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年,风变科技为大众教育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022-04-01
风变科技,正在成为符合现代个人成长需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集合站,更是新型自动化教学技术理念的开拓者。

图片

风变科技部分员工合影

“未来,教育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础设施,优质教育资源如水如电,每个人都有充分的机会和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每一个打开风变科技网站的人,第一个看到的内容,就是一个时间节点非常清晰的10年计划——

  • 2019/1/15-2022/1/15“启明星计划”:认知机器可行性验证,单品类验证通过,掌握认知机器技术;

  • 2022/1/15-2025/1/15“群星工程”:认知机器规模化验证,多品类验证通过,达到学科普适性;

  • 2025/1/15-2029/1/15“文明轨道”:认知机器社会化验证,认知机器技术开源,全社会参与知识大生产。

图片

风变科技十年战略

处在2022年4月1日这个时间节点,不仅是“启明星计划”和“群星工程”的交替阶段,更是立志以技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大规模供给的风变科技,成立7周年的日子。

7年时间里,这个从公益组织成长起来的教育科技公司,已经成长为教育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从围绕新职业教育发展,研发更符合新职业发展、个人成长发展乃至终身学习需求的全新在线学习产品,到将技术运用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深圳疫情反弹中,构建新型线上办公模式的楷模型企业……

风变科技,正在成为符合现代个人成长需求优质教育资源的集合站,更是新型自动化教学技术理念的开拓者。

图片

自动化教学技术

突破在线教育学习时长边界

“其实,游戏就是个简单的学习过程,学习是个高难度的游戏。人们对这二者的认知,正好弄反了。”

刘克亮最早的创业经历,是从一个高校公益组织平台开始的。它聚集了数百所影响力巨大的高校新媒体平台的负责人,初衷是想改变大学里一些“懒散、堕落”的不良学习风气。

从查课表、讲座、考试安排、学习内容的提供、对授课老师的评分、学习资料的共享到在线课程等,截至2014年,这个公益组织共覆盖服务了超过五百万中国大学生。

2015年,刚刚大二的刘克亮决定休学全职做这件事,并成立了风变科技。在教育课程的研发过程中,他产生了一个疑问,人为什么会喜欢玩游戏呢?

逻辑上来讲,游戏是无法提高生产效率的。从遗传和进化论的角度来讲,特别喜欢玩游戏的基因应该在社会里面被淘汰掉。但这个基因为什么被保留了下来呢?

“因为游戏模拟了一个类似于教学的环境——打英雄联盟或者王者荣耀,会发现每次难度都是适中的,游戏给了一个相对比较明确的挑战,然后通过反复的刻意练习,形成控制感。控制感又与可控的期待相结合,在期待中提升能力,构建正反馈,再冲击下一关。这明明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个学习的兴趣,反而被游戏利用了。

理论虽然简单,但应用到学习场景就复杂多了。刘克亮坦言,设计一个好的教育产品,其难度远大于设计一个游戏。日常教学中,传达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一个远比游戏更复杂的应用场景。尤其是现在人们学的东西越来越难,更加重了这种复杂性。

由此,“游戏+学习,正向反馈+学习兴趣”的逻辑便埋在了风变科技的第一代产品中,贯穿始终。

2015年,风变推出了第一代产品“熊猫书院”。

图片

熊猫书院

那是在线教育行业刚刚起步的阶段,为了解决线上学习完课率低的问题,熊猫书院改变了以往滑动式或翻页式的阅读形式,以卡片“交互”形式,以“段落”作为数据埋点,当用户阅读到某一段落,若是掌握了该知识点,点击“yes”就可以再继续学习下去。

这种形式给差异化的内容优化迭代提供了便利。这样一个最基础的交互功能改变,让熊猫书院做到了98%的次日留存率。这一数据远超出当时的平均水平,即便是最受欢迎的慕课平台,其次日留存率也未达到10%。

此外,熊猫书院的单日学习时长只有5分钟,虽然距离真正的教育产品还有着不短的距离,但这个产品让刘克亮意识到,基于良好的产品设计,是可以让成年人进行长时间的在线学习的。

待到2017年,熊猫小课问世时,刘克亮及其团队在产品中优化了交互式教学技术,并将单次学习时长提升到20分钟左右。

图片

熊猫小课

2018年,他们更是将第三代产品的平均课程时长,提高到了45~60分钟。随之而来的,是从“段式埋点”升级到“句式埋点”等更加丰富的交互模式。

为什么线下课程和录播课程,学习效果相差会非常巨大?在刘克亮看来,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线下课堂里的信息是双向交流的,老师会根据学生当前的状态,或者表情变化,调整接下来的内容,甚至包括语速和节奏。“因此,与线下课程相比,录播课程就好像有个人在你面前自说自话,你就会听得很无聊。”

图片

Python从小众走向大众

自动化教育技术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很快,风变科技在技术和理念上的积累,就迎来了回报。

