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放弃”到“想一直写下去”,《乡村爱情》没有结局

2020-02-16
《乡村爱情》的故事似乎永远没有终点。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骨朵网络影视,作者星星。

14年,12部,近600集,如今《乡村爱情13》的剧本也正在创作当中。《乡村爱情》的故事似乎永远没有终点。

编剧能想到的故事基本上都已经涉及到了,没有想到的故事也放进去了。编剧李海兵从《乡村爱情》第9部开始参与,他向骨朵坦言,那时候想过放弃,真的很难。而如今,他已经从第9部连续参与写到了12部,此刻还正在创作《乡村爱情13》,能写的东西真的很少。但他表示,只要有观众愿意看,《乡村爱情》的故事会一直讲下去。

从央视到卫视再到视频平台,《乡村爱情》在过高处也经历过低谷。2006年,《乡村爱情》(第一部)露面,以在央视平均收视率11%的成绩一路高歌猛进,并出现了专家专门对其进行研讨,后来因削减剧情的原因,《乡村爱情4》(《乡村爱情交响曲》)转入北京卫视,关于《乡村爱情》题材、内容的争议也此起彼伏的出现,之后《乡村爱情8》在卫视撤档,那时便有不少网友评价,到了第8部差不多了。

直到15年底,《乡村爱情8》上线视频平台,成绩不错,也是在那之后《乡村爱情》开始有意向年轻人靠拢,编剧李海兵也从那时候开始加入。如今2020年,《乡村爱情12》依旧还在。

不少小时候跟着老一辈守在电视机前收看《乡村爱情》的那群人,如今已经为了生活打拼,剧中演员也从刚开始的不适应成长为剧中的顶梁柱,而《乡村爱情》的故事依旧还是发生在“象牙山”,还是那帮人,也还是那个“土”味道。

农村题材、生活琐事、普通演员......纵观市场上的所有剧集,《乡村爱情》成为其中最为特殊的存在之一。根据骨朵数据显示,从上线之日到现在,《乡村爱情12》一直排在骨朵热度指数排行榜前十名之内。豆瓣评分6.9,被网友评价为生命力最顽强的、最接地气的电视剧。

“家长里短”的乐呵背后,

有“数不尽”的焦虑

谢广坤敲锣打鼓,号召村民在村口接待从国外回来的小蒙;赵老四去书店询问店员有没有“一看就让人上瘾”的、有“深度”的书,要文化脱贫;刘能想法设法要给孩子改姓,想要留住外孙女一直呆在自己的身边......浓浓的“村”味儿背后让观众感受到了象牙山江湖的“土味”乐呵。

《乡村爱情》是一种群像式的人物塑造,这是原著作者、编剧张继在操刀时定下的调子,也正是因为这种群像式,源源不断的人让《乡村爱情》走到了现在。与其他群像戏不同,《乡村爱情》的人物数量是庞大的,这也让李海兵在刚开始接触时感到不适应。

李海兵说,如今《乡村爱情》人物表上的数量已经接近百人,他们在创作时要把所有人物尽量都放进去,给他们安排上“事情”,即便不能考虑到全部,至少要考虑到里面的70%—80%,当然人物的戏份肯定是不一样的,主要人物的戏份肯定要多一些。

但即便是众多人物,李海兵也表示写了这么多部,能写的东西真的很少。面对大家最为关心的创作枯竭的问题,李海兵说,张老师前几部已经写得很好了,人物的性格也已经深入人心,所以我们基本上每次都要挖空心思去写,真的没有很好的解决方式,于是只能在村里扎下,和老百姓聊一聊,我基本上每年在创作的时候都会去农村待上几个月,去村里的老乡家串门,聊聊他们的故事,聊聊他们的困难,然后写进去。

如今在李海兵的好友里,拥有着众多的“村里的朋友”,他甚至打通了这些家庭的老中青三代,老人愿意跟他讲家里孩子的故事,成家的儿子向和他分享家里遇到的困难,甚至偶尔也会抱怨一下家人、亲戚。李海兵说,听着听着,好像故事也渐渐有了。

在家常里短的故事与近百人的人物之下,《乡村爱情》的创作周期也是比较紧张的。相较于一般正常60集体量的剧本来说,《乡村爱情》的创作周期要更短。去年《乡村爱情12》的开机时间要比《乡村爱情11》的开机时间提前了2个月的时间,因为我们要抢演员的档期。

