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热点固然能获得一定的流量和注意力,但产品的未来还是得靠大量用户数量来做基石。
2月26日,小米(01810.HK)即时通讯App米聊在其官网发布公告,宣布重新出发。页面显示,新“米聊”是一个面向专业人士的语音聊天App,“目前新米聊处于小范围的邀请内测阶段,没收到邀请的用户可以先注册一个新的专属账号,米聊官方将为你保留该账号直到你收到邀请”。
小米推出的一款即时通讯App将于今日12点正式关停。和其它通讯App类似,米聊可以发送消息语言聊天等等,当年和微信、飞信等一起争夺通讯市场,甚至在初期还一度领先过微信。今年1月,米聊发布公告称,因业务变动,米聊将停止服务。用户需在停服前自行导出聊天记录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停服后将无法导出用户在米聊内的任何信息。米聊发布于2010年12月10日,此时小米成立还不到一年,四十天后腾讯推出微信。
在其诞生的第十一个年头伊始,米聊黯然退场。
商业大佬之间总有相似之处,比如都喜欢天文。
十年前,作为微信的产品经理,张小龙的设想很简单,就是希望做一个适合自己的通讯工具。
米聊没了,人们对社交的需求却不会停止。
1月19日消息,今日,小米旗下米聊发布公告宣布将于2021年2月19日12点00分停止服务。 据公告,用户需在停服前自行导出聊天记录及个人资料等信息(安卓v8.8.70及以上版本支持批量导出),停服后将无法导出用户在米聊内的任何信息。 米聊是小米科技出品的一款即时通讯工具,支持多手机及电脑操作系统,即安卓、iOS、Windows以及Mac系统等。该产品于2010年10月发布安卓版,当年12月发布iOS版。(三言财经)
小米要“回到原点,其实小米手机的核心追求并不是性价比,而是性能本身,之后才是价格的问题。”硬件之外,软件设计上对细节的考虑似乎要穷尽典型使用场景;强调创意和设计感。通过这些具体的点,小米在不断地扩展手机的边界。
<p> <strong>《创业邦》杂志 文/王定标</strong></p> <p> 不管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们如何美化开放平台,其本质就是“商业竞争策略”。在传统商业中,开放平台也被广泛采用,大家常见的“购物广场”就是典型的“开放平台”,其特征是一个大型百货为核心,外加餐饮、生活服务和娱乐,商业目的是:增加用户停留时间,增加一站式服务能力,并通过商业地产经营获得更高利润,提高竞争能力。</p> <p> 互联网巨人门推出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