2019年,一款Python课程刷屏了朋友圈。这款单一产品在上线短短三年多时间内,便收获了超400万用户,风变也随之成为了成人编程学习领域最大的单一服务提供方。

图片

风变编程

Python成为爆品,其实出乎了刘克亮的意料。开发这个课程是风变CTO提出的主意,他认为公司所有同事都应该学学编程,还尝试了在内部开很多学习班。这使得风变团队中几乎人人相信,未来肯定人人都得学Python。

即便如此,在开始进行Python课程开发的时候,几乎没有赞同的声音。从开发到上线,很少人相信Python能火起来。

甚至在做初期调研的时候,还有一些朋友做了几千字的分析,其大意就是,Python是个极其小众的品类。如果你是程序员那你不用学Python,如果你不是程序员你根本不会学Python。

对此,刘克亮也承认,Python不仅小众,还是一门难度很高——对教学和自学的要求都非常高的学科。虽然Python相对其他计算机语言容易很多,但对于计算机小白来说,自学的难度依然很大。

为了降低自学难度,风变编程的Python课程采用“交互式课堂+在线作业实操+老师跟踪辅导答疑”的轻教学模式,穿插故事场景、闯关的进度条以及游戏化设计,让Python课程的学习更有趣、简单。

此外,课程中还增加了AI老师这一角色。该角色由一支几十人的技术团队进行运营,基于非常详细的颗粒化的用户数据,可以掌握用户每一个动作的停留时长,并基于用户的动作和停留时长,再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据悉,风变编程的第一门课程《Python小课》上线前的300天里,就迭代了超过1000个版本。

Python课程的爆火,也充分验证了自动化教学技术的效果。这个每节课时长达60分钟的课程,实现了单节完课率98%的突破性进展。

刘克亮认为,自动化教学技术的成功,源于对注意力机制的充分理解。

“一个人对信息的关注程度,取决于信息源的信息密度——如果信息密度过高,脑子听得很累,就会困;如果信息密度过于低,就会觉得很无聊。因此,信息密度的调节,需要随着用户的状态实时调整,保证每个环节的信息密度都恰如其分,用户就可以持续地学习下去。”

图片

自动化教学将成教育的主流

对于风变科技十年计划的第一阶段“启明星计划”,刘克亮表示,首先Python课程作为单一品类课程中,市场规模第一的产品,这本身就验证了自动化教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可行性。

解决了技术和教学模式等产品层面问题,风变科技下一步要面对的,则是商业化落地以及新课程开发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在完成了Python课程后,转而开发“风变人生设计”课程,刘克亮认为,纵观现在的教学产业发展水平,仍然处于优质教学内容供应极度匮乏的阶段。虽然很多人总有一个瞬间想要进行学习,但很难有哪个产品能够真正的解决大家当下的困惑。

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领域缺少具体的解决方案,还远未达到竞争高度激烈的程度。比如学管理知识,虽然MBA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困惑,但要花费70~80万学费的课程,根本不是一个能解决大众问题的方案。

今年2月初,风变推出了线上MTP管理课。管理学看似不是一门新鲜课程,但风变将课程方向聚焦于管理经验低于5年的基层管理者,以及正在向管理者角色过渡的90后群体。他们绝大多数缺乏管理基本常识,又很少有机会学习相关的课程。

图片

风变MTP管理课

据悉,该课程的研发历时10个月,斥资逾1000万,并且在上线后,仍然在依据学员反馈持续迭代升级。目前,该课程不仅在风变内部人才培训测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得到了目标用户的青睐,大量基层管理者在参加了相关管理技巧课程培训后,纷纷对该课程表达了高度的好评。

目前,风变科技已经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了电子商务师课程,教授如何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连锁店的管理。同时,风变还成功的与浙大和南科大进行了校内课程的开发。

虽然,刘克亮始终坚信自动化教学是无可置疑的未来方向。但在面对现实市场时,仍然不得不承认“直播”对于用户的巨大影响力。虽然,理智告诉刘克亮,直播在教学方面的能力,肯定无法超越自动化教学,但其在劝学方面的巨大威力,却是他无法否认的。

因此,风变正在尝试以直播这种更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形式,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进行展示,让大家能够对此有更直观的认知,但教学的环节仍然是由自动化教学技术承担。

未来风变科技还将尝试将相关技术,与大规模的线下教学进行结合,以期待碰撞出新的火花。刘克亮仍然坚信,“自动化教学将会变成人类教育的主流,人为教学将不再是教育的唯一方式。

在风变科技成立7周年之际,我们也更期待风变科技能够为新生活、新职业、新工具的发展带来更多符合人们需求的在线学习产品,以更多的新形式进入到大家的生活中,让更多人能够通过风变科技找到符合个人成长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更期待风变科技能够以自身的数字化管理经验为更多组织发展赋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