同市场上农村题材剧集鲜见相同,能够被观众认可的农村题材的演员同样不多。王小利、刘小光、唐建军、宋晓峰、于月仙......这些演员已经成为了《乡村爱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了他们的《乡村爱情》不能称之为《乡村爱情》,但这些演员不仅只有《乡村爱情》这一部戏,他们也同样活跃在各种各样的剧集与小品当中,但《乡村爱情》需要把他们全部凑齐。

一旦这些演员的档期不能敲定下来,很多内容都需要改变,但改变的时候,牵一发动全身。李海兵举了其中的一个例子,比如大家都会发现,《乡村爱情》的故事一般都发生在夏天,因为我们觉得,辽宁农村的景色在夏天是最好看的,推迟到了秋天,整个景都会“褪色”,本来我们就是一个农村剧,如果景色再跟不上就真的很难拍,而且我们年底便要把这部剧交予平台,因此,创作的过程便要尽可能的快。

在19年9月16日《乡村爱情12》杀青的那天,李海兵发了一条微博感慨到,杀青了,今年太不容易,这么难都坚持住了,我不信还能再难了,明年再战吧,加油。

“明年再战!”四个字一出,可以肯定的是,《乡村爱情13》肯定会与观众见面,于是当骨朵问道《乡村爱情》的故事会写到第几季时,李海兵笑着说,只要有人愿意看,我们就会继续,而且只要不是大家不想让我写,我自己就想要一直写下去。

喜剧要比悲剧更难。编剧李海兵对于《乡村爱情》的所有故事情节都十分熟络,他说这是成为《乡村爱情》编剧的基本功。李海兵把《乡村爱情》的整个过程比喻成怀孕,在怀孕的时候会开始想,我的孩子生长大之后,我要让他成为一个法官、一个医生,一个有理想的人,畅想很多美好的事情,但在临产的时候,心里便只有一个想法,他只要是一个健健康康的宝宝就好。

褒贬声之下,

“乡村爱情”不愿迈“大步子”

幽默、轻松、生活,李海兵认为这是《乡村爱情》能够走到现在的三个重要元素。

没有太重要的剧情,讲述农村的家长里短,《乡村爱情》让很多网友感觉:故事内容很平,甚至有些拖沓;剧情深度不够,更多是为了看个“乐”;前后没有联系起来,看了第1集后直接看第5集,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甚至有网友直接犀利评价《乡村爱情》是一部“低俗”的作品。

面对观众的评价,李海兵表示,《乡村爱情》想要达到的效果是想让大伙笑,没有试图想通过《乡村爱情》给观众传递一些大道理,其实我们希望通过《乡村爱情》,让观众了解到如何去解决家长里短的小事,如婆媳相处、邻里纠纷等问题,或者更多的时候想给大家传递一种,在处理问题时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乡村爱情12》中,象牙山村民虽然都各怀心思,如谢广坤的计较,刘能磕磕巴巴还有些小心眼等,小毛病不断,但也都是可爱的人。他们热爱生活,遇到任何事情都乐观面对,我们想向观众传递的也是这样一种元素。

因为人物过多,《乡村爱情》经常会出现人物情感无法长时间延续,使得整部剧失去了核心情节线,矛盾冲突不够强,甚至过分拖沓的情况,李海兵也看到了不少网友提出了这个问题,其实我也一直都在尝试,《乡村爱情11》的时候大家就曾尝试着把人物矛盾更聚焦一些。此刻经过大家反馈之后,我们会尽量在让故事线更加清晰,在《乡村爱情13》中构建一些新的矛盾,让剧情的连续性更强一些。

不难发现,“直播卖货”“饥饿营销”等词语不断出现在《乡村爱情12》中。李海兵说,我们加入这些元素不仅仅是因为播出平台变了,想要迎合当下年轻人的思维,更多的是农村发展真的很快,村里玩直播、短视频的老人已经不在少数。近几年,时代在发展,农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让他看在眼里。

但他也表示,《乡村爱情》本身还是一个农村题材,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一个村子也有一个村子的文化,即便城乡差距在不断缩小,但生活环境的不同,人的思维方式还是有些不一样的。而且李海兵深深地记住了赵本山老师的那句话,“我们是因为这些(俗的)东西走出来的,《乡村爱情》也是因为这个(俗)才走到了现在,不能因为过于追求变(时尚)而放弃。”

