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医疗:与时间赛跑

2020-02-13
此次疫情爆发,线上医疗既出了力也有受益,其关键是:在时机与基础相对充分时,划开了一道巨大的需求窗口,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需求甚至完成了初步体验。

编者按:本文来源于银杏财经,作者耳令,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没有哪一次巨大的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

放眼整个人类历史,灾难在带来伤痛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比如文艺复兴驱使欧洲人从黑暗和愚昧的思想中得到解放,黑死病正是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比如骨髓移植和甲状腺医学问题之所以能得到长足发展,也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相关。

但不可抗力将带来推动还是毁灭,不仅取决于民族的韧性,更取决于社会基础的牢固程度。

2020庚子年,一场突发疾病为中国带来了难以承受的损失和苦难。唱衰是唱衰者的梦呓语,质疑中国经济将倒退的陈词滥调再冒泡,无甚新意可言。

道琼斯指数都能在几百年间历尽风雨,却持续昂扬向上,更遑论最富民族韧性,且已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独占世界GDP16%的中国。

以史为鉴,有着足够的社会基础做支撑,灾难带来的损失和苦难必然会刺激某些领域的变革。无论是战争还是疾病,都将驱使社会在顽强抵抗的同时,加快迈向未来的步伐。疫情或许会对经济造成阶段性抑制,却也刺激了某些领域的生长。

曾经断断续续向线上化发起进攻的办公、教育和医疗领域,在疫情期间迈出了一大步。

不久前还被评为“奴隶主的手中鞭子”,模糊工作和生活之界限,将996扩容为007的在线办公软件,在疫情中成了无数人“吃饭的家伙”。

而冷饭热炒了很多年的在线教育,一改弥留之际的精神面貌,最近从软需求真成了硬刚需。

相比前两者,中国的在线医疗诞生较早,但由于各方阻力太大,一直以来发展缓慢。早在2006年, “中国好大夫”等互联网医疗平台就已上线,期间中国也经历过大大小的疫病和灾害,但在线医疗始终没能进入主流视野。

其间,在线医疗曾普遍陷入C端的盈利困境。许多企业因此不得不开始尝试从2C模式转向B2B2C的模式。不过也正是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探索,使得在线医疗行业能在抗击疫情的阵地上发光发热,也为行业的C端普及度奠定了基础。

此次疫情爆发,线上医疗既出了力也有受益,其关键是:在时机与基础相对充分时,划开了一道巨大的需求窗口,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一需求甚至完成了初步体验。即使在步子更快的在线教育行业,新东方“东方优播”CEO朱宇都认为,“替行业省了近千亿元的推广费”。

随着与公立医院合作的加深,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卫健委的提倡,在线医疗发展契机已至。

1、进击,行业的先行者

政策、技术和资本构成的“铁三角”,这些年让中国医疗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服务供需失衡等问题始终存在。在线医疗服务作为助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一环,一度被视作均衡供需、解决“就医难”的突破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大批互联网医疗企业应运而生,比如最早的春雨医生、1药网、好大夫在线等,正是以在线挂号和在线问诊等方式走入大众的视线。与此同时,BAT三家互联网巨头也将触角伸展到产业链各个环节之中。

几年来BAT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B端市场,但直到此次疫情爆发,多年沉淀来的技术和能力才得以充分运用。疫情爆发并非人愿,但巨大的需求摆在眼前,首先考虑的不是机遇,而是能否消化。

所幸,BAT旗下的医疗板块,均未出现“消化不良”,咨询量开始暴增,并连锁带动了辟谣、医疗科普的搜索量。

除了大厂领先的资源整合和服务提供能力,还有哪些因素让它们能在前方直面疫情的战场外,打开后方防控的第二战场呢?

从模式上看,三家都以预约、咨询、疾病自查等功能构建起一体化医疗服务,并不鲜见。随着服务需求的急剧攀升,医疗资源配置能否及时跟上,是第一道大难题。

资金与实力问题首当其冲,此前寻医问药网、就医160等平台就曾因此而裁员、转型。

此次疫情毫无疑问也是对几大平台综合实力的一次大检阅。以百度“问医生”为例,早在1月27日,问医生就已开通服务免费通道,针对疫情较为严重的武汉,优先为用户匹配专业医生;2月7日,百度进一步将免费咨询的范围从湖北扩大至重庆、长沙、温州等10个疫情严重的城市,为其提供7*24小时的免费咨询服务。

这场防疫大战不但考验了百度的服务器和系统算力,同时也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和反应机制提出了挑战。

疫情发生后,问医生迅速打开了面向医生群体的招募渠道,呼吁从业者一起共同抗击疫情。并接入了平安好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春雨医生等多个医疗健康咨询平台,超过数10万公立医院医生24小时在线服务。

呼吁不难,但要做到整合实属不易,保证医疗质量和稳定性是用户咨询的基本需求。而在疫情压力下,连为师生提供在线学习的平台都故障频出,更遑论更攸关安全的在线医疗平台了。

凭借充分与外力相融的互联网模式,在线医疗平台一方面为前线分担了压力,提升了看病咨询的效率,更大程度上避免了线下交叉感染;另一方面,也预防了需求量暴增后,专科医师可能面临的后备不足问题。

