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评:古井贡酒“五香”俱全背后,是产区的战争还是资本的战争?

2021-09-30
古井贡酒酿酒,已经不再依靠亳州的那口古井了。

图源:图虫

编者按:本文来自酒周志,作者酒周志,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大家都不再满足做一个区域性的酒企,扩张是必然的结果,谁能赢得这场战争?是产区特有的产品优势?还是资本的驱动力?是产品赢?还是收购赢?

古井贡酒酿酒,已经不再依靠亳州的那口古井了,茅台镇也将有它的布局,酱香加盟后,终于集齐了五香,以后古井的老板们出去吹牛,可以很牛气地伸出五个手指头,五香本香。

徽酒龙头古井贡酒(000596.SZ)最近再次出手,在茅台镇进行了布局,完成了对贵州仁怀茅台镇珍藏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珍藏酒业")的投资,前者持股60%,成为控股股东,随后9月27日,古井贡酒便迎来一个涨停。

今天的古井贡已经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徽派浓香代表了,而是集齐了浓香、清香、酱香、古香、明绿香五种香型的千亿市值白酒企业。

那么,古井贡酒一个千亿市值的酒企为何不像其他玩家一样,稳固自己的传统强项,做透一个香型,比如茅台、五粮液、汾酒,非要选择走这种分散战略呢?这背后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

在我看来,这其实还是产区焦虑,无论是古井贡酒,还是黄淮产区的其他酒企,这些年一直没有把自己的产区故事做好,当然讲故事的前提就是用匠人精神去做产品,重营销的后遗症暴露无遗。

讲一个关于酿酒的故事

早些年,几乎全国各地的浓香型酒企,自己都不酿酒了,因为自己费劲酿的酒,还不如四川买来的香。

每天四川往来其他省份酒企的车辆络绎不绝,从大邑、邛崃、泸州、宜宾开出去的罐装车,出去的时候是四川牌照,到了其他省份赶紧换牌照,到了一些知名酒厂门口有时候还不敢进厂,直接在外面伸出一根管子弄进厂里。

以上这个故事,是一个在四川拉了二十年基酒的司机告诉我的,现在他还在拉,但是渐渐地开始跑新疆、西北等地,大厂的需求越来越少,大家都意识到了,产品要有差异化了,口味的高度趋同,已经玩不转了。

甚至,很多媒体还会较真,说你一个百亿千亿的白酒大厂,自己连酒都不生产,还天天吹什么产地。

那么,这些酒厂之前为什么不自己酿酒呢?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原本自己的酒厂产能并不大,扩大产能需要很多钱,浓香型的白酒本来周期就长,整出好酒都得五六年之后了,而且酿出来的酒还不见得比四川采购来的基酒好,何必自己费这劲折腾呢?采购不就得了,反正量大,只要基酒供应商的产品稳定就行。

这些酒厂有没有自己的酒?

肯定有,而且口感的确也非常不错,但是因为都是老窖池,产能太低,只能供少部分自己的高端产品,所以市面上大量的中低端产品,长期都是用川酒勾调。

那么,但凡有点远见的酒企都会早早开始扩大产能,等个十年十五年,酒的品质也就稳定了,虽然周期长,但这是个必由之路。在这个问题上,据我所知,整个黄淮产区的酒企几乎都外采过基酒,但是从09年逐渐被媒体曝光后,各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同在黄淮产区的洋河就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早早开始扩大产能,目前已经逐步完全摆脱外采的问题,但是一些徽酒去年还是被“财经十一人”曝光外采不断。

一个做产品的公司,尤其是进嘴巴里的东西,如果都是外包出去的话,这个企业何谈产品品质呢?

所以,每一个白酒品牌从区域走向全国化的时候,都必须考虑一下自己产能是否足以支撑的问题,放量不能放质量,否则品牌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这个故事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各位自己揣测,匠人精神,是白酒行业必不可少的一个特质,这是我坚持的观点,哪怕味蕾的一点点细微的差别,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销量。

古井目前也在做出影响的努力。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古井贡酒计划募资50亿元,总投资89亿元,建设11420口窖池,形成6.66万吨原酒的生产能力;另外建设28.4万吨的基酒储存能力及13万吨的灌装能力。预计于2025年开始投入使用,可以达到设计产能的80%,2026年及以后各年可以达到设计能力的100%。

产区的战争还是资本的战争

从香型上来看,古井贡酒的产品线布局已经足够大了,主流的浓清酱都进行了布局,浓香放在亳州大本营,清香放在湖北,用黄鹤楼品牌去打,酱香放在茅台镇,另外自己旗下整出了一个古香型新概念,用来创新占领超高端市场,另外用明光酒业的明绿香型,尝试性做一些突破,按照目前这个套路来看,其实没有太大的投资失误,通过投资和收购来完成的香型布局,代价都不大,战略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从营收上来看,古井的基本盘还是年份原浆和古井贡酒,2021年上半年大概占据了不到59亿的销售额,黄鹤楼上半年大概在湖北贡献了5.8亿营收,安徽和湖北是目前整个古井贡酒的主战场,财报中也可以看出,华中占据了古井八成收入。

