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to B万物生长

2020-09-19
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新基建”,才是真正的“新基建”。

编者按:本文来源创业邦专栏银杏财经,作者吴不知。

2020年9月,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开到了“云”上。腾讯高管们用一种数字化的方式向外界讲述着过去的变革与未来的方向。

与此同时,全球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

从1986年到2007年,全球信息存储量以23%的复合增长率增长。此后,数字世界迅猛扩张,大概每两年就要翻一番,2013年,每秒有205000GB的数据被创造出来,相当于1.5亿本书的容量。

这是一个以数字技术为运作规则的时代,信号以“0”和“1”这样的二进制语言进行传输。

一方面,我们所处的物理世界,正在实现和数字世界的快速融合;另一方面,对传统产业来说,由新技术带来的产业数字化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备选方案,他们有一百种理由循序渐进。

如果不是年初那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一切本应如此。

“空军”落地

在互联网创业圈流传着一个段子:如果集齐百度的技术、腾讯的产品和阿里的运营,项目等同于提前上了岸。

言下之意就是,腾讯的产品是互联网圈子里最能打的那一个。

在腾讯,高管们喜欢拿“战争”做比喻:to C部队是“空军”,做个爆款往外一投就能炸倒一片;to B则不同,企业服务更像是“地面战争”,又脏又累不说,“陆军”更考验战队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外界有很多关于“腾讯到底有没有to B基因”的讨论,在得出结论之前,先要搞清楚B端最终服务的对象是谁。

所有B端形成的服务能力,最终都是要向C端服务的。C2B不是用to C的逻辑去做to B的事,而是因为产业链的最终环节指向用户消费,所以离C端用户越近的B端客户,越想搞清楚用户心里在想什么。

这是腾讯的“陆军部队”最容易拿下的一批客户。

正如Pony所说的那样,“有些工作不难,就像施工队,谁都能施工,质量也不会差到哪去,但问题是:施工完有人用吗?做出来的东西跟消费者是不是连接?”

零售如是,医疗和教育亦然。

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摆在眼前,在中国,谈到更懂用户,腾讯如果认第二,没人敢出来说自己是第一。

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当天,正值小程序正式发布三周年,微信开放平台的副总经理杜嘉辉在谈及小程序时不止一次地提到,“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大家打造属于自己的商业闭环。”

在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沃尔玛被作为范式提及。

过去一到周末,沃尔玛的小程序就会垮掉,这是因为小程序最初开发的代码和产品技术就不在一个可扩容的框架内。

对沃尔玛来说,提升小程序的承载力,让其能够负担得起门店峰值的流量需求是最为迫切的需求。这也是腾讯云和沃尔玛合作的第一步,当容量问题得到解决,交易规模上了不止一个台阶。大会公布数据显示 沃尔玛小程序每日成交额三年翻了30-40倍。

有的客户只想要扩容,有的客户却想要一揽子解决方案。在和永辉的合作中,腾讯输出了更多的数据分析服务,从选址开始,大数据会告诉永辉哪个地区的客流量更多,这个商圈辐射半径内的用户是群什么样的人,他们日常又偏好什么牌子以及哪些种类的商品。

不同于阿里认为线下零售有瑕疵就亲自下场搞盒马的思路,在这个过程中,腾讯更像是传统零售业的一个数字化助手,或者说是商业增长伙伴。

大会还提到了一个疫情中的案例。春节期间线下门店停摆,永辉仅通过微信小程序和APP为用户提供到家服务,就实现订单量450%的增长,销售额也翻了6倍以上。

事实上,线下见面的阻隔让更多的行业意识到数字化的必要性,比如腾讯课堂和腾讯会议在学生停课期间提供的远程教育服务,人们在各种公共场合都要出示的健康码和访问小程序,这些都是腾讯和背后的几十上百家合作伙伴一同努力的结果。

