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入局折叠机 ,想掰弯世界?

2021-01-26
当创业环境好的时候,风口之上,一切皆有可能。而当凛冬将至、风口不再、客户不买单的时候,只有具备独角兽思维、懂得为寒冬储备能量的人,才能从众多初创企业中脱颖而出

报道 | 消费界

导读:

消费电子作为消费赛道的重头戏,任何技术革新都值得业内关注、思考,或者引发趋势预判。

手机、平板、笔记本作为消费电子的重头戏,任何软件硬件的突破与创新,都将带来市场巨变,以及产业升级。

智能手机作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是的,基础设施。它已不仅仅是个工业消费产品,在互联网线上领域中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

是连接用户与网络的重要终端。

苹果入局 柔性+需求潜力巨大

回想下iPhone发布会上,乔布斯宣布新品时那段充满魅力的描述:

“今天我们要发布三件革命性的产品,

第一件,是一个触摸控制的宽屏幕iPod,

第二件,是个革命性的移动电话,

第三件,是个突破性的互联网通讯工具。

三样东西,一个iPod,一个phone,一个互联网通讯器,

你明白我要说什么吗?这不是三个独立的设备,这是一个设备。

我们把它起名为:iPhone。今天,苹果要重新发明手机。”

台下已经淹没在此起彼伏的欢呼与掌声之中,这就是乔布斯和苹果的魅力。

那么这次,在诸多厂商纷纷推出折叠屏手机,沉寂许久的苹果,爆出消息将于2022年推出新品折叠屏手机。

这一次,苹果将进行怎样的自我革命?

柔性屏作为重要科技技术,到底是什么?

柔性屏技术的未来空间,都有哪些充满未来科技感的应用场景?

我国柔性屏推荐企业,敢与行业霸主一争高下的谁?

科技新贵与初创者一起穿越寒冬。

苹果的伟大 在于自我革新

计划于2022年9月推出折叠屏ipnone 14 的苹果,为什么这次行动这么迟?

其一,在苹果掌有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之下,折叠屏确实可以在2022年达到满意的产品良率。这也就确保了苹果可以做出成熟的折叠屏产品。

而非像华为、三星这些厂商的早产儿,产品良率达不到,操作系统也没有提升之上,一个折叠手机的问世,并不能引起巨大反响。

其二,苹果专门推出了ipad OS 系统,可以在一个屏幕里,同时存在多个独立任务区。

比如,从前的主屏就是一堆整齐的图标,而 ipad OS 系统下的主屏,可以分为主屏和负一层自定义功能屏幕。

除此之外还可以实现分屏功能,在同一个APP里,处理多个文稿。并且此系统还提供了苹果笔记本的文件管理功能。

这样的革新之后,ipad不再只是大号的 iphone ,他能更好的替代笔记本和台式机。

可以说 ipad OS 系统的出现,加之折叠屏技术在2022年达到满意产品良率,都为折叠屏手机做好了软件和硬件的准备。

那么手机、平板、笔记本甚至台式机的商业逻辑,即将被折叠屏改变。

一旦苹果把折叠屏手机推出,自家的ipad 就会随之淘汰,传统iphone可能会保留下来,但最前沿的芯片一定是留给折叠屏手机,无疑。

同时,苹果这次的自我革新,不但会干掉ipad,还会吞食相当比例的笔记本和台式机市场,看清这个趋势,对相关产业的从业者至关重要,你将如何应对着令人后背发凉的行业趋势?

而折叠手机只是柔性屏幕的应用场景之一,柔性屏的商用空间之大,请在文中慢慢体会。

我们为什么需要柔性屏幕

如果你仔细看看这个世界,很多物体都不是平面的,到处都充满了曲线之美,柔性之美。

众所周知,巴塞罗那出了两个影响世界的人物,一个是哥伦布,一个是高迪。

他们都是发现了世界曲线秘密的人,哥伦布发现地球是圆的,高迪留下7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对曲线应用,堪称上帝视角。 这也正如高迪所说,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

今天我们所提及的柔性屏,是指可弯曲、柔韧性好的显示屏幕。

当我们讨论万物互联时,就应该遵循大自然的本质,一切关于曲线的美,都是自然界的生长规律。

万物互联,要把这些自然的东西与人连接,用传统芯片和传统玻璃显示是很难做到的。

但柔性技术可以实现,通过柔性产品实现物件的链接,让其连接看起来更加智能,更加具有生命力。

柔性屏幕的成功量产不仅重大利好于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制造,也因其低功耗、可弯曲的特性对可穿戴式设备的应用带来深远的影响,未来柔性屏幕将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不断渗透而广泛应用。

从PC到互联网,再到移动互联网,再到未来的万物互联,柔性+显示和传感技术是全新的人机交互的平台,对于未来的万物互联应该会起到非常有价值的作用。

当一个新兴事物出现时,请不要妄加批判,请先尽量的打开自身想象空间,尽量去看未来的多种可能性,或许被你看到的其中之一,就是未来真正的趋势。

柔性+需求比你想象的还大

手机

业内资深人士透露,预计未来3-5年折叠屏手机将占领手机市场的20%-25%。柔性屏市场还处于爆发准备期。

不论是设备厂商、消费者还是品牌厂商,对于柔性屏商用的爆发,都在等待期。

专家预测柔性屏最大的使用场景仍然是手机为主。尤其是折叠面板,仍处在发展期,2020年市场渗透率还在1%以下,预计最快到2023年,渗透率有望突破4%。

车载、飞机

讲柔性+在每个行业所带来的改变,远远不只手机,还会出现在在汽车、飞机里面。

可以想象,不论是汽车天窗,还是车窗玻璃都可以实现屏幕交互功能,是种什么体验?

