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如何评价萨提亚

2019-05-18
怎样看待互联网公司的高强度工作?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作者,文乱翻书。

头条科技的《头条有约》栏目去YC中国办公室采访了陆奇,其中不少观点是他首次对外公开讲,其中就包括他对萨提亚的评价。我对其中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摘录如下:

1.陆奇如何评价萨提亚?

如果读过萨提亚那本《刷新》,大概可以感觉陆奇与他之间是有故事的,萨提亚在书里也曾评价过陆奇。萨提亚在微软的改革现在来看可以算是非常成功,在百度经历不那么成功的陆奇现在如何看萨提亚?

萨提亚评价陆奇:

我们聘请陆奇博士担任微软所有在线服务的负责人。这之后,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飞速提升。

陆奇是雅虎的一位高管,也是整个硅谷极力招揽的人才。史蒂夫、现任微软人工智能与研究事业部的负责人沈向洋,还有我,一起去湾区拜访他。我们和他谈了一个下午。在回来的航班上,史蒂夫和我说:“我们得请他来,但如果你不想在他手下工作,那就成问题了。”

初与陆奇会面之后,我就知道我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微软也会受益。所以,我毫不犹豫支持聘请陆奇,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这会阻碍我自己的晋升。我知道,在在线业务部门为陆奇工作,我会从他身上学到东西,我的专业能力也会因此得到提升。

后来,我担任首席执行官最初的几年里,陆奇是我们的高级管理团队的重要成员。后来陆奇离开了微软,但他仍是一位值得信赖的朋友和顾问。

陆奇评价萨提亚:

我在微软工作了八年多,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过程,学到了很多。我跟萨提亚的关系非常非常好,跟他合作过多年,我在微软的时候,他曾经汇报给我大概有两年多时间,后来他当了公司的CEO,我向他汇报了几年。

我个人非常看好微软,我觉得萨提亚在过去几年做的工作真的非常非常出色。首先,微软从过去PC为主的公司,可以说比较成功地转入了云的阶段,Office 365、Azure都是非常好的产品,这和萨提亚的战略执行度和清晰度是直接有关的。他做得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是对微软文化的评估,他推崇发展心理,这让微软整个公司文化更有活力、更开放。

我离开微软的时候讲了两点,我将继续担任比尔·盖茨、萨提亚的个人顾问,目前还是承担这样的一个责任,去西雅图的时候也会经常去见他们,给他们分享我观察到的一些心得,希望对微软的长期发展更有帮助。所以我会非常珍惜这段缘分和友情。

2.如何看待YC中国过去的9个月?

陆奇:我在YC这一年,一句话,学得很多。某种意义上,是我一个人的从0到1。有一段时间,基本就是我和我太太两个人,什么都做,也踩了很多坑,但只要学得很多,还是非常有意义。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System Builder(系统搭建者)、Thinking Practitioner(思考行动者)。过去几十年,我花很多时间搭建科技系统,搭建产品系统,搭建商业系统,YC的工作是搭建人的系统,这“人的系统”叫创业公司。

我喜欢做实事,但我也喜欢思考。美国一个物理学家叫理查德·費曼,有一句名言是“For things I don't know how to build,I don't understand.”(我不能创造的东西,我就不了解),如果我不把这个系统做出来,我没法真正理解,所以我一定会去建体系,但是光建体系不深度思考,对我来讲很不满足,所以永远是去建同时去思考。

我最想做的是建立更好的体系,特别是建立新一代的创业体系。我很担心的是,我们过分注重商业效果,而忽略了每一家企业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技术,它对社会影响力非常之大。我特别想做的一件事情是,YC中国和YC美国可以成为新一代的创业体系,我们所选择的每一个创业者,不光打造好产品,建立伟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这些公司都有非常强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带来很多的正面的影响,这是我特别想要做的。

3.时代拐点与出海

头条科技:我们什么时候会进入下一个互联网发展阶段?

