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个员工,4000万用户:海外教育独角兽是怎样长大的?

2021-09-16
海外教育市场前景广阔,却挑战重重。

图片

作者|谢璇

编辑|房煜

图源|图虫

疫情,一度是中国以及全球在线教育市场的催化剂。

虽然国内的教育行业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但是海外市场仍然热闹非常。

其中,美国的在线教育行业尤为繁荣。

数据显示,在线教育各企业2020年融资情况比2019年增加了30%;而2021年上半年达成交易的融资总额近6.8亿美元。

持续的繁荣,技术的深入,对全球多样化市场的适应和探索,让海外教育市场,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也发展出了一批以技术推动模式创新,获得全球市场认可的,真正的教育独角兽。

多邻国和coursera便是其中的典型。

图片

拥有伟大梦想的多邻国

2000年,年仅21岁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在读博士Luis von Ahn,基于他与导师共同提出的验证码概念,设计出了一套名为CAPTCHA的人机验证方案,也被称为验证码。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计算机对于图像的辨识能力极为有限,但是人类却往往可以轻松看懂图片上的文字。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下,雅虎开发出了验证码功能,成功的拦截了大量机器人注册。

由此,Luis von Ahn一战成名。

随着验证码技术的广泛应用,每天全世界有2亿次验证码的输入,每次花费10秒钟,这样每天全人类就在验证码上,浪费了50万个小时。

Luis von Ahn不甘心就此放过如此巨大的人工力量,他又推出了新一代验证码reCAPTCHA。把每天50万个小时的工作量,化作了对纸质书本典籍中,模糊文字的识别能力。

在该技术推出之初,reCAPTCHA 每天就能录入 3000 万个字符。到2011年,reCAPTCHA每天就可实现1亿次的输入,并实现了7.5亿个模糊单词的电子化。

海量的人力,意味着难以估量的潜能。

从埃及金字塔、修建苏黎世运河以及把人类送到月球,这些伟大项目都大概动用了10万人左右的工作量。

而互联网时代,是否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召集1亿人,来将互联网上的主要内容免费翻译成其他各种主要语言,让信息在不同语种的人中,真正实现共享呢?

可是,想要找1亿个会使用两种语音的人,实在是太难了。那么愿意学习另一种语言的人,是否会更多呢?Luis von Ahn发现,当时世界上共有12亿人正在学习外语。

于是,他便开始着手创建了一个免费语言学习网站Duolingo——让用户通过翻译书籍或新闻中的句子来学习语言,并且还能对照他人的翻译结果来检查自己的水平,同时不断提升难度。

而且,事实证明,这些语言学习者在单个句子的翻译能力上,远远超过机器的翻译能力,同时并不比专业人士差到哪去。在Luis看来,Duolingo最让他兴奋的地方在于,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创造价值,他们不用付出金钱,只需要付出时间。

由此计算,如果想要将维基百科全部翻译成西班牙语,需要10万名活跃用户花费1周的时间,而100万活跃用户则可以在80小时内完成。

对此,有人评价,从CAPTCHA到Duolingo,Luis von Ahn所开发的产品都不过是个诱饵,让用户像仓鼠一样,被引诱着去推动互联网这个雪球,不断前进,越滚越大。

在2011年,Luis von Ahn在TED的演讲中,详细讲述了他开发多邻国的思路历程。这是一次非常优秀的产品推介,该演讲被超过 100 万人观看,演讲结束后不久就有超过 30 万的用户注册了多邻国。当时的多邻国,还仅仅是一个网页测试版。

这样的产品思路,也决定了多邻国从创立之初,就是一款面向国际市场的多语种产品。截至目前,多邻国为全球用户免费提供40种语言的课程。响应用户的新需求,多邻国还将在2021年下半年上线粤语课程。

不过,现实远比理想骨感。用户通过翻译免费学习语言,平台通过用户翻译内容获利的模式,最终还是被多邻国抛弃了。

虽然BBC 和 CNN 都曾是它的客户,且为多邻国带来的非常可观的收益,但这个模式会导致人工成本变高,且需要重新组建一支销售团队。同时,Luis 认为这与他想为所有人提供在线语言学习平台的初衷渐行渐远。

随后,去掉广告的会员订阅,成为了多邻国主要的盈利模式。从2018年至2020年,该项目为多邻国贡献了七成以上的收入。

除此以外,多邻国的语言测试服务也实现了大规模地增长。2020年,由于多邻国在语言测试上的能力,以及远程低价的操作模式,一度替代了线下考试雅思和托福,成为了众多海外大学认可的语言能力测试。

2021年,SG奥克兰大学预科课程就宣布,学生们可以直接用多邻国英语成绩替换雅思、托福等其它语言成绩,来进入奥克兰大学的预科项目。截至目前,明确接受多邻国成绩的澳洲院校累计有十余所,新西兰院校有四所。

而每次考试多邻国都会收取49美元的服务费,所以接受多邻国英语考试成绩的学校越多,多邻国从考试业务上获得的收益就越大。招股书显示,2020年多邻国的英语考试服务就为其贡献了9%的营收。

多邻国于今年7月29日登陆纳斯达克,2020年营收为1.61亿美元,较2019年的7080万美元增长129%,但仍未实现盈利,净亏损1578万美元。截止2021年7月,多邻国旗下的多邻国App已拥有超过5亿用户,月活跃用户超过4000万,并提供了40多种语言学习模式。

招股书中显示,多邻国的员工数为400人,据此计算,2020年多邻国的人均营业收入可达40.25万美元。截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多邻国已拥有约 190 万付费用户,客单价约为84美元。

