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哈啰的时间不多了

2020-12-17
对于一个“唯一”盈利的业务,出现如此大的变动,不仅让人怀疑,哈啰电单车真的赚到钱了吗?

编者按:本文系专栏作者投稿,来源牛刀财经,作者黄芳华

曾经的三大共享单车企业ofo、摩拜和哈啰,其中ofo一地鸡毛,押金要退到百年后,而摩拜被美团收购整合后,于12月4日终止服务。

共享单车疯狂的2017年,巨头的加持看中的是线下的流量入口以及支付场景。如今“三折其二”,对于唯独剩下的独立企业哈啰单车,还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吗?

频繁尝试新业务,哈啰难突围

实际上,哈啰近年来一直不断尝试新的业务,但发展的并不顺利。

不久前,哈啰新业务社区团购“哈啰惠生活”被报道已经停止服务。在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在争抢社区团购之时,哈啰退出社区团购并不是知难而退,而是很难达到盈亏平衡。

今年上半年哈啰在山东淄博和潍坊上线社区团购业务,开团最多时超过1000个。与巨头们大规模开城,不限投入不同的是,哈啰只在个别城市进行了尝试,并草草收尾。

这其中的原因在于两方面,

  • 一是单车领域经营积累并不能转化为生鲜、零售的优势;
  • 二是对于一家长期亏损、盈利无望,且已经过了风口期,资本不再疯狂投入的企业,无法调动大量资金对新业务进行投入。

这两方面的不足,对于哈啰新业务的尝试来说是阴影,因为这关系到的不止是团购业务,还有诸多其他。

哈啰从单车业务出发,今年尝试了许多新业务。

社区团购之前,哈啰出行在4月上线了专注“吃喝玩乐”的本地生活入口,包含酒店、餐饮等到店服务;5月份紧跟滴滴的跑腿业务,测试了“哈啰快送”,主打小件物品递送;8月,上线火车票业务;今年10月底,哈啰出行开始在广东省中山市试水自营网约车项目。

除了电单车是与单车关联度较高的业务外,四轮业务的顺风车、大出行的票务,还有物品配送的货运,都与此前哈啰擅长的领域大相庭径。

同样都是出行,业务逻辑和难点却完全不同。

一个例子是,哈啰的顺风车本想在滴滴顺风车业务暂停期间“偷袭”,但结果是业务不合规导致被约谈。

哈啰顺风车上线后,曾发生诈骗案、偷拍乘客等问题,并且“附近订单”功能偏离顺风车本质。

12月7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对哈啰等顺风车平台公司进行的提醒式约谈,涉及到以顺风车名义从事非法网约车业务、用户头像显示性别、开展长途城际服务等方面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顺风车的难点,在哈啰身上完全体现,坑点几乎全部踩中。

此外,紧随着滴滴跑腿上线的哈啰快送等业务,涉及到运输服务,与当前的包括外卖和快递系的即配形成强竞争,哈啰更是毫无竞争力。

“卖身”还是做成小生意?

有分析认为,哈啰亟需寻找第二曲线。

在业务明显没有前景的情况下,哈啰疯狂上线新业务进行多种尝试,原因也很明显。

  • 一方面二轮业务不赚钱,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只有规模并不算大的电单车业务能够实现盈利;
  • 二是二轮业务的流量不能实现很好地转化,产生高价值业务;
  • 三是在二轮的流量上,讲一个“资本更看好的新故事”。

随着共享单车大战的结束,市场上只剩下美团单车、青桔单车和哈啰三家,而美团单车则是收购摩拜而来,青桔单车是收购小蓝而来,另外一家ofo则依然押金要退几百年。

14日晚,摩拜单车停止服务,完全接入到美团APP,至此,共享单车曾经的三巨头,ofo、摩拜和哈啰,只剩下哈啰依然处于独立运营状态。

相比之下,美团单车和青桔单车,作为美团本地生活和滴滴大出行版图下的二轮车业务,业务可以进行协同,将二轮流量基础转化为其他业务的盈利,本身单车的盈亏就不是很重要。

另一方面,美团和滴滴反过来给单车业务带量,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

哈啰单车不仅需要单打独斗,还需要自负盈亏。

哈啰单车从三四线城市崛起,一直以来都是走的精细化运营路线,但即便如此,哈啰依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只能靠融资维持。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单车多次提价,哈啰的价格已经上涨50%-100%不等。

同时,在美团本地生活和滴滴大出行的协同下,单车业务规模也不断扩大,侵蚀掉了单打独斗的哈啰单车业务。

易观此前发布的《2020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报告》显示,滴滴旗下青桔单车小程序目前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3491.6万,超越哈啰出行居于榜首,哈啰为3153.2万,美团单车为2262.4万。

同时,哈啰在订单交易指数上的优势也逐渐被青桔取代。《报告》显示,青桔单车今年10月的订单交易指数达到了42.5,而哈啰仅为37.6。

哈啰的电单车业务,即便是能够实现盈利,也要考虑到前提是企业经营成本其他业务在承担,自身可能并不客观。

《华夏时报》今年4月份报道,哈啰出行的电动车租售业务(哈啰车服)人员优化比例很大,且业务架构大面积调整,供应商和经销商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哈啰在2018年急剧扩张后,2019年内部管理混乱,导致人才流失和业务停滞,后期高层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梳理业务线,聚焦两轮出行业务。

对于一个“唯一”盈利的业务,出现如此大的变动,不仅让人怀疑,哈啰电单车真的赚到钱了吗?

当共享单车度过了疯狂的资本热潮后,市场期望缩水,对于哈啰单车的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像摩拜和小蓝一样“卖身”,依附巨头充当流量入口,或者业务协同。另外一个就是精打细算,勉强能够做成一个并不是很赚钱的小生意。

当然,哈啰还可能会继续尝试新业务,只是留给哈啰的时间不多了。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