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亿融资,能拯救王健林的万达电影吗?

2020-11-18
不过是杯水车薪。

编者按:本文为专栏作者资本星球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者 | 凯恩

近日,万达电影完成了一笔近30亿元的定增融资,这也破历史记录成为了A股影视行业最高量级的一笔定增。

此次万达电影非公开发行股份1.96亿股,发行价格14.94元/股,募集资金总额达29.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定增的发行对象共8家,其中上海高毅资产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近16亿元,投后一跃成为万达电影的第三大股东,持股比例4.71%。

(资料来源:万达电影公告书)

资本青睐代表着市场对万达电影的信心,然而翻翻公司的第三季度财务报表,20.15亿的净利润亏损赫然其上。在2019年已经亏损47.29亿的前提下,若年底之前万达不能将净利润转负为正,甚至在来年的深市股票列表中,万达电影就要变成ST万达电影了(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两年连续亏损,则要在股票名称前冠以“ST”字样)。

连年亏损,今年又遭遇疫情的沉重打击,近30亿融资真的能让万达电影满血复活吗?

国内业务增长乏力

报表上的数字还是要结合业务一并讨论。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万达电影在国内的业务情况,主要分为院线业务和影视制作业务两大部分。

院线业务方面,万达电影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观影收入、广告收入和卖品收入。

从万达电影2019年的年报来看,观影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59.10%,是收入的大头。然而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观影收入毛利率仅为6.61%,同比上一年度下降了3.72%。这可能与各家影院之间的竞争加剧有关。

作为公司收入大头的业务却不能在利润表上添一抹亮色,万达电影只能以此维持院线正常运转,不能谋求更多增长。

再看广告收入和卖品收入,2019年这两部分收入皆占总营收的约12%,且毛利率皆能达到60%左右。

近三年间,卖品收入(主要为商品、餐饮销售收入)的总额和营收占比均保持稳定,然而广告收入却处于下滑趋势,从2017年的24亿收入和18.14%占比,跌至2019年的19.5亿收入和12.64%占比。

毛利高的广告收入近年节节败退,对于急需实现利润的万达电影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再来看近期国内观影的实际情况。

7月20日以来,随着国内疫情情况稳定,全国影院陆续开放,电影市场逐渐回暖。此前的国庆档作为年内仅剩的一个黄金档期,电影市场迎来一波小爆发。

据统计,今年国庆+中秋的8天超长假期中,电影票房共计39.52亿,有近1亿人次走进电影院观影,相较暑期市场热度有了较快提升。

然而对比去年同期,电影市场的规模几近腰斩。相比2019年十一长假7天的近50亿票房,今年8天的不到40亿也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资料来源:艺恩数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根据艺恩数据、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资料,以周为单位进行对比,2020年十一长假及此后几周的电影票房大盘均为2019年的一半左右。在2021年的贺岁档期到来之前,这一情况或将持续。

院线端短期内无法寻求突破,我们再来看一看万达电影在影视制作方面的业务。这部分业务来源于2019年合并入万达电影的万达影视。

2019年,并表进入万达电影的影视制作业务总营收占比不到12%,包含电影制作发行、电视剧制作发行、游戏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但在获取来自这部分收入的同时,万达电影还需付出一个巨大代价。

合并进入万达电影时,万达影视附有一个业绩承诺和补偿条款。根据业绩承诺,2018年到2021年间,万达影视的净利润分别不得低于7.63亿元、8.88亿元、10.69亿元和12.74亿元,否则将做出业绩补偿。

2019年影视业务的业绩未能达标,而在遭遇疫情冲击的情况下,今年的10.69亿目标更是遥遥无期。万达电影恐怕面临着一笔巨额补偿。

再来看其影视发行业务本身。

10月电影市场迎来小爆发以来,几部大片获得了较好口碑。国庆档期开始发力的《我和我的家乡》领衔票房,10月整月票房达到26.8亿;《姜子牙》排名第二,10月票房为15.8亿;此后还有《夺冠》的5.4亿。

搜索几部电影的主投公司,《姜子牙》背后的光线传媒、《夺冠》背后的阿里影业应该都获益不少。而万达电影似乎缺席了整个国庆黄金档期。

直到10月23日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上映,我们才看到了万达的身影。截至11月10日,《金刚川》票房成绩突破9亿,超过《夺冠》暂时位列国内年度票房第四位。

然而这部电影,万达电影仅是其背后多达41家联合出品方的其中之一,最终收益将主要流向主出品方中国电影,万达能分到的或许不过是千万元水平。

至此,万达电影的2020年或可以提前宣告结束了。目前最大的期待,只能是2021年贺岁档中唯一一部由万达出品的《唐人街探案3》。

今年中期财报中,万达电影首次公布了电影制作发行和电视剧制作发行业务的毛利率。其中,电影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的毛利率为18.65%,而电视剧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的毛利率仅1.75%。

