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一周年在即:有网友已升级SA

2020-10-02
9月30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5G SA商用了吗?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 vittimes),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事实上,早在9月30日之前,不少地方城市或电信运营商便已陆续宣布建成5G SA独立网,其中拥有中兴、华为的深圳更是在8月17日便已成为全球首个5G SA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

然而,即使到今天,对于5G能力和应用场景的质疑仍不绝于耳。9月24日,有媒体报道,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表示,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商用后的5G SA能打破质疑吗?作为新基建的“基石”,5G被产业界寄予厚望,但同样面临挑战。它将如何担起这份期待?

01 消费互联网大有可为,或诞生首个杀手级应用

图源:which.co.uk

什么是5G杀手级应用?这个问题已经问了好几年。

在5G尚未商用之前,无人驾驶曾经是热门选项,但现在人们已经发现,真正L4阶段的自动驾驶,不是三五年能实现的。

另一个说法是,5G将第一时间惠及工业互联网。

2019年,5G发牌初期普遍的观点是,5G消费级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会爆发(因为5G网络全面无缝覆盖需要较长时间),但5G的企业应用可以很快爆发。

时隔一年,这个观点也在被逐渐修正。

不换卡不换机

新手机可平滑升级SA

“深圳联通已经开放5G SA,无须申请直接可用。移动至今没有任何消息。”9月25日,深圳网民nforce 4发了一张手机测试图,作为联通用户,他的5G手机可以直接注册SA网络而无须开通

图源:微博@nforce 4

尽管8月17日便宣布全市覆盖5G SA网络,但在终端用户层面,深圳市的三家电信运营商并没有正式官宣开通服务。

不过,这并非一个十分困扰的问题。中国电信集团科技委主任韦乐平表示,通过OTA(空中下载技术)方式,已上市的5G手机,陆续可以自动切换,升级到SA模式

这意味着,对大部分5G手机用户而言,使用SA网络并不是件难事,不用换卡、不用换号,甚至不用换手机,只要你的手机是今年生产的。

根据工信部要求,2020年1月1日起,申请入网的5G手机必须支持SA/NSA双模和n41/n78/n79三个频段,此前由于SA尚未正式宣布商用,SA基本都在关闭状态。

nforce 4的测试证实,至少在深圳,联通用户已经实现了无缝升级。而深圳电信相关人士也向记者证实,除了早期纯NSA手机之外,目前大部分5G终端均为双模终端,默认SA优先,其次NSA,再其次4G,确保用户根据网络情况无缝、无感知切换。

SA和NSA最直观的差异在于网速,尤其是上行速率。中国电信曾做过测试,在下行速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SA模式的上行速率是NSA的2倍左右。

据《IT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9日,北京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均已宣布完成SA全面组网,而包括上海、浙江、安徽、河南、广东在内的多地虽然没有正式宣布,但网络能力已基本具备

一位浙江电信人士告诉记者,杭州因为5G建设较早,目前还在从NSA向SA切换中,其他地区建设初期便直接上了SA网络,因此全省基本已实现SA网络覆盖。

安徽电信一位人士也表示,目前全省5G SA已经具备网络商用能力,所有16个地市的主要城区以及县城的核心区域、重要风景区,都已经实现了SA网络覆盖。

9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烈宏在介绍我国5G建设情况时表示,目前我国5G发展处于导入期,5G基站数已超过50万座,用户数超过1.3亿。

5G第一爆款仍在C端

“5G应用的爆发,应该在消费市场,至少在初期,还是TO C的业务和终端规模够大,能够带动产业链上游”。

王明(化名)是一名电信运营商政企行业负责人,尽管5G一直被认为是变革社会,尤其是产业互联网的关键先生,但熟悉政企市场的他认为,5G在消费端的高带宽需求已经十分明显。

比如高清视频、云VR、云游戏等业务酝酿多时,现在缺的只是合适终端,而SA网络中mMTC(海量机器连接)的特性则有可能在智能穿戴设备上获得突破。

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与政府传达的信息不谋而合。

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发言时,刘烈宏指出:“实践表明,移动用户渗透率超过30%,才能带来业务和效益的爆发式增长。当前我国5G应用中To C业务的发展好于预期,但To B和To G的业务还处在发展初期,没有现成经验可循,需要时间来探索和实践,应客观理性地看待。”

中国联通终端与渠道支撑中心副总经理陈丰伟也曾表示,根据5G SA的应用特点,5G杀手级应用将诞生于四个领域——游戏、视频、XR和云化类,这四个典型领域都基于拥有大带宽的eMBB场景

突破:手机的SA进化

早期5G应用的宣传中,网络切片的主要应用场景在B端。

什么是网络切片?简单理解,就是将一个物理网络切割成多个虚拟的端到端网络,每个虚拟网络就像是瑞士军刀上的钳子、锯子,具备不同的功能特点,满足不同的需求和服务,而且互不干扰

