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镭镆科技」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

2021-02-23
3D打印技术可以推动整个模具产业的数字化变革。

2月23日消息,创业邦获悉镭镆科技宣布完成千万级A轮融资,由蓝驰创投领投。创始人张国良透露,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技术研发投入、产能扩张和商业模式迭代等方面。

据悉,镭镆科技成立于2019年,是一家模具3D打印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3D打印技术在模具行业的深度产业化应用。

创始人张国良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伴随着2012年国内制造业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小高潮,他开始第一次创业进入3D打印行业,探索3D打印技术在工业领域场景的开发与应用。2019年初二次创业成立镭镆科技,业务将聚焦在模具行业。

模具产业是当代制造业中的基础性上游产业,被誉为“工业之母”,全世界约80%以上的零部件产品通过模具实现规模化生产。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统计,2019年中国模具产业总产值超2700亿人民币,全国模具制造企业约3万家,从业人员超100万人,由此带动下游零部件产品总产值超过3万亿人民币。

中国的模具产业虽然庞大,但面临制造水平落后,规模小而分散,高度依赖人工等问题,整个模具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不高。作为产业链上游领域,“从模具到产品”的交付能力不足,拖累了中国整体工业生产的效率。 而3D打印技术可以为模具产业带来品质与效率的提升,并推动整个模具产业的数字化变革。

在一次创业中,张国良带领团队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即经历了市场的导入验证、技术的成熟完善以及成本的持续降低,也让市场看到并验证了3D打印技术的价值所在:区别于传统的减材与等材制造技术,3D打印是一种更加先进的增材制造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能制造复杂的内部结构与外部造型;可同时批量化制造不同结构不同数量的产品,即规模化定制;能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最短路径,是真正的数字化制造技术。

有了一次创业的深厚积累,镭镆科技相当于已经“一条腿迈进了产业化的大门”,跟上产业化浪潮的节奏顺势而起,张国良的二次创业更加游刃有余。

3D打印技术核心包括原材料、打印设备以及成型工艺等因素。张国良说道,2013年左右,团队采用进口的材料和设备,但关键的工艺水平却跟不上,打印出来的模具抛光时会有气孔和砂眼,甚至有模具开裂的问题。

现在,镭镆科技已经完全实现了3D打印技术的国产开发替代。一方面在打印设备上开始和国内设备厂商合作并进行联合研发,让打印设备更适合于模具应用需求;另一方面在材料和工艺上也开始自主研发。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于镭镆科技,经授权使用

目前,镭镆科技已组建了一支由CTO于鹏超带领的国内一流的金属材料与工艺研发团队,并搭建了金相分析、成分分析、力学性能等专业级实验室。于鹏超毕业于国内中南大学金属材料学专业,曾在国际著名钢材企业与瑞典知名3D打印材料技术公司担任核心技术研发与管理岗位,对金属粉末床熔融(PBF)3D打印工艺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与丰富实践经验。

现阶段,镭镆科技的3D打印模具已在多个行业的知名企业中广泛应用,比如:在3C行业,已进入苹果、华为、小米及OV的模塑产业链;在日化行业,已进入欧莱雅、兰蔻、雅诗兰黛、宝洁产品包装模塑产业链;在医疗行业,已进入飞利浦、迈瑞医疗的医用耗材模塑产业链。最近镭镆科技开始探索汽车与家电行业,也已为宝马、奥克斯等用户的部分产品提供3D打印注塑模具的应用。

“价值、安全、成本三方面是这些客户考虑是否采用3D技术的主要因素。”张国良表示。在价值和安全层面都已经有了可靠的验证。例如,在某国际知名化妆品企业的新款面霜瓶体包装注塑模具上,使用3D打印模具替代传统模具后,注塑生产效率提高了约42%,良品率提高了约11%,3D打印模具投入产出比约为1:5,为其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而通过设备材料工艺的自主化以及打印效率的不断提升,镭镆科技也逐步实现了打印成本的降低。目前,镭镆科技已将3D打印模具的使用成本降低到了三年前的50%,未来几年将保持每年10-20%的降幅。

尽管当前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渗透率仍然较低,但从近两年开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模具企业用户开始批量化使用新技术。“某客户每年大约新开1500套模具,刚开始每年只拿出不到10套模具用3D打印技术做替代,但随着几年下来的技术验证,今年客户预计能拿出至少十分之一的模具来做技术替代。”张国良说道。

随着市场的逐步释放,镭镆科技2020年营收相比2019年有了10倍增长,今年预计还将有5倍以上增长,并将逐步走出投入期。

谈及未来3D打印技术的研发方向,张国良给出三个关键词:定制化、集成化以及智能化。基于行业不同以及更高性价比的考虑,镭镆科技将打造更加定制化的设备与材料解决方案;高度集成化可以降低客户使用门槛;智能化则大大降低对人的过度依赖。


本文文章插图来源镭镆科技,经授权使用

镭镆科技一直追求技术上的创新性和原创性,“我们的定位是技术方案的提供商,为了让技术方案多样化、完整化,我们对于研发的投入很大,从硬件到材料到工艺,未来还将探索软件层面的研发。”相比于那些不太注重研发的加工服务同行来说,镭镆科技凭借系统性的技术优势与深度的市场渗透,发展速度将至少领先2年左右时间。

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创业公司,镭镆科技以推动模具产业数字化变革为终局,不断解决模具企业的制造难题、运营难题与交付难题,提高整个工业生产的供应链效率,帮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本文文章头图来源于图虫网,经授权使用。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


来源: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