可见,《乡村爱情》想要“时尚”但也想要“怀旧”,可这个度并不好把握,在提到这一点时,李海兵与骨朵分享了他的一个创作思路。

有些南方地区的农村发展很快,因此我们在踏遍了辽宁这块黑土地的农村之后,也去了江浙地带那些城市化较高的农村小城,然后我们将笔下的“乡村”控制在两者中间,让《乡村爱情》还是那个熟悉的象牙山,但也带有一定的“时尚感”。

根据百度数据显示,在《乡村爱情12》的受众占比中,25岁到34年的观众占比达到了55%,上线期间《乡村爱情12》一直排在骨朵热度指数排行榜前十名之内,李海兵也透露,从平台那边得到的反馈来看,不仅老一辈观众在看《乡村爱情》,不少年轻人也在看,这让我们都很意外。但他也分析认为,可能会存在一部分观众在借用子辈会员观看的情况。而看到不少网友将《乡村爱情》比喻成一道年菜,增添了年味,评价《乡村爱情》是一种“土味儿洋气”时,他都特别开心。

提到之后《乡村爱情13》想要达到的效果,李海兵说自己很“贪婪”,既想要维持住原有受众的粘性,同时也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我会和我们原有的观众进行交流,坚持《乡村爱情》的“幽默、轻松、生活,保持基调,但我也会听听年轻观众的意见,特别是对于网友提出一些批评改进的意见,去主动和年轻观众多做交流。

尴尬的农村题材,

老编剧“离开”新编剧“不爱”

凭什么《乡村爱情》走到了现在,还有人愿意看?

面对这个问题,李海兵认为可能是由于大家对于赵本山老师本身的喜欢,让《乡村爱情》已经积累起了一波固定观众的支持,情怀使然。很多豆瓣网友也表示,看见几个演员甚至比自己亲戚还要熟悉,为了赵本山老师也要支持。另外可能是在剧集市场上,《乡村爱情》题材的特殊性,让大家一提到农村题材,便会想到《乡村爱情》。

纵观近几年的剧集市场,农村题材占据着剧集市场的很小一部分,而能够给观众留下记忆点的农村剧更是屈指可数。2019年12月,在广电总局“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中登记并符合重点网络原创视听节目制作相关规定的片目共487部,农村题材18部。

剧集数量少,能够写农村题材的编剧也很少。如今一些老一辈的编剧很少涉及农村题材,因为他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印象中的农村依旧停留在,自己当时对于农村的认知,经常有老编剧常会对李海兵说,对于农村的情况,我们可能了解的还不如你多。因此出于谨慎的考虑,老一辈编剧也开始止笔农村题材,同时,也因为年龄的原因,他们也很难承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

老一辈编剧离开,而拥有着创新思维的年轻编剧还缺乏农村生活的了解度。早前曾有媒体做过一项调研显示,近六成多的编剧为硕士学历毕业,他们平时最大的爱好是看电影、读书、旅行,他们最想与国际大导演合作,很少有年轻编剧愿意体验农村生活。

李海兵也察觉到,现在,大家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刻板印象,特别是很多的年轻编剧,会觉得农村戏同其他题材相比有些low,而且认为家长里短的聊天,在创作时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李海兵也认为其实恰恰最平实的内容有时候也是最难创作的。

与此同时,农村题材在商业的角度的“不卖座”,也让很少人愿意涉足。剧情类型直接影响剧集招商的难度,一般广告商在选择一部剧集时,都会把剧集内容的受众画像作为考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因为只有当商品的目标受众与该剧的受众画像相符,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广告效果。而农村题材的观众一般都为中老年群体,该类群体的消费观念相对保守,也很难被广告打动,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都远不及年轻人,因此面对农村题材,不少广告商都望而却步。

而且相对于其他剧集类型,农村剧大火的程度也相对较低,一个谍战戏、古装剧火了之后,很多人都扎推而上,但一部农村题材的剧集即便表现不错,却难出大家一哄而上的景象,李海兵感慨道,农村题材既费时又危险,真的很少有人能耐得下性子去尝试。

老编剧“离开”,新编剧“不爱”,今后农村题材又将如何发展?李海兵觉得,现在的编剧能写的,有能力的很多,只不过目前大家都不愿意去研究这一方面,但只要有市场,就会有人入局,只要有人愿意潜下心来,深入农村,好好研究,之后肯定会有不错的农村题材作品陆续出现。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骨朵网络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