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福第四年,支付宝的变与不变

2019-02-09
到 2018 年底,全球前四大电子钱包,依次为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Paytm,蚂蚁金服独占两席(支付宝、Paytm)。

NKnM-fyqefvx6167027.jpg

编者按:本文来自周天财经,作者周天,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今年是集五福的第四年,最初,五福是作为红包大战的一个竞争策略而诞生的产物,那一年我刚进入科技媒体记录金融科技行业,目睹了红包大战的激烈,彼时,支付宝切入高频社交的意图明显,但一旦急功近利就难免动作走样,当时的支付宝引起了不少争议。

但四年后的今天,五福没有了厮杀感,而是开始像天猫「双 11」一样,变成了一种仪式感。

在除夕和之前的 10 天里,共有超 4.5 亿人参与了集福活动。这相当于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

尽管如此,如今的五福,比过去慢了下来,不再有铺天盖地的营销战,变得更像是用一种回归民俗的友好方式去贴近下沉市场,变得更有公益性和佛系,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节日文化的一部分。

如果说双十一是一种关于购物的狂欢,激发大家的购物欲,那么五福则更像是亲情与传统文化的一次回忆杀。

往更深一层看,集五福和双 11 都在近年来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的战略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用阿里巴巴 CEO 张勇最近在财报分析师会议上的话来说,获取新用户对公司保持市场领先地位非常重要,阿里与蚂蚁金服一起做了很多举措去拉新,像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已是一个超级 IP,会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

过去一两年,中国多达数亿的下沉市场用户被加速揽入互联网世界中,无论是互联网巨头与运营商合作,补贴用户的流量费用,还是拼多多、趣头条等市场主体开始让下沉市场尝到了甜头,总之,中国的互联网边界又进一步拓宽了边界。

这个现象在支付宝身上体现得尤其明显,截止 2019 年 1 月,余额宝服务用户数达 6 亿,其中农村用户超过 1 亿。

而支付宝五福的数据则显示,和去年相比,今年参与集支付宝五福的人数同比增长了 40%,其中,重庆、广州、深圳、成都、东莞 5 个地区增长人数最多,支付宝的用户下沉获得显著增长。

而以淘宝为例,其最新一个季度新增的 3300 万年度活跃消费者中有七成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这样的趋势中,从一味追求高频到关注下沉市场,支付宝换了一种策略,开始关注新用户的市场教育,扩大用户基数。

春节就是一次绝佳的用户教育场景,我目睹了太多亲友们之间互相安利互联网产品,这是一个高密度的信息交换场域,也带有高信任背书,能帮助产品往下沉的洼地流动,从而突破移动互联网生态里的孤岛效应。

最新数据显示,支付宝全球用户数破 10 亿,且保持 55% 的月活增速,其最新 MAU 数据为 6.5 亿。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支付宝拉新的成功。

不过,拉新仅仅是第一步,功夫都在拉新之后。新用户如果发现支付宝毫无用处,必然也会败兴而归,白白流失掉,因此,拉新策略的成功只是部分胜利,五福这一自带流量的超级 IP 的养成,是水面上可见的部分,而在水面以下,则是整个支付宝生态的建成。

这是一个水滴石穿、不易察觉的过程。

在 2016 年年末的战略会上,支付宝清醒了过来,确立「放弃社交、回归支付」的策略,并提出「多维打高频」,走出「高频打低频」怪圈。

种种迹象显示,战略清晰之后,蚂蚁金服走在了正确的路径上。

这要从支付宝现在所处的格局和其路径规划说起,当移动支付双寡头格局稳固,行业进入「后支付时代」,开启了 B 端融合、普惠金融创新、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

这三件事,没有一件「止于支付」,也没有一件事是轻松的,都需要支付宝付出巨大的努力去铺好基础设施。

支付只是一种浅层的连接,在服务 B 端上,光有支付是远远不够的,一旦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改进,就需要整个生态的驱动,支付宝背后有整个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集团的支撑,而包括支付宝在内的阿里商业操作系统能为商家跟传统行业提供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从投资层面来看,蚂蚁金服直接基于支付本身所做的投资并不多,而是呈现出明显的基于 B 端痛点的投资特色。从物流信息化提供商凯京科技就获得了蚂蚁金服 C 轮 10 亿元领投,到收银环节信息化提供商商米科技获得蚂蚁金服数亿元投资来看,蚂蚁金服实际上是在致力于推动不同行业不同环节的信息化进程。


1. 深入传统行业的深水区

没有比公交体系更加传统和保守的服务性行业了,而公共交通领域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中公交汽电车行业日均客流约 2 亿人次,地铁行业日均客流 5000 万人次,一年下来就是近 200 亿人次。

但是公交行业长期以来只见流量、不见用户,和用户的距离非常遥远,体验也影响着用户的出行选择:找零和排队是困扰轨道交通的两大难题,前者需要人力成本,后者在高峰期危及公共安全。

改善其痛点,都要从信息化入手,周天财经观察发现,为公共交通行业接入移动支付的本质,是培养数字化能力,支付只是一小部分。正如支付宝政务民生服务事业部总经理刘晓捷对蓝洞商业所说的:以支付为起点,把基础设施数据化的基础工作做扎实,然后再把底层的系统从信息化向互联网化升级,整个出行行业才能具备大规模互联网化应用的可能。

根据基础设施的不同现状,支付宝会提供双离线技术、电子公交卡、mPaaS 技术、信用能力等多维能力,参与硬件设施的改造中去。

举例来说,在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早晚高峰过闸上地铁、坐公交,经测算,耗时必须控制在 300 毫秒以内,否则就会影响通行效率,严重时会加剧拥堵。为此,支付宝自主研发出双离线二维码技术,来提升过闸效率。

