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互联网大厂年内投资布局,“大佬们”究竟更偏爱谁?

2021-09-30
疯狂投资背后的“小心思”

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专栏港股研究社,图源:图虫。

对外投资,在当下企业的发展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风向。

科技巨头、互联网大厂正成为资本市场上最活跃的投融资交易买家之一。根据IT桔子统计,截止到今年8月,在国内CVC并购方Top20榜单中,近乎绝大部分都为互联网巨头或是科技大厂。

投资涉及的领域堪称五花八门,从企业服务、游戏到汽车交通,再到餐饮、医疗健康等,脚步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领域。

互联网大厂中,谁又是那个站在投资潮流上的“逐浪者”,又为何把投资当成一门“艺术”?

互联网:新一代“投资达人”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以及企业投资价值的显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以及资本,将目光瞄向了国内市场及企业。

今年上半年,A股、港股合计迎来294家新上市的企业,募集资金总额超3807亿元,港交所、上交所在全球五大证券交易所中分别排名第三、四名,国内市场依然为全球资金重要汇集地之一。

细分到投资机构类型以及种类,例如顺为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中国等专业投资机构还是占据国内投资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IT桔子显示,以顺为、高瓴、红杉资本中国等投资机构为例,年初至今,仅是这三家机构的投资事件就已经达到407起,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

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内科技、互联网大厂的资金、版图发展不断完善,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科技类型企业正成为国内投资市场上最活跃的并购交易买家之一。

以腾讯、字节、阿里、小米等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年初至今累计发生投资事件达到477起,投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投资事件数量排在头部的阿里,今年投资事件仅达到29起,位居B站之后,腾讯、小米、字节成为新的“互联网投资三巨头”。

在国内CVC并购方中,截止到今年8月,阿里、字节、腾讯成为国内CVC并购方前三甲,百度、携程、京东等也纷纷上榜,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20的CVC并购方仅有少数为医药、地产、线下零售集团。

不过,早期,混迹于VC圈的一些头部CVC们,其中,多数已经逐渐退居二线,诸如盛大资本、奇虎360、新浪微博基金等,在近些年,逐渐没了踪迹,今年,盛大、360、新浪微博三者合计投资事件2起,自2020年开始,盛大资本已经没有再进行VC创投。

继腾讯、阿里之后,小米、字节、联想、B站等成为国内互联网投资企业势力,稳居国内互联网投资市场第二梯队,这也为后续新的互联网企业布局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

“B端”生意成心头好

从国内众多互联网大厂来看,作为老牌的腾讯、阿里、小米以及新晋升的字节、B站、联想算是互联网投资当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就投资事件数量上而言,腾讯算是互联网投资领域一直以来遥遥领先的抢跑者,2011至2021年期间,除去2011、2013年,腾讯长期稳坐在榜首的位置,而随着腾讯在投资界的收获,也让众多玩家看到了投资回报,字节、B站、小米凭借近些年的积累,在投资市场也愈发活跃。

下面具体来看,各家的投资事件数量以及侧重板块。

腾讯,一直以来还是秉承着“大范围撒网、选择性捕捞”的原则,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腾讯的身影,这也让给外界定义腾讯更像是一家投资公司。

年初至今,腾讯对外投资事件数量达226起,金额达到1219.2亿元,领先小米、字节、B站等玩家,近11年投资过程中,据不完全统计,腾讯累计对外投资已经超过2000+公司。拉长投资时间线,腾讯的投资也并非“广而大”,几乎都是围绕当前业务板块进行投资,截止9月,腾讯在游戏以及企业服务板块的投资事件都达到37起,合计投资金额高达181.45亿元。

同样作为老牌投资玩家的小米,自2014年开始就活跃在互联网投资榜单前5名,年初至今,小米对外投资多达93起,投资数量创历史新高,仅次于腾讯,投资金额达到92.3亿元。从投资领域而言,除了智能硬件数量达到13起外,今年小米对先进制造的投资也近乎疯狂,投资数量高达20起,金额达到17.09亿元。

