是,就算把它们统统加上来,最多也只能把市场规模扩大30-50%。再说一遍:卖方研究的所有付费客户加起来,在正常年景也只能贡献100亿左右的收入,在牛市年景也只能贡献120-150亿。大型卖方研究机构的真实年收入一般只有2-5亿,小机构能收入1亿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为了这微薄的收入,券商需要雇佣一大批分析师和机构销售。他们普遍具备高学历(至少名校硕士),往往有CPA/CFA认证,有些还在产业界打拼过。堆积了这么多高质量的人力,提供了7*24的服务,产出了这么多研究报告、会议、路演、调研活动,结果就换来这么点可怜巴巴的收入……

我真心觉得不值。《王者荣耀》卖一个皮肤的收入就能秒杀任何一个券商研究所的年收入。李佳琦、薇娅或辛巴的MCN一年的收入有可能秒杀整个A股卖方研究机构的收入。说白了,在A股搞卖方研究就是吃力不讨好,不但赚不到很多钱,也赢得不了任何尊重。

在理论上,竞争环境这么差、供求关系这么不平衡的行业,应该通过“去库存”达到平衡,小券商应该纷纷退出市场才对。在实践中,大家不但没有退出市场,反而前仆后继地往里面冲——2020年以来,我已经收到了至少三家券商组建卖方研究业务的消息,直到现在猎头还在问我“对新成立的券商研究所感不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所有券商都想建立研究所、服务机构客户?这好像不能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我只能认为,研究所为券商提供了一块“招牌”,能够满足领导和股东的“面子”需求,显得比较高大上。还有人说,研究业务的存在能够为投行业务提供“定价权”支持,帮助投行做大做强——这是胡扯,在中国做投行其实不需要强大的研究支持,研究团队的存在聊胜于无。

我们假装卖方研究很重要,其实它不重要。

在这样一个恶劣的卖方研究生态中,新财富扮演了一个“强心剂”的作用,让失去平衡的市场能够稍微往回摆动。如果没有新财富,我简直无法想象这个圈子还会变得多烂!让我展开说一下:

首先,新财富评选给市场增加了一种值得争夺的资源,那就是“排名”。在大型券商看来,“赚钱”和“拿新财富排名”是等效的,后者优先级甚至更高。新财富排名是一种可以写进年报、得到媒体广泛报道、能给领导挣面子的荣誉,对国有券商、新兴券商尤其重要。新财富的存在缓解了市场的资源紧张——那些更在乎新财富的券商可以只争夺排名,把佣金市场份额让出来;不考核新财富的券商则可以拿到更多的佣金。各取所需,何乐而不为。

2018年,新财富暂停一年,很快卖方研究市场就迎来了剧烈的“内卷化”:没有排名可考核了,大家只好都去考核佣金收入,为了五斗米打破头。偏偏2018年底到2019年是A股市场行情相当惨淡的时期,券商内卷的结果是大家的薪酬数字都没法看,研究所和销售交易部的KPI更没法看……

所以,当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于2019年重启时,无论考不考核新财富,券商研究所的领导和员工都长吁了一口气:内卷不可避免,可是至少能卷的少一点了。

其次,新财富评选给卖方分析师提供了一个“市场化薪酬定价”的机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顺带也让更多的小兄弟实现了温饱。早在2007年,新财富前三名的年薪就过七位数了;时至今日,年薪几百万的新财富上榜首席早就不稀罕了。要知道,券商研究所一直是个成本中心,赚不回多少钱,为什么还有人愿意付高薪?还不是新财富带来的市场化效应。

新财富效应不但有利于上榜分析师,还溢出到了非上榜、甚至根本不参加排名的分析师。如果新财富前三的薪酬是300万元,那么与他们资历类似、没有参加新财富评选的同行业首席,也可以要求类似数量级的薪酬(当然,会稍微低一点)。新财富首席带的团队成员,哪怕是刚出校门的小弟,也可以拿到稍高于以前的薪酬。久而久之,“券商研究所是高薪部门”的印象深入人心,新进入市场的研究所也不好意思开太低的薪酬了。

这世界的运行规则,有时候特别奇怪。

由此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卖方分析师整天被买方小伙伴呼来喝去,做的研究不受重视、提供的服务不受感激,偏偏薪酬还不算低。一般而言,卖方分析师的薪酬不会低于同等资历和量级的买方薪酬(注:此处只是粗略比较,不要拿大基金跟小券商对比来杠,也别拿投资总监跟一般分析师对比来杠)。券商研究所明明知道自己不赚钱,ROI大部分情况下是负数,偏偏还要咬着牙支付高薪,还要以更高的薪酬去挖人家的上榜分析师……

你说新财富是不是功德无量?要是没这个评选,卖方分析师当中的一大部分人真的要喝西北风了,腰缠万贯的首席们也都要被打回社畜原形了。

假如新财富评选永久性取消了,而且每个人都知道它不会回来,那么,很可能有20-30家券商在一夜之间解散研究所和销售交易部。那些摩拳擦掌想杀进来的新券商恐怕也要三思了,因为没有什么荣誉可以写到年报上去了。买方会发现研究服务骤然减少一半,但是它们不会因此更尊重卖方,因为剩下的一半服务仍然是过剩的,仍然是非必需的。

残存的半数券商会卷入更惨烈的分仓佣金竞争,但是它们同时要面临一个可怕的事实:就算大家的平均佣金收入上升一倍,大部分券商研究所还是养不活自己,至少无法达到合理的ROI。有这么多预算,做做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不香吗?投入到互联网APP或小程序去获客不香吗?就算拿去扩大投行和固定收益团队,也比研究所和股票销售的性价比高呀。

所以我从来不骂新财富。这个圈子本来就很烂,这门生意本来就很坏,早就应该玩不下去了。新财富评选的存在,意外地为圈子注入了一些资源、为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些经济保障,让圈子的“内卷化“稍有缓解。我们可以骂很多人,包括骂新财富上榜分析师,但是恰恰不该骂新财富评选本身。

要彻底解决A股二级市场圈子,关键还是要治穷病。至于穷病能不能治好,本怪盗团团长持悲观态度,但那就不是本文讨论的主题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