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畅想100年,未来的亚洲将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019-05-10
不同文化的互通与融合,消弭了任何文化和种族所谓的优越感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作者邵鹏,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18年的10月,我去日本旅行。这次真正的自由行走,是为了探寻一下“古代日本”,共选择了四个旅行城市——东京、镰仓、金泽和京都。十五天旅行之后,感触之多,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我看到了古代的日本,也看到了日本的流变和演化,但印象最深的,反而是现在的日本。

我不是第一次去日本,但第一次去日本是跟团游,在一连串走马观花、浮光掠影之后,留下的是一堆的记忆碎片。而这一次,真的不一样。我看到的日本,是我从中国几十年观察和思考中,都见不到的日本。

在日本旅行之时,正是我们与美国的贸易争端激烈之时。国内当时最强的两个声音,无怪乎战与不战,主张休战的和主张大战的,都似乎有最直接的理由,总是会让人浮想联翩。

从日本回来之后,回想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忽然意识到,此种情景,在日本已经历过三次了:

  • 第一次是日本黑船开国,明治维新;

  • 第二次是“二战”中,日本战败;

  • 第三次是广场协议,日本失去了二十年。

这三次,都是以日本的“臣服”告终:

  • 第一次是文化上的臣服,结局最好,日本开始脱亚入欧,脱胎换骨,成为亚洲第一个君主立宪国,成为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国家;

  • 第二次是军事上的臣服,结局中性,被打回原型的日本尽管失去所有先前抢夺的殖民地,国土被美军占领,但完成了彻底的民主化改革,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国家,经济开始起飞,成为亚洲最强,世界第二的经济强国;

  • 第三次是经济上的臣服,结局最为悲惨,日本汇率升值,房地产暴跌,股市崩溃,日本的经济扩张之梦被美国彻底打碎。

日本在甘拜下风之后,向全世界展示出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独立国家,虽然不能被确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美国殖民地,但在美国身影之后亦步亦趋的存在,让人深感国家独立在现代世界的真实意义。

因此,1868年、1945年、1985年这三个时点,就成为重要的分水岭。令人感兴趣的是日本这三次的臣服,都导致了什么?让日本得到了什么?日本演化到今天,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日本:整个亚洲现代化之路的缩影

回顾日本的近代发展史,日本不仅是亚洲最先行的一个国家,日本的经历,也成为整个亚洲现代化之路的缩影。

第一次:日本文化上的臣服没有让日本失去本国文化

黑船开国之后的日本,吸取了中国鸦片战争的教训,没有和西方列强进行武力对抗。在短期的迷茫和彷徨之后,采取了对西方文化的全面臣服。

在中国还在争论“中学为体还是西学为体”的时候,明治维新就开启了日本全盘西化,脱亚入欧的过程。日本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就进入到世界列强的行列。不仅吞并了朝鲜、打败了俄国,而且打败了大清国,日本文化开始反向在欧美传播。

其结果之一是日本的国粹——浮世绘成为法国印象派的一种东方元素。这种日本文化反向传播的过程现在还在继续,日本文化已经被接受为西方文化的一个分支。更为有趣的是,激发我对浮世绘的喜爱,不是因为我在亚洲受到的熏陶,反而是因我在法国莫奈花园参观完莫奈众多浮世绘的收藏,反思莫奈为什么喜爱浮世绘之后开始的。

第二次:日本军事上的臣服反而使其因和平获得经济发展机会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开启了日本海外军事扩张的进程。日本的军事扩张,是有其内在逻辑的:日本本土的狭小,资源的贫乏,限制了日本的经济发展。日本赶上了欧美列强殖民全球的末班车。

在二战之前,日本的海外殖民地,不仅远远大于本土,而且日本还以“亚洲解放者”的理由,去抢夺东南亚的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并狂妄地想独占东亚。

最终,形成了日本的国家悲剧:日本作为一个地缘小国,在亚洲的军事扩张失败之后,侵略亚洲国家犯下的战争罪行,成为日本永远无法抹去的道德污点。致使日本永远失去了领导亚洲的机会:日本从地缘上,永远失去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的机会。

