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经销商困住的董明珠

2020-05-12
这次直播,却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董明珠和格力对于线上化的决心。

编者按: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锐问 Record,作者林波,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格力的时代结束了”,家电圈最近流行这句话。

近日,三家白电巨头格力、美的、海尔发布财报。其中,格力2019年收入2005.08亿元,同比增长0.24%;利润为246.97亿元,同比减少5.75%。尤其是,2020年Q1季度净利润为15.58亿元,同比减少72.53%。

在收入和利润增速等指标上,其他两家仍然有不错的增速,格力表现最差,这被视为遭遇了瓶颈。

偏重线下的格力

疫情期间,家电行业普遍受损,其中具有强安装属性的空调业波及最为明显。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0年Q1季度空调行业零售量及零售额,同比下降50%左右,其中线下渠道受到的影响更大,Q1季度空调线下销售量下滑幅度是线上的两倍。

在这种情况下,偏重线下的格力,受损最为明显。

3月15日左右,格力线下门店开始复工,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锐问》记者走访多家线下专卖店,发现线下门店客流量基本为零,每家门店只有一个销售人员,部分门店甚至没有销售人员。

“线下渠道太重,线上转型太慢”,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渠道模式在成就格力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阻力。“传统经销商对格力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经销商以格力功臣自居,对格力电器的经营方向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干预”。他说。

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格力曾捆绑搭售格力总代理“盛世恒兴”旗下晶弘冰箱,多年来,晶弘冰箱销售不佳,颇受诟病,但地位一直未变。此外,作为对比,京东、苏宁等第三方平台直接可以从其他家电企业直接拿货,而销售格力电器,却只能通过经销商。

经销商在格力体系中的强话语权,与格力“先款后货”、“淡季压货”的模式不无相关——尽管其他家电企业也运用这一模式,但格力施行时间更早,范围更广。一位经销商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经销商利润不保,下次(格力)就难筹款了”,可见经销商在格力体系中的强势程度。

这套经销商体系最早可以回溯到1997年:格力通过与区域经销商成立销售公司,来实现双方的强绑定,在这套体系之下,区域定价、推广渠道等被统一规范;而经销商利润则主要包括打款贴息、提货奖励、淡季奖励、年终返利等层面。

2004年以前,家电企业线下出货渠道主要掌握在国美等大卖场手中,但由于国美擅自降价,董明珠开始下决心自建线下渠道。2007年开始,格力与经销商的合作关系以股权形式固定。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由全国10家重要经销商组成的河北京海公司,持有格力电器8.9%股权,为第三大股东。

一位既在格力、也在美的工作过的销售员工,在接受《锐问》采访时认为,在对线下的重视程度方面,格力明显要强于美的。“格力不允许外地蹿货。格力的货都是有安装编码的。如果把北京编码的空调拿到外地,就不会给你安装”。他说。

线上化相对谨慎

目前,在线上市场,格力明显落后美的、奥克斯等主要竞争对手。中怡康2019年Q1季度空调市场报告显示,在线上市场,美的占比35%,奥克斯占比23%,格力仅为16%。

奥克斯是最早线上化的空调玩家。一直以来,线上策略都是超低价模式,相对激进,但不可否认,这种激进方式也为他们赢得了不少市场份额。只是去年,整个行业都在打价格战的时候,这种优势忽然消失了。数据显示,奥克斯线上销量第一,2019年,被美的反超。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认为,美的的线上优势是相对比较全面的。“销售战略不像格力那么僵化,也不像奥克斯那样低价”。据了解,美的2008年开始便发力线上,其无风感空调作为近年来爆款产品,深受用户和经销商欢迎。

作为对比,格力发力线上的时间相对较晚,营销手段也相对单一。不少家电观察人士认为,很多格力经销商单方面跟着总部走,对新事物缺乏接受能力。“喜欢集团军阵地战,但不玩游击战,短平快的小活动也不会玩”。

格力线下经销商的线上化,目前来说,确实处于初级阶段:以前,各个省公司在京东、天猫设店后,线上品类也是特供机,体量小,属于“线下的附庸”;直到去年下半年,董明珠感受到线上的压力,才开始明确线下和线下的界限。2019年11月,“格力电商”成立,由格力电器100%控股、董明珠担任法人。