“互联网+”一开始提出的时候,传统企业会质疑为什么是“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他们担心在这场游戏中,主导权到底掌握在谁手中,会不会出现“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情况。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企鹅的玩法,腾讯云已经在游戏、电商、资讯、社交,以及交通出行等多个细分市场冲入第一。

超市、社区门诊、地方政府办公室和工厂流水线,越来越多的地方活跃着腾讯产业顾问的身影。地空联合的集团式作战,让企鹅的一部分“空军”平稳降落在to B的地面上,并完成向“陆军”身份的过渡。

to B的“团战”玩法

前些年,言必称“互联网”成为中国产业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在“互联网颠覆一切”的呐喊声中,互联网和传统产业也成了水火不容的冤家,我们时常会看到双方阵营的大佬在网络上隔空论战。

《独家探访:腾讯变革150天全记录》中提到过一件事,2016年“两会”期间,马化腾和链家CEO左晖碰了头,一个传统的线下中介不但没有被互联网颠覆,还反攻线上做了第一。

这更加坚定了马化腾“开放”的决心,他看清腾讯未来的机会恰恰在于“把技术分享出来,让所有伙伴参与”。

这才有了从“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升级,成立三年的贝壳,也在腾讯“云”端重建了二十岁的链家,今年8月还漂洋过海去纽交所敲了钟。

正是这次合作让企鹅内部形成一个共识:传统行业如教育、医疗和工业,存在很高的进入壁垒,原生企业在这个领域干了很多年,他们有着腾讯没有的认知和经验,作为科技公司,腾讯很难在短期内培养出同样的能力以满足市场内的所有客户。

“好的科技公司要为科技平民化做更多贡献。”

“让互联网企业进来,但自己仍是主角,借助互联网工具,期待重新崛起。”

科技公司和传统企业的需求各有不同,但正如《人民日报》在1965年3月23日写到的那样,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个道理反过来也一样。

今年是有着63年历史的广交会第一次在线上举办,整个项目的技术支持,三分之一在腾讯云,三分之一在自研SaaS,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来自企鹅的第三方合作伙伴,他们支撑了2.5万家参展商、50家线上展区和280万个产品线上展示的正常运行,有数十万采购商参会。

在广州是这样,在长沙也不例外。

在长沙“城市超级大脑”的建设中,腾讯和东华是牵头人,后面还带着包括明略科技、湖南科创、国泰新点、东方金信在内的30多家合作伙伴,他们组团完成了98套业务系统的整合接入,上线了500项政务服务,政务服务、电子证照、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核心能力虽然由不同的公司提供,市民却可以在平台上获得一站式的便民服务。

用东华云和智慧城市集团董事长兼CEO郭浩哲的话说就是,“腾讯有非常好的技术,需要有行业理解能力的人带出去,用在不同的场景里。”

对腾讯云而言,借助产业生态伙伴就可以迅速切入细分行业,还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摊薄技术研发的费用。

根据周天财经的报道,东华在接受了腾讯的投资后,又反过来投了几家腾讯的投后公司,原因是在腾讯的产业生态下,大家打包在一起能高效地解决问题。2020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集团明确释放了服务中小企业的信号。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因为小,他们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弱,既缺乏方便易用的数字化工具,也没有充足的资源、技术和人才储备,因此数字化的需求更加迫切。

按照腾讯云副总裁、CSIG产业生态合作负责人陈广域接受采访时的说法,过去一年,腾讯云主要合作伙伴业务增长超过了100%,联合合作伙伴为超过20万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以华宇佳业为例,和腾讯云合作的三年,他们的团队规模和收入都增长了数十倍。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细流也可成江海。在商业社会,只要适度,规模经济就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

为了完成这个“小目标”,腾讯还跟地方政府一起成立了孵化基地,为投后公司对接一些地方性的扶持政策,涉及人才引入和税收优惠等方方面面。

在一盘游戏中,开局固然重要,但到后期,C位的团战意识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

以SaaS定义新基建

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音视频技术的广泛适用性,正在成为云计算厂商的基础能力之一。