第三次:日本经济上的臣服使日本成为一个科技立国的国家

而日本在被美军占领之后,无意间打开另外一扇大门。在日本天皇成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之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翻开了新的篇章:在去掉了尾大不掉的各种封建残余势力之后,日本的政治逐渐演变为真正的现代民主政治。

尽管经历了自民党一党独大的长期统治,反对党短期的执政,还是将日本政治推向完善和清明。缠绕亚洲国家多年的政治腐败问题在日本得到根治,和平换来了日本的经济起飞。

但是,在日本经济起飞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的全球扩张,因广场协议被打回原型。日本的经验教训不仅仅是挑战了美国第一,而是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尽管可以现代化,但经济照样可以一败涂地,被强国洗劫。所谓“东亚地狱模式”将反复证明一个道理,即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一个世界性大国的绝对重要性。

从整个历史进程来看,日本的这三次“投降”,是整个亚洲对西方文明挑战的整体回应过程。尽管现在的日本,脱亚入欧之后,完成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成了亚洲最接近西方的发达国家,但是,这种现代化进程并没有结束。未来的日本,可以被清晰地“看到”——在经历了军事扩张失败,经济殖民失败之后,日本未来的出路将是科技文化立国。

这些年,日本平均每年一个诺奖获得者,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对日本来讲,一个地缘意义上的小国,并不是什么坏的事情,一个和平的、科技发达的、文化进步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发达国家,国家经济在全世界有一席之地,国民能幸福安康地生活才是最终的目标,原来的雄心和壮志,现在怎么看都是浮云。


中国:引发东西方文明碰撞之后最强回应

对照日本,我们国家的现代化之路,不仅走得慢,而且走了太多的弯路,目前仍处在巨大的转折之中。和日本相比,我们也存在三个命运时刻: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1978年改革开放。

第一个时点:1840年鸦片战争我们一败涂地

1840年,大英帝国打败了当时亚洲第一的大清帝国,令中国陷入了一个百年黑暗时期。在这段时间,尽管经历了政权更替、世界大战、洋务运动、民国复兴,但一直没有找到方向:一方面没有从应对上摆脱争论不休的困局;一方面从组织上也没有像明治维新那样迅速展开有效的行动。

第二个时点:1949年新中国打造现代化组织体系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真正结束百年混乱局面。尽管建国之后也发生了内部的混乱,但从总体方向上达成三项重要成就:

第一是国家独立

我们不仅摆脱美国对我们的干预,也摆脱了苏联对我们的控制,这在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下,是极难达成的战略优势,尽管我们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第二是经济自主

在混乱百年之后,我们真正开始面向现代社会,建立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努力在现代化的初期,看不到效果,但在现代化的后期,却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和力量。

第三是组织体系

新中国留下的另外一个巨大资产,是在涤荡了中国乡村每一个角落封建遗产之后,建立了一整套统一的现代组织体系,可以将现代化的努力,下达到古老中华肌体的最细小的血管和细胞。

第三个时点:1978年改革开放经济上“西化”

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源头,就来自于上述现代化努力形成的巨大隐形资产。在我们破除精神上魔咒,摆脱“姓社还是姓资”的束缚之后,实现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

谁也不会想到,原来最落后的乡村,成为中国改革的先锋;原来最保守的国家干部,成为发展经济最努力的组织者;国家独立,经济自主所建立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大国崛起最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离建立最高水平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仅仅差一两步,需要补上半导体、生物医疗、现代材料等几个重要环节,就会达成完美目标。

目前,中国的崛起,可预见的,未来不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让亚洲文明回应西方文明的挑战,第一次出现真正的转折点。

未来100年,亚洲将成为世界最为活跃、经济发展最快的大洲。随着欧洲的衰落,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未来的亚洲将会出现越来越自主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东亚的日本、韩国和东盟;南亚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甚至西亚的沙特都将开始摆脱美国干预,成为自主发展的国家。而由这些自主发展国家组成新亚洲,不仅令人期待,而且是自十五世纪,欧洲地理大发现以后,最具转折性的一个时刻。