按下葫芦浮起了瓢,此时,另一个问题出现,脱机刷码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用户不会逃票?此时双离线二维码 + 信用托底,就构成完整的解决方案。

从杭州为起点,不到一年,支付宝首创的扫码乘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包括北上广在内的 120 多个城市公交、地铁,扫码过闸效率可达 0.3 秒/人。

0.3 秒的背后是支付宝三年多的积累。支付宝并未止步,还设计了以「电子公交卡」为核心的技术 + 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公交公司提升收银效率。而一旦实现人卡绑定,还可以让数据反哺运营效率。

「不止于支付」的整套解决方案,成为支付宝撬动公共交通行业的关键性筹码。

像出行行业这样的解决方案,支付宝还有很多,目前已经开放包括金融智能、金融安全、金融分布式、移动安全、区块链、金融的分布式数据库等在内的 80 多个金融科技产品,以及 50 多个以交易场景为核心的技术性、行业性、通用性解决方案,已经在金融、出行、政务、零售等不同行业实现应用落地。

2. 普惠金融带来的资源下沉

完成信息化进程之后,真正的实业开始获得了蚂蚁乃至阿里生态的数字化驱动。

截止到 2018 年初全国 4000 多万小商家靠支付宝收钱码实现了收银环节的数字化,从而有了「多收多贷」和「多收多保」的可能性。如果小商家们开设了网店,并在淘宝天猫上有了经营流水,他们获取资金的杠杆会进一步放大。

从线上获客,到数字化收银,再到阿里的配送体系扩大了商家的服务半径,乃至备货所需的短期拆借资金由蚂蚁金服旗下的网商银行来提供,一个中小企业的全生命周期内的多维度需求,就有了一揽子解决方案,相当于装上了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 CPU。

也难怪井贤栋在达沃斯峰会上分享中国经验时会受到各国政要的好评,井贤栋说,阿里巴巴平台有很多小微企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为它们刻画信用,快速便捷地提供贷款,并且随着规模扩大,额度也会提高,而这一切不需要人工介入。另外,中国有很多线下小微企业,由于成本原因没有安装 POS 收款机,支付宝通过二维码帮助它们解决收款问题,同时实现了线下的数字化经营。

蚂蚁金服CEO 井贤栋

一旦实现数字化经营,包括金融在内的资源下沉就变得顺其自然。

就连街头小摊小贩这样的经济毛细血管,商家能从支付平台所获得的服务也已经远远不止支付。过去的一年,支付宝以收钱码为基础,为小商家提供了包括信用贷款、资金管理、经营分析、货源赊销等服务。

截至 2018 年 6 月底,蚂蚁金服累计为 1042 万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提供了近 1.88 万亿的经营性贷款,平均单比贷款 9700 元,其中三农用户超 390 万,线下的小微「码商」超过 300 万,并为超过 70 万的全国贫困县用户提供过贷款。

在数字化经营和支付之外,蚂蚁金服还有财富、芝麻信用、保险、网商银行、花呗、借呗等一系列成熟的模块化产品。这种布局上的差异,让支付宝在为 B 和 C 两端提供普惠金融价值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了更稳健、更多元的营收来源。

3. 到全球去

在蚂蚁金服身上,我们看到了从 copy to china 到 copy from china 的变迁。

自 2015 年 2 月与印度电子钱包 Paytm 达成战略合作以来,到 2018 年底,蚂蚁金服在「一带一路」沿线 9 个国家和地区布局了 9 个本地电子钱包,包括,印度、泰国、韩国、菲律宾、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

到 2018 年底,全球前四大电子钱包,依次为支付宝、微信支付、PayPal、Paytm,蚂蚁金服独占两席(支付宝、Paytm)。

这些国家,有 20 亿人口没有银行账户,仅 10% 的人持有信用卡,有贷款需求的人中仅 21% 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除了移动支付,他们还有包括小微贷款在内的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想象空间巨大。

井贤栋谈到,未来十年,用技术、数据能力,服务全球 20 亿消费者,要做 2000 万家小微企业的 CFO。蚂蚁金服的眼界,从来不止是支付业务的一城一池,而是着眼于全球,也着眼于 B 端和 C 端这两端。

正如蚂蚁金服副总裁纪纲谈起的:

"蚂蚁金服在海外已经有九个本地钱包,这些钱包今天都面临着支付宝五六年前快速发展前夜的情况,我们今天把我们在中国积累的技术和运营的经验带到海外国家去,在海外积极推广扫码支付这种方式,让这些公司可以从第一天起就跨越在中国经历的痛苦,这些都是原来的企业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接触到的机会。"

正是因为支付宝不再沉迷于单纯的国内支付战场,转而投身到更大的赛道里啃硬骨头,带来的效果是,支付宝变得更加被 C 端消费者和 B 端商家所需要了,而且供需双方会更加相互强化彼此的体验,所以,不奇怪,为什么 Trustdada 数据显示支付宝 MAU 超越 QQ,成为国内第二大 App,而 App Annie 的数据则显示,支付宝进入 MAU 全球十大榜单,且是最大的非社交类 App。

扔掉了「高频」、「支付笔数」包袱的支付宝,不再频繁改版了,也不再急功近利,少即是多,慢即是快,支付宝反而在互联网人口红利见顶的大趋势下,把用户数从 2017 年底的 5.2 亿迅速扩充至 2018 年年底的 10 亿,一年时间翻倍,本身就说明了阿里商业操作系统一体化和多维能力这条战略路径的正确性。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周天财经
反馈
联系我们
推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