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0年后成立闪电购,获阿里2.67亿融资,社区电商究竟应该怎么玩?

2016-12-30
面对竞品,王永森说,大家对产业终局判断应该是相同的,但能力、执行路径都会有所不同

王永森在阿里做了10年,在这10年中,他看到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这些改造,从服装,到3C数码,再到快销品。“但快销品这样的基础消费品还没有被改造完成,因为一开始大家采用的都是B2C模式,但这只能满足部分计划性消费需求,而消费品很大一部分是即时性消费。”王永森说。

于是,王永森在2014年10月成立闪电购,把线上用户的消费需求同线下社区超市的商品进行有机对接,消费者在平台上下单后,可以迅速送达。目前已经全程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在核心的城市70%已经做到半小时送达,上海的老用户复购一个月达6次。

目前,闪电购获得了三轮融资,最后一轮是老东家阿里:

2015年1月,闪电购获得千万美元A轮融资,由经纬创投、元璟资本联合投资;

2015年9月,闪电购获得25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顺为资本、H Capital共同领投;

2016年8月,闪电购宣布完成2.67亿元C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易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绑定便利店,提高配送效率

正如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一开始所说,对比B2C模式,王永森认为,消费品有两个特点:

1.客单价很低,基本在100元以下;

2.以即时性消费需求为主,用户希望15~30分钟可以送到。

对于快销品来说,B2C模式的物流成本不进很高,配送时效也较差,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通过聚合社区周边的超市、便利店的闪电购,物流成本是传统B2C的四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配送时效也更快。

“这样实际上把社区超市、便利店改造成为了前置仓,不需要为B2C的模式建设中心仓。”王永森说。

在物流配送方面,闪电购一开始选择自建供应链,但运营一段时间之后,发现线下在饮料、零食、进口商品等每个品类都有成熟的供应链,物流配送也很成熟,因此,闪电购采用全开放的形式,引进第三方,如饿了么、点我达、生活半径等等,把他们的物流配送服务整合进闪电侠系统,赋能给社区便利店、超市。“在基础设施方面,只有现有服务不完整的方面,我们才考虑自己解决。”王永森说。

在盈利模式上,一方面闪电购因为为线下带来了增量需求,因此可以进行前端抽佣;另一方,闪电购在运营的同时,也会改造便利店、超市的货品结构,比如,在闪电购所合作的超市会出现三只松鼠、进口零食等在传统便利店无法看到的零食,因此闪电购可以帮助厂商把货物铺到便利店,从中收取一定的费用。此外,因为可以触大更多更精准的用户, 快销品广告未来也会是盈收的一个方面。

竞品之间能力、执行路径有所不同

这样的市场,从来不缺竞争者,获得阿里投资的闪电购,在资源方面更有优势。王永森说,如今只靠流量,平台是无法做起来,一定是前端流量、供应链、商家、加上物流配送,而这也是新零售的业态。闪电购之所以拿阿里的投资,也是这方面的考虑,因为这个战场本身依靠的就是生态,而跟阿里合作会聚合更多的力量,包括流量、供应链、物流配送等等,加上自身对整个商业模式的构建,基础商品的管理,服务体验的拉伸,配送时效的提升,服务会大大提升。

而从目前来看,闪电购要面对的对手不算少,其中包括京东到家和美团,在此之前,京东也是动作不断,和沃尔玛、永辉超市等大商超进行对接,和达达配送进行合并。而美团投资控股了爱鲜蜂,建立了松鼠便利店,并同华润投资进行对接,由此可见,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王兴并不满足于餐饮,也将触角伸向了零售。

“这个市场绝对大于服装,因此会有很多巨头出来,从目前趋势来看,应该有更多传统零售巨头跟线上的流量平台进行融合,这包括资本的合作,也包括产业资源的对接。”王永森说。

谈到差异化,王永森说,大家对产业终局判断应该是相同的,但能力、执行路径都会有所不同。他认为,在基础的快销品零售方面,闪电购和阿里都具有很强的优势,因为他们从社区超市、便利店切入,离用户更近,配送时效更快,而这是能打中用户的关键点。但京东到家从大型超市切入,例如,在北京、福建、四川更多服务的是永辉超市和沃尔玛,但这些过于集中,超市数量也有限,因此配送时效在两个小时左右。“虽然京东到家因为有达达,在物流配送方面更强,但闪电购有线上的零售运营基因,因此对店铺的管控,服务的梳理上更强。同时,在对接流量上面,闪电购也已经接入饿了么的商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