以前的白酒市场,特别像军阀混战,每个省几乎都有自己的白酒品牌,各自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想要吃掉对方的市场比登天都难,能称得上全国性品牌的,只有茅台和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酒、汾酒,都进行过全国化的冲击和尝试,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

从产区上来看,目前只有四川贵州的黄金三角区出过全国化的品牌,综合实力绝对第一,黄淮产区一直是坚守华中和华东,汾阳产区坚守山西和华北部分地区,二锅头坚守华北以及东北,宝鸡产区的西凤守住西北,但是实力一般,经常被人蚕食。

放眼整个中国,大西北、东北、河南、山东,华南一直都是各家酒企争夺的重点,因为这些地方,本地酒企不强。

目前来看,能够有实力挑战川贵产区的酒企,只有山西汾阳的汾酒以及黄淮产区的洋河、古井贡酒。

酒企现在为何都流行外扩?这与这几年资本的表现也有很大关系,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这几年白酒的表现都可谓当红辣子鸡,这也让白酒企业看到了无限可能。

茅台和五粮液的投资虎虎生风,白酒都已经不能满足这两位大哥的欲望,据我所知,电动车,其中一家都在偷偷布局;洋河在茅台镇也收购了贵酒,汾酒开始全国布局,试图恢复自己的江湖地位,古井直接干出了五香俱全。

大家都不再满足做一个区域性的酒企,扩张是必然的结果,谁能赢得这场战争?是产区特有的产品优势?还是资本的驱动力?是产品赢?还是收购赢?

这就是现在摆在酒企面前的两条路,是投资自己,还是投资别人。

产品直接决定鸡蛋如何分配

说实话,现在除了各种香型的绝对龙头,才有绝对产品自信,其他哪家酒企有绝对自信?

古井贡酒收购黄鹤楼、明光酒业以及今天的茅台镇布局,洋河收购贵酒,这些都在表明,二线玩家们,其实对未来自己如何全国化,是没有一条绝对的路走到黑的,在他们的认知中,资本和产品是要双轮驱动的,单纯靠产品吃掉市场,他们没有绝对的自信。

虽然,古井现在整出了五香俱全的局面,但是目前真正能给古井贡献营收的,只有黄鹤楼,2016年控股黄鹤楼大概花了8个亿,花了2个亿收购的明光酒业,目前还只能在安徽滁州一个地区有销量,而此次在茅台镇的布局也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披露具体金额,但是可以看出代价应该不大,大概率在几千万的投资级别。

投资酱酒背后其实是有逻辑可循的。

据天眼查显示,珍藏酒业古井贡酒持股60%,注册资本也由50万元增加至125万元。

据公开资料显示,珍藏酒业在2009年以前,年生产传统工艺酱香型白酒13.5万斤。后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车间,年生产传统工艺酱香型白酒从43万斤逐步增长至2012年的200万斤。

而此前,洋河也是在2016年进行了香型布局,花了1.9亿全资收购了贵酒,黄淮产区两强都在酱香型进行了产区布局。

加上此前,浓香巨头五粮液也在自家工厂用自己的工艺整出了五粮液酱香型白酒永福酱酒。可以说,酱酒正在成为所有白酒玩家都跃跃欲试的香型。

此外,水井坊、景芝、古越龙山都在酱香进行了布局。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让我们看一组数据。

据《2020-2021中国酱酒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20年中国酱香酒实现产能约60万千升,同比增长约9%,占中国白酒行业总产能740万千升的8%;实现行业销售收入约1,550亿元,同比增长约14%,占中国白酒行业销售5,836亿元的26%;实现行业销售利润约630亿元,同比增长约14.5%,约占中国白酒行业利润1,585亿元的39.7%。

酱酒仅凭8%的产能贡献了白酒行业26%的销售收入和40%的利润。

这就像手机玩家都想做高端手机一样,人人都想成为第二个苹果,如果苹果是茅台,那么华为此前就是五粮液,小米、OPPO、vivo就是后面追赶的洋河、泸州老窖、古井贡酒。

但是,酱酒目前是一家通吃,其他人喝汤的局面,这些外来户现在可以说是连汤都喝不到,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布局占坑行为。

在我看来,与其整这么多资本行为,分布式放鸡蛋,还不如学习一下汾酒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玩法。

正当大家在四面出击的时候,汾酒正在用自己独步天下的大曲清香一路高歌,吃掉了很多市场,渐渐有了全国化的势头,在资本市场层面,目前市值接近4000亿的汾酒,是稳稳占据了白酒老三的位置。

产品不行,就把鸡蛋分散,产品自信,就放在一个篮子里,看好,这种亘古不变的逻辑,正在白酒行业上演。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