但随着C端将加速5G网络普及的共识逐渐达成,手机端也需要在软硬件侧实现升级改造。

陈丰伟此前曾表示,理论上,SA只需连接5G一个通信制式,感觉稍微简单,但相比4G,SA网络切片能力需要终端芯片、操作系统及应用App之间与网络紧密协同才能够实现,而Android、iOS操作系统对于网络切片还未完全开放,还需运营商、终端合作伙伴、应用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整个手机应用切片功能的实现。

日前,中国联通携手中兴通讯、腾讯打造出业内首个基于App应用级的5G SA端到端网络切片,构建包含5G SA网络、切片运营平台、5G终端和手机端App应用等端到端切片解决方案。

02 产业互联网空间很大,但要尊重发展规律

图源:MWC 2019

5G是移动通信首次从面向个人消费向面向行业应用发展,也是无线技术首次成为工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角色。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在对全球工业体系网络构成研究发现,2016年之前,无线技术在工业网络中的使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工业以太网和工业总线(用于解决工业现场数据传输)的方式呈此消彼长之势,即使到了2019年,工业无线技术的占比也只有5%左右。

可兹对比的是,在2019年一项航空、航天、半导体、能源汽车等行业领袖对工业生产中应用5G意愿的调查中,几乎都有2年内部署5G的意愿。

巨大的反差说明,产业界希望有一种技术能更好满足无人化、柔性化等工业需求,5G应该是比较合适的技术选择。

在不久前举行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江淮线上经济论坛上,信通院副院长余晓晖认为,5G为无线技术在工业中应用提供了巨大可能。

根据信通院预测,随着5G SA商用,网络性能瓶颈被突破后,制造业无线连接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22年渗透率突破27%,2026年预计达到58%。

“5G无用”论战

然而,关于5G的质疑并未消失。就在不久前,财政部前部长楼继伟的一番言论引发业界对于5G发展的激烈讨论。

在谈及国内大循环时,楼继伟提到,要降低基础设施和准公共设施的用户成本:

“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过度超前,抬高了用户成本或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

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这些成本要逐步降下来,不然会是国内大循环的堵塞点。”

这样的批评,可谓“煞根”,也引起通信界的激烈反弹。

通信专家付亮便认为,全球5G标准确定才两年时间,大规模商用还需要时间,不能就此判定“5G无用”

而且5G商用会快速推进,目前5G的终端已经非常丰富,甚至半年后会出现五六百元的5G手机,随着终端成熟,会推动网络、应用的成熟。

9月21日,德国联邦网络管理局公布收到78份本地5G专网频率(3700-3800MHz)分配申请,其中,74份已获得批准。

在这份名单里,有ICT技术和服务提供商,也有奥迪、奔驰、巴斯夫等工业巨头,还有科技园、研究机构和大学。

“不是5G无用,而是这些企业看好5G的未来。”付亮表示,中国至少已有几百家企业在智能工厂、智能矿山、智能港口、智能仓库等方面有实质性的规模投入。

在2020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刘烈宏也表示,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建设节奏,形成“以建促用”的良性模式,要从社会总效益角度对5G投资算大账、算总账。

据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可直接拉动的投资达1.7万亿人民币,带动经济总产出约10.6万亿人民币

图源:中国信通院

运营商的SA挑战

尽管“5G无用论战”只是5G发展中的一段插曲,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5G SA的商用和推广,电信运营商仍面临诸多挑战。

挑战一:碎片化垂直应用

“电信运营商要将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转化为对网络、平台、终端的要求,而且传统的统一、标准化产品形态,是无法适应这些垂直应用需求的。”韦乐平认为,这是运营商在5G SA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5G商用一年,王明感觉到了这种挑战的压力。无论是在4G还是固网宽带时代,电信运营商作为公网服务提供者存在,并不需要对客户需求有太多了解,但进入5G时代后,电信运营商不仅承担建设责任,而且需要和客户一起寻找5G能够满足的需求

“很多客户来找我们,询问5G能在他们企业中做些什么,但我们对其企业流程、业务并不了解,甚至算得上是个外行,提供的方案不一定能够真正解决客户的痛点”。

王明认为,电信运营商缺乏懂行业、懂垂直应用的人才,对于利润稀薄的制造业,最有价值的服务莫过于“降本增效”,但在很多企业中,由电信运营商推动的5G应用方案并不一定能切中要害

“比如机器视觉检测是现在经常推荐的一种5G AI应用,但不同企业可能情况不同,有的企业一算,即使安排人工,成本也低于机器,那它肯定不会为此买单,但其他需求,我们根本想不到。”