相比欧美成熟市场,中国电影制作发行本就存在收入毛利率低的问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万达电影要指望通过影视剧发行来翻身,可行性并不高。

海外业务成拖油瓶

观察过万达电影的国内业务之后,我们来看一看其海外业务情况。根据2019年公司年报,海外收入占总营收的约五分之一,2019年为公司贡献了超29亿营收。

然而这29亿营收,到今年年底恐怕也就剩下一个零头。万达电影2020年中期财报显示,海外业务上半年贡献营收约6.6亿。随着下半年海外疫情普遍呈失控态势,多国政策已经限制了影院业务,下半年营收恐难上台面。

海外版图曾经是万达电影引以为傲的竞争力。

2012年,万达集团花费高达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娱乐100%股权。这笔交易也让万达成为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营运商。

此后,万达在海外开启了“买买买”模式:2015年收购澳洲第二大院线Hoyts,2016年以25亿美元并购美国传奇影业,同年AMC将欧洲第一大院线Odeon & UCI和美国卡麦克院线收入囊中,2017年初AMC又以9.3亿美元收购北欧最大院线Nordic。

至此,万达在当时已成为了全球最大两个电影市场——中国和美国的院线第一,并在欧洲、澳洲等成熟市场均有大范围布局。2017年,王健林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万达目前在全球拥有约1500家影城、超过15000块屏幕,占全球约12%的市场份额。

诚然,王健林为万达电影绘制了宏伟版图。然而他不会料到,竟然会有一次全球范围的巨大公共卫生事件,使其版图全境在同一段时间内遭受沉重打击。

11月9日,美国新冠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000万例。在这个万达电影院线布局最深最广的国家,生存已经成为主要话题,线下娱乐急速缩水。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院线的平均上座率同比下降85%,各大影院陷入经营困境。年初,AMC宣布关闭1000家影院,同时解雇部分员工,启动高管减薪计划。

然而这些举措未能挽救AMC。根据季报,其第二季度单季度亏损5.6亿美元,第三季度单季度亏损进一步升高至超9亿美元。同时陷入现金流断裂的漩涡,AMC第二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4.16亿美元,第三季度困境加剧,经营性现金流为-7.72亿美元。

根据AMC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该公司资金流仅足以支撑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在疫情尚未得到控制的环境下,AMC或将破产。

万达电影在海外打下的大片江山,如今已经成为了拖油瓶。

30亿融资真能救万达电影吗?

回到这近30亿元的定增融资。按照万达电影的规划,这笔资金中的超过20亿元将用于新建影院项目,剩下不足9亿元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

也就是说,30亿融资的近三分之一暂时并无获取利润的能力。剩下的20亿元,却也不能帮万达电影在短期内获益。

根据2020年增发预案,新建一家影院的投入成本约为2000万元,投资回收期长达7年左右。万达电影无法指望这笔大额融资在短期内帮助公司在利润方面翻身。

如万达电影在公告书中所言,“公司可利用全面覆盖电影全产业链的优势,充分发挥既有庞大院线终端、会员体系的显著优势和娱乐生态圈内的协同效应”。

诚然,在资源倾向头部大公司的电影产业,拥有巨大影院帝国的万达电影相比小玩家拥有寡头优势,但如今背上国内外业务沉重包袱的它已不确定是否能在上山路上继续前行。

观察万达电影近年的净利润情况,净利润额在一路增长之后来到2018年的巅峰,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21.03亿元。而这一增势却在2019年发生了跳水式的断裂,2019年净利润额为-47.29亿元。这一年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搜索2019年财报可知,公司在这一年提减商誉超过55亿元,致使净利润成为负值。如果刨除提减商誉的影响,万达电影在未受疫情冲击的2019年,仅实现了净利润约8亿元,和此前的2018年形成鲜明反差。

利润的急速下跌或许证明了万达电影本身存在经营问题。我们可以猜测,为了向投资者掩盖问题,公司在2019年集中提减商誉,一方面掩饰其当年的实际利润,一方面将亏损尽可能呈现在2019年的报表上,争取2020年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然而不管这一猜想是否成立,2020年万达电影的年报只会更加难看。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公司账面上仍留有超过80亿商誉,占公司总市值408亿元的约20%。在今年业绩受重创的情况下,公司还有可能进一步提减商誉,对投资者信心造成打击。

近30亿元融资固然不是个小数目,但就如浇灌在久旱之地的一瓶矿泉水,万达电影指望单凭它能浇深浇透,似乎并不现实。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