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贝莱德来了, 张坤慌不慌?

2021-07-11
同台竞技之下,外资是鳄鱼还是鲶鱼,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刻度(id:znkedu),编译/无忌,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图源:图虫。

张坤,又有了新的对手。

日前,据证监会网站显示,已接收关于贝莱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开募集基金募集申请注册——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材料。

这意味着外资正式入局国内公募基金市场。

对此,贝莱德创始人拉里·芬克曾坦言:“中国正在发生很大变化,忽视这一新兴机会的代价太高了,尤其是长期来看。”

作为首家外资公募机构,贝莱德到底是何来头?对投资者而言,是否对其有兴趣?又会不会搅动一池春水?

手握58万亿元的“无冕之王”

眼下,贝莱德堪称华尔街的“无冕之王”。

提到贝莱德,就绕不开黑石,前者英文名为BlackRock,后者英文名为Blackstone,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者的关系非同一般。

据公开资料显示,苏世民(Stephen·Schwarzman)于1985年耗资40万美元创办了黑石,而贝莱德诞生于1988年,彼时的身份“黑石金融管理”部门,由拉里·芬克(Larry· Fink)一手创立。

却不想两位大佬相处并不融洽,呈现隐隐对立之势。

到了1995年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不得不一拍两散,从此贝莱德与黑石分道扬镳:贝莱德走的是公募路线,主要面向个人投资者,而黑石走的是私募路线,主要为主权财富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等服务。

分家之后,两家公司互别苗头。

起初,黑石明显压了贝莱德一头,却不想后者耐力更强,先发优势被逐渐抹平,甚至被反超,之所以如此皆因公募市场天然就比私募市场大,全球皆如此。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31日,境内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2.91万亿元,而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为16.06万亿元。

如今,贝莱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募资产管理公司,黑石成为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管理公司,在各自赛道纷纷问鼎。

然而,贝莱德与黑石的江湖地位却有了天壤之别。

截至2021年7月6日,贝莱德的市值为1364亿美元,而黑石的市值为668.15亿美元,更为关键的是前者的资产管理规模为后者的14倍,已不可同日而语。

据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资产管理规模高达9.007万亿美元,相当于58.32万亿人民币。

“我时常想象,如果两家公司当初没有分开,现在会发展成什么样?”苏世民对当年的分家颇为后悔。

尽管在华尔街举足轻重,贝莱德却长期缺席中国公募市场,一直意难平。

直到2020年4月1日,中国取消了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资股比限制,贝莱德第一时间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申请。

对此,拉里·芬克曾表示:“我们期待分享我们的全球投资专业知识,为中国投资者提供更多差异化的投资解决方案。”

这么来看,拉里·芬克的愿景又近了一步。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贝莱德的首只公募基金面世已越来越近,而投资者对其看法不一。

“股市里有一句谚语:跟着外资买,别墅靠大海,如果贝莱德真有实力,当然会考虑的。”曲枞祎如是说。

曲枞祎既买了股票进行直接投资,又买了基金间接投资。

之所以如此皆因曲枞祎是一名急性子,炒股喜欢快进快出,眼里容不下利润,虽然在股海纵横十余年,总体收益也不过持平而已,而近些年流行长线投资、抱团白马股,在打不过就投降的心态之下,也配置了不少基金。

“早些年,跟着感觉走,买什么全凭眼缘,看对了就上,着实亏了不少。”曲枞祎表示外资擅长抄底,跟随外资操作才逐渐回本,“还是他们眼光毒辣,这点不得不服。”

曲枞祎告诉锌刻度,其持有的基金收益还不错,未来有进一步加码的打算,不排除申购贝莱德首只公募基金的可能性。

与曲枞祎相比,胡盛裕的态度更为保守。

作为一名“90后”互联网从业者,胡盛裕的工作较为繁重,平时并无过多心力关注股票,因而长期依赖基金进行理财,且对张坤较为信赖。

起初,身边的朋友不断推荐张坤之时,胡盛裕并不感冒,皆因自身不喝白酒,无法与白酒基金共情。

没有坚持多久,胡盛裕就破防了。

“费再多的口水都没用,只有赚钱才是硬道理。”胡盛裕之后对张坤的态度180度大转弯,“不够虔诚,就赚不到大钱,足够信他就不会踏空。”

2021年上半年,张坤旗下基金的业绩遭遇“滑铁卢”,譬如易方达中小盘的净值下跌1.62%,特别是春节之后跑输沪深300,行业排名垫底。

自然而然,张坤成为众矢之。

对此,胡盛裕并未灰心:“没有人能一直踩准风口,他不是说过嘛,无论什么投资方法,必然在某些时期,面临业绩的落后。”

此背景下,胡盛裕对贝莱德的首只公募基金持谨慎态度:“A股指数十年不涨,简直就是Hard模式,外来的和尚就会好念经吗?”

是鳄鱼还是鲶鱼,尚有悬念

事实上,对外来的和尚会不会好念经,贝莱德会不会遭遇水土不服,金融界的态度也泾渭分明。

一种观点认为,贝莱德对中国市场颇为熟稔。

据贝莱德官网显示,旗下贝莱德中国A机会基金、iShares中国大盘ETF等多只基金覆盖了A股市场。

单轮业绩的话,并不比国内同行逊色。

譬如,贝莱德中国A机会基金成立于2018年12月27日,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招商银行、迈瑞医疗、贵州茅台、兴业银行、京东方、宁德时代、中国外运、山西汾酒、交通银行、中石油,涉及医疗、白酒、新能源、科技等多个热门赛道。

截止6月30日,该基金2021年上半年的净值增长为5.22%,而国内百亿规模的权益类公募基金,净值增长中位数为5.3%,这意味着其与内资主流投资水平相当。

一名国际投行分析师表示:“从名字来看,贝莱德首只公募基金是混合型,并非其擅长的指数型,就是对A股市场的特殊性有过充分的考量。”

而华泰证券告诉锌刻度:“目前来看,象征意义更大一些,但贝莱德进入国内,也会把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投资理念带入中国。”

另一种观点认为,贝莱德或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某私募投资部经理陈听涛认为,A股板块轮动频繁、投资策略多变,与外资崇尚长期投资的调性格格不入。

“2005年的重组题材成就了王亚伟,2015年的创业板成就了任泽松,2020年的白酒概念成就了张坤,市场风格一直在变。”陈听涛称。

陈听涛进一步表示,贝莱德也要适应投资者的敢爱敢恨有血性,类似“涨了叫坤哥,跌了叫坤狗”这种爱恨就在一瞬间的事情,一样无法避免。

某公募基金公司执行董事刘旭凌告诉锌刻度:“可以把当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做个对比,目前还是中资银行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有的外资银行的业绩甚至不如城商行。因此,不用过分去神话,归根结底还是要比拼业绩,内资公募基金深耕多年也并非庸手。”

从这个角度来看,贝莱德切入境内公募基金赛道的影响尚不确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施罗德、富达、路博迈等外资都在路上。

那么,同台竞技之下,外资是鳄鱼还是鲶鱼,唯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