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发布《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最让年轻人头秃的原来是?

2019-07-18
年轻人遭受刻板印象已经太老生常谈了。

(《不求上进的玉子》剧照)

编者按:本文转自娱乐资本论,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年轻人遭受刻板印象已经太老生常谈了。第一代独生子女身份的 80 后被认为自私,90 后又吃不了苦,而今年夏天迎接毕业季的 95 后 Z 世代们时常被打上散漫、任性,爱享乐的标签,年轻人总被想象成《不求上进的玉子》,春夏秋冬,躺着就过去了。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数据表明,这届在“身份探索,不稳定,自我关注和中间感受”中挣扎的年轻人们其实很努力,一点也不比评头论足的成年人年轻时表现糟糕。年轻人活得反而更主动。

18 岁到 29 岁的年轻人在心理学被划分为“过渡期成年人”(emerging adults),由美国克拉克大学心理学教授 Jeffrey Arnett 提出。这些正踏上漫漫长路上的年轻人因身体年龄一夜成为需承担法律责任的“成年人”,但自我意识和价值体系还远未成熟,这让年轻人展示出比任何其他年龄段都更愿意去主动探索工作、爱情和生活的积极性。

显然无法通过几个词来简单定义成长中的这届年轻人,但依然能够在高考升学,毕业求职这些里程碑处发现他们身上共有的特质——主动。

(《Z世代的青春实录》视频中为高考生加油的北大学生)

7月16日,B 站发布了《毕业季大数据报告》,调查了过去一年校园类数据情况。其中显示,截止2019年4月,过去一年里有1827万人在B站学习,年轻人愈发愿意主动去掌握新的知识,尝试用自己的视角记录世界。面对人生的职业选择,年轻人也更能主动把握而不是“被安排”。

学习直播,让年轻人不再怕学习头秃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下的Z世代在成长过程中已经习惯互联网所带来的巨量信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增加了获取信息的便捷性。由于知识结构和阅历所限,教科书上的严肃理论未必是年轻人渴求的最佳答案,相比之下,学习类视频,学习直播等新兴形式正成为年轻人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指出,在 B 站上已经累计 14 亿次的陪伴观看学习,其中产生了 800 万条弹幕鼓励。这届年轻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独学寡闻,在书桌上孤军奋战,而是更愿意 Study with me。

当孤独成为当代年轻人普遍生活状态,学习类直播反而成为网络自习室,连接那些共同相伴、相互激励学习的年轻人们。

UP 主“靡音Meyam”是B站最早一批做学习直播的主播。备战考研的半年里,她坚持在B站直播了三个月,每天长达九个小时。

(在B站直播学习的靡音Meyam)

“我的镜头就是对着我在看的书、在写的东西,关掉麦克风也不会露脸,学习大概到快要去睡觉的时候会开麦跟大家聊一会今天的状态”她这样总结道。有网络一端的观众观看,可以让她更加专注于学习,是靡音在B站直播学习的理由。

“别人在认真学习,而我在看别人学习”,“摄像机对着自己真的可以让自己少玩手机,被激励到了!”在800万条弹幕鼓励中,不乏这种对于学习直播的体验感悟。

正是这样一起备考,一起努力的主动学习氛围,让越来越多的UP主在B站分享学习类的视频资源,从外语学习,到化学实验。从物理科普,到历史溯源,目前B站上已经累计了420万个学习类视频内容。

从《毕业季大数据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数学”、“英语”、“法律”、“编程”是频频让年轻人们头秃的课程。无论高考备战,还是大学深造,重视逻辑性的学习内容始终是学习的难点。

复旦大学毕业生,游戏区 UP 主“老番茄”上传的《UP主在游戏中做小学数学崩溃》视频更是获得 300 多万的播放量,无数弹幕在其中寻找到共鸣。“人在绝境会爆发无限的潜能,但这些潜能并不能帮你做出数学题。”

如何高效备战高考也成为让无数学子心焦的话题。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工程硕士,B站UP主纳骨小鸟发布的《高考前60天多考60分复习考试攻略》播放量超过 60 万。越来越多年轻人借助学习视频找到了高分秘诀,迈入理想的学校。

除了学习,年轻人也主动去记录着青春

这一届的年轻人,也更愿意去将自己的青春定格。

“我想把这一切都记录下来,用摄影,用文字。它既记录了我的情感,又记录了我的思想,有了它们,我可以在多年后回首往事,总结一生,这是我最真实也是最珍贵的东西。”艺术家王小慧在自传《我的视觉日记》序里的这段话正描绘出越来越多拿起手机,相机拍摄的年轻人心声。

不分东西南北,拍摄视频已经成为年轻人习以为常记录青春的方式。过去一年里,《毕业季大数据报告》显示有超过 24 万人在B站记录校园生活。来自 2906 个城市的年轻 UP 主覆盖了中国 90% 的城市。

