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回落,阿里还有韧性吗?

2021-12-02

进入“熟经济”期,企业战略的目标中长期化是大趋势,变现和数据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价值创造才是,巩固电商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与科技研发能力便是阿里的长远之道。

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下行,整个国际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细分领域竞争加剧,各大互联网公司财报接连不达预期概率节节攀升。

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体量最大的电商平台,阿里受冲击颇为严重。据阿里巴巴(BABA.US)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其2021年7月至9月营收业绩为2006.9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9%,增长速度减缓,同时净利润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财报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表示,过去这个季度,阿里巴巴在内需、全球化、云计算三大战略领域继续坚定投入。张勇一句话点明了其目前投入的重点领域,遗憾的是,这三个领域都不能在短期内带来收益,所以阿里短期内是否能翻盘,提高盈利能力,依然存疑。

二级市场投资人快速反应,财报发布后,18日阿里美股收跌11.13%。

阿里本季度业绩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下滑是走下坡路,还是为了长期发展持续投入,目前还尚需讨论。

从数字型驱动到可持续发展,从求大求强到承担更多社会责任,阿里正在通过变化寻求重新定义自己的可能性。

一般来看,历史上任何伟大的公司在转型过程中,均会受到暂时的利润下降和资本市场的不认可,IBM、苹果、微软都曾经遇到过类似情况。

所以说,下跌不可怕,下跌后是反弹还是一蹶不振才是关键。所以,这份财报我们更关心的,是阿里有没有未来反弹的实力。

电商的基本盘是否稳定

著名金融学学者唐涯(香帅)近期提到了“熟经济”的说法,从GDP、CPI指标看来中国宏观经济已经从猛长个儿的“青春期”步入了稳健增长“轻熟期”。

在中国宏观经济突飞猛进时期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大互联网巨头,最近似乎也都随着宏观经济一起,进入了“轻熟期”。这一阶段,企业战略的目标中长期化是大趋势,变现和数据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价值创造才是。

阿里长期以来以国内电商业务为基本盘,持续巩固国内电商板块的竞争力与科技研发能力,便是阿里战略中重要的一环。

近几年中国电商业务获得新一轮发展机遇,阿里的电商业务受到一定挑战,不少人怀疑阿里电商在不久的将来竞争优势将不复存在。甚至在电话会议上,有分析师直接提出:“就核心电商这个板块,你们本季度的表现是不如同业的。”

这些质疑并非没有依据,甚至今年双十一阿里也没有亮数据、秀肌肉,仿佛成绩不令人满意。但实际上,剔除未支付订单后,阿里双十一活动录得实物商品GMV共5403 亿元,并非成绩不佳,而是聚光灯从平台本身转向了品牌和直播间。

兜兜转转之后,阿里又回到了孵化和支持商家的初心。

自2021年以来,阿里发布了一系列补贴和激励商家的活动,包括调低商家运险费、减少收费类目、免费开放平台营销工具等,这些帮扶举措与阿里本季度现金流同比骤降34%息息相关。

平台和商家本就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在光景不好时牺牲短期数据也要也在经济下行期补贴商家,是增强商家的信心,也是增强阿里长期竞争力。据亿欧智库报告,今年双11各电商平台中小商家信心指数排名,天猫第一。

传统优势电商平台之外,阿里还加码了对淘特的投入。

淘特(淘宝特价版)主要面对下沉市场,上线18个月便拿下了2.4亿用户,是阿里的重要攻防战略布局,也是提高下沉市场用户购物体验为阿里累积口碑的好途径。张勇在财报发布后电话会议上表示,淘菜菜是基于淘宝和淘特基础上的附加服务,在提高平台转化率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农户、厂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服务。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淘特和淘菜菜成为阿里用户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阿里目前的表现证明,其国内电商的基本盘依然稳中有升。

发展是否有可持续性

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的国际背景下,对于像阿里这样体量的公司,布局多元化、分散风险是度过这段时期的关键。

