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熊体育获A轮4200万元融资,华人文化领投!他们还请来了57年体育从业经验的中国奥运之父

2016-09-20
老司机如何看待体育产业的春天

9月19日的中国体育产业集市(CSIM)上,懒熊体育宣布获得4200万元A轮融资,由华人文化控股集团领投,熠帆资本、娱乐工场、贵格基金跟投。

▲懒熊体育团队合影

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曾经在四月份时对懒熊体育做过详细报道:《体育产业没人做?他花一年摸透业内潜规则,姚明也成他公众号铁杆粉丝,融资1200万》

这次A轮之后,懒熊体育除了继续做自己的体育垂直媒体,还会探索金融服务和企业服务。

金融业务这块,懒熊体育和华人文化、联科共同发起的元迅基金,目前已经投了8个体育项目,涉及的领域包括健身、体育娱乐、健康社区、体育培训、智能硬件和体育营销等。明年初,懒熊体育将启动FA业务。

企业服务这块,下半年通过中国体育产业集市,落地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深圳、广州、哈尔滨这7座城市,对接和沉淀用户、品牌、机构,来分享知识和交换资源。

除了融资消息,邦哥更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懒熊体育在集会上邀请到了魏纪中,他分享了自己对于体育产业的若干观点。

魏纪中是谁?他被称为中国奥运产业之父

1954年,成为南京大学排球队一员。后来又进入南京市排球队、江苏省排球队。

1958年,退出江苏排球队,进入国家体委工作,担任国际司科员、副处长、处长、司长。

1982年,进入国际排联审查委员会,两年后成为审查委员会主席。

1986年起,被任命为中国奥委会的秘书长,然后成为副主席。

1990年,参与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虽然希望渺茫,但他坚持到最后,北京仅以2票只差输给悉尼。

1997年,出任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0年,2008年奥运会申办时,成为奥运申办委员会的主席特别助理。

2008年08月06日,奥运圣火于北京传递,魏纪中担任第335棒火炬手。

2008年—2012年,担任国际排球联合会主席。

▲中间是魏纪中,图为巴西奥运会女排夺冠后的合影

几乎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就见证了中国体育产业从无到有,并且全程亲历两次申奥。魏纪中用他57年的体育从业经验,在此次集会上分享了对于当下“体育创业热潮”的看法。

以下内容由懒熊体育授权提供,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编辑整理:

现在体育产业的情况很好,但是我不同意“疯长”两个字,“疯长”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我本人主持中体产业局时就有深刻的教训。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股市因为体育概念而疯涨,最高达到6400点,后来一下子就跌下来。中体产业的股份最高曾达到48块。现在也就十几块。体育产业要的是稳步的增长,而不是疯长。既不符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经济规律。

如今体育产业发展形势大好的原因在哪里呢?都在说国务院第46号文件,但我的看法是:一个文件不可能促使体育产业迅速地增长。如果真那样的话,那么事情反而简单了。

中产阶级是核心目标人群

体育产业的增长源于体育事业的逐步发展,体现为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人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在增长。这时候,我们就要研究体育消费的群体。

体育消费的群体是中等收入阶层。注意了,不是高等收入阶层,也不是低等收入阶层。根据全国和全世界的统计来看,中等收入阶层的增长的趋势从来没有改变过,只不过是有时高一点,有时低一点而已。因此,做体育产业,首先要找到你的主要消费群体,针对他们的需求开发产品。

足球改革时,国家提出要建立5万所足球学校。5万所足球学校意味着至少10万所体育专项学校。大众体育的基础确实在于学校,因为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往后所有人都会上学。但是,现在中国体育产业的弱点恰恰在于学校体育不发展。学校体育的不发展有各种的原因,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问题。因此我提醒大家,不要忽视体育教育这片广阔的蓝海,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市场。

体育产品溢价的奥秘

在体育上真正追求时尚的是年轻人,而不是老年人。老年人有什么运动服就穿什么运动服,但青年人要追求时尚,他们喜欢耐克和阿迪达斯。所以对体育服装和体育产品而言,品牌是第一位的。

没有品牌的产品是低价值的产品,有品牌的产品必然是溢价的产品。树立品牌需要大量的先期投入,对品牌的估价主要是根据你对于宣传的投入去计算。一般来说,体育服装的溢价是成本的8倍,体育产品的溢价是成本的1-2倍。因此,体育服装的溢价大大高于体育产品的溢价。

有人或许要问:体育产品的溢价从何而来?一条重要的渠道就是取得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认同。

给大家举个例子。江苏省有一个叫金林体育的公司,他们生产的排球架经过国际排球联合会认证后,售价马上上升了120%。

现在中国企业还不重视这方面的东西,认为每年给这些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交那么多的品牌费不划算。其实这是一个落后的观念。