其中中国传媒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浙江传媒大学等知名学府的 UP 主投稿最为积极。

B 站同期制作的《Z世代的青春实录》视频忠实地剪辑出这些在飞扬的校园青春。随着“在下曼妥丝”了解到文物修复专业的一天;在漫天飞雪的故宫红墙绿瓦中,聆听“孟晓洁Jae”一曲笛声;接地气点,直接和扫帚搭档,在打扫宿舍的过程中和“Z衣羊”来段街舞。

(在B站记录青春的UP主)

从文物修复、笛声悠悠再到动感街舞,这一届年轻人更愿意主动去展示属于自己的个性青春。投稿视频的数据显示,B站校园类视频累计 190 万个兴趣内容标签。手工、爱情、音乐、萌宠、电视剧都是关注度高的兴趣内容。

年轻人主动拍摄视频,也让各大高校紧跟其后。目前已经有 182 所高校官方账号入驻B站,其中不乏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学府。

上海交大,复旦大学都通过官方账号上传校园一日游的Vlog,利用时下流行的形式宣传校园形象。上海交大更是将《了不起的工科》宣传片放在B站,借此展示海洋工程类、材料科学等 8 大类重点学科的科研成果。

(在B站为高考生加油的学子们)

这些高校也用亲和平易的形象在B站上和年轻人进行互动。在《Z世代的青春实录》视频的评论区,上海交通大学留言说“貌似又有视频提到我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关注我

”,迟到的重庆理工大学则加了一个颜表情,“来晚了,被无情淹没”。

在年轻人热衷用视频记录青春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府和校园社团也开始活跃在视频社区,拉进和年轻人的距离。

毕业难说再见,这届年轻人想主动探索更多的未来

不光是拍摄视频展示爱好和大学生活,在高考、毕业的人生重要时刻,这届年轻人也爱用Vlog在B站留下珍贵印记。

今年 6 月,游戏区 UP 主“老番茄”上传的第一个Vlog,记录了他从复旦大学金融系毕业,完成自己七个毕业愿望的过程,却勾起了无数人对于青春的回忆。这只毕业纪念向的 Vlog 视频在一周之内获得了 440 万的播放量。

(拍摄毕业视频的老番茄)

视频里老番茄用他一贯解说沙雕游戏视频的风格,展示了去吃复旦最贵的食堂;在光华楼前的草坪上打滚;骑着电瓶车呼啸穿过校园;查查自己的绩点有没有冲到 4.0,甚至还去蹭上海财大的毕业聚会。整个过程看似好笑,又无比真实。

B站《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9 年“高考”,“毕业”相关稿件投稿量超过 11 万,同比增长 251%。互动量超过 4300 万,比去年多了 4 倍。其中“毕业答辩”,“典礼”,“毕业照”,“聚餐”是这届年轻人在毕业时想要记录的4 个珍贵瞬间。曾经毕业照片只是一张集体的合照,而现在可以在视频里反复回看那天的回忆。

对于未来,这届年轻人也褪去过去的迷茫,开始主动去了解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大学专业,《报告》指出,“法学”,“医学”,“计算机”,“土木”是最让年轻人头疼的专业。“老师”,“自媒体”,“设计师”,“调音师”,“网文写手”则是脱下学士服,走向社会的年轻人们最感兴趣的职业。

在 B 站上,来自各行各业的UP主以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择校,求学,考研求职经历。本职写作网文 6 年的 UP 主“香酥鸡翅”,在 B 站分享自己作为网文作者的职业经理。曾经入行时,他花了 4 个月时间写存稿,却被编辑无情打回,通过努力才获得稳定的收入。另一位 UP 主“同同时”上传了自己去联合国总部实习的一天经历,弹幕里纷纷留言UP主活成了我想像中的模样,羡慕。

在B站,年轻人通过视频的形式体验到这些人生从未有过的工作经历。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也不会局限在一方小世界里,更能主动把握,拒绝“被安排”的生活。

正如在《Z世代的青春实录》视频里B站UP主“蜡笔和小勋”说的那样“专业可以决定你大学四年在教室上什么课,但没法决定你大学四年真正学些什么,做些什么”。

(B站UP主蜡笔和小勋)

真正能决定未来的,是每一个年轻人主动去学习,去成长。在B站的统计中,“自律”,“抗压”和“高效”这都是这届年轻人最渴望去提升的能力,同样也是面临这个逐渐残酷世界所需要的能力。

垮掉一代代表作家 Jack Kerouac 曾经说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这句话直至今日还在哺育着摇滚文化和无数年轻人。垮掉一代也远不是刻板印象和标签主义大行其道后被视为没有未来的一代,他们不愿随波逐流,勇于打破二战后冰冷的枷锁。

在毕业季的这个夏天,无论是喜、是怒、是爱、是恨,大概只有不愿被定义的年轻人才能够主动地、坦率地、没有保留地书写下青春。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