实际上,这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今年3月,小米宣布布局造车,雷军亲自带队,随后宣布首期投入100亿元,那么加大在先进制造等与新汽车相关领域的投资,也实属正常。

最让人意外的是,字节今年一跃成为互联网投资数量排行榜的第三名,超过老牌的阿里,投资数量达到59起,金额237.2亿元。就投资领域而言,与腾讯有点类似,对游戏板块的投资力度最大,金额达到134.6亿元,但数量上企业服务板块却是达到9起,这似乎也表明了字节对飞书的态度。

尽管这几家企业的投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不约而同的瞄向了企业服务这一领域。在云计算发展趋势愈发明显的当下,企业服务向来被认为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行业,特别是,当前C端流量逐步见顶的时代下,发展上游B端企业服务挖掘新蓝海自然顺理成章。

以企业协作这一工具为跳板,是互联网巨头们进军B端的最佳切入点之一,阿里有钉钉,腾讯有企业微信,字节有飞书,三家企业都想成为企业协作领域的头部玩家,然而不同于C端,To B业务更考验企业的技术以及算法、协同等能力,通过投资,自然是完善当前短板的最佳途径。

疯狂投资背后的“小心思”

事实上,科技巨头、互联网大厂频频发生对外投资事件,也实属正常。

特别是当前互联网流量见顶的时代,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日渐明显,作为依赖于互联网生态的玩家,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动作来维持自身的发展。

近期,港股市场上频频发生大公司回购股权的事件,本周开盘以来,腾讯、小米多次回购公司股票,9月29日,腾讯、小米分别以1.05亿、8652.2万港元的价格分别收购23万、398.28万股。持续回购股票的背后也是提升自身估值。

年初至今,自2月18日,恒生科技指数达到11001.78港元后,股价一路下滑,股价最低处达到5769.65港元,相较于最高点跌幅近乎达到腰斩。腾讯、小米股价走势几乎也与大盘相吻合,年内跌幅分别达到19.08%、35.69%。

站在互联网大厂业务发展的角度,打通生态是公司当前的主流需求,也是目前公司与企业对外投资的最普遍原因。阿里做电商需要支付板块,那么就要涉及金融领域;做菜鸟送货需要快递,那么就要涉及物流、仓储。年内,阿里继续加大对电商领域的投资,投资金额达到44.08亿元,尽管物流板块的投资仅发生1笔,但投资金额却是达到12.52亿元。

另一方面,也是在于互联网企业不具备某一领域相关的研发基因,亲自下场布局一个新的领域也是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通过对外投资该领域无疑是最简单粗暴、有效的方式。

一直以来,腾讯被外界认为不具备电商基因,此前布局也是频频失利,但随着电商领域的红利释放,通过投资的方式实现弯道超车,如今京东、拼多多等股东名单中均有腾讯的身影。截止7月1日,腾讯在京东持股比例达到16.98%超过刘强东,成为京东最大股东;持有拼多多15.63%的股份,成为拼多多第二大股东。

阿里同样被外界认为是没有文学气息,旗下阿里文学在掌阅科技、阅文集团的重压下,一直名声不显,阿里对此也是大力投资了数字阅读领域。截止至今,阿里在文娱传媒板块的投资多达59起,仅次于电商、企业服务板块,能够看出阿里对数字文娱的支持。

不过,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这些互联网大厂无法准确掌握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者换一种角度来讲,企业自身或业务发展大概率已经接近上升瓶颈,企业在当前领域的发展空间开始受阻。

例如腾讯,尽管目前在To C业务以及触角伸的比较广,但To B的布局却是稍逊于阿里、字节、华为这些,这也是今年腾讯大力投资企业服务领域的关键。

结语

股神巴菲特说过,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但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事实上,也是如此,外界看来,互联网大厂通过无限投资的方式更像是一种极具侵蚀性的打法,但对于企业自身,却是实现发展的唯一方式,这一过程也更像是在走钢丝,外界仅看到投资成功的案例,却忽略了投资失败比比皆是的事件。

时代的洪流下,对外投资也算符合当前发展的趋势,但更为关键的是,对于手握重金的投资者而言,捕捉当前时代气息,才是获得长期价值的重要筹码。

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