场馆要和培训相结合

我们再讲讲大众体育,比如体育场馆的利用。现在全国的体育场馆已经不少了,我的看法是:体育场馆想要升值,需要和体育训练相结合。那样,场馆的价值至少提升1倍。

举个健身的例子,一个健身馆有许多健身的器材。同样一个跑步机,配上一个专业教练后,它立马升值5倍。我以前搞过这个事,一个网球场地配上一个网球教练,又可以打又有人教,升值至少2倍。

因此体育场地方面的经营模式就是要和体育训练、培训结合起来。结合与否,最大的区别在于体育培训能够留住人。有培训后就会产生了兴趣,用户会天天来。要是体育培训想进一步巩固,关键还在于要有比赛。

体育和运动的区别在于:运动的竞赛性更强,体育相对来讲竞赛性弱。真正要让大众体育发展起来,必须通过组织群众性的比赛。现在政府主导的体育项目,主管部门并不重视群众性的竞赛,只重视国家队,参加世界性比赛。群众比赛被不断地推给下一级,推给省、市、县。

事权是交下去了,可是财权又没有交下去。只有事权没有财权你怎么能做事呢?怎么能做得好呢?当然也有做得好的地方,但只不过是一些特例,并没有形成整体的经验。

外人进来一定要仔细看准

创新往往来自外界,其他的行业进入就会带来新的思维。像我干了57年体育,57年都没有创造出什么。

但是,外人进入体育行业时要注意:你所看到的,是体育产业一幅美好的图画。这幅图画可能是愿景,但也可能是海市蜃楼。你看得没有那么准,不要认为美景就近在咫尺。从一个山跨到另外一个山要经过山谷,山谷是崎岖不平的。下山容易,爬那个另一座山就不那么容易了。

体育产业欢迎诸多其他的行业介入投资。进入的动机和目的肯定是不同的:一种是真正想在体育产业干一番事业,而另一种可能只是利用体育概念来融资,圈到了钱就走人。这不奇怪,目前的中国股市就是这样的。

因此,体育产业的投资者一定要进行认真地分析。理论上来讲,这应该是一个薄利的行业。暴利只是特例,是某种特殊环境的产物。为什么说体育产业是薄利?因为它是公益事业。体育讲究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而不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商业模式还未最终成型

现在大家都在探讨,体育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是我没有实践过。有一个概念可以供大家参考,那就是体育产业的复合体模式。

什么叫做体育产业的复合体模式?说得简单明了一点,就是美国好莱坞拍电影的模式。一个主体投资者要尽量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者,达到多赢的局面。

也就是经济学上所讲的柏拉图最优——没有任何人受损,但是受益的程度不同,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成本。体育产业的商业模式,现在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成本太高。在中国办赛事,成本比国际上办同样赛事高出50%,这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造成的。

从网络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角度来看,世界上的自由职业者会不断的增长。我所谓的自由职业者,包括小型的专业公司,小微的公司。根据美国最新的统计,美国的自由职业者达到了2500万,占整个就业人数的20%。

中国的新经济发展时,更多采取自由职业者联合的模式。由此来探讨体育产业各种可行的盈利模式,这点目前为止还难有定论。因为定论不是从推论中来,定论要根据已经取得的结果,是实践检验后成果,现在还没有。

因此,体育产业需要留意,根据中国国情和市场发展程度得到的商业经营和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固定不变的。这种模式随时会变化,按照网络经济的语言叫流动,流动就是破坏性的创新。

产业资本外流不是坏事

再谈谈体育产业的资本外流,我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因为,已经进入和准备进入体育产业的资本力量,根据目前国内的市场容量是无法消化的。既然消化不了,必然就有一些资本流到国外去。比如说购买英超、法甲、意甲的足球俱乐部。

这类投资者必然有他们的考虑,我们现在不应当急于判断对或者错。关键在于,投资者买完控股以后,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一,购买国外的职业俱乐部,可以取得专业的体育资源,包括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本。

第二,一旦中国资本进入了这个俱乐部,就可能引起国内对于这家俱乐部更大的关注。正像姚明加入了NBA的休斯顿火箭后,他们马上成为中国观众的关注者。

在以网络经济为主的新经济中,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怎么会产生?这就是人力资本。我认为传统的稀缺资源都有取代者。石油、水无不如此,但是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所以最后就引申出我的观点:体育市场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观众的业余时间有限的。不要认为体育是一个可以无限开发的市场。如果根据这个观点去投资,去创业,你很可能会走进死胡同。

来源:创业邦|http://www.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