商用飞机屏幕从前一块屏幕重量一两公斤,如今的柔性屏技术每块屏幕只需1克、2克。商用飞机每增加一公斤一年消耗一万美金油费,屏幕重量就是商用飞机的刚性需求。

柔性传感器

未来的可穿戴设备中,在一张透明薄膜上就可以做传感器,它可以嵌入帆布、纸张、皮革甚至皮肤也不一定。从外观看完全没有痕迹,但一旦触碰他就已经开始精准的感触你的操作,收集数据。

这样的传感技术可以让万物变得智能,比如智能家居中的一个沙发,当你触摸它时,它已经完成了数据传递可以为你提供对应服务。

这个沙发就变得有生命力,跟你之间完成了人机交互。

柔性传感技术还可以用应用在时尚行业,教育行业,医疗行业等等,最值得一提的还是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嵌入柔性传感技术,可以想象未来空间之大。

柔性+技术带来的万物互联终端,将会连接感知、计算、互联,柔性+技术也将为这三个领域的融合带来全新的商业价值和科技进步。

行业霸主VS科技新贵

近日,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姝威公开表示:

“柔宇科技通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柔性电子产业。在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等以柔性电子集成技术为核心的领域,柔宇科技实现了多个世界级的里程碑式突破。”

柔宇科技是谁?

2012年,获得斯坦福博士学位的刘自鸿,从IBM辞职,和两名校友创建柔宇科技。

2014年,柔宇科技率先推出全球最薄仅有0.01毫米的彩色全柔性显示屏和全柔性传感器。

2018年,柔宇科技深圳建成全球首条全柔性显示屏大规模量产线,同年发布了全球首款消费级折叠屏手机FlexPai柔派。

2020年,柔宇发布了新一代5G折叠屏手机FlexPai 2,FlexPai 2实用性大幅度提升,柔宇手机曾获得红点产品设计大奖。

公司创立至今,一直专注于柔性电子的基础理论研究,在柔性显示半导体领域,柔宇自主创新开发了一条与现有技术完全不同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ULT-NSSP),这一新技术使得柔宇全面领先行业霸主——三星。

如今5G和物联网技术不断精进的时代之下,全柔性显示屏幕将全面发力,不论时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慧办公,还是飞机汽车、甚至是时尚行业等等。

柔宇已和全球超过500家各行业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将柔性电子和各种传统行业进行融合。

行业专家预测,柔宇科技的科学实践于应用会帮助我国,有实力与全球半导体产业巨头同台对垒。

甚至在柔性屏和柔性传感方面实现全球“弯道超车”,为中国突破发达国家卡脖子的技术垄断之路,带来全新的希望。

穿越寒冬的初创者

没有任何人可以一帆风顺的完成创业,柔宇面临的质疑声也从未停止过。

从2020年12月31日递交的招股书中可见,伴随着公司的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其盈利能力扔未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提升。

首先在毛利率方面,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0.74%、-7.69%、-0.15%以及13.39%。

柔宇科技选取三星电子、龙腾光电、和辉光电、通用显示器、视源股份、苹果公司和应用材料为横向对比公司,而这7家企业各期的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5.69%、25.89%、30.26%以及31.57%,与柔宇科技存在一定的差距。

柔宇科技给出的解释如下:

其一,柔宇仍处于创业期的快速成长过程中,对比公司都已经实现相对稳定的发展模式。

其二,柔宇与对比公司的主要产品在应用领域都有所不同,技术研发的难度和上下游的议价能力都不尽相同,导致行业竞争力不同,所以毛利率差距较大。

其中,柔宇的研发费用一直处于高位。

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柔宇科技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47.87%、447.88%、258.25%以及502.01%,远高于可比公司不到10%的研发投入。

这这直接引发,2017年至2019年,柔宇科技的净亏损分别为3.59亿元、8.02亿元和10.73亿元。

而2020年上半年9.60亿元的净亏损,已接近2019年全年的亏损规模。

柔宇科技计划通过本次IPO募集144.34亿元,将全部用于柔性前沿技术研发、柔性显示基地升级扩增建设、柔性技术的企业解决方案开发、新一代柔性智能终端开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无疑,目前的柔宇科技还在穿越寒冬。

这里我们想送给所有和柔宇处境一般的初创者一段话,摘自硅谷重量级创业教父史蒂夫·霍夫曼的《穿越寒冬》

“当创业环境好的时候,风口之上,一切皆有可能。

而当凛冬将至、风口不再、客户不买单的时候,只有具备独角兽思维、懂得为寒冬储备能量的人,才能从众多初创企业中脱颖而出。

穿越寒冬!”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