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IPO:估值130亿美元,涉及近40家机构

2021-12-02
对于估值领跑的独角兽,“投得进”是否“赚得到”?

图片

编者按:本文来自创业邦原创,图源:摄图网,作者:艾露恩,编辑:信陵,未经创业邦授权,不得转载。

人工智能领域最靓的仔终于要IPO了。

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IPO的消息落地。这家亚洲收入最高的AI独角兽已完成10轮融资,融资总额52亿美元,估值为130亿美元。

商汤科技在上市前的融资成绩远超同侪。在其星光熠熠的投资人阵容中,有近40家投资机构参与,且不乏软银、阿里、IDG、淡马锡、老虎基金和银湖资本等头部机构的加持。 然而,投中收入最高的AI独角兽,投资人一定能享受一场集体的退出盛宴?

融资历程:获近40家机构青睐

最先发现商汤科技的是IDG资本。

2014年11月,IDG资本成为商汤科技的天使轮投资人,投资数千万美元,并在2016年参与B轮融资。

2016年,StarVC投资商汤A轮和B轮。B轮投资人还有万达集团和鼎晖投资。

2017年,AI公司迎来资本风口。商汤当年完成三轮融资,涉及的有17家著名机构。2018年,正值资本寒冬,但商汤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减,再次完成三轮融资,其中,C轮由阿里巴巴领投、D轮获软银愿景基金10亿美元融资。淡马锡、老虎基金和银湖资本等十余家国际机构介入。

2020年12月底,商汤完成Pre-IPO轮募资。投资方未公开披露。根据公开信息商汤估值约为130亿美元。 图片

谁是机构大赢家?

无论是资本视角的融资规模还是实打实的市占率、营收增长等经营数据,商汤科技都堪称行业龙头。2018-2020年,商汤科技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达到16.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1.8%。这样的龙头率先冲进二级市场,这对任何投资机构来说,都是一笔很“撑门面”的投资。创业邦基于最后一轮的估值算了一笔小帐,结果如下:

2014年进入的第一轮投资人赚取的回报倍数近20倍;

2016年第二轮进入的投资人回报近5倍;

第三轮之后的投资人回报递减,在第8轮之后,回报倍数均低于1。但对于一级市场而言随着投资轮次的增长,投资回报递减也是行业普遍的共识,而随着商汤科技获得市场更多认可,其市值也在过去几年迅速增长,令这一点在机构对商汤科技的投入回报上更显突出。 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公司上市后,二级市场不买单,甚至造成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Pre-IPO的投资人将会在锁定期内如坐针毡。

据公开资料显示,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为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73%。在机构投资者中,持股比例第二为淘宝中国,持有7.59%,最高为软银愿景基金,持股14.88%。春华资本和银湖资本分别持股3.08%和3.05%。IDG资本持股1.42%。

对于商汤的估值,认为估值过高的机构确实不少。甚至有的机构将软银愿景基金的加入作为一个“反向指标”。一家PE机构告诉创业邦:“拿了软银钱的企业,估值都会高于市场价一倍”。 当然,从长期看,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商汤到底是不是一家好公司?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等得起的投资人损失的只是时间。这不仅是商汤科技的问题,而是AI独角兽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