“以前线上有特定的专供型号,现在部分线下型号也开始走线上”,一位北京西城区格力线下专卖店店长告诉《锐问》。

不过,从《锐问》的线下调查和研究来看,目前线下和线下产品依然存在明显差别。总的来说,线下门店产品款式偏中高端,以精品爆款、新品为主,其中爆款占销售的七成。而线上产品,则相对偏低端。

价格层面,相比于线下专卖店明码标价,线上价格管控普遍宽松。据内部人士透露,格力对线上经销商的要求是,价格不要标太低,以免影响线下。

现货供应量也不尽相同。以湖北为例,去年双十一活动,格力让利30亿,“俊越变频空调”单价由2349直接降至600元,采取的是“线上供应限量,线下不限量”的政策。

甚至为了维护线下优势,同等款型产品,线上使用的零部件成本会比线下低,“网上的一些型号,蒸发器质量包括静音效果,都达不到实体店的标准”,据北京朝阳一家线下专卖店店长王雅介绍,这种情况在冰箱、电饭煲等新品类,表现更为普遍。

营销活动层面,线下补贴幅度也相对更大。王雅指着一款“冷静王”型号空调说,“这款网上补贴完是3699,我们补贴完是3099元,比网上便宜600元”。

从《锐问》整体采访和调研情况来看,格力的步子显得十分谨慎。不少店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格力起步就是专卖店,肯定会保护专卖店的利益”。

新零售的尝试

“董明珠的店”,是格力的新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格力可以直接面对用户,帮助公司更好地信息化。

2014年,格力曾上线“格力商城”,涵盖空调、冰箱、洗衣机、手机、热水器、生活家电等产品,较其他渠道品类更丰富,但缺乏价格竞争力、以及大流量,一直不温不火。2019年,“董明珠的店”上线,作为格力商城的分销商城,以“总部直销-微商分销”的模式,超过9万名格力员工开通微店,由格力员工担任销售以及客服,通过私域流量获客。

据内部人士透露,“董明珠的店”项目团队有100多人,管理层来自格力体系工作十多年的资深业务高管,属于格力重点投入的新部门。

话虽如此。但身在其中的内部人士,却经常感到困惑。

一方面,“董明珠的店”属新项目,与原有业务部门基本隔绝,典型的案例之一是今年五一大促,产品部门对业务部门的情况一无所知,不少人甚至担心新部门随时可能因政策因素而搁浅。

另一方面,具体业务操作层面而言,内部人士也反映存在节奏慢、步伐小、资源投入不足等问题,“某些领导直接跟我们讲,我们不是互联网企业”,一位业务人员在接受《锐问》采访时表示,两年时间,100多人的团队成果,还不如他们以前40个人的小团队做一年。

“无论是高管配备,系统搭建效率,以及薪资水准,都无法媲美互联网企业。”他说。数据显示,2019年,“董明珠的店”的销售总额为3.5亿元。相较其他渠道,这一成绩并不起眼。

一位资深行业观察人士在接受《锐问》采访时认为,格力内部在做“董明珠的店”时,可能没有真正想清楚自己的战略方向。“感觉格力仍然在线上和线下之间来回摇摆”,他认为。

但这句话其实有失偏颇。起码从现在董明珠的态度来看,格力对于线上的决心还是在的。

4月,董明珠在抖音开启“电商直播卖货”,累计观看431万,上架空调等38件商品,销售额仅为22.53万元;5月10日,董明珠便转战快手平台,还迅速调换了策略。——比如上架的产品价格较为“接地气”,同时搭配了二驴、驴嫂平荣等有影响力的主播,进行同台直播。

尽管现身时间短暂,这次直播成绩却十分亮眼:30分钟,3个产品的销售额就破了1亿元;60分钟,单品销售破1亿;全场3个小时,销量达到3.1亿。

这次直播战果,对于格力而言,其实有着远超于销售额的意义。毕竟之前格力的线上化探索,外界来看并不算清晰和成功,而这次直播,却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董明珠和格力对于线上化的决心。

诚如她自己所言,“格力线下有3万多家经销商,我希望让他们线上线下结合起来。我算是开了一个头,替他们探路,逐步体验线上的感觉。”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 锐问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