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IoT,华为小米再一次相遇

2019-11-29
当尝试梳理一个领域的典型玩家时,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其实竞争处于此消彼长的态势中,各家都有不足和长处。

华为1.png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侃科技频道,作者袁喜乐,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令小米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25日华为在上海不同寻常的举办了一场没有手机的新品发布会。

这场发布会的主角是华为平板和智能音箱,而过去这些IoT设备在新品发布会上通常以手机的配角出现。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会后还对媒体表示,未来这种专门发布IoT设备的发布会将成为一种惯例。

这意味着,华为正式吹响了冲锋号,向已被小米视为最高战略的IoT市场进军。

1 小米、华为争抢万亿IoT市场

在华为吹响冲锋号之前,小米应该料到了这场战争。

今年1月,"手机+AIoT"成为小米的战略双引擎,同时雷军宣布未来5年内投入100亿元在AIoT领域。

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战略制定和资金投入,很明显不仅仅是小米业务的自然外延,深层次是小米希望针对IoT市场扩散自己的影响力。

从整个IoT发展来看,无论是小米、华为、百度、阿里还是海尔、海信,互联网公司及传统家电企业都已将开放作为IoT平台的首选模式。

曾经站在传统家电企业对立面的小米,去年也悄悄改变了策略。与宜家的合作是一个切入点,今年宣布的100亿投入则是更大力度的真金白银。

同时也意味着,以开放为主的IoT平台将进入更激烈的竞争时段

华为前不久的IoT设备发布会传递了一个明显信号。虽然华为2015年就已推出自己的IoT战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试水之后,直到最近两年才找到方向。

与小米通过资本投入和品牌赋能不同,华为最初期望以协议为基础,开放芯片、连接、操作系统、云、AI等能力吸引合作伙伴。可随着时间推移,华为发现自己的一致性风格和体验不强,导致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品牌认知都弱于小米。

于是华为开始推出“华为智选生态”,联合各领域拥有领导地位的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基于HiLink协议的生态产品。

与此前的HiLink生态产品不同,在华为智选生态中,华为会深度参与智选生态产品的功能定义、ID设计和APP一致体验,并为合作伙伴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

对小米而言,极致性价比、一致性风格和体验,以及较为领先的线下/线上销售模式和体验是其优势。

在过去,小米依赖封闭生态链中的绝对话语权,打造了一套兼具统一设计风格和体验的智能家居产品,不仅扶植了众多创业公司,还刺激了整体IoT行业发展,再加上小米之家等销售模式提供的渠道支持,大幅降低了用户进入IoT生活的门槛。

它的挑战在于,伴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长缩水,小米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增长乏力,主入口规模不足;封闭走向开放的合作模式,又带来了“敌友”难分的互相掣肘,如何平衡自家生态链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对华为而言,优势在于不断快速增长的主入口规模、端到端IoT解决方案的技术背书,以及一贯的开放生态模式。

华为智能手机在国内的存量用户已经突破4.5亿,并还在保持快速增长,而开放的合作模式杜绝了小米IoT生态面临的“敌友”难分互相掣肘的难题。

但华为也有不足,由于其生态的开放性,华为IoT全场景的一致性风格和体验略弱,再加上重技术研发的华为在销售渠道和讲故事的营销能力上,还与先入为主的小米有一定的差距。

2 IoT底层布局

在IoT市场,因资本投入和品牌赋能,小米扶植了云米、华米、创米等创业公司,以简约设计风格、极致性价比和爆款路线,将手机作为主要生态入口,搭建了极具协同性的小米IoT生态体系。

通过这种方式小米已经进入诸多品类,大到空调、洗衣机,小到电池、签字笔。据官方数据,截止到今年9月30日,小米的IoT平台已经接入超过2200款产品,连接2.1亿台设备。同时拥有5个及以上小米IoT平台设备的用户达到了350万人。

与其说这是小米IoT业务的现状,倒不如将其视为小米对比华为的一个优势。

小米的另一个优势在于AI语音助手。2017年3月上线的小爱同学,截至2019年9月,其月活跃用户数已达5790万。基于小米智能音箱的小爱同学也已可以与米家MIoT联动,实现35个品类、超过750款设备控制。

相比之下,华为目前还没有深度布局这一快。在其最新的发布会上,Sound X音箱主打的是高端市场,与百度、小米、阿里等入门级产品不在一个层级。

到不能说这是华为的战略失误,毕竟华为目前的整体布局还是以提高品牌调性为主。通过布局高端市场的平板、PC、音箱和手机,完善生态协同作战能力,打造类似于苹果一样的护城河。

与智能手机的产业链类似,IoT市场也存在一个底层或者说核心元器件的关键领域。

而在这一领域,华为布局更早。得益于海思半导体,华为2016年就推出了业内第一款正式商用的NB-IoT芯片——Boudica120。今年,华为在第七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上宣布,目前NB-IoT芯片总发货量已经突破2000万。

今年8月的开发者大会上,华为还宣布IoT芯片从2018年累计发货量2.9亿颗。

同期,华为推出了专为IoT研发的商用芯片凌霄IoT Wi-Fi芯片系列,该芯片将于今年年底上市,主要面向所有华为智选智能家居生态合作伙伴开放。

反观小米,有松果自研芯片的失败案例在前,小米对于芯片的战略已从自研转向投资。今年4月2日,小米架构调整,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松果电子团队重组,其中部分团队分拆组建新公司南京大鱼半导体,专注AI和IoT芯片。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7月22日科创板开板至8月9日,已经连续有两家小米投资的芯片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

其中, Wi-Fi MCU芯片供应商乐鑫科技,发行前小米合计持有3%的股份,而在此前拿到科创板001号受理名号的晶晨半导体,发行前小米亦持有3.51%的股份。

乐鑫科技是全球IoT主控芯片(WIFI MCU)的先锋企业,打破了海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则晶晨半导体在2018年营收接近24亿元,是中国大陆收入规模排名前10位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机顶盒芯片供应商,是少数可以和华为海思、紫光展锐并列的中国多媒体应用处理器公司。

今年7月15日,小米入股芯片设计公司芯原微电子,拿下6.25%股份,成为芯原微电子第四大股东。8月,小米旗下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与阿里巴巴等7家公司,共同投资上海芯片设计公司恒玄科技。

这两笔投资的指向同样特别明确:

芯原微电子,系中国大陆最早获得ARM认证的SoC芯片设计公司,可为IoT、移动可穿戴设备、汽车等提供芯片定制和半导体设计服务;

恒玄科技,则主要设计具备WIFI/BT无线连接的音频系统级芯片,华为蓝牙2代和魅族都采用了恒玄BES系列芯片。

3 结语

当尝试梳理一个领域的典型玩家时,会发现一个微妙的现象,其实竞争处于此消彼长的态势中,各家都有不足和长处。譬如小米,在芯片领域处于弱势,但是通过投资和品牌赋能实现了生态链企业的搭建,并从数十个传统行业里掘金,截至目前还没有谁比小米做的更好。

再说华为。华为的底层布局十分牢靠,这得益于它每年不计其数的研发投资和长期战略,这是宝贵的财富。但也不能就此完全认为它可以在IoT市场成功,商业模式、开放平台的玩法以及产品体验,最终的成功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混合体。

我们很高兴看到小米这样的0基础企业今天能够在核心元器件上投入,这对它来说并不容易。虽然还未取得很多成就,但即便迈出了半只脚也是突破。我们更乐于华为继续加大核心投资研发,占领更多像5G这样的技术高点,可以让中国制造真正转向中国智造。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侃科技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