面对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环境,一方面阿里不得不加大巩固既有用户和获新客的成本,另一方面提前布局新领域寻求转型可能也必须提上日程,以便在红海中巩固地位,在蓝海中寻求机会。

因此,坚持长期投入国内电商的同时,阿里还加码了新业务投资,本地生活、新零售、Lazada等投入同比增加125.75亿元,这些投入也都展现出了相应的回报。

本季度,阿里全球年度活跃消费者增长约6200万。具体分区域看,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订单量同比增长82%,土耳其电商平台Trendyol GMV同比增长80%,表现均优于市场预期,有望成为驱动未来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多元化新引擎。在当前环境下,现在的成果还算不错。

国内本地生活方面,对高鑫零售前期的高投入,也开始收到回报。阿里社区商业平台的GMV季度环比增长超150%,高鑫零售为此贡献了高品质供给和供应链能力。在其他因素的共同促进下,阿里本季度本地生活服务订单量同比增长30%。

更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早早开始布局的云计算,在本季度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能,来自互联网、金融服务和零售行业客户收入有较高增长。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三个月,阿里云计算收入200.07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33%,高于市场预期,连续第四个季度盈利。

“云钉一体”则是夯实阿里云To C的关键一步。2020年新冠疫情的打击让各行各业承压,但这只“黑天鹅”也加强了钉钉的优势地位,真正打开了线上办公、教学的市场。截至8月31日,钉钉用户突破5亿,企业、学校等组织数超过1900万。

科技是永远的生产力,数字化的好时代正在临近。第13届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发布了倚天710服务器芯片,神龙4.0硬件虚拟化架构,磐久服务器,灵杰大数据+AI一体化平台等自研核心产品,标志着阿里已经具备对标全球云计算最高技术水平的能力。

阿里管理层在电话会议中再次表态,公司将持续投入云计算,不追求绝对的增长速度和市场份额,不因是市场热点而盲目跟进,长期价值创造终会证明市场地位。

各项新业务都按计划推进,阿里的未来增长轨迹有迹可循。

社会责任是平台经济的归属

互联网是本世纪发展最快的行业,这里诞生过无数神话也鼓吹过许多泡沫。正是因为互联网时代发展得太快,企业如何自处,相关部门如何监管都是充满挑战的问题。

今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市场垄断问题,对阿里巴巴集团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停止违规行为,并处以182.28亿元的罚款。根据《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监管部门中国互联网平台将分为6大类3个级别进行监管,明确了平台责任和消费者权益。

之后,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的转变肉眼可见。8月《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对平台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提出规范,阿里旗下淘宝、天猫等产品便在设置页提供了个性化推荐和广告的可关闭选项。

11月1日《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开始实施,遏制平台过度收集用户信息,阿里等头部企业也积极响应监管政策要求,对平台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提出规范。

另外,平台间“二选一”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也得到了工信部的行政指导,但互联互通问题到底解决得如何才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也是本次财报电话会提问环节的一个重磅内容。对此,阿里对各平台互联互通的意义表示认同,并说明阿里正在积极推进对其他平台的开放,同时也期待所有平台拿出同样的态度。

只有更多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企业也才能随之享受更多红利。之前大多数企业都有过迷茫,也付出了代价,日后能改,善莫大焉。

必须承认的是,正如上文所说,由于张勇提到的内需、全球化、云计算三大战略,都不是短期内能带来利润的,尤其阿里做的很多具体的事情属于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坚持大力投入,所以在下个季度甚至下一年,阿里都有可能无法提高净利润率。阿里也在昨晚发布财报时宣布调整收入指引,将2022财年的总收入同比增速降为20%至23%。但如果放眼长远,在国计民生、基础建设领域的投入,将带来长期回报。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阿里财报数据不如预期,但依然是国外聪明钱看重和一直观察的投资标的。

阿里未来怎么走,还要看管理层决策。至少从这份财报和财报背后的分析来看,阿里依然“韧性”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