未来:亚洲自主将是未来100年的大趋势

因此,以此为起点,思考亚洲的未来,将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回顾东西方文明碰撞,一直存在着两种道路和两种应对。

其根本原因是在西方文明发展和演化过程中的两种传统:一种是理性和改良传统,代表国家是英国和美国;一种是革命和暴力传统,代表国家是法国和德国。

在工业革命之后,先是英国主导全球,后是美国主导全球,日本选择跟随英美,也是在文化上的高度认同的结果。这种传统,在文化上可以看到,英国有女王,日本有天皇,美国在占领日本时,选择保留了天皇体制,都是一种理性和改良思维占主导的结果。

而另一种传统,在工业文明导入之时,则代表着截然不同态度和道路选择。其代表先是法国,后是德国,不断扩张中的俄国,以及我们中国。作为文化象征的法国国王、德国皇帝、俄国沙皇、大清皇帝全部被革除。以法国大革命为开端,德国肇始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都是以革命与暴力为底色,都是用推到重来的彻底姿态,试图构建一种全新的文化,来应对文化的变迁。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单一领域上,即经济领域上接受西方价值观的“西化”的结果。开始时,类似全盘西化与否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困局,在实用主义政策和快速经济发展成果面前迅速瓦解,但这种单一经济层面的全盘西化并没有解决文化态度认同和文化道路选择的问题,全面构建一种新文化的冲动,使这种道路选择愈加困难。

未来,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这些国家道路的选择将更为复杂。现在,不仅现代化进程夹杂着国家间的博弈和国家集团之间的博弈;科技进步导致的文化变迁,也开始割裂传统社会,成为未来可预见的第三种传统。

试想一下,当穆斯林的妇女开始用上手机,在开放的互联网上,看到不同文化妇女的多样人生,是否还会成为传统的穆斯林?长此以往是否会引发穆斯林妇女解放运动?进而引发未来伊斯兰世界的宗教改革?都会成为令人遐想的未知数。而这种遐想,若加上一个维度——100年,则会出现更加开放性的画面。

因此,100年,对于思考和探索来说,就不是一个年代的问题,而是自动演变为一种尺度。在这种尺度下,当今所有束缚思想的障碍,都将烟消云散。一百多年前,当大清国还不可一世的时候,没有人敢想大清国会一夜崩溃。而当1978改革开放来临时,我们也不敢想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未来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那么,从今天开始,未来100年的亚洲,我们会成为什么样?又该选择怎样的路径?东方文明该走向何方?所有这些都是我想要去探寻和思索的。但这种探寻,并不想演变成一种预测。对我来说,并不想预测未来亚洲100年会成为什么样子,而是想获得一种尺度和一种新坐标,来审视未来亚洲可能的变化路径。这在考虑未来百年亚洲的演变之后,可能会有很多种的答案。

按照世界银行公开的数据,2017年东盟十个国家的人口总数约为6.4737亿,印度的人口总数约为13.392亿,若加上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的20多亿亚洲人口,正在走向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上。追求富裕的努力将形成未来最主要的趋势,若将这种趋势加上一个年限——100年,任何事情都可以发生!

若再看一组数据:非洲人口12亿、南美洲人口3.8亿、大洋洲人口约3000万,三大洲人口总计16亿人。而其中,非洲和亚洲关系最为亲密,那么,未来世界的图景,是否会更加令人遐想?

回到初始,非常吊诡的是,亚洲的变革之路,日本的三次“失败”,肇始的都是美国。而反观日本的历史之路,也展现出来另外一种悲壮的景象:对于亚洲国家,苦难与悲剧并不可怕,反思与改变之后,都可以开启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壮丽史诗。

对于文化变革,我们应该有一种根本性的态度,就像《文明与野蛮》的作者,罗伯特·路威论述的那样:人类文明是一件百衲衣,是共同应对自然挑战的结果。

不同文化的互通与融合,消弭了任何文化和种族所谓的优越感,人类文明是一体的,不同的文化都为此做过贡献。现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第一次大过东西方文明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文化变迁。未来的分界线不是东方和西方,而是人类与非人类!碳基文明与硅基文明!当AI与机器人胜过人类之后,人类是当统治者还是寄生虫!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