挑战二:尚无合理商业模式

目前来看,5G的建设、运营成本依然很高,5G+工业互联网还没有合理的商业化模式。

通常而言,一个厂区需要建设一个宏基站和若干小基站,光宏站的成本就在30万元以上,如果再加上其他配套设置,50万元的建设费用只能算正常。

还有运营成本,众所周知,5G基站能耗远高于4G,电信设备商和运营商为节约电费绞尽脑汁,现有收入模式甚至无法覆盖电费。

另一项成本是5G工业网关终端和5G CPE。

制造业智能化、网络化的升级过程中,时延是个“要命”的需求,很多高端机床要求的反应时间在毫秒之间,而5G降低时延的方案便是边缘计算,尽可能的让边缘节点靠近车间,因此需要网关终端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而能实现这样功能的终端,目前价格至少在5000元以上。

除了5G CPE和工业网关价格偏高,5G工业模组目前的价格超过1000元,也是4G模组价格的10倍以上。”余晓晖表示。

当然,电信运营商可以寻找更为熟悉企业的工业软件公司或者系统集成商合作,但它们却不一定会采用5G方案。

毕竟,还有工业总线、WiFi等其他可替代方案。如果5G不能让企业觉得“物有所值”,那很多应用只会停留在试验阶段而无法规模化推广。

云网融合赋能“生态”

近几年来,电信运营商不断强调生态概念,以此补上自己的短板。

安徽电信云智能事业部解决方案中心工业企业团队总监崔逊田最近一直忙着和不少MES(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厂商联络。

今年底之前,安徽电信希望可以聚合数据采集、机器人、无人机、远程诊断、远程控制、工业视觉、工业互联网平台等不同公司,针对不同细分垂直应用,形成全产品解决方案和全产业链完整的生态库,而崔逊田所在的部门云智能事业部,是从原政企事业部中独立出来的平级部门,重点负责全面聚合生态,打造新型业务方案和行业拓展。

整体层面上, 电信运营商正在转型,打造更为灵活、快捷的智能网络,从而为生态伙伴更好地赋能。

图源:Pixabay

今年下半年,“云改数转”成为中国电信发展的主旋律,并提出从云网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合作、内部数字化四个方面“加快云改数转、推动高质量发展”。

云网融合本质上是IT和CT的融合,5G网元云化部署,需要丰富完善的光网资源和云资源,而构建基于MEC的边缘云架构是5G网络全面云化的关键。

不过,5G网元虚拟化,也为电信运营商带来NFVI(网络功能虚拟化基础设施解决方案)集成复杂、性能保障、运维排障困难等挑战。

另一方面,目前的5G SA网络在进入网络切片和MEC边缘计算阶段时,还会遇到不同设备无法解耦的难题。

一位地方电信运营商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不久前,一家全媒体客户找上门,希望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做一个可切片的SA专网,由于省内5G SA设备分属不同厂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做到异设备之间打通,“边缘计算平台也是这样,无线侧的设备必须和核心网是同一家厂商,否则也无法成功打通”。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广域范围的网络切片应用便很难实现。”尽管此前已有不少应用SA 网络切片特性的案例,但这位人士认为,这些案例基本都在某个城市或某个固定区域部署,是和一家设备厂商合作,却很难在全省范围内规模化部署。

对此,刘烈宏指出,要尊重5G技术产品成熟的客观规律,5G技术、产品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成熟,不能一蹴而就。

随着支持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大连接的低成本模组的推出,垂直行业的应用场景有望进一步丰富。

03 案例巡礼

SA始绽放 5G应用渐丰富

尽管还不算成熟,但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多方展开5G SA+产业互联网的测试。

《IT时报》记者采访多个5G+SA的案例发现,目前能够被应用到的5G网络特性,仍以eMBB(高带宽)、uRLLC(高可靠低时延)和MEC(边缘计算)居多。

这并不奇怪,在中国电信牵头全球5G产业共同制定的《5G SA部署指南》中,除了深入阐述了SA核心技术、部署演进、终端、测试评估、业务应用等焦点问题,还明确首次启动5G SA Option 2的各种技术条件,尤其指出一点,在5G SA Option 2部署的早期,eMBB服务是重点。

“R16标准今年7月才确定,至少要到明年才会有配套设备出现。”余晓晖指出。而另一个备受期待的智能专网,可能来得更晚。

“5G R18阶段刚刚开始,主要考虑5G和垂直行业的融合,比如电力和高铁。”

中国电信研究院专家、3GPP SA1副主席、5G确定性网络产业联盟能源互联网小组标准负责人夏旭告诉《IT时报》记者,R18阶段主要研究现阶段5G标准无法满足的行业场景和潜在的新业务需求,评估相应的KPI指标,但受疫情影响,R17标准冻结时间会在今年第四季度给出指导意见,R18标准冻结时间暂无确定

