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硬件成本,轻量化部署,「万云信息」这样抓住中小制造业的心

2020-11-24
从头部到长尾,万云信息的转变如何来做?

“国内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一直是外企引入方法论,合资企业创新先行,头部央企建立国标驱动供应链,并带动整个行业的变革。”万云信息联合创始人苏旭向创业邦表示。

苏旭正式从他堂兄手中接手万云信息是在2013年,此时的万云信息仍是一家为头部汽车企业提供制造业现场管理的一站式解决平台的企业。

而近5年时间内,万云信息转变市场发力方向,目标客户从整车厂及其一级供应商逐渐向10~20亿产值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靠拢,逐渐发展为一家为生产现场提供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变阵后的万云信息如何在行业中“站得稳”呢?

苏旭回忆,在三代教师的书香世家中,自己与堂兄是脱离体制工作的“叛逆新一代”。2008年苏旭从通信工程专业毕业后,于2008年到中船重工760研究所参加工作,5年工作时间内,按部就班的生活让苏旭产生了创业的想法。2013年苏旭加入了堂兄成立的万云信息。


本文图片来源于万云信息,经授权使用

通过苏旭与堂兄对工业生产环节车间中人机料环管理的痛点分析,他们定制化开发了软硬一体的产品解决方案,利用外接硬件传感器的方式对设备信息进行采集,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及时提醒对机器的维修维护管理,而软件部分则可以解决包含智能员工排班、人员定位、工时工效管理、环境、温度监控等问题。在软件产品与物联网设备协同配合下,企业车间能够确保生产环境安全与最佳生产条件,实现数字赋能,提高投入产出比。

凭借产品在车间内部管理的多样性功能与苏旭堂兄在制造业早期资源,万云信息很快打开了如中船重工、中远船务、华晨宝马、固特异、道依茨、科冕木业等企业的市场大门。


本文图片来源于万云信息,经授权使用

已经立足市场的万云信息并不满足于头部企业定制化信息系统的发展,苏旭表示:“在自我转型过程中万云解决方案的核心优势是算法和管理方法论,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在顶级制造企业中的淬炼,不断迭代升级,不断提升成熟度形成通用产品,随着中国制造2025理念的提出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速万云想要通过将产品化整为零,结合工业信息化推进自上而下的脚步,从头部市场向中小企业切入,并在行业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万云转型过程中将产品功能进行精简,将大产品拆分为模块,为中小企业提供基于SaaS的模块化解决方案SiteONE。SiteONE以轻量化为特点,主要针对无信息化基础的中小型企业,Site ONE通过预留数据采集API,原有设备可在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 SERVER做二次开发,将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上,借用企业已采购的IOT平台,或是以API形式传输到Site ONE中,实现0硬件投入、一件化部署等特点,对中小企业而言,前期投入成本得以降低,仅需支付产品使用费用,无需额外硬件投入,而易用性却得到了提高,做到了用最低成本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据了解,Site ONE采用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形式,可以用APP或小程序进行录入,而现在大多数生产企业是用纸制表单,后期专人整理录入EXCEL,然后再导入相应的TPM系统,二者对比下,部署后企业资料录入时间降低75%、文件传递工作减少51%、设备管理工时节省23%,并可增加60%的数据可溯性。除此之外Site ONE价格也相对同类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部署后按首年10万元,之后每年8万元收取费用,价格约为同类进口产品价格的十分之一、同类国产产品价格的四分之一。


本文图片来源于万云信息,经授权使用

谈及如何打开市场渠道,苏旭表示:“目前政府为鼓励中小企业上云,提供了专项补贴,万云信息结合与制造业头部企业的合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技术,在切入长尾市场中有着天然的技术优势与壁垒。”目前万云主要通过与产业园区合作,进行区域开发,通过合作方来与企业构建联系,并在补贴资金的双重影响下打开市场。

苏旭表示,万云信息在全国多地都有注册独立公司,以满足地方用户快速响应需求,大连地区2019年企业年营收已达近三千万,2020年预计增长15~20%。

据了解,目前万云信息团队约30人,苏旭表示,将于下阶段启动融资计划,为产品迭代和加速市场布局打下基础。

该项目由创业邦合作伙伴「创力本源」推荐。

本文图片来源于万云信息,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