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1302条谣言:传统土方屡现神功、外国人民水深火热

2020-04-16
关于“病毒消杀”和“病毒防治”的方法在两个月之中不断地翻新着,有模有样地流传在无数家庭群之中。

编者按:文章来自娱乐资本论,作者/常琳菲,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喝白酒”可以灭毒早日结束疫情?

拔头两侧的白发可以防治新冠肺炎?

美国跳海自杀尸体冲上岸致使海盐污染?

这些或逼真、或离谱的谣言,你一定都听过。疫情期间,各式各样的信息在社交网站上乱窜,其中有的可以拿来当笑话看,也有的一时间难辨真假。

谣言从哪儿来?都在说什么?我们该怎么做?

河豚君爬取了“微博辟谣”平台自2月14日到4月14日两个月间所有的辟谣信息,删除重复内容后共1302条,每条信息背后都有故事,或无知无聊、或荒诞离奇。

随着疫情情势的变化,谣言的数量也随之改变。近两个月中,微博辟谣的信息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汇总信息的通报频率也从一天一次变成三天一次,再变成五天一次。

除了国内疫情逐渐和缓的影响,2月中旬之前“一条谣言,四面开花”的现象也导致了辟谣信息的累加重复,这些“顶流”谣言在同一时期传到了不同地区,其中仅“某某市要大面积消杀”这一条,就传遍了北京、济南、合肥、盐城等16个城市,紧随其后的还有“市民逛公园被要求背防疫手册”,从呼和浩特到厦门,传遍了15个城市。

但总体分析下来,我们发现谣言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有些是因为常识所限还一惊一乍导致的“吃xx治新冠”,有些是愿景作祟导致的“xx日解除封城、开学”,另外一些日益增多的,则是美日韩等提及率颇高的国家的文章。

总之两相对比起来,随着我国新冠防控能力的展现,这些谣言也日益呈现出一种“全国人民期盼开学、传统土方屡现神功、外国人民水深火热”的既视感。

可以说,谣言虽然是假的,但某种角度上反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

愿景篇:

“每天都有一颗想出门的心”

谣言分分钟跑遍全国,网友却只能家里蹲。

将辟谣信息进行分词处理、清洗剔除之后,“开学”一骑绝尘,一共有96条,最早的一次出现在2月17号,而在3月之后,几乎每天都会有不同地区的辟谣信息。在这个超长假期之中,学生党有的和父母“相看两相厌”,有的习惯了网课打卡的平静生活,有的已经快被拖得忘了自己还考了个研。等到最近几天,湖北外各地区开学消息陆续发布之后,“开学后全年无休”又变成了新的主题疫。疫情发展的各个阶段里,辟谣的内容似乎成为世界的另一个侧面,概括着人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焦虑。

按奈不住的不止是学生,谣言信息中,“车辆”、“出行”、“交通”之类的词频也相对较高。疫情初期传“封城”,疫情后期传“复工”,随着疫情状况的好转,蠢蠢欲动的除了谣言,还有一些人“躁动的心”。

国内岁月静好,国外水深火热。1300多条信息中,涉及国外的只占4.75%,其中以美、日、韩、意为主。

国外辟谣虽然数量不多,但内容大多离谱。虚假故事里,韩国人挤爆航班来华逃难、俄罗斯人冷漠驱逐中国公民,意大利则将病人尸体丢进万人坑填埋、美国跳海自杀尸体冲上岸致使海盐污染,欧洲还因为绝望把纸币全都抛出窗外。

当然,这里面一直传播的最广的当属“新冠病毒系人工合成”,而传言的合成地点遍布数个国家,形成了一个各国的大型甩锅现场,因为这些未有官方定论,河豚君并未统计在1302条谣言之列。

常识篇:

XXX能杀死新冠病毒?假的!

国外的辟谣信息相对较少,本质是因为网民大多时候只是想瞧一瞧“特朗普今天确诊了没”。英国人因为“5G网络会传播新冠病毒”的谣言烧了基站,我们隔岸观火,大多只是为了看个笑话。真正泛滥的假消息,大多还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

在辟谣消息的词频统计之中,“肺炎、病毒、感染、消毒”等词出现的次数最多,不同于“开学”“出行”之类传来传去“毫无新意”的谣言,关于“病毒消杀”和“病毒防治”的方法在两个月之中不断地翻新着,有模有样地流传在无数家庭群之中。

以杀死病毒的无数种方法为例:

@红网:雄黄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真相来了。

@平安重庆:光催化设备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谣言,别信!

@红网:日本鸵鸟蛋抗体口罩能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不靠谱。@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密封箱能杀死病毒?日本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公众防疫指南?中药土方敷脚底可以防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公厕的干手器不能在30秒内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75%的消毒酒精+风油精雾化可杀死体内新型冠狀病毒?“杀毒”方式不对而且有风险。

媒体和专家不断澄清:没有专门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谣言依然跑得飞快,因为这些有关健康的科普信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却难辨真伪。

早在1947年,就有社会学家总结过一个谣言的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这个公式指出,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只有一方趋向零,谣言才会终止,即所谓“谣言止于真相”。

蓄意捏造篇:

你在无中生有、暗度陈仓、凭空……

不过,上文中絮絮叨叨分析了这么多,其实提及的大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谣言”。

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习惯了把“辟谣”挂在嘴边,但常用的“谣言”(rumor)更适合翻译成“流言”。流言代表着是未经确认的消息,有可能真,有可能假,传播的人并没有操纵信息的意图。

真正的谣言是有目的捏造,比如山东网警发布的:山东新泰一男子为促销面粉大米,编造“开始抢粮食、粮店超市都抢光了”。这样的信息并不是个案,在已有的数据中,有46人和他一样,因为蓄意捏造事实被依法查处。

讨论谣言传播的后果时,“抢购”一定有一席之地。从国内抢双黄连,到国外抢厕纸,再到近期重新流行起来的“粮食抢光”谣言,仿佛全人类都将愚蠢打包带走,为谣言买单。

抢购风潮的来源是传播学“第三人效应”,它指人们倾向于低估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力,或高估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力,通俗解释,就是每个人都觉得“我比别人更有主见”,下意识觉得别人回受信息影响去把某种商品一抢而光,处于恐惧,便觉得自己也要尽快下手。

第三人效应是抢购风潮的来源,也是谣言能不断扩大的原因,碎片化阅读习惯、低龄化网民、非理性表达也加剧了谣言的传播。因而,权威信源的及时澄清、专业媒体的规范生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传播学的发展,谣言公式也演变成新的形态: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谣言能量的大小也在于传播链上的每个人。

下次听说某个消息的时候,多搜搜、多查查、多等等,让子弹多飞一会儿。时间长了,“谣言词云”也就被拆散了。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