这未免让对5G SA网络切片、智能专网充满期待的人们略感失望。

但尊重5G技术产品成熟的客观规律,是5G应用推广时,必须具备的理性认知。事实上,即便现阶段5G SA特性还不能完全被产业应用,但在一些案例中,亦初现成效。

让机器人焊接不再有“小辫子”

SA典型特征:低时延

宁波吉利汽车厂区,几十台机器人正挥动着手臂,对着车框上下翻飞地焊接着,不时飞溅出红色火花。

通常情况下,一个群控服务器可连接50台焊机,不仅可以控制整个车间的焊接设备,而且可以对焊接过程参数实时记录,但由于需要实时下达指令和实时监控,对网络要求很高,以往都是有线接入,但部署5G网络后,这些机器人后面的“长辫子”消失了

车辆软件刷写也加速了。通常情况下,一辆车有30~40个车载控制单元,采用VCATS设备(目视耦合搜索与目标定位系统)——网线——OBD(车载诊断系统)——车辆进行软件刷写,一个流程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而且受网线长度制约,无法远程刷写。

如今,通过边缘计算,5G无线技术不仅实现了无人值守刷写,而且可以实现运输在途刷写,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

2个小时为商场扫描一个“数字双胞胎”

SA典型特征:高带宽

5G智慧商业地产是最近一年较为成熟和接受度较高的应用解决方案。

不久前刚刚落幕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总决赛中,由中国电信及旗下号百控股联合头部商业地产总部共同申报的《5G SA+MEC商业综合体云XR数字孪生平台》获一等奖。

参与此项目的中国电信人士告诉《IT时报》记者,通过号百控股公司自主研发的5G高精度点云地图和数字孪生三维建模技术,2小时便可以完成10万平方米商业体内部环境的扫描, 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对实时传输有直接需求,而5G SA网络的eMBB(高带宽)提供了较高的上行速度。

根据这些数据打造的云端“孪生商场”,还可以落地各种5G+云XR应用,比如虚拟导购、虚拟景观、红包探宝、点评导航、娱乐空间、AI虚拟人直播等一系列具有科技感、娱乐化的商业场景应用,会给商场导流带来明显效果。

点击AR红包赢取商家消费券购物

这些互动型的XR应用显然对高带宽和低时延有巨大需求,而通过边缘计算平台,用户端很多应用请求,被下沉到商场就近的边缘节点计算和反馈,从而实现了低时延、大带宽、云渲染的算力保障,实施后,端到端时延缩短至10-20ms。

效果是明显的。如今,平台已在20个省落地了30家商业综合体,商场总人流增加了20%,商户销售额平均增加了25%。

让矿区安全些,再安全些

SA典型特征:超级上行

2020年1月,超级上行技术在安徽海螺集团下属矿区、厂区、室内室外等全场景试点成功。

“超级上行”的官方名称是——UL Tx switching(上行发射机切换),作为R16中引入的新特性,理论上行峰值速率可达380Mbps到500Mbps,且只有在SA网络中才能支持。

海螺集团是全球5G超级上行的第一个试点案例。作为全球水泥行业的领军企业,海螺集团有着非常复杂的业务环境,尤其在矿区,信号不仅受山势影响,洼地或陡坡地形等随着开采而不断变化,传统基站很难找到合适站址。

而5G超级上行可以提供“多通道”上行,可以在有限的地理环境下,实现更高的上行体验速率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以矿山爆破预警应用为例,无人机巡检时可以将多路4K高清视频回传,爆破警戒覆盖范围从原先500米扩大到了2公里,从而将原有2小时检查人力的工作量,降低为半小时,让矿区工作人员更加安全。

测试显示,5G超级上行最高速率可达400Mbps以上,在部分偏远弱覆盖区域,甚至可以最多提升300%的上行速率。

在虚拟高速公路上为“警车”开条专用道

SA典型特征:网络切片

网络切片被认为是5G SA网络中最典型,也是最能体现优势的特征,但也是目前案例最少的SA应用。

深圳警务通是全球首个5G SA网络切片警务应用,它相当于在公用路面上划出专门VIP通道,打造一条端到端的5G专网通道,仅供警方使用。

这样将警务专网与普通5G公网切割开来,保障了警务应用始终保持最高等级的数据安全。

同时,通过切片隔离,避免万一公网有突发流量时,会对警用业务带来冲击。

打个比方,在演唱会现场,当大家都在“票圈”发视频和图片时,难免会造成临时网络拥堵,出现卡顿,但此时负责安全保障的警务专网则不会有任何影响。

从数据来看,切片后的警务通时延始终稳定在20毫秒以内。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