图片

图片

慕课模式先驱Coursera

著名的线上学习平台Coursera诞生于2012年。那时候,该产品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Daphne Koller 经常喜欢举这样一个例子:在斯坦福,每年大约有 400 人选修 Andrew Ng 和她开设的机器学习课程。而自从这门课转到线上后,已经有超过 10 万人注册,而如果把它放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这需要 250 年。

作为慕课(MOOC,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模式的引领者,Coursera在产品上线的4个月里,注册用户就达到了100万,这个数据甚至超过了Facebook和Twitter的早期用户增长。

当时,Coursera 甚至可以做到一个星期增长 7 万名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的新用户。

将美国知名高校的课程,通过免费视频方式传播出去,这一举措为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优秀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得到了全行业的拥戴,包括传统大学体系都在为其鼓掌叫好。

与此同时,Coursera从开创之初就在进行着变现的努力。

首先,是signature track模式。此时Coursera的课程依旧免费,但是如果学习者想要获得一个具有权威的证书的话,那么就要付49美元。这个产品让Coursera在9个月内营收了100万美元。

在良好的现金流激励下,Coursera继续深耕与大学的合作——选修Coursera的课程可以被认证为大学的学分,同时大学会支付给Coursera一部分的课程授权费。其中,一个典型的在线项目管理课程能够给Coursera带来80%左右的收入。

随后,Coursera宣布推出新的付费课程项目specialization。学生可以通过几组课程深入掌握一个学科,并在上完课程之后可以得到相关学校颁发的证书,依旧是49美元一组课。

根据Coursera提供的数据,specialization产品上线5个月后,付费用户达到14000名,为Coursera带去了100万美元的收益。

此外,Coursera还与 Google、Instagram 等500家创业公司合作,将原有的微专业课程specialization升级为更加注重实际工作能力提升的Capstones,开始进军职业教育。同时,课程价格也从49美元升级到95美元。

以上这几种模式是Coursera的主要收入来源。Coursera现已经提供24个硕士学位及2个学士学位的课程,包括商科、计算机、数据科学及公共卫生等方向,价格从9000到4.5万美元。

根据Coursera的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Coursera共与150多所大学合作,提供了4000门在线课程,“其中主打的20多个学位课程价格,低于许多学校提供的线下课程。”

在ToC模式成熟之后,Coursera又尝试了To B的企业培训业务——为企业量身定做培训服务。

2021年3月31日,Coursera在纽交所上市。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财年,Coursera实现收入2.935亿美元,而随着免费内容和营销费用的增加,该公司的净亏较2019年有所扩大,达到了6680万美元(约合4.3亿人民币)。

目前已经有7700万个人用户以及2000多家企业和100家政府机构通过Coursera在线学习。

Coursera还表示,其平均获客成本不到2000美元。

而Coursera的员工数量则比多邻国稍微多了一些。2020年底,Coursera曾表示,计划在已有的600-700名员工基础上,再增员100多人。彼时,该产品已拥有320万付费用户。

图片

图片

中国在线教育如何赢得海外市场

无论是多邻国还是Coursera,之所以可以获得如此快速的增长,源于其从产品开发之初,便着眼于全球市场。

据统计数据门户Statista显示,2019年全球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1010亿美元,预计在接下来几年呈指数式增长,在2026年达到3700亿美元。海外在线教育市场依旧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然而,纵观国内在线教育产品,却鲜少见到具有海外拓展能力的品牌。

图片

在声网Agora 教育行业产品专家李斯特看来,教育是一个重运营,特别是重本地化运营的产品类型。无论是K12还是职业教育,都需要很强的本地化内容收集,以及课程生产能力。

他认为,国外市场远比国内割裂,在中国之外很难找到一个上亿体量的市场,每个国家的内容/用户差别很大,导致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很高,但增长速度和单个产品的天花板都不如国内市场。

以印度这样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为例,由于各个邦的语言不同、教材不同,基本无法用一套产品打遍全印度,需要根据不同邦提供产品,这极大的增加了供给端的产品研发复杂度。

此外,收费问题也影响着教育产品的出海进度。国内用户已经习惯通过在线方式购买和学习高价的课程和服务,海外的用户习惯还需要培养,目前大部分目标市场更适合的是相对低价格的订阅付费、或者相对低价格的内容服务。

多邻国的平均客单价水平约为84美元,而即便拥有9000美元以上的课程,Coursera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单价为49美元的课程。

而在映魅咨询创始人刘凯看来,这些知名的海外教育类产品,之所以收费较低,实际上源于其截然不同的产品理念。他认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下,产品设计者认定用户是不会自主学习的,而被“training”——因此,用户才会愿意花几万元,让“名来主动指导整个“教”的过程。

而很多海外产品在设计思路上,则是认定用户是会主动进行“learning”。因此,很多海外教育产品实际上是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学习工具,让用户自行探索,自主学习。而这样的工具类产品,自然很难向用户收取更高的费用。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教育工具类产品的出海是相对容易的。而视频直播课教学则需要本地教师的招聘、培训、管理、包装和推广等一系列本地化运营能力,同时,这也对企业的区域选择判断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海外教育市场前景广阔,却挑战重重。无论是商业模式、研发能力还是技术基础,中国在线教育企业都拥有不俗的实力,但是中国市场的经验积累也许很难直接复制粘贴。而反观一流的海外教育产品,从产品设计、运营到付费模式,走的都是与中国企业截然不同的方向。

中国教育企业的海外之路,仍然面临着多重的考验。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