在战场的侧翼,问医生也结合了百度的优势和社会力量,不断拓展专业维度,为稳固后方研制新武器。

比如问医生先后推出的《新型肺炎防护自查手册》和“肺炎智能自测工具”,前者由百度联合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所推出,后者则是百度和新华社客户端联合推出,利用百度的AI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学习国家卫健委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所打造。

灾难固然可怕,但不必要的群体恐慌更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自查手册和自测工具,能为民众提供病毒防护的权威指导,也能遏制恐慌心理的蔓延。

2、探索,在线医疗超车

在本次疫情中,在线医疗功在减轻院方压力、平衡医疗资源。并且,其对分级诊疗的补充作用,也开始被社会大众所认可。这对微小病症在线咨询、前中期医疗服务的线上实施提供了参考。

从数据上看线上医疗的增长,或许更为直观。优健康和大象医生在联合推出线上义诊后,两天内APP注册用户量同比去年提升55%;平安好医生一个多月时间涨了39.84%,市值突破800亿港元。

截止2月12日,百度“问医生”的总咨询量也已经超过了460万次,页面访问量逼近2亿。

来自社会的肯定和高增长仍然挡不住质疑声。疫情属于偶发事件,或许并不能代表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已经得到了质变,且保有可持续性。不过固封多年的冰层已经破开,去想象融雪的春天何时到来,显然比揣测会不会来更有意义。

回望在线医疗发展的这些年,早已不再是简单的“手机看病”,也绝非在网上建医院。而是通过深入产业链,搭建便捷的就医环节,方便患者就医。

这样看,在线医疗有点像是一个聚合多方资源的管道。

而在未来,这个管道又不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管道。一方面,针对过去医疗体制难以解决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互联网可以通过商家整合能力和渠道管控能力,抑制医药和器械被层层加码、价格虚高的乱象。

另一方面,在面对医疗需求低频且分散、医疗供给量少且集中等问题,互联网医疗也能迅速协同医疗供给,满足医疗需求。这不仅能提升效率,更能避免部分公立医院人才浪费等问题。

这些挟持医疗行业多年的痛点叠加在一起,呈现出在线医疗的价值所在,也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向打通供给、数据、服务的中心体系进行演变。

不过按照这样的发展路径,涉及的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牵扯之深,一般的中型企业只能实现单点突破,但却难以撼动全局,所以未来互联网医疗格局注定还是巨头赛跑。

BAT三家早在2014年就已正式抛出在线医疗战略,虽然此前未能迎来大爆发,但还是掀起过不少竞赛。百度的搜索基础最强,阿里B端实力雄厚,腾讯有万能微信,这些年都发展的声势浩荡。

前文中由百度问医生拉开的抗“疫”第二战线,或许是对未来场景的一次预演。

比如此次搜索量大幅提升的问医生免费咨询和智能自测服务,虽然是受疫情所驱使,但“搜索”在其中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当突发事件或疫情来临时,用户面对未知和恐惧,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先要去搜索、了解一下,这一本能反应,成为了百度的天然优势。

相比腾讯和阿里,百度通过搜索更能满足用户从起点到终点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民众对知识信息需求的提高,搜索对疫情或其他突发事件所带来的价值必然也水涨船高。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对在线医疗而言,通过用户体验与用户信赖建立的口碑,将会比营销和平台优惠更具价值。问医生等平台此次与权威机构的合作抗“疫”,不仅弥合了部分平时难以动用的社会资源,也构建了与用户间的信任基础,远不是省下些营销费而已。

疫情也为我们揭示了另一种场景——未来,医疗行业或许不再会有数据孤岛。随着信息的采集、分析、匹配等需求极速增长,更精准的数据不仅是在线医疗行业的基础设施,更可以成为医疗技术的保障。

丁香园就曾针对医生行为数据和患者血糖数据进行过实践探索,为糖尿病管理带来了收益。而技术“理科生”百度,更是通过医疗数据结构化,让数据变得更加“有条理”。

何谓医疗数据结构化?就是将散落在病例各个角落的有效信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三层次的自动化梳理、自动化理解、自动化抽取。大体意思就是建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知识图谱技术之上,通过识别疾病发生时间和疾病症状、体征检查等,让病例变得结构化、可计算。

这也意味着,未来在线医疗或许会再进化,从分级诊疗的补充手段,向辅助诊疗的必要手段衍变。线上医疗的进步,辅以精密的机械设备,未来从死神手里抢时间,会更有胜算。

3、突破,攻克时间的阻力


科技发展、网络进步、物质丰富都在不断化为现实,然而时间始终是稀缺的。无论在哪种科幻设定中,物理世界的位移时间成本都在缩短,借助虚拟世界提高时间利用率都是必备要素。

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的进步似乎就是为了攻克时间。无论是在线办公、在线教育还是本文提到的在线医疗,本质上都契合这一主旨。

消灭时间的对立面,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重点突破方向。

一个很直观的例子,智能驾驶、车路协同,能帮我们省下些花在路上的时间。那么,随着网络的深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的实现,我们又将挽救多少不必要浪费的时间。

这些技术必然落在实际应用中,其意义或许不止在于消解空间转移。但明朗的是,当时间问题得到优化,人类将有更多时间去体察自身的细微感觉。

尤瓦尔赫拉利曾在《未来简史》中写到:生命只有一座需要征服的高峰——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