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

2018-03-13
如题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培养和集聚各类创新人才,切实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新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创新团队是指以领军人才为核心,团队协作为基础,有明确目标任务,依托一定平台和项目,进行持续创新创造的人才群体。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合作共享成为主流,诸多领域的创新日益成为社会化、集成化的系统工程,创新团队已成为集聚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和途径。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团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比较严重,培育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能够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团队,已成为实施“两创”总战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创新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2.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按照“两创”总战略的要求,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完善政策,落实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持人才、项目、平台、环境四位一体,加快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培养和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打造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创建一批有力支撑创新团队发展的创新平台,建立和完善一套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我省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3. 工作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努力在全省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建设形成一批创新人才集聚、创新机制灵活、持续创新能力强、创新绩效明显,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省级创新团队。到2010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打造300个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建设一大批不同层次、方向明确、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各具特色的创新团队。

4. 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战略进行合理布局,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充分发挥政府在宏观指导、制度创新、营造氛围等方面的作用,尊重和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促进产学研结合和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科技进步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重点抓好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企业创新团队建设和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统筹推进其他领域、其他类型的创新团队建设。

三、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

5. 大力培养和集聚创新型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领军人才是具有优良道德品质和强烈创新精神,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和研究创新能力,具备战略眼光,善于组织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要结合我省企业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工程、“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引进计划”等,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结合“两院”院士增选、浙江省特级专家评选、“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百千万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工程,以及国家和省重大项目实施,大力培养和选拔一批创新型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所在单位要制定具体培养计划,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服务,为创新型领军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6. 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创新团队应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研究创新骨干,有合理的专业和年龄结构。要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立足产业带、高新技术以及重点学科建设,进行合理宏观布局,加大创新团队组建力度。可以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合理搭配,进一步提高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也可以打破行业部门分割、区域界限和行政隶属关系,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和任务,有机整合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力量,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团队;还可以根据产业、学科等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项目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以此带动培养一批人才,形成新的创新优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制定战略性规划,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强化服务。

7. 建立科学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团队可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在选题立项、设备使用和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享有自主权,并根据工作需要享有人事、分配等权利。建立完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科学的薪酬制度、公正合理的内部知识产权制度和激励奖惩制度等。倡导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团结协作、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努力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团结的创新氛围。

8. 加强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六个一批”创新载体,构筑三类重大公共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国内外大院名校和企业来我省共建各种形式的科技创新载体。积极探索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建设新模式,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公共实验室,与省外、国外研发机构合作建设实验室。加强重点学科特别是“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中之重”研究基地建设,集中精力建设若干个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学科群。建设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建设,吸引优秀博士、海外留学博士和优秀外籍博士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来浙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团队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国家和省重大科技计划、创新工程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紧紧围绕我省重点高新技术领域和重点发展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不断提升团队创新能力。

9. 发挥企业的主体平台作用。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依托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载体,组建各种层次的创新团队,通过团队建设加快构建企业创新体系。加强企业间横向或纵向合作与交流,组建紧密型、松散型等多种形式的企业创新联合体。积极开展企业对外人才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和引进紧缺急需的各类创新人才。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发挥企业在创新投入上的主体作用。落实企业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政策,鼓励和规范企业创新成果合法有序流动,为团队创新创造条件。

10. 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按照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积极引导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开展创新合作,通过项目合作开发、技术服务、人才交流等,建立产学研良性合作机制。支持创新团队参与或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建设项目,推动国际产学研合作,不断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支持和鼓励创新团队加大对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鼓励校企兼职,引导和规范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的科技人才到企业兼职。

四、创新团队建设的激励保障机制

11.完善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事、科技部门具体负责,宣传、发展改革、经贸、教育、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文化、卫生、国资、科协、社科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机制,形成创新团队建设整体合力。把创新团队建设情况列入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加快推进本地区、本部门创新团队建设。

12. 建立创新团队建设的经费支持体系。确立人才投入是战略投资的观念,不断加大对创新团队的资助力度。建立完善以创新团队所在单位为主、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为辅、社会化多渠道的创新团队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对创新团队承担的科研课题、重大项目和创新平台建设在科研经费、人才经费、企业技改经费等安排上实行重点倾斜。省财政给予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在人才培养、引进、项目研发等方面连续稳定的资助。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团队建设投资回报机制,促进投入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13. 加大税收和金融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经济手段,加大对创新团队建设的支持力度。在政府采购项目中优先购买创新团队自主创新的产品。落实国家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企业为引进人才所支付的相关费用,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有关规定的,凭合法凭证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积极创造条件,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创新团队建设和创新成果产业化。

14. 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侵权行为。加强对创新团队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资助机制,鼓励支持创新团队申报知识产权,支持以我为主形成重大技术标准。

15. 建立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省级重点创新团队可优先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优先获得省级科研项目资助,并根据成果贡献,推荐骨干人才为国家、省科学技术奖、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特级专家等的候选人。要把创新团队建设作为科技立项、项目评估、科技奖励评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评审、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的重要条件,鼓励支持联合攻关和创新。成果运用单位对创新团队除依法支付报酬外,可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股权、期权激励。大力彰奖有突出贡献的创新团队,省里定期命名表彰一批“浙江省优秀创新团队”,并对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团队实行重奖。

16.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服务。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用人单位为主体的创新团队服务机制,形成支持有力、配套齐全的服务体系。加快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对创新团队紧缺急需的关键性人才,打破地域、部门、所有制的限制,进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地各部门要建立完善高层次人才库,把创新团队及其骨干人才作为重点对象纳入人才库实行统一管理,在项目支持、经费保障、学术交流、技术培训、社会保障、住房医疗、职称评定、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户籍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建立领导联系创新团队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创新团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

17. 营造创新团队建设的良好环境。大力倡导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力戒浮躁的创新文化,为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础。宣传推广各地各单位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典型,不断增强创新团队建设实效。大力宣传创新团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表彰创新团队在“两创”总战略中的突出贡献,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创新团队建设的浓厚氛围。

关于政策,想了解更多,欢迎拨打010-82362657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