陆奇:如果我们观察一下,过去高科技工业的发展历史,每一个新的拐点或者起点,基本上是由新一代计算平台所驱动,这个计算平台里面有个重要的一环,我把它叫做“定义性的用户体验”,比如互联网定义性用户体验,其实是最早的浏览器Mosaic;PC时代定义性体验,基本是Win95;移动互联网的定义性体验就是第一个iPhone。如何观察是不是到了下一个时代拐点,我们要关注是不是有新的定义性用户体验,当你第一次看到iPhone,就知道这不一样,我们以前没有这个,这会启动一个新的时代。

我个人认为,现在还没有看到新的定义性用户体验是什么,有可能很快就出现,有可能在2019年出现,有可能在2020年出现。这是我认为整个业界都要关注的一点——有没有一个定义新的时代的用户体验诞生。

头条科技:国内流量红利见顶,科技企业先后出海。面对更成熟的美国公司,中国公司海外市场扩张的优势是什么?

陆奇:在过去60多年,科技驱动的创新基本以美国为主,为什么?美国是唯一一个国家,既有大规模市场,又有足够多的人才,又有大规模的资金,又有好的技术,就是技术、人才、市场和资金四者都有,可以说互联网、高科技产品起初就是为美国人设计的,美国公司稍微改一改,然后拿到全球去卖。

但中国是唯一一个国家打破了这个格局,因为这四者中国也都有,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中国有很多地方是有优势的。举个例子,如果要打造一个智能家居产品,我们得问一个问题,中国的家庭跟美国的家庭比,哪个更接近巴西的家庭?我认为中国家庭和巴西家庭更接近,因为他们的居住环境、房间规模、使用习惯更接近。美国土地很多,每个家庭都很大,所以美国公司做远场语义基本都要5-10米,但一个中国家庭基本就2-3米。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创业者有更多机会,因为全世界有更多的家庭,跟中国家庭长得更像,跟美国家庭反而长得不一样。

如果一个创业者关注到这些,就可以去找到一些好的出海产品,中国的产品更容易出海,因为相对美国来说,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在用户体验上更接近。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国创业者有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第一次在美国之外,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用全球化思维来考虑创新。

4.给年轻人的话

头条科技:怎样看待互联网公司的高强度工作?

陆奇:工作是个人选择,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其次,每个人的体能、家庭环境、职业生涯追求都不一样,我推荐的是每个人按照个人情况来选择。你要设计的是一种时间管理方式,可以让你走得快,也能走得远,这特别重要。

我打个比喻,一辆车要想跑得快又跑得远,你可以把车速调到基本速度,比如平均在80公里一小时,偶尔冲刺一下,但是冲刺完以后,马上回到均匀速度,这样汽车的损耗很低。你需要避免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减速,透支的话,偶尔可以,持续透支肯定不行。我个人有自己的方式,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不一样,不要去学别人。

头条科技:对年轻人有什么的建议?推荐几本最近看的书?

陆奇:如果你现在是上大学的话,建议你至少修两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一定要学,另外是脑神经科学。对于将来新一代的计算体系而言,如果我们对人的大脑理解更深,会有更大的突破。如果你还有时间,我会建议你修经济学,如何琢磨出人与人之间的结构化的关系、社会关系,经济学是相当不错的学科。如果你还有时间,建议你学心理学,因为我们对个人的认知,目前来讲还相当浅,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加深对人的了解。

最后,我比较推荐作者而不是推荐书。第一个作者叫大卫·克里斯蒂安,他所写的一本书叫《大历史》,研究人类历史和研究自然历史是分不开的,起点必须要从大爆炸开始,看物理生态、化学生态、生物生态,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人类社会。

另外我会推荐是杰弗里·摩尔,他的书在商业生态上比较行之有效,他写过几本书,一本叫《跨越鸿沟》,一本叫《逃离速度》。

我还会推荐弗雷德·考夫曼(Fred Kofman),他曾经是我的导师,我推荐两本书,一本书叫《有良知的商业》(《Conscious Business》 ),最近一本叫《社会需要意义》。为什么每个人在企业里面都做得很多,都觉得很焦虑,因为没有充实的意义,如果每天去上班,你都觉得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很充实,会给每个人带来很大好处。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