这种能力要么来自原生,要么通过收购,别无他法。

很多人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云计算的红利,正是基于疫情期间的在线视频服务。要想扛过百倍流量洪峰的考验,一是云计算的承载力够大,二是在同样的计算、存储和带宽条件下,可以提供更清楚的音视频服务。

后者是技术给出的替代方案。

以腾讯会议为例,推出时是希望基于SaaS的工具去改变视频会议“硬件不互通、企业内外沟通不方便”的状况。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催化了在线会议的需求,腾讯会议在8天内扩容10万台云主机和100万核的计算资源,并通过原有的API能力迅速为不同场景打造“云上会议”。

所以很多中外医学专家抗疫情的云上研讨会在腾讯会议,联合国75周年的数千场活动也在腾讯会议,创造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云端全球对话。

一切都是腾讯基于过去二十多年积累的音视频通讯领域的经验和技术能力。

就像腾讯云是从“QQ农场”里“长”出来的一样,腾讯的音视频技术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在汤道生的眼里,腾讯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很多事情都是顺水推舟去做的。

新基建也是如此。

在腾讯云生态开放之前,无论是传统IT领域,还是各个行业的不同领域,一个普遍的现状是用传统工具和方法解决问题。每个ISV厂商,基本上都不是在做SaaS,而是在做定制化的项目。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企业的边际成本很难降下来,反映到二级市场,就是中美两国传统的企业级服务公司市值差异巨大。

这跟市场成熟度有关,也跟SaaS能力、平台能力和ISV能力,以及三个角色提供的平台和工具密切相关。

对中小客户来说,云的核心计算能力、大数据存储技术、PaaS层的人工智能技术等等,是很难独立研发和积累的能力。在腾讯之后,他们可以在一个更广阔的云平台上,用更低的成本、更高效的网络计算能力、更多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去解决不同行业的问题。

以法大大为例,它虽然只是一家垂直行业的小公司,但电子合同这种通用的场景叠加微信生态,二者合并同类项带来最直观的改变就是,用户无论是在微信生态下买车买保险还是签署个人应用,都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重复签署同一类目的不同合同。

过去十年,云计算涌现出一大批改变传统IT架构和运维方式的新技术,比如虚拟机,比如容器,又比如微服务。

但对企业用户来说,无论这些技术应用在什么场景,降本增效产生内生价值才是他们永恒不变的主题。

在过去,云服务只是“构建一个框架、运行在一台服务器上,对多个事件进行响应”,未来则会变成“构建或使用一个微服务或微功能来响应一个事件”。简单一点来理解就是,把服务器管理、操作系统管理、数据资源分配、扩容,甚至是应用逻辑的全部组件都外包出去。

平台提供服务,厂商掏钱购买。

这是云计算向纵深发展的自然而然的演进过程,也是腾讯数字新基建的基本逻辑。

结语

从“空军”到“陆军”,从“数字化助手”到“商业增长伙伴”,从“行业标杆”到“产业伙伴”,每一次转变都经过了重重险阻与审慎思考。

好在效果不错。在Gartner最新的报告中,腾讯云是全球TOP 5云厂商中增速最快的那一个,并且这种高速增长已经保持了两年时间。

在巴菲特的眼中,投资就像滚雪球,最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

to B就是这样的生态,只是需要多花心思和力气。随着“新基建”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科技公司正在完成从时代“受益者”到“建设者”的身份转换。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企业服务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是集成与被集成,还是加入to B的“朋友圈”当主角,每家公司都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to B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游戏,既要有作为国民经济“脊梁”的大型企业存在,也不能丢下像“毛细血管”一样数量繁多的中小企业。

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新基建”,才是真正的“新基建”。

企鹅最不缺的就是韧性,毕竟他们的高管团建是在戈壁徒步,到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落下,所有人一起到了终点。

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这样,刚刚落幕的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东华软件、永辉超市、玲珑轮胎等一众受益者便是最好的注脚。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